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10  39



1.本发明涉及疾病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是针对现有检测流程的改造提升技术。意旨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检分检流程,构建分流隔离消杀转运一体化功能,通过有效控制传染源的工作方式,解决新冠疫情常态化情形下发现疫情及民生服务相矛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及方法,该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能够从广泛的待检人员中快速分离传染源,通过厢式模块结构便于对传染源进行隔离等候、载人消杀及安全转运,能够有效控制传染源,有利于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治疗。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具体的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及方法,该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能够从广泛的待检人员中快速分离传染源,通过厢式模块结构便于对传染源进行隔离等候、载人消杀及安全转运,能够有效控制传染源,有利于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治疗。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具体的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该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包括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 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及外部消杀的采样管传递窗、风险分流通道、微缩p2实验室、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吊装转运仓模块、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以及疫情指挥管理中心等部分组成;
[0008]
所述疫情指挥管理中心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与所述预检分流通道(包括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及外部消杀的采样管传递窗、风险分流通道、微缩p2实验室、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吊装转运仓模块)、所述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0009]
所述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用于采集待检者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等)、旅居史、流行病史及预约信息,并将预约信息发送至所述疫情指挥管理中心,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自动分配到指定的预检分流通道处;
[0010]
根据预约信息,所述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
者,为待检者分配距离最近的预检分流通道进行预检,并将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发送到分配的预检分流通道管理信息系统;
[0011]
所述预检分流通道包括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及外部消杀的采样管传递窗、风险分流通道、微缩p2实验室、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吊装转运仓模块等部分;所述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用于待检者通过自助使用预约信息扫码或刷脸开锁门禁自动开门进入预检分流通道;风险分流通道用于对待检者进行风险区分,普通待检者进入普通分流通道,高风险待检者进入风险分流通道,该风险分流通道由可分离厢式模块组成。所述高风险分流通道用于对高风险待检者进行采样,采样部分为所述第二厢式模块,在所述第二厢式模块和所述第五厢式模块之间设置有可开闭的连接通道,所述第五厢式模块为隔离等候区,用于待检者隔离等候,所述隔离等候区具有载人消杀能力;所述微缩p2实验室由第四厢式模块形成,在所述微缩p2实验室与所述普通分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采样窗,并在所述微缩p2实验室与所述高风险分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采样窗;所述第一采样窗和所述第二采样窗均具有消杀功能及rfid自动识别功能;在微缩p2实验室与普通分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采样窗,并在微缩p2 实验室与高风险分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采样窗。所述第三厢式模块为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具有隔离封闭、独立抗传播通风系统、载人消杀系统及可吊装转运组件。上述预检分流通道采用厢式模块组合方式设置微缩p2实验室、风险分流通道、隔离等候区及可吊装转运仓,便于安装和移动,适用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下,又能满足p2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0012]
所述rfid标签采样管用于容置待检者的生物样本,并具有rfid标签和管身编号;所述rfid标签用于存储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并与所述管身编号绑定;
[0013]
所述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具有自主呼吸系统,用于隔离待检者;
[0014]
所述rfid标签采样管和所述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均容置于所述普通分流通道和所述高风险分流通道中;
[0015]
