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81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追求生态效益,同时要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核桃作为经济林主要树种,以其树体高大,抗旱抗逆性强、木材、果实用途广泛等特点,发展面积逐年加大,适应经济林生态化、生态林经济化的生态发展需要。

核桃的栽植区域主要为海拔800米以上的荒山荒坡及交通不便的旱垣边远地区,主要以春季栽植为主,由于大部分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栽植后需要浇水,在无灌溉条件下成活率极低。

目前部分地区尝试秋季栽植,冬季将树苗压倒埋土防寒,但由于核桃等经济树种树苗生长粗壮,弯曲埋土容易折断,因此冻害造成成活率较低。同时生长季中耕不及时,杂草危害也是影响栽植成活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经济林树苗在无灌溉条件下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雨季前,在无灌溉条件的土地上以定植点为中心开挖集雨坑用于收集自然降水;

步骤200、秋季落叶后,在定植点位置开挖定植穴进行树苗栽植,对树苗的裸露枝干进行外周面覆土防寒;

步骤300、春季树苗发芽后,及时除去覆土放苗,以树苗为中心将树苗以外的土面覆盖防草地布,用于收集降水并减少水分蒸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100中,集雨坑的开挖具体包括:

步骤101、在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60厘米,长150厘米,深30厘米的鱼鳞状的集雨坑用于集雨保水,并在鱼鳞状集雨坑下方磊30厘米高的保水堰收集雨水;

步骤102、在无灌溉条件的梯田平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100厘米、深15厘米的集雨坑收集自然降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树苗栽植的具体包括:按树苗根系大小,挖宽40厘米、深40厘米定植穴进行栽植以保障根系舒展,再压实栽植土以保障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树苗防寒具体包括:

步骤201、利用直径为40厘米、高100厘米的pvc管为支架,将pvc管套在树苗的外部;

步骤202、在pvc管外套直径45厘米的塑料膜袋,对pvc管进行装土;

步骤203、向上抽出pvc管以使得pvc管内的土进入塑料膜袋内,塑料膜袋与塑料膜袋内的土共同作用于树苗的防寒保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300中,覆盖防草地布具体包括:

步骤301、取宽80厘米,长150厘米的2片防草地布以树苗为中心进行土地覆盖;

步骤302、在防草地布的四周用土压实,并在两片防草地布结合部用防风丁固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的栽植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树苗外部的覆土管,所述覆土管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对树苗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覆土管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覆土区域,在所述覆土管的外部套设有防寒膜袋以使得在所述覆土管向上抽出时所述覆土管内的覆盖土进入所述防寒膜袋内,所述覆土管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避免其抽出时带动所述防寒膜袋移位的隔离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块截面呈c字形的弹性弯板,两块所述弹性弯板开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覆土管的内部,两块所述弹性弯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树苗的定位区域,所述覆土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弯板之间距离的调位机构,在覆土作业完成后缩短两块所述弹性弯板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覆土区域的覆盖土保持疏松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弯板端部的联动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弹性弯板的同一端的伸缩弹簧,在所述覆土管的外周上安装有两根轴杆,所述联动杆的端部通过转环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上,且在所述覆土管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转环相连的调节手柄,所述防寒膜袋沿所述覆土管的下端套设在所述覆土管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弯板的下边缘高于所述覆土管的下边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弹性弯板靠近所述覆土管内壁的一侧的若干根隔离柱,所述覆土管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隔离柱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隔离柱沿所述通孔穿越至所述覆土管的外部以使得所述覆土管的外壁与所述防寒膜袋之间留设有间隙,在所述弹性弯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后,所述隔离柱沿所述通孔回退以使得所述覆土管在不与所述防寒膜袋发生接触的状态下快速抽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在无灌溉条件下,采用雨季定值点开集雨坑保水技术,提高秋季栽植穴的土壤湿度,克服了秋季干旱造成定植点土壤含水率低影响栽植成活的弊端,并在秋季落叶后利用小穴栽植,防止干旱条件下以往大坑栽植水分损耗严重,根系缺水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

(2)采用在树苗的外周覆土防寒技术,节约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防寒效果,改变传统压倒树干埋土防寒由于树干粗壮容易折断及操作不易、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并利用用防草布覆盖防止杂草、减少蒸腾,蓄积天然降水,保障定植苗健壮生长。降低水土流失对栽植苗生长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栽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栽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0-覆土管;20-定位机构;30-防寒膜袋;40-隔离机构;

11-轴杆;

21-弹性弯板;22-联动杆;23-伸缩弹簧;24-转环;25-调节手柄;

41-隔离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雨季前,在无灌溉条件的土地上以定植点为中心开挖集雨坑用于收集自然降水;

步骤200、秋季落叶后,在定植点位置开挖定植穴进行树苗栽植,对树苗的裸露枝干进行外周面覆土防寒;

