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均烟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阶段的烟气脱硫作业中,脱硫浆液由上方喷淋而下,而烟气由下方上升,实现烟气与脱硫浆液的混合,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2、为提高混合均匀度和反应效果,现阶段大多通过格栅等结构使上升的烟气均匀分布,以保证烟气能够被充分的脱硫,但由于均布后上升的烟气速度并没有较大变化,因此,与脱硫浆液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有限。并且,由于烟气经过均烟格栅后的上升过程没有依附,使烟气易出现杂乱的上升状态,同时,烟气内的一些颗粒也不能较好的被液态的脱硫浆料带出,导致脱硫和净化效果较差。
3、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均烟脱硫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烟脱硫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均烟脱硫装置结构,提高烟气分布的均匀性和反应时间,保证反应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均烟脱硫装置,包括外筒、多个涡扇均烟机构以及盖板;所述盖板上形成有与所述涡扇均烟机构的数量相对应的定位部,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设置于所述定位部内;所述涡扇均烟机构包括第一内筒以及涡扇构件,所述涡扇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筒的一端,且所述涡扇构件接近所述外筒的进烟端设置,以使烟气能够沿所述第一内筒螺旋上升。
3、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给的均烟脱硫装置,还包括均烟格栅,所述均烟格栅设置于所述外筒的进烟端,所述涡扇均烟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均烟格栅相连接。
4、具体地,所述均烟格栅包括多个横板和多个纵板,多个所述横板与多个所述纵板呈井字形排布,以形成多个均烟格。
5、其中,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筒的直径,所述第二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筒中,且所述第二内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内筒的轴线共线。
6、具体地,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中心柱和导流帽;所述中心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筒中,且所述中心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筒的轴线共线,所述导流帽设置于所述中心柱远离所述涡扇构件的一端,且所述导流帽呈子弹头形。
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帽包括导流部和延展部,所述导流部呈子弹头形,所述延展部形成于所述导流部的边缘,且所述延展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中心柱的直径。
8、更进一步地,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第三内筒,所述第三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筒中,所述中心柱设置于所述第三内筒中,所述第三内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筒的轴线共线;所述延展部导向的脱硫浆料能够流向所述第三内筒朝向所述中心柱的内壁面上。
9、其中,所述涡扇构件包括多个扇叶部,多个所述扇叶部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间隔设置。
10、具体地,多个所述扇叶部均呈弧形的旋扭状结构,且相邻的两个扇叶部位于后方的所述扇叶部的出烟端能够将烟气导向位于前方的所述扇叶部背离出烟的一侧,以吹扫所述扇叶部的背部灰尘。
11、进一步地,所述外筒、所述第一内筒、所述第二内筒以及所述第三内筒均为圆筒状结构。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烟脱硫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烟脱硫装置,包括外筒、多个涡扇均烟机构以及盖板;盖板上形成有与涡扇均烟机构的数量相对应的定位部,涡扇均烟机构设置于定位部内;涡扇均烟机构包括第一内筒以及涡扇构件,涡扇构件设置于第一内筒的一端,且涡扇构件接近外筒的进烟端设置,以使烟气能够沿第一内筒螺旋上升。
14、由此分析可知,通过外筒能够收拢烟气并为多个涡扇均烟机构以及盖板提供安装空间,而通过在与外筒相连接的盖板上形成的数量与涡扇均烟机构的数量相对应的定位部,能够使涡扇均烟机构稳定的与盖板相连接。
15、由于本申请中的涡扇均烟机构有多个,因此,由外筒的进烟端进入的烟气能够进入不同位置的涡扇均烟机构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烟气均匀分布的效果,而由于本申请中的就涡扇均烟机构包括涡扇构件和第一内筒,且涡扇构件位于第一内筒接近外筒的进烟端的一端,因此,在涡扇构件的导向下,进入第一内筒的烟气能够沿第一内筒的内壁螺旋上升,从而能够极大的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进而能够提高与下落的脱硫浆料的充分混合和充分反应。
16、并且,由于第一内筒为烟气的上升提供依靠和导向的同时,还能够对下落的脱硫浆料提供依附,因此,在第一内筒的内壁面上,能够使更多的烟气中所携带的颗粒被液态的脱硫浆料所吸附,从而提高吸附质量、反应效果以及脱硫和净化效果。
1.一种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多个涡扇均烟机构以及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烟格栅,所述均烟格栅设置于所述外筒的进烟端,所述涡扇均烟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均烟格栅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烟格栅包括多个横板和多个纵板,多个所述横板与多个所述纵板呈井字形排布,以形成多个均烟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筒的直径,所述第二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筒中,且所述第二内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内筒的轴线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中心柱和导流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帽包括导流部和延展部,所述导流部呈子弹头形,所述延展部形成于所述导流部的边缘,且所述延展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中心柱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均烟机构还包括第三内筒,所述第三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筒中,所述中心柱设置于所述第三内筒中,所述第三内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筒的轴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构件包括多个扇叶部,多个所述扇叶部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扇叶部均呈弧形的旋扭状结构,且相邻的两个扇叶部位于后方的所述扇叶部的出烟端能够将烟气导向位于前方的所述扇叶部背离出烟的一侧,以吹扫所述扇叶部的背部灰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所述第一内筒、所述第二内筒以及所述第三内筒均为圆筒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