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6  18


本技术涉及陶瓷窑炉,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陶瓷行业中,在窑炉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烟气,这部分烟气一般直接进行排放,没有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能量的损失,不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从窑炉后端输出的产品带有较大的热能,现有一般也是直接晾置降温,不仅造成热能的损失,还会升高环境的温度,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对窑炉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包括干燥器、抽湿单元、抽温单元、封闭单元、抽热单元和引风单元;

3、所述干燥器设置在窑炉的上方,所述干燥器用于对窑炉进行干燥处理;

4、所述抽湿单元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前端,所述抽温单元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后端,所述抽温单元与所述引风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5、所述封闭单元设置在窑炉的后端,所述抽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封闭单元上,所述抽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封闭单元的内部连通,所述抽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

6、优选的,所述抽湿单元包括第一抽湿端、第二抽湿端和负压单元,所述第一抽湿端和所述第二抽湿端均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前端,所述第一抽湿端和所述第二抽湿端与所述负压单元连接。

7、优选的,所述抽温单元包括抽温端和送热管路,所述抽温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抽温端间隔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后端,各个所述抽温端均与所述送热管路连通,所述送热管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

8、优选的,所述送热管路的外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玻璃棉或复合硅酸盐或聚氨酯的其中一种。

9、优选的,所述抽湿单元与所述抽温单元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抽温端的间距。

10、优选的,所述封闭单元包括箱体和输送辊,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输送产品的输送线依序穿过入口和出口,所述输送辊分布在输送线的上下两侧;所述抽热单元与所述箱体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抽热单元包括抽热端和抽热管路,所述抽热端设置有多个,所述抽热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抽热端的另一端均与抽热管路连接,所述抽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抽湿单元抽出的烟气湿度较大,且温度不高,利用价值较低,因此,位于前端的抽湿单元抽出的烟气直接进行排空或排往脱硫处理塔处理。抽温单元工作将干燥器后段的温度较高且湿度低的烟气进行抽出,并通过管路和引风单元输送至下一级的设备,例如喷雾塔等进行供能,实现对窑炉中热能的回收利用的目的。封闭单元将从窑炉内输出的产品散发的热能进行回收后,同样通过引风单元输送至下一级的设备进行利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器、抽湿单元、抽温单元、封闭单元、抽热单元和引风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湿单元包括第一抽湿端、第二抽湿端和负压单元,所述第一抽湿端和所述第二抽湿端均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前端,所述第一抽湿端和所述第二抽湿端与所述负压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温单元包括抽温端和送热管路,所述抽温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抽温端间隔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后端,各个所述抽温端均与所述送热管路连通,所述送热管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热管路的外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玻璃棉或复合硅酸盐或聚氨酯的其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湿单元与所述抽温单元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抽温端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单元包括箱体和输送辊,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输送产品的输送线依序穿过入口和出口,所述输送辊分布在输送线的上下两侧;所述抽热单元与所述箱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热单元包括抽热端和抽热管路,所述抽热端设置有多个,所述抽热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抽热端的另一端均与抽热管路连接,所述抽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包括干燥器、抽湿单元、抽温单元、封闭单元、抽热单元和引风单元;所述干燥器设置在窑炉的上方,所述干燥器用于对窑炉进行干燥处理;所述抽湿单元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前端,所述抽温单元设置在所述干燥器的后端,所述抽温单元与所述引风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封闭单元设置在窑炉的后端,所述抽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封闭单元上,所述抽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封闭单元的内部连通,所述抽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单元连接;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陶瓷行业中余热利用的装置,对窑炉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东,荣利,李天星,刘守见,江楠,钟保民,李伟泉,谢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36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