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酸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94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酸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传统散户养殖方式为主,部分区域推行联户放牧、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经营模式。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发展,废弃物不进行有效处理会造成有机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自然代谢过程中耗氧而影响土壤环境、分解产生恶臭气体造成污染环境及铜、锌、锰等重金属元素造成的水源污染。血液是屠宰场最大的副产品之一,其中牦牛血是一种优质动物血资源,但由于较重的血腥味、消化性和适口性差、色泽感官不佳且原料血液极难保存等因素,严重制约牦牛血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论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还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考虑,都需要对屠宰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解决牦牛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一种氨基酸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具体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氨基酸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废弃牦牛血液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物过滤后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制得所述氨基酸液体肥;

所述酶解的过程具体为:将所述废弃牦牛血液与碱性蛋白酶混合,在40~60℃和ph=7~10的条件下第一次酶解0.5~1.5h,然后调节ph为5~8,加入风味蛋白酶第二次酶解4.5~5.5h,产物经灭酶后得到所述酶解物;所述废弃牦牛血液、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例为:1000:2~20:2~20。

本发明以屠宰血液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氨基酸液体肥,既解决屠宰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又通过肥料的还田实现农牧业的循环、绿色发展。氨基酸液体肥富含植物生长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且能平缓持久释放肥效,还能改良土壤的结构、土壤中的养分、能量、酶、水分、通气和微生物活性。本发明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清洁了生产环境,降低了能源消牦,使牦牛屠宰向工厂化、无公害化、高效化发展,充分发挥废弃物资源化的作用。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情况中,所述酶解的条件还包括搅拌转速为300~600r/min。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情况中,所述灭酶的具体过程为:将所述产物升温至80~90℃并保持14~16min。

优选的,所述废弃牦牛血液来源于牦牛屠宰场。

优选的,调节ph的方式为加入碱液或酸液。其中,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的,按照标准ny1429-2010将所述酶解物过滤后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

优选的,过滤所述酶解物时采用80目过滤器。

本发明还根据上述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液体肥,其游离氨基酸含量≥100g/l,微量元素含量(铜、铁、锰、锌、硼、钼)≥20g/l,钼元素含量不高于5g/l,水不溶物含量≤50g/l,汞≤5mg/kg,砷、镉、铅≤10mg/kg,铬≤50mg/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利用牦牛屠宰场废弃血生产氨基酸液体肥,解决了屠宰场废弃血液利用困难的问题,延长了屠宰场生产线,提高了牦牛综合利用价值。而且本方法不需要对牦牛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步骤,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可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适合生产氨基酸液体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氨基酸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牦牛屠宰场废弃血液,过滤后备用;

第二步:将1000ml血液注入发酵罐中,设置罐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500r/min,加入碱性蛋白酶(血液质量的1%),接着在30min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速度为12ml/min,调节ph至8.1~8.5,此时,蛋白底物浓度为10%,酶解1h后,再加入盐酸溶液调节ph为7.0~7.3,加入风味蛋白酶(血液质量的1%)继续酶解5h,然后升温至85℃保持15min灭酶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酶解物;

第三步:采用80目过滤器过滤该酶解物,然后根据农业标准ny1429-2010将过滤后的酶解物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配置得到氨基酸液体肥。

其中,本实施例制得的牦牛血氨基酸液体肥相关理化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

一种氨基酸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牦牛屠宰场废弃血液,过滤后备用;

第二步:将1000ml血液注入发酵罐中,设置罐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400r/min,加入碱性蛋白酶(血液质量的1.2%),接着在30min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速度为15ml/min,调节ph至8.5~9.0,此时,蛋白底物浓度为12%,酶解1h后,再加入盐酸溶液调节ph为7.1~7.5,加入风味蛋白酶(血液质量的1%)继续酶解5h,然后升温至85℃保持15min灭酶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酶解物;

第三步:采用80目过滤器过滤该酶解物,然后根据农业标准ny1429-2010将过滤后的酶解物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配置得到氨基酸液体肥。

其中,该氨基酸复合肥的游离氨基酸含量≥100g/l,微量元素含量(铜、铁、锰、锌、硼、钼)≥20g/l,钼元素含量不高于5g/l,水不溶物含量≤50g/l,ph(1:250倍稀释)在3.0-9.0之间,微量元素含量汞≤5mg/kg,砷、镉、铅≤10mg/kg,铬≤50mg/kg。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氨基酸液体肥在种植上海青中的应用:

实验作物:南京绿领种业上海青(鸡毛菜)

实验方法:试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试验区为实施例1中的氨基酸液体肥:河水稀释液1:500倍灌溉,对照区用河水等量灌溉,出苗15天后施用,每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4次。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4:

本发明的氨基酸液体肥在种植菠菜中的应用:

实验作物:兰州润丰种业夏宝菠菜

实验方法:试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试验区为实施例1中的氨基酸液体肥:河水稀释液1:500倍灌溉,对照区用河水等量灌溉,出苗15天后施用,每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4次。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氨基酸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废弃牦牛血液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物过滤后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制得所述氨基酸液体肥;

所述酶解的过程具体为:将所述废弃牦牛血液与碱性蛋白酶混合,在40~60℃和ph=7~10的条件下第一次酶解0.5~1.5h,然后调节ph为5~8,加入风味蛋白酶第二次酶解4.5~5.5h,产物经灭酶后得到所述酶解物;所述废弃牦牛血液、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例为:1000:2~20: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的条件还包括搅拌转速为300~6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酶的具体过程为:将所述产物升温至80~90℃并保持14~16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牦牛血液来源于牦牛屠宰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ph的方式为加入碱液或酸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标准ny1429-2010将所述酶解物过滤后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滤所述酶解物时采用80目过滤器。

9.一种氨基酸液体肥,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氨基酸液体肥,其特征在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100g/l,微量元素含量≥20g/l,钼元素含量不高于5g/l,水不溶物含量≤50g/l,汞≤5mg/kg,砷、镉、铅≤10mg/kg,铬≤50mg/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废弃牦牛血液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物过滤后与氨基酸、微量元素混合,制得该氨基酸液体肥;酶解的过程具体为:先加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酶解,然后加入风味蛋白酶继续进行酶解,经灭酶后得到酶解物。本发明可以利用牦牛屠宰场废弃血生产氨基酸液体肥,解决了屠宰场废弃血液利用困难的问题,延长了屠宰场生产线,提高了牦牛综合利用价值。而且本方法不需要对牦牛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步骤,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可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适合生产氨基酸液体肥。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静;刘元林;张福梅;柏家林;龙鸣;曹竑;丁功涛;马忠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0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