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22  19


本技术属于织物染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是纺织生产大国,传统印染行业以水为介质对织物进行染色处理,由于水相反应的不完全性,造成了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有数据显示,目前印染行业每生产万米印花织物,污染水可达300至400立方米,由于废水处理技术难度大,投入多,因此,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始终是困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无水印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印染行业实现污水零排放带来一线曙光;传统无水染色所使用的印染设备为内置中空的罐体,罐体一端开设有敞口,敞口处设有用于将敞口封闭的盖板,当对染色织物进行染色时,将一卷织物放置于罐体内,接着将处理后带有染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注入罐体内,对罐体内织物进行染色,待织物染色完成后,将罐体内多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和部分染料排出后,将染色完成的织物取出即可。

2、经检索查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07956071a”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卧式染色釜,包括设有容纳空间的染色釜本体、及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染色支架;所述染色支架内部形成有导流通道,且所述染色支架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每一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染色釜本体设有分别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至少三个出料口;在使用时,待染色布带缠绕于所述染色支架的外侧,且溶解有染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入所述导流通道,并通过所述导流孔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且最后通过至少三个所述出料口流出所述容纳空间。

3、该专利所公开的染色釜具有结构设计合体的优点,但在使用时该专利所提供的卧式染色釜对缠绕在染色支架上的染色布进行染色时,虽然进入染指支架部导流通道内含有染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会通过导流孔从内之外对缠绕在染色支架上的染色布进行染色,然而最外围布料染色时间少于最内围布料的染色时间,从而存在布料染色均匀性差的缺陷,影响染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无水印染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该设备结构独特,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无水印染设备对织物染色均匀性差、影响染色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包括内设染色腔的釜本体,所述釜本体的腔底朝向釜门滑动安装有底座,底座传动连接有横移驱动机构,通过横移驱动机构能够控制底座向前伸出釜本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织物收卷机构,织物收卷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织物辊轴和收卷辊轴,两辊轴尾端转动安装在底座上,并传动连接有辊轴驱动机构,所述收卷辊轴上匹配套装有收卷辊;所述织物辊轴上匹配套装有织物辊,织物辊上收卷有染色织物,染色织物的首端固定在收卷辊上;每根辊轴前端下方的底座上均安装有一个双支撑机构,双支撑机构包括v形支撑杆和弹性支撑组件,支撑杆包括尾端固定在一起的立杆段和支腿段,所述底座上沿竖向设有贯穿底座的槽孔,支撑杆尾端铰接安装在槽孔内,当立杆段在釜本体内向上立起与槽孔的后侧壁抵触对辊轴前端进行支撑时,支腿段位于立杆段前侧,并向下倾斜与腔底抵触;支腿段靠近尾端处的杆体铰接有弹性支撑组件,当底座向前移动伸出釜本体时,弹性支撑组会自动驱使支腿段向下翻转竖立与地面抵触。

2、所述槽孔后侧底座的底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槽孔连通,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的尾端铰接安装在安装槽内,液压支撑杆的伸缩端朝前设置,并与支腿段铰接,且液压支撑杆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常回缩状态。

3、所述支腿段的首端安装有滚轮,当支腿段向下翻转竖立时,滚轮与地面抵触。

4、所述织物辊轴与收卷辊轴之间的底座上安装有初染箱,初染箱内部空间与釜本体的进料阀连通;初染箱内匹配安装有调节导向辊,初染箱左右两侧的顶端分别开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进布口和排布口,且进布口与排布口内外侧的箱壁上均转动安装有导向辊,所述染色织物的首端穿过进布口进入初染箱内后,经调节导向辊导向穿过排布口后固定在收卷辊上。

5、每根辊轴尾端均设有转动支撑座,转动支撑座包括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沿横向开有轴孔,并固定套装有支撑轴套,辊轴尾端转动套装在支撑轴套内,并向后延伸出支撑轴套,与辊轴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轴承轴套前后两侧的辊轴上均固定套装有限位环圈。

6、所述辊轴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收卷辊轴尾端下方与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与向后延伸出支撑轴套的收卷辊轴传动连接。