步骤300、春季树苗发芽后,及时除去覆土放苗,以树苗为中心将树苗以外的土面覆盖防草地布,用于收集降水并减少水分蒸腾。

在步骤100中,对于不同的无灌溉条件的土地,集雨坑的开挖具体包括:

步骤101、在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60厘米,长150厘米,深30厘米的鱼鳞状的集雨坑用于集雨保水,并在鱼鳞状集雨坑下方磊30厘米高的保水堰收集雨水;

步骤102、在无灌溉条件的梯田平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100厘米、深15厘米的集雨坑收集自然降水。

在步骤200中,树苗栽植的具体包括:按树苗根系大小,挖宽40厘米、深40厘米定植穴进行栽植以保障根系舒展,再压实栽植土以保障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利用小穴栽植,防止干旱条件下以往大坑栽植水分损耗严重,根系缺水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

树苗防寒具体包括:

步骤201、利用直径为40厘米、高100厘米的pvc管为支架,将pvc管套在树苗的外部;

步骤202、在pvc管外套直径45厘米的塑料膜袋,对pvc管进行装土;

步骤203、向上抽出pvc管以使得pvc管内的土进入塑料膜袋内,塑料膜袋与塑料膜袋内的土共同作用于树苗的防寒保湿。

该技术操作简便,单人可独立操作;膜桶保湿、防寒效果好,成本低廉,可确保苗木顺利越冬。

在步骤300中,覆盖防草地布具体包括:

步骤301、取宽80厘米,长150厘米的2片防草地布以树苗为中心进行土地覆盖;

步骤302、在防草地布的四周用土压实,并在两片防草地布结合部用防风丁固定。

在栽植苗生长后期,防草布可防止杂草与树苗争肥争水,据统计,在干旱条件下,低于5毫米的自然降水,特别在地面生草的情况下,降水基本为无效降水,但本发明通过防草布收集周边雨水到下面鱼鳞坑或集雨沟中集中使用,可满足树苗的正常生长。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的栽植装置,该栽植装置用于上述栽植方法中对树苗进行覆土作业,包括用于套设在树苗外部的覆土管10,所述覆土管10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对树苗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20,所述定位机构10与所述覆土管10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覆土区域,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套设有防寒膜袋30以使得在所述覆土管10向上抽出时所述覆土管10内的覆盖土进入所述防寒膜袋30内,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避免其抽出时带动所述防寒膜袋30移位的隔离机构40。

基于上述栽植装置中的现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之一在于定位机构的设置,通过定位机构20对树苗进行中心定位以使得树苗处于覆土管10的中心位置,保证树苗外周的覆土层厚度一致,避免因覆土不均匀导致的树苗冻坏情况发生,具体地:

所述定位机构20包括两块截面呈c字形的弹性弯板21,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开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覆土管10的内部,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间隙形成树苗的定位区域,所述覆土管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距离的调位机构;

上述调位机构延伸出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覆土作业完成后缩短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覆土区域的覆盖土保持疏松状态,在进行覆土作业时,通过覆土管10上端开口向覆土区域内填充土,通过土的重力作用使覆土区域内填充满覆盖土,为了避免下层覆盖土过于紧实从而影响树苗的呼吸以及在下雨天气时雨水的及时下排,在覆土作业完成后可通过调位机构缩短弹性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覆土区域的面积增大,土壤密度减小从而使覆盖土保持疏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调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弯板21端部的联动杆2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弹性弯板21的同一端的伸缩弹簧23,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周上安装有两根轴杆11,所述联动杆22的端部通过转环24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11上,且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转环24相连的调节手柄25。

上述调位机构作用于弹性弯板21距离减小的具体操作为:通过双手分别操作一端的调节手柄25,以使得同一端的两个调节手柄25的距离缩短,利用类似于剪刀的原理,从而缩短两个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

两端的调节手柄25也形成覆土管10向上抽出的一个施力点,当利用调节手柄25的压紧操作调节两个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的操作的同时,直接向上提出调节手柄25可直接带动覆土管10向上提出。

由于调节手柄25的设置使得调节手柄25扩大了覆土管10上口的宽度,因此防寒膜袋30不便于从覆土管10的上端套设与覆土管10的外部,因此在进行覆土操作之前,首先将所述防寒膜袋30沿所述覆土管10的下端套设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再将覆土管10套设在树苗上,树苗位于定位机构20的定位区域内。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地将所述弹性弯板21的下边缘高于所述覆土管10的下边缘,因为当弹性弯板21的下边缘与覆土管10的下边缘保持一致时,弹性弯板21会在重力作用下插设于地面土内,在进行弹性弯板21的距离缩短操作时,位于两个弹性弯板21之间的土壤会形成调节手柄25的操作阻力,提高了操作难度,因此将弹性弯板21的下边缘设置为高于所述覆土管10的下边缘的高度,可使得弹性弯板21垂悬于地面之上,不影响调节手柄25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之二在于隔离机构40的设置避免了在抽出覆土管10的同时,防寒膜袋30与之一同被牵连抽出,具体地:

