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及其理疗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10  60



1.本发明涉及理疗床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及其理疗方法。


背景技术:

2.床垫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用品,而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床垫;而远红外线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对人体有较大的益处,将床垫与远红外线结合可使人们在休息时便可进行理疗,而在理疗过程中,若能同时对人体进行按摩,可对人体的理疗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及其理疗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层、远红外发热层、支撑层和表层,所述支撑层内设有多个理疗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理疗装置的顶端可穿过所述支撑层与所述表层抵接,所述理疗装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表层抵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理疗装置电连接。
5.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层内部设有多个腔室,所述腔室的顶面贯穿设有多个按摩孔,所述理疗装置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理疗装置的顶端可穿过所述按摩孔设置。
6.优选的是,所述表层与所述按摩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弹性布料。
7.优选的是,所述表层为石墨烯布料。
8.优选的是,所述理疗装置包括:隔热外壳、转动板、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连接轴和旋转机构,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面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贯穿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和多个所述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组件,且其底端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连接有按摩组件,且其底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隔热外壳内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轴,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旋转机构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9.优选的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方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三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的内周依次与多个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转动板旋转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相对时,所述环形齿
条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杆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等角度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和多个所述第二转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相对应。
11.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筒,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板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顶面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筒的外周壁上设有支撑环,所述第一转动杆可插入至所述支撑筒内;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的连接板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12.优选的是,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伸缩机构和震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连接有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可穿过所述支撑层与所述表层抵接;
13.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板、移动板、支撑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板,且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连接的限位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面铰接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移动板的底面铰接有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同轴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有滑动座,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14.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的顶面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限位板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顶面与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旋转板的顶面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可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旋转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对应的固定槽。
15.优选的是,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的理疗方法,包括:
16.步骤1、使用者躺在床垫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表层的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床垫对应位置上的理疗装置开始工作,并同时控制远红外发热层开始加热;
17.步骤2、所述理疗装置开始工作,首先驱动电机启动控制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旋转带动环形齿条转动,环形齿条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转动杆旋转,第一转动杆旋转使连接板带动支撑筒向下移动,移动到位后,转动板通过驱动件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至与环形齿条啮合,第一齿轮与环形齿条脱离啮合,第二齿轮旋转使第二转动杆带动伸缩机构伸长,并使震动机构伸出支撑层上设有的按摩孔与表层抵接作用于使用者的身体;