所述微缩p2实验室用于对所述rfid标签采样管中的生物样本进行传染病快速检测,并通过所述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结果与所述 rfid标签采样管包含的个人信息捆绑,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实时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厢式模块设置有用于普通待检者进出的第一厢式模块进出门、用于识别待检者的第一厢式模块身份识别自助门禁设备、用于向普通待检者传递所述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的第一厢式模块隔离服传递窗以及与所述第四厢式模块连通的所述第一厢式模块采样窗;
[0017]
所述第一厢式模块身份识别门禁设备与所述第一厢式模块进出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厢式模块进出门开启。
[0018]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厢式模块设置有用于高风险待检者进入的第二进出门、用于识别待检者的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用于向高风险待检者传递所述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的第二隔离服传递窗以及与所述第四厢式模块连通的所述第二采样窗;
[0019]
所述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与所述第二进出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出门的开启。
[0020]
更进一步地,高风险分流通道还包括所述第五厢式模块设置有用于高风险待检者
的隔离等候区,具有载人消杀、封闭隔离、抗病毒传播通风净化通风系统等功能;
[0021]
所述第三厢式模块设置有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具有隔离封闭、独立抗病毒传播净化通风系统、载人消杀系统及可吊装转运组件,用于高风险待检者转运至传染病医院专科进一步诊治;
[0022]
所述高风险分流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高风险分流通道和第五隔离等候厢式模块以及第三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厢式模块;
[0023]
所述第五厢式模块与所述第二厢式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密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第一双层密闭门并在所述第五厢式模块与所述第三厢式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密闭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第二双层密闭门。
[0024]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厢式模块、所述第二厢式模块、所述第三厢式模块以及所述第五厢式模块均围绕所述第四厢式模块分布;
[0025]
所述第一厢式模块、所述第二厢式模块、所述第三厢式模块、以及所述第五厢式模块内均设置有整体载人喷气或喷淋快速消杀装置和座椅,第五厢式模块座椅带安全带组件;
[0026]
所述第一厢式模块和所述第二厢式模块内均设置有采样椅,采样椅面对隔离采样系统,所述隔离采样系统包括全封闭面板、封闭式采样手臂套袖、采样管耗材传递窗及rfid自动识别的采样管回收传递窗,所述传递窗均配有喷淋消杀系统。
[0027]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厢式模块内分隔有缓冲区、准备区、采样区以及扩增区;
[0028]
所述第一采样窗设置于所述采样区与所述第一厢式模块之间;
[0029]
所述第二采样窗设置于所述采样区与所述第二厢式模块之间;
[0030]
所述采样区内设置有常规样品传递窗、扩增柜、pcr仪和医用垃圾桶;
[0031]
所述扩增区内设置有核酸提取仪、医用冰柜、生物安全柜以及医用垃圾桶;
[0032]
所述准备区内设置有医用冰柜和医用垃圾桶;
[0033]
所述缓冲区设置有高压灭菌锅、洗眼器以及医用垃圾桶。
[0034]
更进一步地,所述准备区与所述扩增区之间、以及所述扩增区与所述采样区之间均设置有传递窗;
[0035]
在所述采样区还设置有常规采样管耗材样品传递窗。
[0036]
更进一步地,所述扩增区增设采样管标本封存箱及rfid自动识别系统,所述采样管标本封存箱用于封存已检样品标本,待装满后放置于rfid识别区域,自动识别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将采样管标本封存箱上锁,同时转运至疾控管理部门统一存放保管并作为证据留存。
[0037]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约信息包括待检者的身份证信息、面部信息、位置信息、旅居信息、风险接触信息、目前症状信息以及预约检测时间。
[0038]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方法,该预检分流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采集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输入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等)、旅居史、流行病史及预约信息;
[0040]
根据预约信息,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者,为待检者分配距离最近的预检分流通道,并将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发送至分配的预检分
流通道管理信息系统;
[0041]
根据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预检分流通道对待检者进行扫码或刷脸自助认证,在待检者通过普通分流通道或高风险分流通道的认证之后,对应的普通分流通道或高风险分流通道的进出门为待检者打开,随后由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传递窗向待检者发放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和rfid标签采样管,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存储到rfid标签采样管的rfid标签中,同时将rfid标签和采样管管身编号绑定,在隔离状态下进行采样,装有生物样本的rfid标签采样管经过消杀后进入微缩p2实验室,完成传染病快速检测;检测结果自动与rfid 标签采样管编号捆绑,实时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已检rfid标签采样管使用采样管标本封存箱封存已检样品标本,待装满后放置于rfid识别区域,自动识别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将采样管标本封存箱上锁,同时转运至疾控管理部门统一存放保管并作为证据留存,且只有疾控部门通过使用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经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授权才可以打开。