所述隔离机构40包括安装在所述弹性弯板21靠近所述覆土管10内壁的一侧的若干根隔离柱41,所述覆土管10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隔离柱41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隔离柱41沿所述通孔穿越至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以使得所述覆土管10的外壁与所述防寒膜袋30之间留设有间隙,在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缩短后,所述隔离柱41沿所述通孔回退以使得所述覆土管10在不与所述防寒膜袋30发生接触的状态下快速抽出。

上述隔离机构40的作用机制在于,在覆土管10未抽出时,通过隔离柱41的隔离作用使防寒膜袋30和覆土管10之间留设有间隙,当需要抽出覆土管10时,首先通过调位机构使得隔离柱41沿覆土管10上的通孔退出,此时防寒膜袋30与覆土管10之间仍具有间隙,快速抽出覆土管10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雨季前,在无灌溉条件的土地上以定植点为中心开挖集雨坑用于收集自然降水;

步骤200、秋季落叶后,在定植点位置开挖定植穴进行树苗栽植,对树苗的裸露枝干进行外周面覆土防寒;

步骤300、春季树苗发芽后,及时除去覆土放苗,以树苗为中心将树苗以外的土面覆盖防草地布,用于收集降水并减少水分蒸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0中,集雨坑的开挖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在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60厘米,长150厘米,深30厘米的鱼鳞状的集雨坑用于集雨保水,并在鱼鳞状集雨坑下方磊30厘米高的保水堰收集雨水;

步骤102、在无灌溉条件的梯田平台,以定值点为中心,开挖宽100厘米、深15厘米的集雨坑收集自然降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0中,树苗栽植的方法具体包括:按树苗根系大小,挖宽40厘米、深40厘米定植穴进行栽植以保障根系舒展,再压实栽植土以保障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树苗防寒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利用直径为40厘米、高100厘米的pvc管为支架,将pvc管套在树苗的外部;

步骤202、在pvc管外套直径45厘米的塑料膜袋,对pvc管进行装土;

步骤203、向上抽出pvc管以使得pvc管内的土进入塑料膜袋内,塑料膜袋与塑料膜袋内的土共同作用于树苗的防寒保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00中,覆盖防草地布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01、取宽80厘米,长150厘米的2片防草地布以树苗为中心进行土地覆盖;

步骤302、在防草地布的四周用土压实,并在两片防草地布结合部用防风丁固定。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在树苗外部的覆土管(10),所述覆土管(10)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对树苗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20),所述定位机构(10)与所述覆土管(10)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覆土区域,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套设有防寒膜袋(30)以使得在所述覆土管(10)向上抽出时所述覆土管(10)内的覆盖土进入所述防寒膜袋(30)内,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避免其抽出时带动所述防寒膜袋(30)移位的隔离机构(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20)包括两块截面呈c字形的弹性弯板(21),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开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覆土管(10)的内部,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间隙形成树苗的定位区域,所述覆土管(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距离的调位机构,在覆土作业完成后缩短两块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覆土区域的覆盖土保持疏松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弯板(21)端部的联动杆(2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弹性弯板(21)的同一端的伸缩弹簧(23),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周上安装有两根轴杆(11),所述联动杆(22)的端部通过转环(24)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11)上,且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转环(24)相连的调节手柄(25),所述防寒膜袋(30)沿所述覆土管(10)的下端套设在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弯板(21)的下边缘高于所述覆土管(10)的下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40)包括安装在所述弹性弯板(21)靠近所述覆土管(10)内壁的一侧的若干根隔离柱(41),所述覆土管(10)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隔离柱(41)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隔离柱(41)沿所述通孔穿越至所述覆土管(10)的外部以使得所述覆土管(10)的外壁与所述防寒膜袋(30)之间留设有间隙,在所述弹性弯板(21)之间的距离缩短后,所述隔离柱(41)沿所述通孔回退以使得所述覆土管(10)在不与所述防寒膜袋(30)发生接触的状态下快速抽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灌溉条件下生态经济林的栽植方法及装置,在雨季前,在无灌溉条件的土地上以定植点为中心开挖集雨坑用于收集自然降水;秋季落叶后,在定植点位置开挖定植穴进行树苗栽植,利用栽植装置对树苗的裸露枝干进行外周面覆土防寒;春季树苗发芽后,及时除去覆土放苗,以树苗为中心将树苗以外的土面覆盖防草地布,用于收集降水并减少水分蒸腾;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及秋季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进行苗木定植,促进栽植苗根系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根系生长,采用科学的防寒、防草、集雨技术,在无灌溉条件下保障经济林树种的栽植成活及健壮生长,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史根生;李建;郝华正;冀中锐;王晶;贺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1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