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25  17


本技术涉及卫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在以台盆为例的所使用的排水结构设计上,通常需要针对蓄水可溢流的功能进行盆面开设溢流孔的操作,而该类方式会对台盆外观产生较大影响,且增大台盆厚度和施工难度。在申请号为201810005367.0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溢水及过滤功能的下水器,其分别在下水器壳体上设置溢水口、排水口、溢水管、排水管、由连接头连接溢水管和排水管、弹跳式止水塞的设计,利用按压止水塞封堵主流道,实现蓄水;同时以溢水口、排水口、溢水管、排水管、由连接头连接溢水管和排水管所形成的连通器结构来控制溢流,当蓄水高度高于连接头高度时,水流沿溢水口、溢水管、排水管、排水口流动,最终排入主流道。其实现了在不改变盆面结构的情况下实现蓄水可溢流的功能。但该设计在盆面内充满脏水,不方便操作人员直接按压止水塞时无法良好地实现其排水的功能;且该设计下由于需要保持盆面内的水能够流入溢水口,使得止水塞不能完全密封下水器壳体上的进水口,止水塞凸出导致盆面底部不平整且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蓄水可溢流,无需接触操作止水塞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包括下水器、溢流管和排水管,所述下水器包括安装壳体、止水塞和排水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安装壳体下端与排水壳体连通;所述安装壳体内壁设有夹层通道,所述夹层通道对应安装壳体上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止水塞设于第一进水口处;所述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壳体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夹层通道下端倾斜朝向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的部分。

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上对应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的部位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排水壳体对应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虚拟连线与下水器高度方向所对应的虚拟连线相交。

5、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高度可调节。

6、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部和提拉部,所述连接部一侧与提拉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侧与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连接;所述提拉部沿下水器高度方向上可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器还包括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用于控制止水塞对第一进水口的启闭;所述操作装置与调节装置联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口上设有第一过滤网。

9、进一步地,在垂直于下水器高度的虚拟平面上,所述止水塞的于该虚拟平面上的投影的周向延伸至覆盖第二进水口;所述止水塞对应第二进水口设有第二过滤网。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和第二过滤网的滤孔相错开。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夹层通道与溢流管、排水管的设计,无需通过按压特定下水器来改变蓄水可溢流形态和排水形态,通过止水塞封闭第一进水口,使安装容器开始蓄水;当蓄水高度高于溢流管与排水管的高度时,在虹吸效应下水流会通过夹层通道沿溢流管、排水管排入排水壳体;同时由于夹层通道的第二进水口小于第一进水口,在龙头等出水设备持续出水的情况下,夹层通道进水量在初期会小于龙头的出水量,夹层通道、溢流管、排水管所形成的虹吸通道的两端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差,此时一旦触发虹吸效应,容器内的水会经过该虹吸通道而排尽,由此在容器内存在脏水等不方便操作者直接接触下水器的情况下,可通过该设计来打开龙头形成虹吸效应以排尽脏水;在正常使用时,夹层通道内由于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的高度高于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的部位使得部分水会留存在夹层通道内形成水封,配合止水塞对第一进水口的封闭,不会发生返气现象;该设计解放了对下水器的特定选择,无需对安装容器如面盆开设溢流孔且能够使止水塞贴紧面盆底部,实现美观、减少容器空间占用的同时,还能实现溢流排水。



技术特征:

1.一种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器、溢流管和排水管,所述下水器包括安装壳体、止水塞和排水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安装壳体下端与排水壳体连通;所述安装壳体内壁设有夹层通道,所述夹层通道对应安装壳体上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止水塞设于第一进水口处;所述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壳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通道下端倾斜朝向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上对应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的部位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排水壳体对应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虚拟连线与下水器高度方向所对应的虚拟连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高度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部和提拉部,所述连接部一侧与提拉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侧与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连接;所述提拉部沿下水器高度方向上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还包括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用于控制止水塞对第一进水口的启闭;所述操作装置与调节装置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上设有第一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下水器高度的虚拟平面上,所述止水塞的于该虚拟平面上的投影的周向延伸至覆盖第二进水口;所述止水塞对应第二进水口设有第二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和第二过滤网的滤孔相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卫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式溢流排水结构,其包括下水器、溢流管和排水管,所述下水器包括安装壳体、止水塞和排水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安装壳体下端与排水壳体连通;所述安装壳体内壁设有夹层通道,所述夹层通道对应安装壳体上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止水塞设于第一进水口处;所述溢流管与夹层通道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排水管连通的部位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壳体连通。该设计解放了对下水器的特定选择,无需对安装容器如面盆开设溢流孔且能够使止水塞贴紧面盆底部,实现美观、减少容器空间占用的同时,还能实现溢流排水。

技术研发人员:魏旻,阮仁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宁和骏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202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