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顶板车厢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6  28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厢,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两个顶板,且顶板能够启闭的双顶板车厢。


背景技术:

1、在用于运输的车辆中,车辆的车厢上部会安装篷布或顶板,而顶板是通过铰链连接在车厢两侧的折叠硬质板,当车厢前部启闭装置工作时,能够将折叠硬质板推向两侧,实现车厢上部的开启;或带动顶板向车厢中部运动,进而封闭车厢的上部。

2、现有的带有两个顶板的车厢,由于顶板以铰链轴为轴线翻转,顶板的翻转轨迹固定,一般通过可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顶板启闭,如驱动装置设置有滑轨上;这必然增加驱动装置的复杂度,降低驱动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顶板车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顶板车厢在使用时,驱动装置需设置为可移动,驱动装置结构复杂,降低了驱动装置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顶板车厢,该双顶板车厢包括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的上端开口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置有顶板,两个所述顶板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所述顶板启闭的驱动装置。所述顶板在车厢主体横向方向的靠近外侧处转动连接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车厢主体的侧面。

3、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件为铰链杆或铰链板,所述铰链杆或铰链板的两端分别铰链连接所述顶板的外侧和所述车厢主体的侧面。

4、再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件为铰链板,所述铰链板呈长条状,所述铰链板的下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车厢主体的侧面;所述铰链板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顶板靠近外侧的一端。

5、再优选的,所述铰链板和所述顶板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

6、再优选的,所述铰链杆或铰链板以与所述车厢主体的侧面铰链连接处为轴转动。

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顶板启闭的伸缩装置。

8、再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

9、再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呈三角形的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第一个角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装置,所述传动板的第二个角转动固定在车厢上,所述传动板的第三个角转动连接所述顶板。

10、再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和传动装置均位于所述车厢主体的前侧板上,所述车厢主体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支撑铰链杆,所述支撑铰链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后侧板。

11、优选的,两个顶板至少一个还设置有遮雨盖,所述遮雨盖呈长条状且截面呈倒扣的u形。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顶板车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顶板车厢相比,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在车厢前侧或后侧设置滑轨,使驱动装置能够沿着滑轨左右滑动,进而实现顶板翻转不同高度时驱动装置移动位置。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顶板车厢,驱动装置可以直接驱动顶板翻转,而顶板翻转过程中,活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车厢的侧面和顶板,进而使顶板能够以活动连接件为轴转动,由于活动连接件具备一定的宽度,能够提高顶板的自由度,进而使顶板的翻转轨迹与驱动装置上端的翻转轨迹一致,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驱动装置的复杂度,提高了双顶板车厢的稳定性。

14、同时,顶板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在车厢的侧面,也能够提高顶板的稳定性,车厢左部和右部分别仅设置一个顶板,也能够避免多顶板设置时顶板之间有间隙,容易进水进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顶板车厢,包括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的上端开口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置有顶板,两个所述顶板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所述顶板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板车厢,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顶板车厢,该双顶板车厢车厢主体上部开口设置有一左一右两个顶板,两个顶板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所述顶板启闭的驱动装置。顶板在车厢主体横向方向的靠近外侧处转动连接有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车厢主体的侧面。本技术提供的双顶板车厢,驱动装置可以直接驱动顶板翻转,而顶板翻转过程中,活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车厢的侧面和顶板,进而使顶板能够以活动连接件为轴转动,由于活动连接件具备一定的宽度,能够提高顶板的自由度,进而使顶板的翻转轨迹与驱动装置上端的翻转轨迹一致,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驱动装置的复杂度,提高了双顶板车厢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希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骏华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6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