[0042]
当检测结果呈阴性时,则由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自动打开普通分流通道进出门,使已检人员出舱,结束预检分流程序;
[0043]
当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则由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控制进出门进入锁闭状态,并进行警报提示,立即开始进行复核检测,如果复核结果为假阳性,则警报解除,否则立即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并进行警报,同时自动关闭呈阳性的已检人员所在区域的进出门,将其与同室密接者进行有效隔离,等候下一步安排;
[0044]
在等候期间,由工作人员指导穿戴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待穿戴完毕后开始对分流通道及隔离等候区进行载人消杀,以便迅速切断所有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待消杀完成后,安排阳性已检者进入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由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安排专门车辆将检测结果呈真阳性的人员所在的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整体转运至指定传染病医院专科地点;同时,同室密接者在保持穿戴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的状态下,打开隔离等候区舱门,安排车辆至隔离酒店或医院隔离待查。
[0045]
更近一步地,所述的预检分流管理方法,在将rfid标签采样管的rfid 标签和管身编号绑定后,自动将检测结果通过rfid捆绑存储上传,同时在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的下设预检分流通道单元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检测设备报告单元应用区块链方法进行保真存储。
[004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7]
本发明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包括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及外部消杀的采样管传递窗、风险分流通道、微缩p2实验室、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吊装转运仓模块、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以及疫情指挥管理中心等部分组成;通过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与疫情指挥管理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便于待检者预约就近的预检分流通道进行检查;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根据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者;预检分流通道具有用于对普通待检者进行检测的普通分流通道、用于对高风险待检者进行检测的高风险分
流通道以及用于对从待检者采集的生物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的微缩p2实验室,切断了普通待检者与高风险待检者之间的病毒传播途径;同时,普通分流通道、高风险分流通道以及微缩p2实验室均采用厢式模块组合构成,在微缩p2实验室与普通分流通道以及高风险分流通道之间设置有带消杀功能的采样窗;一旦发生待检者阳性则由疫情管理指挥中心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软件启动报警、锁闭隔离、载人消杀、吊装转运等控制传染源措施;同时,所有检测样本均由rfid捆绑检测结果信息结合区块链技术保真实时上传,且所有样品检测后锁闭封存。因此,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的预检分流通道具有便于快速搭建和移动,便于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待检者进行隔离和分流、分检和转运;同时,为隔离等候区已检者配置具有自主呼吸系统的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实现载人消杀,使进入预检分流通道的人员之间能够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了病毒的直接传播,降低了交叉感染概率。因此,采用本发明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能够从广泛的待检人员中快速分离传染源,通过厢式模块结构便于对传染源进行检测分诊、隔离等候、载人消杀及安全转运,能够有效发现及控制传染源,有利于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及时控制与预防。
附图说明
[0048]
图1为本发明的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的预检分流通道的布局示意图;
[0049]
图2为图1中预检分流通道中微缩p2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图;
[0050]
图3为本发明的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0051]
图4以小程序进行预约预检为例说明预约过程;
[0052]
图5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预检分流管理系统的管理机制;
[0053]
图6为本发明的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0054]
其中,1