18.步骤3、震动机构移动到位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震动机构开始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理疗。
19.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及其理疗方法通过设置远红外发热层和理疗装置,可使人体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远红外线和理疗装置进行理疗按摩,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可在理疗装置开启的状态下对其进行
智能控制,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满足预设压力值时才开启理疗装置进行按摩,防止误启动,并且每一个理疗装置都对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可在床垫上对应人体所在区域内的理疗装置进行工作,而床垫上人体未涉及到的区域,理疗装置不进行工作,可节省用电资源,提高床垫使用的智能性。
2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及其理疗方法,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理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支撑组件与支撑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移动板到达最高位置时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中转动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1为底层、2为远红外发热层、3为支撑层、310为腔室、311为按摩孔、4为表层、5为理疗装置、510为隔热外壳、520为转动板、530为第一转动杆、531为第一齿轮、540为第二转动杆、541为第二齿轮、550为连接轴、560为旋转机构、561为第一固定杆、562为驱动电机、563为第三齿轮、564为第二固定杆、565为弹性连接件、566为环形齿条、570为支撑组件、571为连接板、572为支撑筒、573为支撑环、574为连接杆、580为按摩组件、6为伸缩机构、610为固定板、620为移动板、630为支撑板、631为滑动座、640为第一支撑杆、650为第二支撑杆、660为第三支撑杆、670为限位板、671为第一限位槽、672为第二限位槽、680为固定机构、681为第一旋转板、682为第二旋转板、683为固定块、684为弹簧、685为限位杆、686为固定槽、7为震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6.如图1

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层1、远红外发热层2、支撑层3和表层4,所述支撑层3内设有多个理疗装置5和控制器,所述理疗装置5的顶端可穿过所述支撑层3与所述表层4抵接,所述理疗装置5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表层4抵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理疗装置5电连接。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床垫由下向上依次设有底层1、远红外发热层2、支撑层3和表层4,支撑层3用于支撑床垫整体的重量,表层4为薄薄的与人体接触的布层,多个理疗装置5均匀分布在床垫上,且设置于支撑层3内,在使用时,可单独使用远红外发热层2进行理疗,使远红外发热层2通电,使其产生的远红外线和热量依次穿过支撑层3和表层4作用于人体进行理疗,还可以同时使用理疗装置5和远红外发热层2,使两者均通电,然后人体躺在床垫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判断压力是否满足预设压力值,若满足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理疗装置5开始工作并对人体进行按摩,同时控制器控制远红外发热层2开启加热,在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的同时通过理疗装置5对人体进行按摩,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
3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设置远红外发热层2和理疗装置5,可使人体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远红外线和理疗装置5进行理疗按摩,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可在理疗装置5开启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满足预设压力值时才开启理疗装置5进行按摩,防止误启动,并且每一个理疗装置5都对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可在床垫上对应人体所在区域内的理疗装置5进行工作,而床垫上人体未涉及到的区域,理疗装置5不进行工作,可节省用电资源,提高床垫使用的智能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3内部设有多个腔室310,所述腔室310的顶面贯穿设有多个按摩孔311,所述理疗装置5设置在所述腔室310内,且所述理疗装置5的顶端可穿过所述按摩孔311设置;
40.所述表层4与所述按摩孔311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弹性布料。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理疗装置5固定设于支撑层3的腔室310内,而理疗装置5的顶端穿过按摩孔311与表层4抵接,当人体躺在床垫上时,表层4的局部区域受压而使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理疗装置5的顶端穿过按摩孔311并隔着表层4作用于人体,对人体进行按摩,而与按摩孔311对应位置上的表层4为弹性布料,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理疗装置5的顶端伸出按摩孔311并高于表层4平面时,其会将弹性布料顶起,可在弹性布料的表面设置多个按摩颗粒用于与人体接触,以提高按摩理疗的效果。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4为石墨烯布料。
4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表层4采用石墨烯布料,进一步加强远红外线的辐射作用,提高理疗效果。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理疗装置5包括:隔热外壳510、转动板520、第一转动杆530、第二转动杆540、连接轴550和旋转机构560,所述隔热外壳510的顶面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板520,所述转动板520上贯穿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530和多个所述第二转动杆540,所述第一转动杆530和第二转动杆540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转动板5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530的顶端连接有支撑组件570,且其底端固定设有第一齿轮531,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连接有按摩组件580,且其底端设有第二齿轮541,所述隔热外壳510内固定连接有所
