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9  28


本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储能变流器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2、储能变流器温度过高将影响储能变流器性能,还有可能导致相关零部件因高温减少使用寿命,需进行适当冷却。而现有储能变流器运行方式下,只是通过分散的风冷等设备对储能变流器进行冷却,或者大多是通过集装箱模块化设计,每个集装箱都采用风冷的实时冷却的方式维持稳定的运行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限制,这样的冷却方式不稳定,同时功耗较大,大致占储能变流器总转换功率的4-5%,因而降低了储能变流器的转换功率。并且目前的储能变流器冷却的方式,对于储能变流器的热量不能有效回收,造成能源浪费。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规模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解决现有储能变流器在工作阶段进行冷却影响其工作效率且实现热能的集中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储能变流器在工作阶段进行冷却影响其工作效率问题且实现热能的集中收集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管道,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泵,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外壳处设置有储能变流器换热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接冷凝器的入气口,所述蒸发器的入液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冷凝器与蓄热系统连接,所述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罐。

4、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的壳体内有冷却介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内的管道为若干并联的制冷剂管,所述制冷剂管内装有制冷工质。

5、进一步地,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蒸发器入液口与冷凝器出液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压缩机与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出气口和冷凝器入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换热器控制阀,所述换热器控制阀与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出气口与换热器控制阀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膨胀阀,所述换热器控制阀与冷凝器入气口连接管道上设置止回阀。

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泵的入口处设置有测温装置。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系统,提高储能变流器总转换功率约4-5%。并且,冷却系统与储能变流器的热量交换并吸收热能,冷却系统的制冷工质被加热,该热量可以被存储于储热系统中,即在储热系统中具有储热介质,如水、油等,使用储热介质获取冷却系统的热量,可以实现热量的存储与转用,并能够对热量集中管理。即存储蓄热介质的蓄热罐与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以换热方式连接以收集热量。该热量通过管路用于供热或出售。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变流器(1),所述储能变流器(1)壳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管道,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泵(2),所述储能变流器(1)的外壳处设置有储能变流器换热器(4),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4)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8)连接,所述蒸发器(8)的出气口连接冷凝器(10)的入气口,所述蒸发器(8)的入液口连接冷凝器(10)的出液口,所述冷凝器(10)与蓄热系统(12)连接,所述蓄热系统(12)包括蓄热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4)为管壳式换热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4)的壳体内有冷却介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4)内的管道为若干并联的制冷剂管,所述制冷剂管内装有制冷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压缩机(11),所述压缩机(11)设置在蒸发器(8)入液口与冷凝器(10)出液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压缩机(11)与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8)出气口和冷凝器(10)入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换热器控制阀(6),所述换热器控制阀(6)与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8)出气口与换热器控制阀(6)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膨胀阀(9),所述换热器控制阀(6)与冷凝器(10)入气口连接管道上设置止回阀(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泵(2)的入口处设置有测温装置(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储能变流器领域,包括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管道,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循环泵,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外壳处设置有储能变流器换热器,所述储能变流器换热器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接冷凝器的入气口,所述蒸发器的入液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冷凝器与蓄热系统连接,所述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罐。本技术通过设置冷却系统,提高储能变流器总转换功率约4‑5%,并且冷却系统与储能变流器的热量交换并吸收热能,冷却系统的制冷工质被加热,该热量可以被存储于储热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田鲁炜,宫继禹,刘佳,袁昕,肖景光,李天博,石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3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