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
背景技术:
防火与通风是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新型高层建筑类型,例如高层厂房建筑、高层木结构建筑、平疫结合的高层医院建筑等,对防火、安全疏散与空间集约和建筑集成度要求更高。
在发生火灾时,楼梯间是重要的逃生通道,然而当火势过大时,容易产生大量的浓烟,对楼梯间逃生造成困难和障碍,此时,细节的改进关乎重要安全。
现有技术的不足如下:
1、现有技术的楼梯间部分有窗户,但由于楼梯高度的原因,窗户为了便于人为开启,距离楼梯底面比较远,楼梯底面就无法实现对烟气的聚拢,无法将烟气导向从窗户排出。
2、现有技术的楼梯间,窗户遇到火灾情况无法实现自动开启,慌乱时依仗人为开启并不靠谱。
3、现有技术的烟道熔断结构,对于小体积部件较为适用,但对于大体积部件的熔断控制,由于不稳定不牢固的原因,尚未有解决方案。
4、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路径往往都是连接的,而对于需要脱开、又需要连接传动的需求,则现有技术没有解决方案。
5、现有技术的换气设备,一般只能实现启闭调节,而无法实现三档通风调节。
6、现有技术的收纳结构,被收纳物如果展开,是无法自动收纳入收纳空间的。
7、现有技术的楼梯间由于火灾原因,逃生时浓烟会进入口鼻,而逃生时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取用湿毛巾的。
8、现有技术的膨胀块,由于膨胀比例有限,膨胀时始终无法获得大行程的膨胀驱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包括楼梯主体、平台、导向储物柜、楼梯间壁板、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容纳槽、吊装块;其中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外壳、主扇叶、连接杆、伸缩杆、从动扇叶、第一膨胀块、第一推杆、第一短杆、第一转杆、第一长杆、第一插杆、第二膨胀块、第二推杆、第二短杆、第二转杆、第二长杆、第二插杆;所述滤网框架上安装有电机、第一杆、枢轴、第二杆、滤网;所述吊装块上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
其中所述楼梯主体与所述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另一端与所述楼梯间壁板连接,所述楼梯主体下方设有所述导向储物柜,所述导向储物柜包括斜面,斜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所述楼梯间壁板内设有容置空间连通楼梯间与通风道,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所述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所述楼梯间壁板内、容置空间下方对应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位置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借助重力下落时可落入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外壳的上方设有所述吊装块,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吊装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外侧设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内侧设有所述滤网框架,所述外壳上枢转连接有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一端,所述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主扇叶与所述伸缩杆一体转动连接,电机驱动枢轴转动,所述枢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伸缩杆转动;
所述容置空间上壁吊装连接有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膨胀块受热膨胀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杆运动,所述第一推杆的运动可驱动所述第一短杆转动,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一长杆固定连接从而共同吊装在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所述第一长杆上还连接有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一长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一插杆脱离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分别位于所述吊装块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插杆、第二插杆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配合,可对所述吊装块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为上方杆、第二杆为下方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杆上端设有导向面,对应的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配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扇叶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膨胀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膨胀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
进一步的,流量调节组件开启状态时,所述主扇叶、从动扇叶向斜上方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储物柜侧方设有开启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背景技术的第1点,设计了一种楼梯组件,将楼梯本身与排气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楼梯底板以及楼梯底板上的导向结构将烟气导入排气结构,同时针对排气结构/窗户升高、不利于人为开启的问题,设计了自动开启结构。
2、针对背景技术的第2点,设置了应急开启机构,通过膨胀材料受火灾高温影响时的膨胀,通过长短杆的杠杆传动,使得吊装结构脱开,从而使得排气机构依靠重力下落入槽中,从而排气结构全开启,并且通过设置遮阳板避免不期望的直晒膨胀。
3、针对背景技术的第3点,通过双膨胀传动结构同时使用,起到了夹持、稳定的作用。
4、针对背景技术的第4点,通过拨动结构、伸缩杆的配套设计,通过拨动驱动流量调节,而重力下落时,伸缩杆可以从拨动结构中脱离。
5、针对背景技术的第5点,实现了全开、全闭、流量控制三档的流量控制方式。
6、针对背景技术的第6点,通过斜向上的百叶结构,即使百叶结构开启时下落,也可以通过斜导向面实现百叶的关闭,从而整个窗结构完好落入槽中。
7、针对背景技术的第7点,通过导向储物柜的设置,在导向储物柜中设有湿纸巾、用来撞击膨胀材料的长杆等,完善逃生措施。
8、针对背景技术的第8点,通过膨胀块推动短杆、短杆带动长杆转的方案,通过转动半径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半径末端行程,通过短杆的短行程驱动换来长杆末端的长行程。
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bim建模图。
图2是本发明楼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楼梯组件连接位置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楼梯组件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应急驱动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高层建筑处应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楼梯组件2、通风道3、楼梯主体4、平台5、导向储物柜6、楼梯间壁板7、流量调节组件8、滤网框架9、遮阳板10、容纳槽11、吊装块12、主扇叶13、连接杆14、伸缩杆15、从动扇叶16、第一杆17、枢轴18、第二杆19、滤网20、第一膨胀块21、第一推杆22、第一短杆23、第一转杆24、第一长杆25、第一插杆26、第二膨胀块27、第二推杆28、第二短杆29、第二转杆30、第二长杆31、第二插杆32、第一插槽33、第二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包括楼梯主体、平台、导向储物柜、楼梯间壁板、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容纳槽、吊装块;其中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外壳、主扇叶、连接杆、伸缩杆、从动扇叶、第一膨胀块、第一推杆、第一短杆、第一转杆、第一长杆、第一插杆、第二膨胀块、第二推杆、第二短杆、第二转杆、第二长杆、第二插杆;所述滤网框架上安装有电机、第一杆、枢轴、第二杆、滤网;所述吊装块上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
