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



背景技术:

信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以及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信设备为信息工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传统的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灰尘进入箱体内部导致各个元器件损坏,通常会在散热扇上加设滤网,但在使用过程中滤网上容易堆积大量灰尘,进而大大降低了散热扇的散热降温效果。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通信设备结构功能单一,不便于实现防尘防潮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具有对箱体内通信设备工作空间同时进行除尘除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空设置,且所述箱体垂直地面一侧开口设置,所述箱体内侧壁远离开口一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板之件抵接有通信设备,所述箱体相邻所述箱体开口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箱体内侧壁靠近所述进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另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箱体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箱体内侧壁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箱体内侧壁靠近所述排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吸附组件,所述箱体开口一侧铰接有箱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便于将通信设备固定于箱体内安装板上,以便于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进气口及抽风机的设计便于在箱体内温度过高时,驱动抽风机将外进空气自进气口抽入箱体内,并又排气口排出,加速箱体内空气流动,达到降温效果;吸附组件与箱体滑动连接设计,便于对吸附组件进行更换及清理;同时吸附组件置于进气口与排气口处,便于将空气中的灰尘及水分进行吸收,保障箱体内部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影响通信设备正常工作;其具有对箱体内通信设备工作空间同时进行除尘除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平行于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插设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通信设备抵接,且所述夹持板与所述箱体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导向杆相邻所述夹持板一侧沿所述导向杆轴向设有若干插接槽,其中一个所述插接槽内插设有若干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杆及插接组件,便于通过控制插接组件控制导向杆的滑动,以便于控制导向杆一端的夹持板能够将通信设备夹紧,保障通信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远离所述插接槽一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杆远离所述插接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插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环、所述辅助板固定连接,所述拉环未受外力时,所述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插接杆与拉环,便于通过控制拉环,使拉环拉伸弹簧并将插接杆拔出导向杆上的插接槽,当松开拉环后,插接杆能够在弹簧的恢复力下重新与导向杆的插接槽保持插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中空设置,所述框架与所述箱体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框架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框架垂直于滑动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框架内侧壁远离所述抽风机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棉,所述第一吸附棉远离所述框架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湿棉,所述吸湿棉远离所述第一吸附棉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棉,所述第二吸附棉与所述框架内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贯穿孔,便于保障框架内的第一吸附棉、第二吸附棉及吸湿棉能够正常工作,保障箱体内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第一吸附棉的设计便于将大颗粒灰尘吸附,吸湿棉便于将空气中水分进行吸收;第二吸附棉的设计便于将第一吸附棉与吸湿棉未能够吸收的灰尘及水分进行进一步吸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远离所述吸附组件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全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网的设计便于保护箱体内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贴合处均固定连接有吸附条,所述箱门远离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条的设计便于保障箱门与箱体之间处于贴合状态,使箱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把手的设计便于开关箱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便于将通信设备固定于箱体内安装板上,以便于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进气口及抽风机的设计便于在箱体内温度过高时,驱动抽风机将外进空气自进气口抽入箱体内,并又排气口排出,加速箱体内空气流动,达到降温效果;吸附组件与箱体滑动连接设计,便于对吸附组件进行更换及清理;同时吸附组件置于进气口与排气口处,便于将空气中的灰尘及水分进行吸收,保障箱体内部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影响通信设备正常工作;其具有对箱体内通信设备工作空间同时进行除尘除湿的优点;

2.通过设置贯穿孔,便于保障框架内的第一吸附棉、第二吸附棉及吸湿棉能够正常工作,保障箱体内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第一吸附棉的设计便于将大颗粒灰尘吸附,吸湿棉便于将空气中水分进行吸收;第二吸附棉的设计便于将第一吸附棉与吸湿棉未能够吸收的灰尘及水分进行进一步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安全网;3、箱门;31、把手;4、固定组件;41、导向杆;411、插接槽;42、固定板;43、夹持板;5、插接组件;51、拉环;52、弹簧;53、辅助板;54、插接杆;6、通信设备;7、支撑板;8、吸附组件;81、框架;82、第一吸附棉;83、吸湿棉;84、第二吸附棉;9、支撑架;10、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中空设置,且箱体1垂直地面一侧开口设置,箱体1内侧壁远离开口一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板7,支撑板7数量为三个,支撑板7水平设置,支撑板7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与支撑板7之件抵接有通信设备6,箱体1相邻箱体1开口一侧设有进气口,箱体1内侧壁靠近进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8,另设有支撑架9,支撑架9与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架9靠近箱体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便于加速箱体1内空气流动即可,箱体1内侧壁远离进气口一侧设有排气口,箱体1内侧壁靠近排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8,吸附组件8与箱体1滑动连接设计,便于对吸附组件8进行更换及清理;同时吸附组件8置于进气口与排气口处,便于将空气中的灰尘及水分进行吸收,保障箱体1内部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影响通信设备6正常工作;箱体1开口一侧铰接有箱门3。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板42,固定板42平行于支撑板7且与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板42上插设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1,导向杆41为光轴,导向杆41在固定板42上滑动时不会发生转动即可,导向杆41贯穿固定板42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43,夹持板43与通信设备6抵接,且夹持板43与箱体1内侧壁滑动连接,夹持板43滑动方向垂直于支撑板7,导向杆41相邻夹持板43一侧沿导向杆41轴向设有若干插接槽411,插接槽411数量不作要求,其中一个插接槽411内插设有插接组件5,插接组件5与固定板42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插接组件5包括插接杆54,插接杆54远离插接槽411一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辅助板53,辅助板53与固定板42固定连接,插接杆54远离插接槽411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51,拉环51便于控制插接杆54与导向杆41的插接状态即可,插接杆54上套设有弹簧52,弹簧52能够保障插接杆54与插接槽411保持抵接状态即可,弹簧52两端分别与拉环51、辅助板53固定连接,拉环51未受外力时,弹簧52处于未伸缩状态。

