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的培养基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23



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的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一小群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这就是说,造血干细胞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生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在发生学上,造血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又因其可分化出至少12种血细胞,所以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多能的干细胞。
3.造血干细胞的应用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造血干细胞由于取材容易、易于体外培养、易于植回患者体内并存活以及自我更新能力强等优点,是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之一。将外源基因转入从患者体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回输给患者后,通过在体内表达而治疗疾病。到目前为止,造血干细胞已经用于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戈谢病(gaucher desease)、hiv感染及癌症的基因治疗。然而造血干细胞在数量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造血干细胞是静止的且很少分裂并且现在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有限;体细胞克隆的人类胚胎操作过程繁琐,成本太高,且伦理学上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体外对干细胞进行诱导、增殖和定向分化,在技术上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在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也会延缓和阻碍这一新疗法的发展进程。
4.传统方法中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低下,并且其诱导分化培养基中通常添加有血清以促进细胞增殖,并将多能干细胞与不同的基质细胞共培养,如op9细胞等,直接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细胞;然而此传统方法中使用血清增加了污染源,并且使用op9细胞具有未知风险,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的培养基及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培养基,包括第一阶段培养基、第二阶段培养基和第三阶段培养基;
7.所述第一阶段培养基包括e8完全培养基、scf、rhg

csf、vegf、pdgf,所述第一阶段培养基中scf、rhg

csf、vegf、pdgf的终浓度比为(1.0

2.0)∶(1.0

2.0)∶(0.25

0.5)∶(1.0

2.0);
8.所述第二阶段培养基包括e6基础培养基、chir99021、vegf、scf、il

3、csf,所述第二阶段培养基中chir99021、vegf、scf、il

3、csf的终浓度比为(0.25

1.0)∶(1.0

2.0)∶(0.5

2.0)∶(0.5

2.0)∶(0.5

2.0);
9.所述第三阶段培养基包括stemlineⅱ基础培养基、scf、hgh、flt3l、epo、egf、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所述第三阶段培养基中scf、hgh、flt3l、epo、egf、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的终浓度比为(0.5

2.0)∶(0.2

0.4)∶(0.5

2.0)∶(0.5

2.0)∶(1.0

2.0)∶(0.2

0.4)。
10.可选的,所述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包括um171、um729的一种或两种。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培养基中scf的终浓度为50

100ng/ml、rhg

csf的终浓度为50

100ng/ml、vegf的终浓度为10

50mm/ml、pdgf的终浓度为50

100ng/ml;所述第二阶段培养基中chir99021的终浓度为1

5μm、vegf的终浓度为50

100ng/ml、scf的终浓度为20

80ng/ml、il

3的终浓度为20

80ng/ml、csf的终浓度为20

80ng/ml;所述第三阶段培养基中scf的终浓度为20

80ng/ml、hgh的终浓度为10

100ng/ml、flt3l的终浓度为20

80ng/ml、epo的终浓度为20

80ng/ml、egf的终浓度为20

80ng/ml、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的终浓度为10

50μm。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培养基中scf、rhg

csf、vegf、pdgf的终浓度比为1.0∶1.0∶0.25∶1.0;所述第二阶段培养基中chir99021、vegf、scf、il

3、csf的终浓度比为0.25∶1.0∶1.0∶0.625∶0.625;所述第三阶段培养基中scf、hgh、flt3l、epo、egf、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的终浓度比为1.0∶0.5∶1.0∶1.0∶2.0∶0.2。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培养基中scf的终浓度为80ng/ml、rhg

csf的终浓度为80ng/ml、vegf的终浓度为20ng/ml、pdgf的终浓度为80ng/ml;所述第二阶段培养基中chir99021的终浓度为2μm、vegf的终浓度为80ng/ml、scf的终浓度为80ng/ml、il

3的终浓度为50ng/ml、csf的终浓度为50ng/ml;所述第三阶段培养基中vegf的终浓度为40ng/ml、scf的终浓度为50ng/ml、hgh的终浓度为10ng/ml、flt3l的终浓度为20ng/ml、epo的终浓度为40ng/ml、egf的终浓度为40ng/ml、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的终浓度为35μm。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高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将多能干细胞置于aggrewell板中,并于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阶段培养基中进行第一阶段的诱导分化成为拟胚体;
16.s2:将拟胚体置于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阶段培养基中进行第二阶段的诱导分化;
17.s3:将s2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混合物置于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第三阶段培养基中进行第三阶段的诱导分化。
18.可选的,将多能干细胞接种于aggrewell板进行拟胚体分化的第一阶段培养记为第0天,所述第一阶段的诱导分化自第0天开始至第4天结束,所述第二阶段的诱导分化自第4天开始至第6天结束,所述第三阶段的诱导分化自第8天开始至第12天结束。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的诱导分化的第0天至第4天,接种时期使用第一阶段分化培养基,期间不换液;所述第二阶段的诱导分化的第4天将拟胚体转移至t75培养瓶中培养至第6天,转移时期加第二阶段分化培养基,期间不换液;所述第三阶段的诱导分化的第6天将t75培养瓶中的培养基更换新鲜第三阶段培养基,自所述第三阶段的诱导分化起第6天开始,隔3天半量更换为新鲜的第三阶段培养基。第三阶段培养期间,隔3天半量更换为新鲜的第三阶段培养基,为细胞分化提供足够的细胞因子和营养,促进细胞快速分化,及时换液可以大大提高造血干细胞的产量。
20.可选的,所述aggrewell板中多能干细胞的接种数量为每孔接种30万个细胞。
21.可选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中的一种或两种。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通过适当使用一种用新型的嘧啶吲哚化合物配合上述三种特定成分和浓度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培养基,大大提高了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效率,使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的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
24.2.通过使用纯细胞因子法配制培养基,避免了血清的使用,降低了污染源从而避免污染;本发明避免了一些其他细胞系作为饲养诱导条件,使分化出的细胞更为安全,降低未知风险。
附图说明
25.图1是流式检测实施例1及其对比组的cd34 阳性率的结果图。
26.图2是流式检测实施例2及其对比组的cd34 阳性率的结果图。
27.图3是流式检测阴性组的cd34 阳性率的结果图。
28.图4是实施例1及其对比组、实施例2及其对比组的阳性率柱状图。
29.图5是实施例1及其对比组、实施例2及其对比组的分化扩增倍数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1.本发明采用的细胞购于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32.研究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细胞治疗疾病。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多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效率的培养基及方法,采用细胞因子法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分化,所述多能干细胞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中的一种或者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混合物。
33.实施例1
34.本实施例提供细胞因子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培养基及方法。
35.其中,本实施例采用的培养基包括第一阶段培养基、第二阶段培养基和第三阶段培养基;
36.第一阶段培养基中,scf、rhg

