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领域,无霍尔技术成熟以后,和有刷电机控制方案的成本差异进一步缩小;由于无刷方案的诸多优势,无刷已经在工具行业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无刷控制方案核心单元为高速微控制器和六路场效应管控制电机的转动,传统的场效管是大封装,大散热面积,有定位螺丝孔封装类型的,这种场效应管适合用于尺寸空间大的方案中;

电动工具属于手持式辅助性工具,对于使用时舒适性,携带轻便,出力大有很高的要求,故工具类无刷控制器的尺寸是非常紧凑,但工作电流很大。在选择场效应管时,需要小封装和小尺寸类型的。小体积场效应管是不带散热结构的,需要设计开发人员根据结构合理导热和散热。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是使用大封装带有散热结构的场效应管,散热体采用锯齿状增大散热面积的铝制体,组装方式为散热体和长效管上的散热结构采用螺丝紧固的方式。

但使用大封装带有散热结构的场效应管,散热体采用锯齿状增大散热面积的铝制体,组装方式为散热体和长效管上的散热结构采用螺丝紧固的方式,这种散热方式组装工序复杂,使用螺丝紧固的过程中,如果螺丝扭力控制不当,容易导致场效应管晶体变形,功能失效,同时场效应管的散热结构和散热体采用直接接触方式,接触面积不容易控制。

第二种方案是场效应管的塑封体直接和散热体紧贴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热量通过场效应管的塑封体直接传递到散热体上。

但场效应管的塑封体直接和散热体紧贴的方式,如果要做到紧密接触的话会有挤压导致场效应管损坏隐患;控制高度,接触面积会减少,热量不能快速的传递给散热体。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包括封装盒,所述封装盒底层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封装盒底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柱的高度持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无刷控制板,所述无刷控制板底部的场效应管位于与封装盒底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薄膜导热垫,所述薄膜导热垫与场效应管和封装盒紧密贴合设置,其中,所述场效应管内嵌在薄膜导热垫内,其内嵌的深度在0.5毫米至0.7毫米,所述无刷控制板的底部至封装盒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封装盒为铝制材质的盒体。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无刷控制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凹槽与场效应管之间无缝碰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密封层为密封胶水。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封装盒的底部呈阶梯结构,第一固定柱和薄膜导热垫位于封装盒的高阶梯处上,且高阶梯的高度在1毫米至1.5毫米。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薄膜导热垫的厚度在1.5毫米至1.8毫米。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柱的高度为3毫米。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场效应管内嵌在薄膜导热垫的深度为0.5毫米。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所述无刷控制板采用三点支撑结构,或采用两点定位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无刷控制器尺寸小,电流大,温度高时的散热问题,导热介质使用硅胶垫可以提高导热效率和减小元件碰撞。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场效应管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包括封装盒1,所述封装盒1底层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所述封装盒1底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6,所述第二固定柱6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柱3的高度持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柱3和第二固定柱6上设置有无刷控制板2,所述无刷控制板2底部的场效应管5位于与封装盒1底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薄膜导热垫4,所述薄膜导热垫4与场效应管5和封装盒1紧密贴合设置,其中,所述场效应管5内嵌在薄膜导热垫4内,其内嵌的深度在0.5毫米至0.7毫米,所述无刷控制板2的底部至封装盒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层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封装盒1为铝制材质的盒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刷控制板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柱3和第二固定柱6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层7为密封胶水,该密封胶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水,这边不作任何的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刷控制板2采用三点支撑结构,或采用两点定位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实施例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封装盒1的底部呈阶梯结构,第一固定柱和薄膜导热垫位于封装盒1的高阶梯处上,且高阶梯的高度为1毫米,所述薄膜导热垫4的厚度为1.5毫米,所述第一固定柱3的高度为3毫米,将所述场效应管5内嵌在凹槽8的深度为0.5毫米,能使场效应管通过导热垫和散热体紧密接触,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薄膜导热垫采用硅胶垫,满足韧性好,导热系数高的硅脂类无污染类型,避免和密封胶相互感染。场效应管和散热体通过有弹性的导热垫为介质,可以提高接触面,同时避免场效应管和散热体相互摩擦损坏场效应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盒(1),所述封装盒(1)底层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所述封装盒(1)底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6),所述第二固定柱(6)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柱(3)的高度持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柱(3)和第二固定柱(6)上设置有无刷控制板(2),所述无刷控制板(2)底部的场效应管(5)位于与封装盒(1)底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薄膜导热垫(4),所述薄膜导热垫(4)与场效应管(5)和封装盒(1)紧密贴合设置,其中,所述场效应管(5)内嵌在薄膜导热垫(4)内,其内嵌的深度在0.5毫米至0.7毫米,所述无刷控制板(2)的底部至封装盒(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盒(1)为铝制材质的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控制板(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柱(3)和第二固定柱(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7)为密封胶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盒(1)的底部呈阶梯结构,第一固定柱和薄膜导热垫位于封装盒(1)的高阶梯处上,且高阶梯的高度在1毫米至1.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导热垫(4)的厚度在1.5毫米至1.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3)的高度为3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5)内嵌在薄膜导热垫(4)的深度为0.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控制板(2)采用三点支撑结构,或采用两点定位结构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塑封功率管的无刷控制板结构,包括封装盒,所述封装盒底层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封装盒底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柱的高度持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无刷控制板,所述无刷控制板底部的场效应管位于与封装盒底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薄膜导热垫,所述薄膜导热垫与场效应管和封装盒紧密贴合设置,其中,所述场效应管内嵌在薄膜导热垫内,其内嵌的深度在0.5毫米至0.7毫米,所述无刷控制板的底部至封装盒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层。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伏涛;柯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卡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6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