其中所述楼梯主体与所述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另一端与所述楼梯间壁板连接,所述楼梯主体下方设有所述导向储物柜,所述导向储物柜包括斜面,斜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所述楼梯间壁板内设有容置空间连通楼梯间与通风道,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所述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所述楼梯间壁板内、容置空间下方对应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位置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借助重力下落时可落入所述容纳槽中;
如图所示:所述外壳的上方设有所述吊装块,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吊装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外侧设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内侧设有所述滤网框架,所述外壳上枢转连接有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一端,所述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主扇叶与所述伸缩杆一体转动连接,电机驱动枢轴转动,所述枢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伸缩杆转动;
所述容置空间上壁吊装连接有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膨胀块受热膨胀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杆运动,所述第一推杆的运动可驱动所述第一短杆转动,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一长杆固定连接从而共同吊装在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所述第一长杆上还连接有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一长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一插杆脱离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分别位于所述吊装块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插杆、第二插杆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配合,可对所述吊装块进行夹持。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杆为上方杆、第二杆为下方杆。所述第二杆上端设有导向面,对应的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配合面。所述从动扇叶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所述第二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所述第一膨胀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所述第二膨胀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流量调节组件开启状态时,所述主扇叶、从动扇叶向斜上方延伸。所述导向储物柜侧方设有开启门。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1.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楼梯主体、所述平台、导向储物柜、楼梯间壁板、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容纳槽、吊装块;其中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外壳、主扇叶、连接杆、伸缩杆、从动扇叶、第一膨胀块、第一推杆、第一短杆、第一转杆、第一长杆、第一插杆、第二膨胀块、第二推杆、第二短杆、第二转杆、第二长杆、第二插杆;所述滤网框架上安装有电机、第一杆、枢轴、第二杆、滤网;所述吊装块上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
其中所述楼梯主体与所述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另一端与所述楼梯间壁板连接,所述楼梯主体下方设有所述导向储物柜,所述导向储物柜包括斜面,斜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所述楼梯间壁板内设有容置空间连通楼梯间与通风道,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所述流量调节组件、滤网框架、遮阳板,所述楼梯间壁板内、容置空间下方对应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位置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借助重力下落时可落入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外壳的上方设有所述吊装块,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吊装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外侧设有所述遮阳板,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内侧设有所述滤网框架,所述外壳上枢转连接有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一端,所述主扇叶与从动扇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主扇叶与所述伸缩杆一体转动连接,电机驱动枢轴转动,所述枢轴上连接有所述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一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伸缩杆转动;
所述容置空间上壁吊装连接有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膨胀块受热膨胀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杆运动,所述第一推杆的运动可驱动所述第一短杆转动,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一长杆固定连接从而共同吊装在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所述第一长杆上还连接有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一长杆的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一插杆脱离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一膨胀块、第二膨胀块分别位于所述吊装块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插杆、第二插杆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配合,可对所述吊装块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为上方杆、第二杆为下方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上端设有导向面,对应的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配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扇叶数量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插杆的运动路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膨胀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吊装在容置空间上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流量调节组件开启状态时,所述主扇叶、从动扇叶向斜上方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储物柜侧方设有开启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