第一厢式模块,2

第二厢式模块,3

第三厢式模块,4

第四厢式模块,5

第五厢式模块,6

第一采样管传递窗,7

第二采样管传递窗,8

座椅, 9

采样椅,11

第一进出门,12

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3

第一隔离服传递窗, 21

第二进出门,22

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3

第二隔离服传递窗,31

第三进出门,41

缓冲区,42

准备区,43

采样区,44

扩增区,45

传递窗,46

常规样品传递窗,47

第四进出门,51

第一双层密闭门,52

第二双层密闭门,431
‑ꢀ
扩增柜,432

pcr仪,433

医用垃圾桶,434

核酸提取仪,435

医用冰柜,436
‑ꢀ
生物安全柜,437

高压灭菌锅,438

洗眼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保护的范围。
[0056]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将传染性微生物划分为4类;根据设备和技术条件,将生物实验室也分为4级(一般称为 p1、p2、p3、p4实验室),1级最低,4级最高。p1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p2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p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
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p4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0057]
实施例一
[005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及方法,该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包括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预检分流通道、rfid 标签采样管、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以及疫情指挥管理中心;预检分流通道可以包括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风险分流通道、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吊装转运仓模块、以及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
[0059]
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与预检分流通道和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进行网络通信;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可以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器或控制中心,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机制可以参考图5;
[0060]
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用于采集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并将预约信息发送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可以采用手机、手机中的app (application,手机软件)或小程序等移动终端实现;预约信息可以包括待检者的身份证信息、面部信息、位置信息、旅居信息、风险接触信息、目前症状信息以及预约检测时间,通过采集身份证信息和面部信息便于对待检者的唯一性进行确认,通过位置信息便于对待检者的位置进行确定;旅居信息可以包括个人流行病学信息;具体的预约流程可以参考图4,图4中仅示意了采用小程序进行预约的过程;
[0061]
根据预约信息,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者,为待检者分配距离最近的预检分流通道进行预检,并将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发送到分配的预检分流通道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接收到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后,可以根据预约信息中提供的位置信息、旅居信息、风险接触信息以及目前症状信息对待检者进行初步判断,可以按照流行病学信息分析,例如待检者来自流行病高风险地区或待检者正处于高烧状态,则初步判断待检者为高风险待检者;
[0062]
预检分流通道包括普通预检通道、高风险预检通道以及微缩p2实验室;普通预检通道用于对普通待检者进行检测,由第一厢式模块1形成;高风险预检通道用于对高风险待检者进行检测,并包括第二厢式模块2和第三厢式模块 3,在第二厢式模块2和第三厢式模块3之间设置有可开闭的连接通道;微缩 p2实验室为按照国家p2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内容微缩优化的p2实验室;微缩p2实验室由第四厢式模块4形成,第四厢式模块4的长度可以为4m、且宽度可以为3m;在微缩p2实验室与普通预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采样管传递窗 6,并在微缩p2实验室与高风险预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和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均具有消杀功能、自带刷脸识别或扫码识别功能,并在识别个人信息后再进行采样,采样管回传时自动通过rfid 识别资料,将个人信息与采样管id编号绑定,录入并通过采样管上的rfid 芯片存贮个人信息及采样管信息,并将采样管的id编号作为后续操作的唯一识别编号;在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和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处均设置有rfid射频芯片识别装置;高风险预检通道可以仅包括第二厢式模块2和第三厢式模块 3,也可以如图1结构所示的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二厢式模块2、第五厢式模块5 以及第三厢式模块3,在本实
