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9  21


本发明涉及水利施工护坡,尤其是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1、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在进行水利施工时,通常会在河流的两边进行护坡施工,以对河岸进行防护,由于河道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尤其在夏天等雨水充沛的季节和区域,河流的流速加快会加快对河道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加快以及生态破坏的情况。

2、目前的水利施工护坡主要分为混凝土护坡和生态护坡,混凝土水利护坡主要依赖于混凝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以保护坡岸免受水流侵蚀,混凝土护坡虽然能保护坡岸,但往往忽略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并且其在后期的维护成本较大,与混凝土护坡不同,生态护坡则更注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生态护坡主要通过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来固土、防止水土流失,这种护坡方式不仅能保护坡岸,还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稳定性,但是其对于河坡的防护性较差,在遇到较大的洪水时,生态护坡会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失效。

3、此外在水流作用下,被侵蚀的土壤和泥沙还会携带着植物残体或整个植物体在水中流动。这种情况下,水中植物可能因土壤侵蚀而失去稳固的生长基础,进而被水流冲走。这不仅会影响水中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还可能对下游的河道造成堆积,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护坡与生态护坡相结合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兼顾水利护坡的稳固性以及生态多样性,同时能够对河道中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发明一种混凝土护坡与生态护坡相结合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兼顾水利护坡的稳固性以及生态多样性,同时能够对河道中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利用。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凝土坡体,其中,所述混凝土坡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河坡土壤接触的生态槽孔;

3、放置机构,每个所述生态槽孔内均设置有放置机构,包括放置腔,所述放置腔设置于放置机构的外侧,所述放置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网孔,所述放置腔内用于盛装碎石颗粒,用以增加坡体的透水性和过滤性,对水流进行缓冲,所述放置腔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设置有养料腔,所述养料腔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与种植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种植腔内设置有土壤以及草本植物;

4、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在放置机构的一侧,所述放置机构与收集机构依次沿水流方向设置,用以对水流中流动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将其输送到养料腔内,包括收集壳,所述收集壳内开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流水通道,所述收集壳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相背于水流的一侧设置有涡轮扇叶,水流在通过所述涡轮扇叶时带动涡轮扇叶转动,所述收集壳内的下端设置有导引腔,所述导引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绞龙,所述导引腔的下端开设有与养料腔连通的连通槽。

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混凝土护坡增加了护坡的稳固性,通过在放置机构内种植植物,有利于提高护坡的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同时在放置腔内盛装碎石,有利于对水流进行缓冲,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增加坡体的透水性和过滤性,通过收集机构,将水流中流动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将其输送到养料腔内,在植物残体腐烂时能够作为养料重新供给种植植物,促进种植植物的生长,对植物残体进行充分利用。

6、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内设置有对植物残体进行分割的分割机构,所述分割机构包括过滤挡板,所述流水通道内设置有过滤挡板,所述过滤挡板上设置有过滤杆,在植物残体流过所述过滤杆时被贴附在其上端,所述转动辊上设置有若干个缠绕棒,所述收集壳内设置有若干个切刀,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刀之间开设有间隙,所述缠绕棒在旋转时可通过间隙。

7、采用上述方案,在植物残体通过流水通道时被过滤杆阻挡在过滤杆上,植物残体的一部分进入到收集壳的内部,通过水流带动涡轮扇叶转动,蜗轮扇叶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缠绕棒转动,缠绕棒对植物残体进行缠绕并将其带入到收集壳内被切刀切割破碎,有利于对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分割。

8、优选的,所述转动绞龙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透水槽孔。

9、优选的,所述导引腔的下端设置有与连通槽连通的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收集壳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收集壳内设置有传动腔,所述转动辊贯穿传动腔且与传动腔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传动腔内设置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固定在转动辊上,所述传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腔内转动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下端与转动绞龙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与放置机构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壳的上端设置有提手。

12、优选的,所述养料腔的中部设置有网状盖板。

13、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混凝土护坡增加了护坡的稳固性,通过在放置机构内种植植物,有利于提高护坡的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同时在放置腔内盛装碎石,有利于对水流进行缓冲,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增加坡体的透水性和过滤性,在提高了护坡的稳固性的同时增加了护坡的生态性;

15、(2)通过收集机构,将水流中流动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将其输送到养料腔内,在植物残体腐烂时能够作为养料重新供给种植植物,促进种植植物的生长,对植物残体进行充分利用,种植植物在土壤内扎根生长,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16、(3)设置分割机构,在植物残体通过流水通道时被过滤杆阻挡在过滤杆上,植物残体的一部分进入到收集壳的内部,通过水流带动涡轮扇叶转动,蜗轮扇叶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缠绕棒转动,缠绕棒对植物残体进行缠绕并将其带入到收集壳内被切刀切割破碎,有利于对植物残体进行收集破碎,便于其腐化进入到种植腔内作为养料被利用;

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水利施工护坡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包括混凝土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坡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河坡土壤接触的生态槽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9)内设置有对植物残体进行分割的分割机构(17),所述分割机构(17)包括过滤挡板(18),所述流水通道(11)内设置有过滤挡板(18),所述过滤挡板(18)上设置有过滤杆(19),在植物残体流过所述过滤杆(19)时被贴附在其上端,所述转动辊(12)上设置有若干个缠绕棒(20),所述收集壳(10)内设置有若干个切刀(21),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刀(21)之间开设有间隙(22),所述缠绕棒(20)在旋转时可通过间隙(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绞龙(15)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透水槽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腔(14)的下端设置有与连通槽(16)连通的收集孔(24),所述收集孔(24)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块(25),所述滑动块(25)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簧(26),所述压簧(26)的另一端与收集壳(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壳(10)内设置有传动腔(27),所述转动辊(12)贯穿传动腔(27)且与传动腔(27)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传动腔(27)内设置有主动带轮(28),所述主动带轮(28)固定在转动辊(12)上,所述传动腔(27)内设置有可转动的从动带轮(29),所述主动带轮(28)与从动带轮(29)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29)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30),所述传动腔(27)内转动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30)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1),所述从动锥齿轮(31)的下端与转动绞龙(1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9)与放置机构(3)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壳(10)的上端设置有提手(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料腔(7)的中部设置有网状盖板(3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利施工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通过混凝土护坡增加了护坡的稳固性,通过在放置机构内种植植物,有利于提高护坡的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同时在放置腔内盛装碎石,有利于对水流进行缓冲,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增加坡体的透水性和过滤性,在提高了护坡的稳固性的同时增加了护坡的生态性,通过收集机构,将水流中流动的植物残体进行收集并将其输送到养料腔内,在植物残体腐烂时能够作为养料重新供给种植植物,促进种植植物的生长,对植物残体进行充分利用,种植植物在土壤内扎根生长,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韩明海,李新会,王晓丹,王巧芳,刘宏道,孙晓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景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183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