如图3和图5所示,吸附组件8包括框架81,框架81中空设置,框架81与箱体1内侧壁滑动连接,框架81滑动方向平行于支撑板7,框架81垂直于滑动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孔,贯穿孔数量不会影响进气口进气即可,框架81内侧壁远离抽风机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棉82,第一吸附棉82能够吸附大颗粒灰尘即可,第一吸附棉82远离框架8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湿棉83,吸湿棉83能够吸附气体中水分即可,吸湿棉83远离第一吸附棉8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棉84,第二吸附棉84便于将第一吸附棉82及吸湿棉83未能够吸附的灰尘及水分进一步吸收即可,第二吸附棉84与框架81内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口与排气口远离吸附组件8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全网2,安全网2为普通滤网。

如图2所示,箱门3与箱体1贴合处均固定连接有吸附条,吸附条能够将箱门3与箱体1保持贴合状态且能够将箱体1内形成密闭空间即可,箱门3远离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1,把手31便于开关箱门3即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将通信设备6置于支撑板7上,拉动拉环51,使插接杆54脱离导向杆41,使导向杆41沿固定板42滑动直至夹持板43与通信设备6抵接,松开拉环51,将插接杆54插入导向杆41,保障夹持板43能够将通信设备6固定在支撑板7上;当箱体1内温度过高时,驱动抽风机,使抽风机将外界气体自进气口抽入,排气口排出,加速箱体1内空气循环,当气体由外界进入箱体1时,吸附组件8的第一吸附棉82能够吸附大部分的灰尘大颗粒,吸湿棉83能够吸附气体中的水分,第二吸附棉84则能够将第一吸附棉82及吸湿棉83未能够吸附的小颗粒灰尘及水分进行进一步吸收,保障箱体1内不会进入灰尘及水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中空设置,且所述箱体(1)垂直地面一侧开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侧壁远离开口一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7)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与所述支撑板(7)之件抵接有通信设备(6),所述箱体(1)相邻所述箱体(1)开口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箱体(1)内侧壁靠近所述进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8),另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9)靠近所述箱体(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箱体(1)内侧壁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箱体(1)内侧壁靠近所述排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吸附组件(8),所述箱体(1)开口一侧铰接有箱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板(42),所述固定板(42)平行于所述支撑板(7)且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2)上插设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1),所述导向杆(41)贯穿所述固定板(42)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43),所述夹持板(43)与所述通信设备(6)抵接,且所述夹持板(43)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43)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板(7),所述导向杆(41)相邻所述夹持板(43)一侧沿所述导向杆(41)轴向设有若干插接槽(411),其中一个所述插接槽(411)内插设有插接组件(5),所述插接组件(5)与所述固定板(4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5)包括插接杆(54),所述插接杆(54)远离所述插接槽(411)一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辅助板(53),所述辅助板(53)与所述固定板(42)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杆(54)远离所述插接槽(411)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51),所述插接杆(54)上套设有弹簧(52),所述弹簧(52)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环(51)、所述辅助板(53)固定连接,所述拉环(51)未受外力时,所述弹簧(52)处于未伸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8)包括框架(81),所述框架(81)中空设置,所述框架(81)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框架(81)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板(7),所述框架(81)垂直于其滑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框架(81)内侧壁远离所述抽风机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棉(82),所述第一吸附棉(82)远离所述框架(8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湿棉(83),所述吸湿棉(83)远离所述第一吸附棉(8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棉(84),所述第二吸附棉(84)与所述框架(81)内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远离所述吸附组件(8)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全网(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3)与所述箱体(1)贴合处均固定连接有吸附条,所述箱门(3)远离所述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用的信息设备箱,涉及通信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箱体,箱体中空设置,且箱体垂直地面一侧开口设置,箱体内侧壁远离开口一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水平设置,支撑板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支撑板之件抵接有通信设备,箱体相邻箱体开口一侧设有进气口,箱体内侧壁靠近进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另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架靠近箱体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箱体内侧壁远离进气口一侧设有排气口,箱体内侧壁靠近排气口一侧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箱体开口一侧铰接有箱门。本实用新型具有对箱体内通信设备工作空间同时进行除尘除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许兆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兆新
技术研发日:2021.01.0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6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