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轴类零件加工,具体是一种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1、轴类零件是五金零件中常用的典型零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在制造的过程中,零件表面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毛刺,为了使零件满足使用要求,即需要对轴类零件进行加工打磨。
2、现有的轴类零件在打磨时,零件轴体表面的打磨和两端的打磨通常分开进行,在打磨表面或端面后,通常还需要将零件转移至另一个打磨机器上进行操作,整个打磨过程费时费力,降低了轴类零件的打磨效率,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矩形通孔,且工作台上位于矩形通孔中心位置通过支撑轴架设有矩形框,工作台上位于矩形框两侧还对称设置有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用于为轴类零件水平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所述矩形框通过工作台上设置的步进电机驱动,且矩形框内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对称活动设置有一对活动件,两个活动件上对称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打磨凸起,工作台上对应矩形框位置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手臂,所述支撑手臂上通过电动滑台滑动安装有端面打磨模组。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模组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爪卡盘,且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三爪卡盘转动的伺服电机。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爪卡盘的轴心与两个弧形槽中心在同一水平位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框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弧形槽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转动设置在条形框两侧的双向丝杠,两个双向丝杠之间通过同步带轮组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双向丝杠的端部安装有旋钮,双向丝杠的两个螺纹部上还对称安装有螺纹轴套,同一方向两个螺纹轴套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活动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矩形框上开设有供安装板滑动的通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底面位于矩形通孔下方还固定设置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托板。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矩形框、驱动模组、活动件、步进电机、支撑手臂和端面打磨模组,驱动模组在驱动穿插在两个活动件之间的轴类零件水平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弧形槽内的打磨凸起可对轴类表面进行打磨,待侧面打磨完成后,步进电机可驱动矩形框正转或反转90°,使得轴类零件垂直设置,配合端面打磨模组,可快速实现轴类零件的端面打磨,与现有技术中轴类零件需要在两个装置上分别进行侧面和端面打磨相比,提高了轴类零件的打磨效率。
1.一种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开设有矩形通孔(2),且工作台(1)上位于矩形通孔(2)中心位置通过支撑轴(4)架设有矩形框(3),工作台(1)上位于矩形框(3)两侧还对称设置有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用于为轴类零件水平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所述矩形框(3)通过工作台(1)上设置的步进电机(5)驱动,且矩形框(3)内开设有条形孔(6),所述条形孔(6)内对称活动设置有一对活动件(7),两个活动件(7)上对称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打磨凸起,工作台(1)上对应矩形框(3)位置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手臂(8),所述支撑手臂(8)上通过电动滑台滑动安装有端面打磨模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爪卡盘(11),且气缸(10)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三爪卡盘(11)转动的伺服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爪卡盘(11)的轴心与两个弧形槽中心在同一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3)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弧形槽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转动设置在条形框两侧的双向丝杠(13),两个双向丝杠(13)之间通过同步带轮组(14)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双向丝杠(13)的端部安装有旋钮(15),双向丝杠(13)的两个螺纹部上还对称安装有螺纹轴套(16),同一方向两个螺纹轴套(16)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7),所述活动件(7)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7)上,所述矩形框(3)上开设有供安装板(17)滑动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表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面位于矩形通孔(2)下方还固定设置有伸缩缸(18),所述伸缩缸(18)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托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