7、所述轴套的尾端均向后延伸出轴孔,且支撑柱后侧轴套的外环面沿圆周间隔设有多个直角三角结构状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支撑柱后端面和轴套外环面固定在一起。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结构独特设计巧妙,通过将收卷有染色织物的织物辊和收卷辊分别安装在对应辊轴上后,将染色织物首端固定在收卷辊上,利用收卷辊主动转动进行收卷,在收卷使染色织物以单层状态暴露在釜本体染色腔内,与染色腔内携带有染料的二氧化碳流体能够充分接触进行染色并收卷在收卷辊上,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染色效果,而且单层接触染色还能够提高织物整体染色的均匀性,并且在进行染色与安装织物辊时,双支撑机构能够根据底座位置自动切换支撑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包括内设染色腔的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本体的腔底朝向釜门滑动安装有底座,底座传动连接有横移驱动机构,通过横移驱动机构能够控制底座向前伸出釜本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织物收卷机构,织物收卷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织物辊轴和收卷辊轴,两辊轴尾端转动安装在底座上,且收卷辊轴传动连接有辊轴驱动机构,所述收卷辊轴上匹配套装有收卷辊;所述织物辊轴上匹配套装有织物辊,织物辊上收卷有染色织物,染色织物的首端固定在收卷辊上;每根辊轴前端下方的底座上均安装有一个双支撑机构,双支撑机构包括v形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尾端固定在一起的立杆段和支腿段,所述底座上沿竖向设有贯穿底座的槽孔,支撑杆尾端铰接安装在槽孔内,当立杆段在釜本体内向上立起与槽孔的后侧壁抵触对辊轴前端进行支撑时,支腿段位于立杆段前侧,并向下倾斜与腔底抵触;支腿段靠近尾端处的杆体铰接有弹性支撑组件,当底座向前移动伸出釜本体时,弹性支撑组件会自动驱使支腿段向下翻转竖立与地面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后侧底座的底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槽孔连通,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的尾端铰接安装在安装槽内,液压支撑杆的伸缩端朝前设置,并与支腿段铰接,且液压支撑杆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常回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撑杆不向下凸出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段的首端安装有滚轮,当支腿段向下翻转竖立时,滚轮与地面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辊轴与收卷辊轴之间的底座上安装有初染箱,初染箱内部空间与釜本体的进料阀连通;初染箱内匹配安装有调节导向辊,初染箱左右两侧的顶端分别开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进布口和排布口,且进布口与排布口内外侧的箱壁上均转动安装有导向辊,所述染色织物的首端穿过进布口进入初染箱内后,经调节导向辊导向穿过排布口后固定在收卷辊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辊轴尾端均设有转动支撑座,转动支撑座包括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沿横向开有轴孔,并固定套装有支撑轴套,辊轴尾端转动套装在支撑轴套内,并向后延伸出支撑轴套,收卷辊轴与辊轴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轴承轴套前后两侧的辊轴上均固定套装有限位环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收卷辊轴尾端下方与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与向后延伸出支撑轴套的收卷辊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尾端均向后延伸出轴孔,且支撑柱后侧轴套的外环面沿圆周间隔设有多个直角三角结构状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支撑柱后端面和轴套外环面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段顶端匹配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内环直径尺寸大于辊轴直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包括与立杆顶端固定连接的环形外壳,环形外壳内转动套装有环体,且环体内直径尺寸大于辊轴直径尺寸。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涤棉针织物染色装置,包括内设染色腔的釜本体,所述釜本体的腔底朝向釜门滑动安装有底座,底座传动连接有横移驱动机构,通过横移驱动机构能够控制底座向前伸出釜本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织物收卷机构,织物收卷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织物辊轴和收卷辊轴,两辊轴尾端转动安装在底座上,且收卷辊轴传动连接有辊轴驱动机构,所述收卷辊轴上匹配套装有收卷辊;每根辊轴前端下方的底座上均安装有一个双支撑机构;本技术结构独特,不仅有效的解决现有无水印染设备对织物染色均匀性差、影响染色效果的问题,而且在进行染色与安装织物辊时,双支撑机构能够根据底座位置自动切换支撑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邦林,朱楚武,朱楚群,朱楚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普宁市盛腾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3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189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