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触摸芯片,特别是涉及一种时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一种多主机兼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随着触摸芯片技术的发展,同一版固件有时需要同时兼容多个机型或者多个型号的主机,称之为多主机兼容。在从端设备进行多主机兼容的情况下,需要判断不同主机下发指令的区别,找到区别后,从端设备的内部程序运行相应的指令,并向不同主机回复不同的数据。
2、传统方案中,通常是依靠人力去寻找不同主机的时序信号的差异点,然后更改从端设备的内部判断程序,并对应修改偏移量,以实现针对不同主机回复相应的不同数据的目的。
3、然而,在面临多台待兼容的主机时,按照上述传统方案进行兼容,工作量巨大,并且容易出现在一款主机兼容后,已经兼容好的另一款主机变得不再兼容的情况,从而导致主机兼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主机兼容效率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一种多主机兼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在当前读取的时序数据存在差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差异点前一位置的写数据标记为判断点,基于所述判断点,生成与所述判断点对应的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所述差异点为当前读取的时序数据中与已读取的时序数据中同一位置不相同的读数据;
4、在所述判断点与所述已读取的时序数据中的写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判断点标记为重复判断点;
5、基于所述重复判断点的上一位写数据,更新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直至处理完所有的时序数据;
6、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生成多主机兼容方案,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用于指示从机向主机返回所述主机请求的目标数据,以实现多主机兼容;
7、其中,在首次读取时序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判断点:从待处理的多段时序数据中读取任意两段时序数据,在所述两段时序数据中同一位置的读数据不相同的情况下,将位于相同位置的不相同的读数据分别标记为差异点,并将所述差异点的前一位写数据标记为判断点。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多主机兼容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9、对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进行多主机兼容仿真测试,得到仿真测试结果;
10、在所述仿真测试结果表征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无法实现多主机兼容的情况下,生成修正提示消息,所述修正提示消息用于指示对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进行修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2、获取修正后的多主机兼容方案;
13、返回所述对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进行多主机兼容仿真测试,得到仿真测试结果的步骤,直至实现多主机兼容仿真测试。
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时序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5、判断点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读取的时序数据存在差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差异点前一位置的写数据标记为判断点,基于所述判断点,生成与所述判断点对应的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所述差异点为当前读取的时序数据中与已读取的时序数据中同一位置不相同的读数据;
16、重复判断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点与所述已读取的时序数据中的写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判断点标记为重复判断点;
17、判断条件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判断点的上一位写数据,更新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直至处理完所有的时序数据;
18、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生成多主机兼容方案,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用于指示从机向主机返回所述主机请求的目标数据,以实现多主机兼容;
19、其中,在首次读取时序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判断点:从待处理的多段时序数据中读取任意两段时序数据,在所述两段时序数据中同一位置的读数据不相同的情况下,将位于相同位置的不相同的读数据分别标记为差异点,并将所述差异点的前一位写数据标记为判断点。
20、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21、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22、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23、上述时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先对多段时序数据中的任意两段时序数据进行处理,以标记出判断点,然后再依次处理剩余的时序数据,不仅标记出了每一段时序数据的判断点,还在判断点与已读取的时序数据中写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判断点标记为重复判断点,并对判断条件进行了更新,最终确定多主机兼容方案。如此,即使是在面临大量的待处理时序数据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案,也能够有序地处理时序数据,得到多主机兼容方案。并且,在新增加待读取的时序数据的情况下,只需要标记出待读取的时序数据中的判断点以及重复判断点,并更新判断条件,以及进一步更新多主机兼容方案。更新后的多主机兼容方案,不仅能够满足新增时序数据的兼容需求,还可以有效降低新增时序数据导致已经处理好的时序数据变得不再兼容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主机兼容效率。
24、第六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主机兼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5、响应于主机发送的写数据,运行预设的多主机兼容方案,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是通过时序数据处理方法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
26、所述预设的多主机兼容方案运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27、判断所述主机发送的写数据是否满足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中的时序数据判断条件;
28、在所述写数据满足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更新当前的指针偏移量;
29、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指针偏移量,反馈所述写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至所述主机。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更新当前的指针偏移量,包括:
31、将当前的指针偏移量更新为预设指针偏移量,所述预设指针偏移量与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一一对应,所述预设指针偏移量用于指示从机向所述主机反馈所述写数据对应的数据包。
32、第七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主机兼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运行模块,用于响应于主机发送的写数据,运行预设的多主机兼容方案,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是通过时序数据处理方法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
33、所述装置运行预设的多主机兼容方案运行时执行以下操作:
34、判断所述主机发送的写数据是否满足所述多主机兼容方案中的时序数据判断条件;在所述写数据满足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更新当前的指针偏移量;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指针偏移量,反馈所述写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至所述主机。
35、第八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多主机兼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36、第九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多主机兼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37、第十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多主机兼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38、上述多主机兼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将上述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多主机兼容方案应用于从机,从机响应于主机发送的写数据,通过运行多主机兼容方案,可以向主机反馈与接收到的读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包。即使是多个主机同时向从机发送写数据,从机运行多主机兼容方案时也能够基于时序数据判断条件,向不同主机反馈相应的数据包,从而高效地实现多主机兼容。
1.一种时序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多主机兼容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修正提示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一种多主机兼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机,所述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序数据判断条件,更新当前的指针偏移量,包括:
6.一种时序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7.一种多主机兼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机,所述装置包括: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或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或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或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