csf、vegf、pdgf的终浓度比为1.0∶1.0∶0.25∶1.0,具体配方为:e8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80ng/ml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终浓度为80ng/ml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终浓度为20ng/ml的vegf、终浓度为80ng/ml的pdgf。
37.第二阶段培养基中chir99021、vegf、scf、il

3、csf的终浓度比为0.25∶1.0∶1.0∶0.625∶0.625,具体配方为:e6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μm的chir99021、终浓度为80ng/ml的vegf、终浓度为80ng/ml的干细胞因子(stemcell factor,scf)、终浓度为50ng/ml的白细胞介素

3(il

3)、终浓度为50ng/ml的csf。
38.第三阶段培养基中vegf、scf、hgh、flt3l、epo、egf、um171/um729的终浓度比为1.0
∶1.25∶0.5∶1.0∶1.0∶2.0:0.2,具体配方为:stemlineⅱ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40ng/ml的vegf、终浓度为50ng/ml的干细胞因子(stemcell factor,scf)、终浓度为20ng/ml的hgh、终浓度为20ng/ml的flt3、终浓度为40ng/ml的epo、终浓度为40ng/ml的egf、终浓度为35μm的um171/um729。
39.本实施例采用的细胞因子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包括:
40.(1)用aars处理aggrewell 24孔板使aggrewell板适宜接种胚胎干细胞且确保不会贴壁并形成拟胚体;
41.(2)步骤(1)接种培养基使用第一阶段分化培养基,接种数量为每孔30万个细胞;
42.(3)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天,第4天在体视显微镜下挑选出成熟且状态较好的拟胚体,按照每150个拟胚体接种入t75培养瓶中,培养基使用第二阶段分化培养基,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天。第6天开始换液,将第二阶段分化培养基吸弃并添加第三阶段分化培养基,此后隔3天半量换液以提高分化效率,第三阶段分化周期为7

20天,本实施中在第12天收取造血干细胞。
43.为了做比较,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对比组,对比组与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仅采用如下配方的培养基进行第一次诱导分化:e8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40ng/ml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终浓度为40ng/ml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终浓度为10ng/ml的vegf、终浓度为40ng/ml的pdgf。
44.实施例2
45.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变化例,变化之处仅在于多能干细胞的种类选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46.为了做比较,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对比组,对比组与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仅采用如下配方的培养基进行第一次诱导分化:e8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40ng/ml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终浓度为40ng/ml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终浓度为10ng/ml的vegf、终浓度为40ng/ml的pdgf。
47.实施例1

2的结果测试
48.cd34 阳性率的检测:取实施例1、实施2及其对比组最终所得细胞,收集细胞到50ml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后用1ml含2%(v/v)血清的pbs重悬,加入抗体cd34

pe

cy7,4℃孵育30min后用含2%血清的pbs洗一遍。然后以5
×
106/ml的密度重悬细胞,使用agilent novocyte流式仪细胞仪检测并分析其分化效率。在检测过程中,以普通es细胞为阴性组,即未进行造血诱导分化的细胞或者是虽进行分化实验但是并未用流式抗体染色的细胞。
49.结果实施例1及其对比组测试结果如图1、图4、图5所示,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添加um171的实施例1的cd34 阳性率上升到88.54%(其对比组为60.21%),数量上添加um171的实施例1的分化扩增倍数为98.4倍(其对比组为62.2倍);添加um729的实施例1的cd34 阳性率上升到71.88%(其对比组为60.61%),数量上添加um729的实施例1的分化扩增倍数为84.4倍(其对比组为44.4倍);结果表明实施例1相较于其对比组的分化效率明显上升。实施例2及其对比组的测试结果如图2、图4、图5所示,添加um171的实施例2的cd34 阳性率上升到70.37%(其对比组为44.61%),数量上添加um171的实施例2的分化扩增倍数为89.6倍(其对比组为59.4倍);添加um729的实施例2的cd34 阳性率上升到82.23%(其对比组为
39.20%),数量上添加um729的实施例2的分化扩增倍数为75.8倍(其对比组为40.4倍);结果表明实施例2相较于其对比组的分化效率明显上升。阴性对比组见图3
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107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