施例中以设置有第二厢式模块2、第五厢式模块5 以及第三厢式模块3的高风险预检通道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微缩p2 实验室可以完成采样管内部灭活,核酸提取,录入采样管id,混匀、检测,检测结果自动与采样管id捆绑,检测结果在区块链的系统下自动备份并上传至中央处理系统,若阳性自动触发报警机制,经复核后若为假阳性则消除报警,若为真阳性则触发后续的消杀及隔离转运机制;
[0063]
rfid标签采样管用于容置待检者的生物样本,并具有rfid标签和id编号;rfid标签用于存储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并与id编号绑定;
[0064]
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具有自主呼吸系统,用于隔离待检者;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是指全身装载后完全封闭,隔绝空气,通过可以抗消毒喷雾吸入的自主呼吸系统,或完全由压缩空气支持的自主呼吸功能;
[0065]
rfid标签采样管和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均容置于普通预检通道和高风险预检通道中;
[0066]
微缩p2实验室用于对rfid标签采样管中的生物样本进行传染病快速检测,并通过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微缩p2实验室具有整体体积小、检测快速的特点,就是移动p2 实验室配置了a2型生物安全柜、全自动高通量核酸提取仪434、实时荧光pcr仪432、高压灭菌器等设备;在检测过程中,提取8分钟、混匀10分钟、检测10分钟,整个检测过程基本控制在30分钟内。微缩p2实验室用于对rfid标签采样管中的生物样本进行传染病快速检测,并通过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结果与rfid标签采样管包含的个人信息捆绑,通过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实时上传至疫情指挥管理中心。
[0067]
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包括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预检分流通道、 rfid标签采样管、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以及疫情指挥管理中心;通过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与疫情指挥管理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便于待检者预约就近的预检分流通道进行检查;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根据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者;预检分流通道具有用于对普通待检者进行检测的普通预检通道、用于对高风险待检者进行检测的高风险预检通道以及用于对从待检者采集的生物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的微缩p2实验室,切断了普通待检者与高风险待检者之间的病毒传播途径;同时,普通预检通道、高风险预检通道以及微缩p2实验室均采用厢式模块组合构成,在微缩p2实验室与普通预检通道以及高风险预检通道之间设置有带消杀功能的采样管传递窗;因此,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的预检分流通道具有便于快速搭建和移动,便于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待检者进行隔离和分流;同时,为待检者配置具有自主呼吸系统的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使进入预检分流通道的人员之间能够相互隔离,避免了病毒的直接传播,降低了传染概率,因此,采用本发明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能够从广泛的待检人员中快速分离传染源,通过厢式模块结构便于对传染源进行隔离等候、载人消杀及安全转运,能够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治疗。
[0068]
在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中,预检分流通道可以包括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隔离状态采样及消杀、隔离状态采样仓模块、采样信息rfid自助录入系统、rfid标签采样管、智能识别rfid及外部消杀的采样管传递窗、风险分流通道、微缩p2实验室、隔离等候区厢式模块、载人消杀系统、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可吊装转运仓模块等部分;自动扫码刷脸自助门禁用于待检者通过自助使用预约信息扫码或刷脸开锁,门禁自动开门进入预检分流通
道;风险分流通道用于对待检者进行风险区分,普通待检者进入普通预检通道,高风险待检者进入高风险预检通道,该风险分流通道由可分离厢式模块组成;高风险预检通道用于对高风险待检者进行采样,采样部分为第二厢式模块,在第二厢式模块和第五厢式模块之间设置有可开闭的连接通道;第五厢式模块为隔离等候区,用于待检者隔离等候,隔离等候区具有载人消杀能力;微缩p2实验室由第四厢式模块形成,在微缩p2实验室与普通预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并在微缩p2实验室与高风险预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采样管传递窗 7;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和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均具有消杀功能及rfid自动识别功能。第三厢式模块为全封闭可吊装转运仓,具有隔离封闭、独立抗传播通风系统、载人消杀系统及可吊装转运组件;上述预检分流通道采用厢式模块组合方式设置微缩p2实验室、风险分流通道、隔离等候区及可吊装转运仓,便于安装和移动,适用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下,又能满足p2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0069]
