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窗帘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
背景技术:
1、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窗帘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打孔,主要方便后续的窗帘安装和操作。通过在窗帘顶部打孔,可以将窗帘挂钩穿过孔洞,安装和拆卸起来更加方便。此外,打孔还可以使窗帘更加美观,可以通过不同的孔洞形状和排布方式实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2、在现有技术中,窗帘在打孔过程中,一般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移动窗帘的顶部位置,依次进行打孔,而人工打孔不借助定位,容易造成打孔后孔洞之间距离不一致,导致后期挂钩穿孔后窗帘不平整,拉动困难,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包括回型底座,所述回型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打孔机,所述打孔机输出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移柱,所述下移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切刀,所述下移柱的外壁滑动套设有防护套与弹簧,所述防护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环,所述放置台与回型底座的顶部均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壁铰接有圆块,所述放置台的顶部设有移动机构。
4、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空心结构的导向板,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壁与导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移动杆的外壁螺纹套设有锁紧帽,通过设置定位块辅助窗帘后续打孔进行定位。
5、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的顶部与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打孔机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使接触环与防护套进行上下移动。
6、优选的,所述圆块位于接触环的下方。
7、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外壁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壁与移动杆的外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条形槽辅助移动杆进行移动。
8、优选的,所述锁紧帽的外壁与导向板的外壁相挤压,通过设置锁紧帽对移动杆进行位置固定。
9、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连接柱的外壁滑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1、本方案通过设置下移柱、环形切刀、防护套、弹簧、接触环与圆块,通过接触环先一步下压对窗帘的顶部位置固定,方便后续打孔,同时保护使用者的手部,避免碰到环形切刀;通过设置导向板、连接柱、移动杆、定位块、锁紧帽与滑槽,将窗帘的顶部打孔位置套在定位块上,方便后续孔洞之间的距离一致,同时可根据需要的距离调整定位块的位置。
1.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包括回型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台(2),所述放置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3),所述机架(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打孔机(4),所述打孔机(4)输出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移柱(5),所述下移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切刀(6),所述下移柱(5)的外壁滑动套设有防护套(7)与弹簧(8),所述防护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环(9),所述放置台(2)与回型底座(1)的顶部均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壁铰接有圆块(10),所述放置台(2)的顶部设有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空心结构的导向板(11),所述放置台(2)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壁与导向板(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1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3),所述连接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4),所述移动杆(13)的外壁螺纹套设有锁紧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7)的顶部与弹簧(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的顶部与打孔机(4)的外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块(10)位于接触环(9)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1)的外壁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壁与移动杆(13)的外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帽(15)的外壁与导向板(11)的外壁相挤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调节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壁与连接柱(12)的外壁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