述连接轴550,所述旋转机构560设置在所述连接轴550上,所述旋转机构560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齿轮531或第二齿轮541传动连接。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支撑组件570的顶面设有压力传感器,理疗装置5在初始状态时,支撑组件570插入至按摩孔311内,并且压力传感器与表层4抵接,旋转机构560与第一齿轮531传动连接,与第二齿轮541脱离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满足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旋转机构560启动带动第一齿轮531转动,第一齿轮53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530转动,第一转动杆530转动带动支撑组件570向下直线运动并脱离按摩孔311,当支撑组件570运动到位时,驱动转动板520旋转的驱动件开启,使转动板520带动第一转动杆530和第二转动杆540转动,此时第一齿轮531与旋转机构560脱离,第二齿轮541与旋转机构560传动连接,在旋转机构560的带动下,通过第二齿轮541带动第二转动杆540转动,使按摩组件580的顶端穿过按摩孔311并伸出至高于表层4设置,来与人体抵接,按摩组件580运动到位后,旋转机构560停止工作,按摩组件580开始工作对人体进行按摩,可设定按摩时间;而在按摩完成后,旋转机构560开启反向旋转带动第二齿轮541和第二转动杆540使按摩组件580脱离按摩孔311,然后通过驱动件使转动板520反向旋转使第二齿轮541与旋转机构560脱离,第一齿轮531与旋转机构560传动连接,旋转机构560反向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530使支撑组件570向上运动至按摩孔311内,并使支撑组件570的顶端与表层4平齐,至此,理疗装置5停止工作。
4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由于支撑层3起到对床垫的支撑作用,而在支撑层3内设置理疗装置5和按摩孔311,无疑会对支撑层3的支撑有影响,故设置的支撑组件570可在不使用理疗装置5时对支撑层3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并将按摩孔311堵住,防止灰尘进入,并且支撑组件570的顶面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还可通过其检测的压力来控制理疗装置5是否工作,更加智能;设置的按摩组件580可在人们需要时,对人体进行按摩,对理疗起到促进作用,设置的旋转机构560,可切换支撑组件570和按摩组件580,完成各自的工作,使理疗装置5的使用更加自动化和智能。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560包括:第一固定杆561,所述第一固定杆56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550连接,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62和与所述驱动电机562连接的第三齿轮563,所述第一固定杆561的下方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轴550连接的第二固定杆564,所述第二固定杆564的另一端设有弹性连接件565,所述第三齿轮563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环形齿条566,所述环形齿条566的内周依次与多个所述弹性连接件565连接,所述转动板520旋转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31或第二齿轮54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564相对时,所述环形齿条566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齿轮531或第二齿轮541啮合连接;
48.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杆564沿所述连接轴550的周向等角度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530和多个所述第二转动杆54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杆564相对应。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环形齿条566环绕在多个弹性连接件565和第三齿轮563的外侧,通过驱动电机562驱动第三齿轮563转动,第三齿轮563转动带动环形齿条566转动,环形齿条566转动带动与第二固定杆564对应的第一齿轮531或第二齿轮541转动,弹性连接件565的外部与环形齿条566为可吸附的啮合连接,环形齿条566可稳定在多个弹性连接件565和第三齿轮563间传动,弹性连接件565的外部为与第一齿轮531和第二齿轮541相对应的弧形凹陷,进而使与其啮合的环形齿条566在其表面也形成弧形凹陷来与第
一齿轮531和第二齿轮541啮合,弧形齿条为柔性设置,在其传动过程中,可依据弧形凹陷的形状与弹性连接件565吸附并啮合,并且当第一齿轮531和第二齿轮541进行切换时,弹性连接件565受到压力会收缩直至第一齿轮531或第二齿轮541与其完全脱离或完全啮合,其会恢复至初始位置,保证了第一齿轮531和第二齿轮541切换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多个第一传动杆和多个第二传动杆与多个第二固定杆564相同均为等角度间隔设置,例如,第二固定杆564的数量为三个,相邻的两个角度设置为90度,也就是第一个与第二个之间、第二个与第三个之间的角度均为90度设置,而多个第一传动杆和多个第二传动杆设置的角度应与第二固定杆564设置的角度相同,使第一齿轮531和第二齿轮541进行切换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与弧形齿条的弧形凹陷啮合,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570包括:连接板571和支撑筒572,所述第一转动杆530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转动杆530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板571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5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筒572,所述支撑筒572的顶面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筒572的外周壁上设有支撑环573,所述第一转动杆530可插入至所述支撑筒572内;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530上的连接板571通过连接杆574相互连接。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第一转动杆530转动时,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板571沿其轴线向下运动,带动支撑筒572和压力传感器同时向下运动,使支撑筒572脱离按摩孔311,使支撑环573脱离与腔室310的内顶壁抵接,当第一转动杆530反向转动时,连接板571沿其轴线向上运动,带动支撑筒572和压力传感器同时向上运动,直至支撑环573的顶面与腔室310的内顶壁抵接固定,对支撑层3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并同时使支撑筒572的顶端插入至按摩孔311内,将按摩孔311封堵。
5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设置的连接板571和支撑筒572与第一转动杆530转动配合,使支撑组件570可与按摩孔311脱离或插入,支撑筒572可将按摩孔311封堵,防止灰尘落入,通过支撑筒572外周设置的支撑环573与腔室310的内顶面抵接,对支撑层3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组件580包括:伸缩机构6和震动机构7,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连接有伸缩机构6,所述伸缩机构6的顶端连接有震动机构7,所述震动机构7可穿过所述支撑层3与所述表层4抵接;