在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进行检测时,当待检者的检测结果出现阳性时,可直接将待检者以及待检者所在的厢式模块通过卡车直接转移至隔离地点;并且,在使用时,同样可以采用卡车将构成预检分流通道的各个厢式模块运送至使用地点进行检测,因此,采用厢式模块结构的预检分流通道,便于安装和移动,使得上述预检分流通道适用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下,又能满足p2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通过普通预检通道和高风险预检通道便于对普通待检者和高风险待检者进行分流,避免普通待检者与高风险待检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进一步降低大面积感染的风险。
[0070]
如图1所示,第一厢式模块1设置有用于普通待检者进出的第一进出门11、用于识别待检者的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2、用于向普通待检者传递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的第一隔离服传递窗13以及与第四厢式模块4连通的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2与第一进出门11信号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进出门11开启;第一进出门11可以为绿色自助门,通过采用刷脸、扫码及身份证等识别认证方式,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2具有自助开门、无人接待、远程咨询、预约确认后自助进入采样隔离区的功能。根据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发送的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2用于识别待检者,当检测到待检者为普通患者时,第一身份识别门禁设备12控制第一进出门11 开启,使普通待检者进入普通预检通道;当检测到待检者为高风险待检者时,则控制第一进出门11关闭,使高风险待检者无法进入普通预检通道。
[0071]
普通预检通道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高风险待检者进入普通预检通道,减少了高风险待检者与普通待检者交叉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普通待检者感染病毒的风险。
[0072]
同时,如图1所示,第二厢式模块2设置有用于高风险待检者进入的第二进出门21、用于识别待检者的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2、用于向高风险待检者传递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的第二隔离服传递窗23以及与第四厢式模块4 连通的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第三厢式模块3设置有用于高风险待检者离开的第三进出门31;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2与第二进出门21信号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进出门21的开启。第二进出门21可以为红色自助门,通过采用刷脸、扫码及身份证等识别认证方式,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2具有自助开门、无人接待、远程咨询、预约确认后自助进入采样隔离区的功能。
[0073]
同理,根据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发送的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2用于识别待检者,当第二身份识别门禁设备22识别到高风险待检者时,控制第二进
出门21开启,使高风险待检者进入高风险预检通道进行检测。采用身份识别门禁设备可以防止高风险待检者进入普通预检通道,也可以防止普通待检者进入高风险预检通道,同样避免了高风险待检者与普通待检者接触的机会,降低了病毒感染的几率,从而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
[0074]
同时,通过隔离服传递窗向未进入预检通道的待检者传递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由于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具有全封闭、且自带自主呼吸系的特点,使进入预检通道的待检者之间能够相互独立且隔离,因此,通过预检通道的分流和隔离服的保护能够避免待检者之间交叉感染。
[0075]
如图1所示,高风险预检通道还包括位于第二厢式模块2和第三厢式模块 3之间的第五厢式模块5;第五厢式模块5与第二厢式模块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密闭第一连接通道的第一双层密闭门51并在第五厢式模块 5与第三厢式模块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密闭第二连接通道的第二双层密闭门52。
[0076]
通过增设在第二厢式模块2和第三厢式模块3之间的第五厢式模块5,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处于各个厢式模块内的阳性患者进行快速转移,实行紧急隔离,避免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0077]
如图1所示,第一厢式模块1、第二厢式模块2、第三厢式模块3以及第五厢式模块5均围绕第四厢式模块4分布;第一厢式模块1、第二厢式模块2、第三厢式模块3、第四厢式模块4以及第五厢式模块5内均设置有整体载人喷气或喷淋快速消杀装置和座椅8;第一厢式模块1和第二厢式模块2内均设置有采样椅9。采样椅9面对隔离采样系统,隔离采样系统包括全封闭面板、封闭式采样手臂套袖、采样管耗材传递窗及rfid自动识别的采样管回收传递窗,传递窗均配有喷淋消杀系统。通过整体喷淋快速消杀装置能够对厢式模块内部进行病毒消杀,方便快速对厢式模块内部进行消毒处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病毒传染的几率。通过设置座椅8和采样椅9还便于待检者进行等待、休息和采样。
[0078]
第一厢式模块1、第二厢式模块2、第三厢式模块3、第四厢式模块4以及第五厢式模块5均具有隔离等候、载人消杀、吊装转运的功能,当用作可吊装安全转运仓时,应具备以下功能:
[0079]
1、全封闭,隔绝安全流通;
[0080]
2、带自动新风,防病毒过滤系统的空气净化系统;
[0081]
