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诸如市政管道中预留的检查接口,便于对管道的维护检修。
申请号为201320278139.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防脱落检查井,其井座接管口与支管承插连接,在井座接管口外壁和支管的承口内壁之间设置一组凹凸配合结构以及密封圈来达到防脱目的,其具有一定的防脱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后,随着密封圈的老化,弹性降低,仅靠一组凹凸配合结构支撑,很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包括波纹管及设于检查井上管接头,管接头与波纹管承插连接以形成一组承插部;所述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管片,所述至少两组管片可拆卸式连接地组成管状的防脱盖;所述防脱盖套设于承插部外壁上,管接头的外壁上布置有位于承插部外侧的至少一组凸环;
所述防脱盖的内壁上沿轴向布置有至少两组凸条,其中,至少一组凸条延伸到凸环上背离承插部的一侧,至少一组凸条卡接在波纹管外壁上的凹槽内。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管接头的两端之间的外壁上沿轴向均匀布置有若干所述凸环,所述波纹管的端部设有承口,所述管接头插接在所述承口内,至少一对相邻的凸环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与所述承口内壁密封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管接头的第一端外侧壁与所述波纹管承插连接,所述管接头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还穿套有一组过渡套,所述过渡套预设于检查井的预留孔内。
所述管接头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定位环,过渡套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连接,且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之间还压接有第二密封圈。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管接头的外侧壁和所述过渡套的内壁之间也设于至少一组第二密封圈。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定位环与所述检查井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密封胶或水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凸条呈圆环状,且每组所述凸条环绕所述防脱盖的轴线均匀分布在所述至少两组管片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中,管接头与波纹管承插连接,且承插部套接有一组管状的防脱盖,防脱盖的内壁上沿轴向布置有至少两组凸条,管接头外壁设有至少一组凸环,所述防脱盖由多组管片可拆卸式连接组成,管接头与波纹管承插连接后,承插部套上所述防脱盖,防脱盖内壁上的至少一组凸条延伸到所述凸环上背离承插部的一侧,另一组凸条卡接在波纹管外壁上的凹槽内,依靠防脱盖将管接头和波纹管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不易脱落,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专用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标:1-管接头,10-第一定位环,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凸环,2-检查井,20-预留孔,21-过渡套,210-第二定位环,3-波纹管,4-防脱盖,40-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3,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检查井2和波纹管3之间的管接头1,检查井2砖砌或水泥浇筑而成,检查井2内留有预留孔20,预留孔20内预设有过渡套21,即过渡套21在检查井2砖砌或浇筑时就安装在检查井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是:可以在过渡套21外壁和预留孔20之间采用防水胶或防水沥青进行密封,波纹管3为波纹管。
所述管接头1插接在所述过渡套21内,延伸到过渡套21外的管接头1的第一端侧壁与波纹管3承插连接且承插连接;所述管接头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环10,过渡套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环210,第一定位环10和第二定位环210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连接,且第一定位环10和第二定位环210之间还压接有第二密封圈12,使得管接头1与过渡套21之间密封连接的同时,通过紧固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进而使得管接头被牢牢地固定在检查井2的预留孔20内。
具体地,定义所述管接头1与波纹管3相连的一端为管接头1的第一端,管接头1延伸到预留孔20内的一端为管接头1的第二端,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1的第一端与所述波纹管3承插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环10设于所述管接头1的第二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环210设于所述过渡套21的位于检查井2内的一端端部的外侧壁上。
为防止管接头1与波纹管3之间脱落,在管接头1与波纹管3之间设置防脱盖4,具体地,管接头1与波纹管3承插连接以形成一组承插部,所述防脱盖4套设在所述承插部上。
所述波纹管3与管接头1的承插连接方式可解释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3的端部设有承口,所述管接头1插接于所述承口内,亦可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3的端部设有插口,所述管接头1内设有承口,波纹管3插接在所述管接头1内。
所述防脱盖4包括至少两组管片,所述至少两组管片可拆卸式连接地组成管状的防脱盖4,本实施例中为两组半环状的管片卡接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钉)紧固连接、卡扣连接以及抱箍锁紧连接。
所述管接头1的外壁上布置有位于承插部外侧的至少一组凸环13,所述防脱盖4的内壁上沿轴向布置有至少两组凸条40,其中,至少一组凸条40延伸到凸环13上背离承插部的一侧,至少一组凸条40卡接在波纹管3外壁上的凹槽内,具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条40为两组,且每组凸条40呈圆环状,每组所述凸条40环绕所述防脱盖4的轴线均匀分布在所述两组管片上。
参照图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1的两端之间的外壁上沿轴向均匀布置有若干所述凸环13,所述波纹管3的端部设有承口,所述管接头1插接在所述承口内,至少一对相邻的凸环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以与所述承口内壁密封连接,密封管接头1的外壁与过渡套21的内壁之间的第二密封圈12卡接在相邻的两组凸环13之间的凹槽内。
此外,所述第二定位环210与所述检查井2的内壁之间亦填充有密封胶或水泥或沥青。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包括波纹管(3)及设于检查井(2)上管接头(1),管接头(1)与波纹管(3)承插连接以形成一组承插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两组管片,所述至少两组管片可拆卸式连接地组成管状的防脱盖(4);所述防脱盖(4)套设于承插部外壁上,管接头(1)的外壁上布置有位于承插部外侧的至少一组凸环(13);
所述防脱盖(4)的内壁上沿轴向布置有至少两组凸条(40),其中,至少一组凸条(40)延伸到凸环(13)上背离承插部的一侧,至少一组凸条(40)卡接在波纹管(3)外壁上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1)的两端之间的外壁上沿轴向均匀布置有若干所述凸环(13),所述波纹管(3)的端部设有承口,所述管接头(1)插接在所述承口内,至少一对相邻的凸环(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以与所述承口内壁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1)的第一端外侧壁与所述波纹管(3)承插连接,所述管接头(1)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还穿套有一组过渡套(21),所述过渡套(21)预设于检查井(2)的预留孔(20)内;
所述管接头(1)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定位环(10),过渡套(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环(210),第一定位环(10)和第二定位环(210)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连接,且第一定位环(10)和第二定位环(210)之间还压接有第二密封圈(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1)的外侧壁和所述过渡套(21)的内壁之间也设于至少一组第二密封圈(1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环(210)与所述检查井(2)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密封胶或水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型检查井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40)呈圆环状,且每组所述凸条(40)环绕所述防脱盖(4)的轴线均匀分布在所述至少两组管片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