54.所述伸缩机构6包括:固定板610、移动板620、支撑板630、第一支撑杆640、第二支撑杆650和第三支撑杆660,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610和支撑板630,且所述固定板610和支撑板630均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4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630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连接的限位板670,所述固定板610的顶面铰接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640,所述移动板620的底面铰接有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50,所述第一支撑杆640的一端、第二支撑杆650的一端和第三支撑杆660的一端同轴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60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670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67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630上固定设有滑动座631,所述第三支撑杆660通过所述滑动座631与所述支撑板630滑动连接;
55.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通过固定机构680与所述限位板670连接,所述固定机构680包括:第一旋转板681和第二旋转板682,所述第一旋转板681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4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681的顶面设有固定块683,所述第二旋转板682与所述限位板67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板682的顶面与所述限位板670的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684,
所述限位板670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71连通的第二限位槽672,所述第二旋转板682的顶面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72内的限位杆685,所述限位杆685的顶端可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671内,所述第二旋转板682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固定块683相对应的固定槽686。
5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固定板610和支撑板630相对于第二转动杆540转动,相对于转动板520为静止状态,当按摩组件580切换至与按摩孔311相对应时,也就是第二齿轮541与旋转机构560啮合时,旋转机构560带动第二齿轮541旋转同时带动第二转动杆540转动,第二转动杆540转动带动限位板670转动,限位板670上的第一限位槽671为弧形槽,限位板670传动时,第一限位槽671转动同时带动第三支撑杆660的一端向靠近限位板670中心的位置滑动,第三支撑杆660的另一端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支撑杆640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650的一端向靠近限位板670中心的位置移动,而第一支撑杆640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650的另一端向外分别将固定板610和移动板620推动,使移动板620向上移动,并带动震动机构7向上移动,第三支撑杆660的滑动通过滑动座631与支撑板630对其进行限位以及支撑,保证其运动的平稳性;在第二转动杆540带动限位板670转动时,第一旋转板681和第二旋转板682同时随之转动,并且限位杆685未插入至第一限位槽671内,固定块683位于固定槽686内,当限位板670继续转动,使第三支撑杆660的端部到达第一限位槽671靠近限位板670中心的一端时,第三支撑杆660与第一限位槽671卡住,此时限位板670无法继续随第二转动杆540继续转动,也就是第二旋转板682也不能继续转动,然而此时与第二转动杆540顶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板681会继续随之转动,故此时的固定块683会脱离固定槽686并向上推动第二旋转板682上升一定高度,第二旋转板682上升使限位杆685沿第二限位槽672向上滑动并插入至第一限位槽671内,将第三支撑杆660的端部进行限位,使其不能沿第一限位槽671滑动,由此来将伸缩机构6的高度进行固定,而此时可将旋转机构560停止运转,开启震动机构7开始工作;当第二转动杆540反向转动时,固定块683会再次嵌入固定槽686内,伸缩机构6脱离固定,可降低其高度将震动机构7收回;震动机构7的顶面为球形面,且表面可设置发射远红外线的表层4,震动机构7工作时,可绕一定角度旋转对人体进行按摩,可通过震动对人体进行按摩等多种按摩方式,并配合远红外线的作用,使理疗效果更加。
5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机构6,可将震动机构7顶出按摩孔311作用于人体,还可将震动机构7收回,使床垫的表面平整且能够和正常的床垫一样使用,通过设置固定机构680可将伸缩机构6升高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在震动机构7工作时,其工作的震动较大,通过固定机构680可防止伸缩机构6受较大外力影响而缩回至腔室310内影响使用,对震动机构7的工作起到稳定的保证,通过设置的弹簧684,可使第二旋转板682与限位板670之间能够轴向弹性移动,防止固定块683突然脱离固定槽686,而使第二旋转板682与限位板670之间发生撞击,起到保护作用;按摩组件580的设置使得人们躺在床垫上时,便可通过按摩组件580进行按摩,同时配合远红外线的作用进行理疗,当不需要按摩时,按摩组件580可收缩至腔室310内,不影响床垫的正常使用,提高床垫的实用性。
58.基于远红外线的智能理疗床垫的理疗方法,包括:
59.步骤1、使用者躺在床垫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表层4的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床垫对应位置上的理疗装置5开始工作,并同时控制远红外发热层2开始加热;
60.步骤2、所述理疗装置5开始工作,首先驱动电机562启动控制带动第三齿轮563旋转,第三齿轮563旋转带动环形齿条566转动,环形齿条566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531旋转,第一齿轮531旋转带动第一转动杆530旋转,第一转动杆530旋转使连接板571带动支撑筒572向下移动,移动到位后,转动板520通过驱动件旋转带动第二齿轮541旋转至与环形齿条566啮合,第一齿轮531与环形齿条566脱离啮合,第二齿轮541旋转使第二转动杆540带动伸缩机构6伸长,并使震动机构7伸出支撑层3上设有的按摩孔311与表层4抵接作用于使用者的身体;
61.步骤3、震动机构7移动到位后,驱动电机562停止工作,震动机构7开始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理疗。
6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可单独使用远红外发热层2,或者理疗装置5和远红外发热层2同时使用,通过设置远红外发热层2和理疗装置5,可使人体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远红外线和理疗装置5进行理疗按摩,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可在理疗装置5开启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满足预设压力值时才开启理疗装置5进行按摩,防止误启动,并且每一个理疗装置5都对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可在床垫上对应人体所在区域内的理疗装置5进行工作,而床垫上人体未涉及到的区域,理疗装置5不进行工作,可节省用电资源,提高床垫使用的智能性。
6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7239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