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4-18  21


本发明属于面料制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聚酯纤维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中国的商品名为涤纶。

2、车用纺织原料以化学纤维为主,其中使用最多的即为涤纶纤维,车用纺织品超过90%的都是涤纶。因为涤纶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弹性和抗皱性,容易清洗,价格也便宜,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但是运输车长期经受风吹日晒和雨雪冲刷,热和湿的环境使得车衣布料老化速度更快,进而失去弹性和耐用性,从而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90-100份,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30-45份,改性二氧化钛8-12份,阻燃剂6-10份,抗静电剂0.5-1份,助剂0.5-0.8份,引发剂0.04-0.08份。

4、进一步地,所述改性二氧化钛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5、将纳米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到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再加入kh570(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搅拌升温至70℃,保温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过滤,用乙醇洗涤3次,最后于60℃真空干燥12h,得到改性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乙醇和kh570的用量比为5g:150ml:3.5ml。

6、改性二氧化钛颗粒很小,小于紫外线的波长,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将紫外线散射到各个方向,减少了照射方向的紫外线的强度,受到光照时,改性二氧化钛价带上的电子能够吸收紫外线跃迁到导带上,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进而本发明运输车衣布料具有较强的防晒能力。

7、纳米二氧化钛表面能高、极易团聚,而kh570中含有硅氧烷键,硅氧烷键发生水解后再缩合,形成si-o-si和si-oh,其中si-oh中的羟基可以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再脱水缩合形成共价键,进而降低了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使得纳米二氧化钛高度分散于基体材料中,进而与基体材料相互作用增强,因此,纳米二氧化钛能充分发挥抗紫外线作用,同时kh570还在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引入了丰富的双键,改性二氧化钛表面的双键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与助剂表面的双键产生化学作用,这既能分散助剂,促进助剂稳定存在于聚酯纤维中,不易脱出,发挥持久稳定的抗老化作用,又能进一步促进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

8、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阻燃剂ddp、3-[(羟甲基)氨基]-3-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和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9、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td-5512、抗静电剂sk-212和抗静电剂sn中的一种或几种。

10、进一步地,所述助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1、s1、氮气保护下将2,4-二羟二苯甲酮、氯仿加入干燥的四口烧瓶中,升温至40℃以搅拌至完全溶解,随后缓慢加入环氧丁烯,加入完毕后升温至75℃,保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选择氯仿和乙醚的混合溶剂,氯仿和乙醚的体积比为9:1),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1;2,4-二羟二苯甲酮、环氧丁烯和氯仿的用量比为8.7g:3.1ml:100ml;

12、2,4-二羟二苯甲酮的-oh和环氧丁烯的环氧基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13、

14、s2、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干燥的四口烧瓶中,搅拌溶解,随后缓慢加入环氧丙醇和dmf的混合溶液,加入完毕后升温至80℃,保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选择苯和乙醚的混合溶剂,苯和乙醚的体积比为6:4),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2;中间体1、环氧丙醇和dmf的用量比为11.7g:2.9g:140ml;

15、中间体1的-oh和环氧丙醇的环氧基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16、

17、s3、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2、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和dmf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随后缓慢加入浓硫酸,搅拌升温至110℃反应3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和,随后静置分层,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对滤液减压蒸馏,得到助剂。中间体2、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浓硫酸和dmf的用量比为9.7g:15.7g:0.4ml:200ml。

18、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控制中间体2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的摩尔比为1:2且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略过量,则中间体2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19、

20、助剂中含有二苯甲酮结构和受阻酚结构。二苯甲酮类结构能够吸收高能量的紫外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释放,或者转化为其它无害的能量形式释放,起到紫外吸收的作用;受阻酚类结构作为氢供体,通过与过氧化物自由基反应,捕获氢原子,生成氢过氧化物和苯氧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进一步反应生成更稳定的产物,从而阻止聚合物的氧化降解,这类结构中的空间位阻较大的2,6-二叔丁基取代基能提高其抗氧化效率;因此,本发明助剂能赋予聚酯纤维优异的抗老化性。

21、助剂中的多个苯环、酯基和羟基等使得助剂与原料间的配伍性良好;助剂中的双键可以在引发剂作用下与改性二氧化钛表面的双键产生化学作用,从而助剂接枝于改性二氧化钛,这既分散了改性二氧化钛,进一步增强其抗紫外效果,又分散了助剂且使得助剂牢固存在于基体材料中,不易脱出,从而与改性二氧化钛协同发挥抗老化作用。

22、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23、一种运输车衣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按比例将上述原料混合,熔融纺丝,制成复合纤维丝;然后将复合纤维丝作为底纱和拉丝的原料,整经,经编机织造,卷取,得到拉丝网布;最后对拉丝网布进行表面涂布处理,后处理,即可得到运输车衣布料。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改性二氧化钛不易团聚,与基体材料间作用增强,且改性二氧化钛与含二苯甲酮结构和受阻酚结构的助剂间存在化学作用,二者均高度分散并稳定存在于基体材料中,协同发挥抗老化作用,因此,本发明运输车衣布料具备持久高效的抗老化效果,加之其余原料的作用,本发明运输车衣布料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特征:

1.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90-100份,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30-45份,改性二氧化钛8-12份,阻燃剂6-10份,抗静电剂0.5-1份,助剂0.5-0.8份,引发剂0.04-0.0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2,4-二羟二苯甲酮、环氧丁烯和氯仿的用量比为8.7g:3.1ml:100ml;步骤s2的中间体1、环氧丙醇和dmf的用量比为11.7g:2.9g:140ml;步骤s3的中间体2、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浓硫酸和dmf的用量比为9.7g:15.7g:0.4ml:2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氧化钛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纳米二氧化钛、乙醇和kh570的用量比为5g:150ml:3.5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阻燃剂ddp、3-[(羟甲基)氨基]-3-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和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td-5512、抗静电剂sk-212和抗静电剂sn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衣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输车衣布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面料制备技术领域。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90‑100份,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30‑45份,改性二氧化钛8‑12份,阻燃剂6‑10份,抗静电剂0.5‑1份,助剂0.5‑0.8份,引发剂0.04‑0.08份混合,熔融纺丝,整经,经编机织造,卷取,表面涂布处理,后处理,得运输车衣布料。改性二氧化钛不易团聚,与基体材料间作用增强,且改性二氧化钛与含二苯甲酮结构和受阻酚结构的助剂间存在化学作用,二者均高度分散并稳定存在于基体材料中,协同发挥抗老化作用,因此,本发明运输车衣布料具备持久高效的抗老化效果,加之其余原料的作用,本发明运输车衣布料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研发人员:葛铖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萨克赛斯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188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