3、全自动全仓紧急消杀功能,转运时间过长时需要每小时消杀一次;
[0082]
4、可吊装组件;
[0083]
5、座椅及安全防护等装置,如安全带;
[0084]
6、自主呼吸隔离服换气口,或压缩气瓶更换装置。
[0085]
如图1所示,第四厢式模块4内分隔有缓冲区41、准备区42、采样区43 以及扩增区44;第一采样管传递窗6设置于采样区43与第一厢式模块1之间;第二采样管传递窗7设置于采样区43与第二厢式模块2之间;如图2所示,第四厢式模块4设置有多个第四进出门47,通过第四进出门47可以将第四厢式模块4与外界隔离,同时通过安装于第四厢式模块4内部的第四进出门47 可以将缓冲区41、准备区42、采样区43以及扩增区44分别隔离成独立空间;如图2所示,采样区43内设置有常规样品传递窗46、扩增柜431、pcr仪432 和医用垃圾桶433;扩增区44内设置有核酸提取仪434、医用冰柜435、生物安全柜436以及医用垃圾桶433;
准备区42内设置有医用冰柜435和医用垃圾桶433;缓冲区41设置有高压灭菌锅437、洗眼器438以及医用垃圾桶433。更进一步地,在准备区42与扩增区44之间、以及扩增区44与采样区43之间均设置有传递窗45;在采样区43还设置有常规样品传递窗46。
[0086]
扩增区44还可以增设采样管标本封存箱及rfid自动识别系统,采样管标本封存箱用于封存已检样品标本,待装满后放置于rfid识别区域,自动识别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将采样管标本封存箱上锁,同时转运至疾控管理部门统一存放保管并作为证据留存。
[0087]
在上述预检分流管理系统中,待检人员采样前可以在采样等候区等待排队检测,采样后进入隔离等候区等候结果,隔离等候区具有负压、自助过滤换气、新风系统、温度调节、全自动全方位消杀系统、智能化通道门禁、自主呼吸隔离服传递窗、可吊装安全传运仓等功能;一旦发现检测人员中有确诊阳性患者,则立即封闭进出门,由工作人员将带自主呼吸功能的完全隔离服经传递窗投入隔离等候区,待全部人员装载好隔离服后,启动全自动全方位喷淋或喷气消毒系统,充满整个隔离等候区,以实现载人消杀,待消杀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安排确诊阳性患者进入可吊装安全转运仓,经可吊装车辆,将转运仓运输至传染病定点专科医院就诊,其他可确诊阳性患者有过接触的待确诊人员,应在载人消杀后,依然穿戴隔离服由普通车辆转运至酒店隔离,实施密接者隔离;当全部待检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则由系统通知待检者,并自动打开相应门禁,通知待检者离开,进入后续环节,如发热门诊治疗等。
[0088]
实施例二
[008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冠类发热类流行传染病的预检分流管理方法,该预检分流管理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预检分流管理系统进行,如图3和图6所示,该预检分流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0]
步骤s10,采集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输入的预约信息;待检测人员可以先通过预检预约信息采集客户端进行网上预约,预约检测的时间和地点、并输入个人信息;
[0091]
步骤s20,根据预约信息,当地的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将待检者标记为普通待检者或高风险待检者,为待检者分配距离最近的预检分流通道,并将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发送至分配的预检分流通道;
[0092]
步骤s30,根据待检者的风险等级信息,预检分流通道对待检者进行认证,在待检者通过普通预检通道或高风险预检通道的认证之后,向待检者发放全封闭自主呼吸隔离服和rfid标签采样管,待检者的预约信息存储到rfid标签采样管的rfid标签中,同时将rfid标签和id编号绑定,对应的普通预检通道或高风险预检通道的进出门为待检者打开,在隔离状态下进行采样,装有生物样本的rfid标签采样管经过消杀后进入微缩p2实验室,完成传染病快速检测;当待检者来到预检分流通道现场时,使用客户端形成的检测码或人脸通过身份识别门禁设备进行认证、识别,使低风险待检者和高风险待检者分别进入相对应的预检通道,即,低风险待检者进入普通预检通道,而高风险待检者进入高风险预检通道;
[0093]
步骤s40,当检测结果呈阴性时,则由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结果上传至当地的疫情指挥管理中心,自动打开进出门,使已检人员出舱,结束预检分流程序;
[0094]
步骤s50,当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则由微缩p2实验室的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结果上传至当地的疫情指挥管理中心,控制进出门进入锁闭状态,并进行警报提示,以进行复核检测,如果复核结果为假阳性,则警报解除,否则将检测结果上传至上一级的疫情指挥管理中
心,并进行警报,同时自动关闭呈阳性的已检人员所在区域的进出门,将其进行有效隔离;
[0095]
步骤s60,对预检分流通道进行载人消杀,由当地的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将检测结果呈真阳性的人员所在区域的通道整体转运至指定隔离地点,指定隔离地点可以为传染病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区域;
[0096]
为了防止检测结果被恶意修改,在将rfid标签采样管的rfid标签和id 编号绑定后在区块链中进行存储,通过区块链能够防止检测结果被人为修改。
[0097]
并且,在上述检测过程中,为了对采样样品进行保护,检测过程中所有的 rfid标签采样管均封箱保存,由样品管理系统记录出舱状态,全部采样样品应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转运至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入库保管,并上传入库信息至上一级的疫情指挥管理中心。全部医疗废品应密封安全销毁。
[0098]
在上述预检分流管理方法中,在将rfid标签采样管的rfid标签和id编号绑定后,自动将检测结果通过rfid捆绑存储上传,同时在全流程疫情管理系统的下设预检分流通道单元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检测设备报告单元应用区块链方法进行保真存储。
[009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7222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