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5-29  18


本发明涉及危岩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危岩治理施工中,一般采用采用分层分区爆破的总体爆破方案,立面上遵循自上而下开挖原则,上一层开挖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开挖。

2、在施工中,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如白天、夜晚出现大雨、雾天等情况,导致施工现场的能见度较低,对危岩体治理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能够解决夜间及雨雾天气时,能见度较低所导致的危岩爆破开挖施工受阻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危岩体顶部布置进场施工道路,由上向下遂层进行开挖施工,每台阶边坡完成支护后形成施工区域,再进行下部台阶施工;

4、2)在施工区域外侧距边线1.5~2m位置处布置防护栏;

5、3)防护拦内侧1~1.5m处布置警示栏;

6、4)防护栏与警示栏形成断口,作为卸料口;

7、5)在卸料口处布置高度1~1.5m的拦车埂;

8、6)通过自卸汽车将挖掘机所开挖的爆破料输送至拦车埂处后,将爆破料卸载至集料平台上。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集料平台上设有挡碴墙,挡碴墙用于避免石块的滚落。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步骤6)中,自卸汽车转运爆破料过程中,通过配置有红外手电的施工人员现场指挥实现倒车及卸料作业。

11、优选的方案中,夜间危岩治理施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栏和警示栏,所述的防护栏包括挡板,挡板一面在靠近两端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根固定柱,挡板另一面上设有反光带;

12、所述的警示栏也包括挡板,挡板一面在靠近两端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根固定柱,挡板另一面上设有水平的多条灯带,灯带通过灯带固定扣固定;

13、组成所述的防护栏和警示栏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凹槽和连接凸柱;

14、相邻两个所述的防护栏或警示栏之间通过连接凹槽和连接凸柱配合连接。

1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警示栏两端的连接凹槽和连接凸柱上均设有触点,警示栏两端的触点分别与警示栏上设置的灯带两端连接。

1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挡板由两块板件组成,两块板件之间通过销轴形成铰接。

1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柱穿过防护栏和警示栏上设置的箍件,箍件通过连接板以及螺栓固定在防护栏和警示栏上,单根固定柱穿过两个位于同一竖直位置上的箍件。

18、优选的方案中,单根所述的固定柱穿过的两个件中,位于上方的箍件上设有斜撑杆,位于上方的箍件上设有延伸板,斜撑杆的较低端固定在延伸板上。

19、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解决能见度较低情况下,危岩爆破开挖施工受阻的问题,保证施工期安全;

21、(2)通过防护栏及警示栏提供双重警示目的配合设置的拦车埂,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障自卸汽车安全,防止自卸汽车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特征:

1.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料平台(7)上设有挡碴墙(8),挡碴墙(8)用于避免石块的滚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自卸汽车(6)转运爆破料过程中,通过配置有红外手电的施工人员现场指挥实现倒车及卸料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警示栏(3)两端的连接凹槽(11)和连接凸柱(12)上均设有触点(15),警示栏(3)两端的触点(15)分别与警示栏(3)上设置的灯带(13)两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9)由两块板件组成,两块板件之间通过销轴(16)形成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柱(10)穿过防护栏(2)和警示栏(3)上设置的箍件(17),箍件(17)通过连接板(20)以及螺栓固定在防护栏(2)和警示栏(3)上,单根固定柱(10)穿过两个位于同一竖直位置上的箍件(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根所述的固定柱(10)穿过的两个件(17)中,位于上方的箍件(17)上设有斜撑杆(18),位于上方的箍件(17)上设有延伸板(19),斜撑杆(18)的较低端固定在延伸板(19)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夜间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危岩体顶部布置进场施工道路,由上向下遂层进行开挖施工,每台阶边坡完成支护后形成施工区域,再进行下部台阶施工;2)在施工区域外侧距边线1.5~2m位置处布置防护栏;3)防护拦内侧1~1.5m处布置警示栏;4)防护栏与警示栏形成断口,作为卸料口;5)在卸料口处布置高度1~1.5m的拦车埂;6)通过自卸汽车将挖掘机所开挖的爆破料输送至拦车埂处后,将爆破料卸载至集料平台上。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有效解决了夜间及雨雾天气时,能见度较低所导致的危岩爆破开挖施工受阻问题,保障了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危岩治理施工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涂胜,王清,陈亮,聂雷,孙志伍,文尧尧,李威,李超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204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