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储能,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及机车。
背景技术:
1、随着锂电池的发展,部分机车需要改进为具备储能能力的电动机车,利用储能集装箱为机车供电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储能集装箱应用于机车时,通常通过线缆与机车头和/或其他储能集装箱连接,在机车运行的震动环境下,如何降低线缆断裂、破损等不良影响,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是值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深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及机车,可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能够用于机车,包括:
3、箱体,箱体内设有电池簇,所述箱体在其位于所述机车前后方向上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板;
4、插接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且能够与所述电池簇线路连接,所述插接件具有用于插接外部线缆的插接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插接面朝下倾斜设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具有朝向所述箱体外部突出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具有朝下倾斜的倾斜外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设于所述倾斜外表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具有竖直设置的竖直外表面,所述凸出结构相对所述竖直外表面突出设置,所述倾斜外表面相交连接于所述竖直外表面的上方,且与所述竖直外表面之间呈θ角度,满足:120°≤θ≤150°。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竖直外表面的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的插接面竖直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端部设置有走线窗口,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走线窗口;所述安装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走线窗口,以启闭所述走线窗口。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相对所述箱体可转动设置,且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走线窗口相交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朝上敞开的操作空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周边设置有密封法兰,所述安装板经由所述密封法兰密封所述走线窗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防火层和隔热层中至少一者;和/或,
13、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连通所述箱体内外,所述插接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箱体外部凹陷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朝向所述箱体内部敞开,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支撑所述凹腔的腔壁;
15、所述加强板包括中部加强板,所中部加强板竖向设置于所述凹腔内,且将所述凹腔分隔形成正极区域和负极区域,连接所述电池簇正极的所述插接件对应所述正极区域布置,连接所述电池簇负极的所述插接件对应所述负极区域布置。
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车,包括机车头和至少一个如上述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所述机车头经由线缆连接其中之一所述储能集装箱上的插接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车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储能集装箱,各所述储能集装箱在所述机车的前后方向上依次相邻布置;
18、每相邻两个所述储能集装箱上设置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两者上的所述插接件经由线缆连接;
19、其中,所述线缆的长度大于所连接的两个所述插接件的间隔距离;和/或,
20、经由线缆连接的两个所述插接件在所述机车的前后方向上正对布置。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机车包括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插接头倾斜向上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插接面,所述第一线缆的所述插接头的出线方向与其插接方向相同;
22、所述插接件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机车包括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的插接头水平插接于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插接面,且所述第二线缆的插接头竖直向下出线。
23、上述储能集装箱及机车,储能集装箱箱体的端部与机车头或者其余储能集装箱的端部在机车的前后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线缆在连接相对间隔的两个端部安装板上的插接件时,线缆的线束能顺着插接头的插接方向出线,线缆的线束相对其插接头的折弯程度小,在机车震动环境下,线缆的线束与其插接头之间连接处不易发生脱落、断裂等,有助于提高机车的运行可靠性。
1.一种储能集装箱,能够用于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30)包括第一插接件(30a),所述第一插接件(30a)的插接面(31)朝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具有朝向所述箱体(10)外部突出的凸出结构(21),所述凸出结构(21)具有朝下倾斜的倾斜外表面(m1),所述第一插接件(30a)设于所述倾斜外表面(m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具有竖直设置的竖直外表面(m2),所述凸出结构(21)相对所述竖直外表面(m2)突出设置,所述倾斜外表面(m1)相交连接于所述竖直外表面(m2)的上方,且与所述竖直外表面(m2)之间呈θ角度,满足:120°≤θ≤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30)还包括设于所述竖直外表面(m2)的第二插接件(30b),所述第二插接件(30b)的插接面(31)竖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端部(d)设置有走线窗口(11),所述安装板(20)设于所述走线窗口(11);所述安装板(2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走线窗口(11),以启闭所述走线窗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相对所述箱体(10)可转动设置,且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安装板(20)与所述走线窗口(11)相交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朝上敞开的操作空间(k)。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的周边设置有密封法兰(23),所述安装板(20)经由所述密封法兰(23)密封所述走线窗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的内表面设置有防火层和隔热层中至少一者;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箱体(10)外部凹陷形成有凹腔(q),所述凹腔(q)朝向所述箱体(10)内部敞开,所述凹腔(q)内设置有加强板(22),所述加强板(22)支撑所述凹腔(q)的腔壁;
11.一种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车头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所述机车头经由线缆(200)连接其中之一所述储能集装箱上的插接件(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储能集装箱,各所述储能集装箱在所述机车的前后方向上依次相邻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30)包括第一插接件(30a),所述机车包括第一线缆(200a),所述第一线缆(200a)的插接头(202)倾斜向上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0a)的插接面(31),所述第一线缆(200a)的所述插接头(202)的出线方向与其插接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