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控制器及喷泉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30  21


本技术涉及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控制器及喷泉系统。


背景技术:

1、喷泉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经过一定压力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具有特定形状的组合体,一般使用控制器来控制喷泉的高低起伏。喷泉景观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地形结构,仿照天然水景制作而成,二是完全依靠喷泉设备人工造景。喷泉是由人工构筑的整形或天然泉池中,以喷射优美的水姿,供人们观赏的水景。喷泉是重要的景观,它是一种水景艺术,体现了动、静结合,形成明朗活泼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2、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地面上的控制房内,但当喷泉的体积较大、控制房与喷泉距离较远时,往往会出现电压降低、信号传输弱等问题。所以出现了位于水下的控制器以更好的控制喷泉。

3、但相关技术中的水下控制器散热性能较差,导致控制器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控制器,具有散热性能好的优点。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下控制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出线口和进线口,供电线缆通过所述进线口进入所述本体内,至少一个控制线缆通过相应的出线口与喷泉执行装置电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水泵和连接于所述水泵的循环冷却管;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机和与所述本体连通的冷却腔,所述循环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内。

4、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水下控制器,能够设置在靠近喷泉的水下,以进行信号传输并控制喷泉的水泵、灯光及音乐等各个部分的工作。该水下控制器包括安装有变频器、变压器及信号放大器等元件的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本体外侧并与本体固定连接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独立于本体。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加强了散热装置的冷却效果并提升了本体的散热性能,使本体及内部的元件迅速降温,进而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

5、另外,水冷结构的循环冷却管内循环流动有冷却液,该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风冷结构的冷却腔内,即循环冷却管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能够为与本体连通的冷却腔降温,使冷却腔向本体内运输冷气。

6、可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内。

7、循环冷却管具有延伸入本体内的部分,冷却液在本体内沿循环冷却管流动,流动过程中能够带走本体内各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

8、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水冷结构和所述风冷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9、水冷结构中的循环冷却管以弯曲环绕的方式穿过并固接在壳体上,以尽可能多的带走更多热量,使水冷效果更好。风冷结构中的冷却腔位于壳体内,其与本体内部结合构成封闭腔体。

10、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本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与外界分隔的所述冷却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本体和所述冷却腔的出气口和进气口。

11、连接板与壳体围合形成与外界分隔的冷却腔,冷却腔仅与本体内部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进行气体交换,防止外界的水进入本体内,造成短路或损坏元件。

12、可选的,所述出气口处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本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安装腔,所述进气口处形成有朝向靠近所述本体方向凸出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配置有所述风机。

13、第一安装腔内的风机将冷却腔内的冷空气通过出气口吹入本体内,第二安装腔内的风机将本体内的热空气通过进气口吹入冷却腔内,热空气在循环冷却管的作用下变成冷空气,通过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的风机完成本体和冷却腔之间的空气循环,以实现对本体降温。

14、可选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15、在轴流风机的作用下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垂直吹向本体或冷却腔,提高换热效率。当然,风机也可以为离心风机、混流风机或斜流风机等。

16、可选的,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分隔板以形成冷却通道。

17、通过设置多个分隔板延长空气的前进路径,使空气在冷却腔内得到充分冷却后再进入本体内,避免热空气进入冷却腔后迅速离开,从而影响冷却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管上套设有多个翅片。

19、多个翅片增大了水或空气与循环冷却管的换热表面积,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翅片也可以用钢带、不锈钢带、铜带、铝带等。

20、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上开设有通孔。

21、外罩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能够加快散热效率,且能够过滤水体中的杂物,避免杂物影响散热装置的正常运作。

2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泉系统,包括水下控制器和喷泉执行装置,所述喷泉执行装置包括喷水组件及灯光组件,所述水下控制器为前述的水下控制器,所述控制线缆分别与所述喷泉执行装置的喷水组件和灯光组件电连接。

23、本体内设置有强、弱电控制模块,其包括变频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变压器等,此类元件都需要与线束连接,所述本体侧壁上设置有出线口和进线口,以实现通过控制器控制喷泉运作。

24、1.本申请提出的水下控制器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提高对本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了水下控制器的散热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25、2.散热装置包括风冷结构和水冷结构。水冷结构能够同时对风冷结构的冷却腔和本体内部进行冷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26、3.本申请中散热结构独立于控制器本体,便于满足多种喷泉设备组合的需求。

27、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控制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出线口(11)和进线口(12),供电线缆通过所述进线口(12)进入所述本体(1)内,至少一个控制线缆通过相应的出线口(11)与喷泉执行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的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水冷结构(21)和风冷结构(22);所述水冷结构(21)包括水泵(211)和连接于所述水泵(211)的循环冷却管(212);所述风冷结构(22)包括风机和与所述本体(1)连通的冷却腔(221),所述循环冷却管(2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2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管(2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2)还包括壳体(23),所述水冷结构(21)和所述风冷结构(22)安装于所述壳体(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2)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本体(1)连接的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与所述壳体(23)围合形成与外界分隔的所述冷却腔(221),所述连接板(24)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本体(1)和所述冷却腔(221)的出气口(241)和进气口(2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41)处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本体(1)方向凸出的第一安装腔(222),所述进气口(242)处形成有朝向靠近所述本体(1)方向凸出的第二安装腔(223),所述第一安装腔(222)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23)内均配置有所述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22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分隔板(2211)以形成冷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管(212)上套设有多个翅片(2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2)还包括外罩(25),所述外罩(25)上开设有通孔。

10.一种喷泉系统,包括水下控制器和喷泉执行装置,所述喷泉执行装置包括喷水组件及灯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控制器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控制器,所述控制线缆分别与所述喷泉执行装置的喷水组件和灯光组件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控制器及喷泉系统,涉及控制装置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出线口和进线口,供电线缆通过所述进线口进入所述本体内,至少一个控制线缆通过相应的出线口与喷泉执行装置电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水泵和连接于所述水泵的循环冷却管;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机和与所述本体连通的冷却腔,所述循环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本技术设置有风冷结构和水冷结构,提升了散热性能,能够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周书剑,蔡周县,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水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index.php/read-18205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