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载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27  19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化反应载片。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生化反应载片,通常不具备汇流结构,在生化反应载片与外部供液设备的进液块连接时,需要在进液块另设独立管路,或采用集成汇流功能的进液块,才能使生化反应载片与进液块通道的连通。如此,会存在大量多余的管路,导致公共管路中的试剂的浪费,生化反应载片的液路系统结构复杂且较难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生化反应载片液路系统结构复杂且较难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载片。

2、一种生化反应载片,包括:

3、基片;

4、盖片,设于所述基片的一侧且与所述基片形成一个整体;

5、其中,所述基片上设置第一进出液口及第二进出液口,在所述盖片与所述基片之间设有汇流通道及至少两个反应槽,各所述反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由所述汇流通道连通,和/或各所述反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由所述汇流通道连通。

6、上述的生化反应载片,盖片与基片形成一个整体,在盖片与基片之间设置反应槽,且反应槽的两端与对应的进出液口连通,使得生化反应载片的密封性及整体性更好;在盖片与基片之间设置汇流通道,生化反应载片本身具备汇流功能,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汇流通道的设置位置,利于生化反应载片的液路系统的结构简化且易于液路系统的维护。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与所述汇流通道设于所述盖片朝向所述基片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基片朝向所述盖片的一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反应载片还包括结构膜层,所述结构膜层设于所述盖片与所述基片之间,各所述反应槽与所述汇流通道设于所述结构膜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膜层与所述盖片、所述基片通过键合连接方式形成为一个整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膜层为双面胶膜、热熔胶膜或其他介质膜中的至少一种。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液口及所述第二进出液口的数量均为一个;各所述反应槽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进出液口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通,且各所述反应槽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进出液口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液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进出液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二进出液口与所述反应槽一一对应;各所述反应槽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进出液口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通,各所述反应槽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进出液口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反应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片的长度方向。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包括中间部及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中间部位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所述中间部的流通面积大于任一所述端部的流通面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端部呈楔形,且所述中间部呈直条形。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液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进出液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反应槽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进出液口连通,各所述反应槽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进出液口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反应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片的长度方向。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呈弧形。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的高度相等,且各所述反应槽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的高度范围分别为50µm~600µm。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的高度分别为100µm。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应槽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的高度分别为500µm。



技术特征:

1.一种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与所述汇流通道(104)设于所述盖片(200)朝向所述基片(100)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基片(100)朝向所述盖片(2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载片(10)还包括结构膜层(300),所述结构膜层(300)设于所述盖片(200)与所述基片(100)之间,各所述反应槽(103)与所述汇流通道(104)设于所述结构膜层(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膜层(300)与所述盖片(200)、所述基片(100)通过键合连接方式形成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膜层(300)为双面胶膜、热熔胶膜或其他介质膜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101)及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的数量均为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10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与所述反应槽(103)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101)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反应槽(103)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片(100)的长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包括中间部(103a)及两个端部(103b),两个所述端部(103b)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中间部(103a)位于两个所述端部(103b)之间,所述中间部(103a)的流通面积大于任一所述端部(103b)的流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端部(103b)呈楔形,且所述中间部(103a)呈直条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10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101)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10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反应槽(103)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片(100)的长度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呈弧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104)的高度相等,且各所述反应槽(103)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104)的高度范围分别为50µm~600µ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104)的高度分别为100µ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载片(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槽(103)的高度与所述汇流通道(104)的高度分别为500µ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化反应载片,包括:一种生化反应载片,包括:基片;盖片,设于所述基片的一侧且与所述基片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所述基片上设置第一进出液口及第二进出液口,在所述盖片与所述基片之间设有汇流通道及至少两个反应槽,各所述反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液口由所述汇流通道连通,和/或各所述反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出液口由所述汇流通道连通。上述的生化反应载片,盖片与基片形成一个整体,在盖片与基片之间设置反应槽,使得生化反应载片的密封性及整体性更好;在盖片与基片之间设置汇流通道,生化反应载片本身具备汇流功能,利于生化反应载片的液路系统的结构简化且易于液路系统的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东,徐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大道测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20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