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和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73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和方法。
背景技术
:南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作物,带有芋香味的南瓜品种深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芋香味作为南瓜种质资源中一类独特的品质性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芋香味南瓜资源的果实和叶片都具有芋香味,并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栽培过程中,研究能够提升叶片香味的措施,能够为后续果实香味提升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栽培措施对于叶片提香效果的实验筛选操作更易在实验室进行,可以排除田间操作的一些影响因素,更能明确增香措施与增香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南瓜栽培过程中,通过一些农艺措施来提升南瓜叶片芋香味的表现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还未见有关通过农艺措施增加南瓜叶片芋香味的研究报道。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该增香剂可以显著增加南瓜叶片的芋香味。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之一如下: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所述增香剂包括:2~8mmol/lα-酮戊二酸、2~6mmol/lγ-氨基丁酸、10~20mg/l6-ba、和3~30mmol/l乙烯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0~30mmol/l乙烯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5~30mmol/l乙烯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5~18mmol/l乙烯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28~30mmol/l乙烯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包括步骤:在45~55天苗龄的芋香南瓜植株的叶面,喷施上述增香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的喷施量为50~70ml/每株。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香剂的喷施量为55~65ml/每株。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芋香南瓜植株的苗龄为48~52天。本发明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增香剂以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6-ba、和乙烯利四种成分作为原料,其中,α-酮戊二酸对叶片的持绿性、植株的物质积累、有机物的分配与转运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γ-氨基丁酸对植物的生长、抗逆性、信号转导有重要的作用,是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合成通路上旁支形成的化合物,与2-ap的合成是一种竞争的关系;6-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有益于提升光合作用,从而可能对合成2-ap的前体起源物质有益;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成熟,延缓生长;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这四种成分对提高南瓜叶片的芋香味具有协同互作的作用,并进而对四种成分的浓度进行了合理调配,筛选到可以显著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液体复合增香剂配方。通过将本发明的增香剂喷施于南瓜叶片表面,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可以提高至1.5~5.0倍,显著增加了南瓜叶片的芋香味。附图说明图1是喷施实施例1的增香剂对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影响图;图2是喷施实施例2的增香剂对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影响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sambγook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newyoγk:coldspγinghaγboγlaboγatoγypγess,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各种常用化学试剂,均为市售产品。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定义了一些术语和短语。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以下术语具有与本文明确相关的含义,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短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方案,尽管其可能是。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短语“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不一定指代不同的实施方案,尽管其可能是。因此,如下所述,可以容易地组合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此外,如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或”符号,并且等同于术语“和/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术语“基于”不是排他性的,并且允许基于未描述的其他因素,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一个”、“一种”和“所述/该”的含义包括复数指示物。“在......中”中的含义包括“在......中”和“在......上”。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及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增香剂由5mmol/lα-酮戊二酸、4mmol/lγ-氨基丁酸、15mg/l6-ba、和15mmol/l乙烯利组成。本实施例的增香剂的制备方法为:将0.73gα-酮戊二酸(终浓度为5mmol/l)、0.41gγ-氨基丁酸(终浓度为4mmol/l)、0.015g6-ba(终浓度为15mg/l)、和2.17g乙烯利(终浓度为15mmol/l)溶于1升水中,即得。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hoagland配方营养液,水培芋香南瓜资源;(2)、待芋香南瓜植株50天苗龄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每株喷施60ml本实施例的增香剂;对照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喷施清水;(3)、喷施增香剂后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对南瓜叶片进行取样,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增香剂喷施处理后24、72、120小时,2-ap的含量分别为615.1(ng/g干重)、474.8(ng/g干重)、415.6(ng/g干重),与对照(喷施清水164.1(ng/g干重))相比较,2-ap含量在处理后24、72、120小时分别提升了3.7、2.9、2.5倍,说明本实施例的增香剂能够显著提升2-ap的含量,有助于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提高。实施例2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及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增香剂由5mmol/lα-酮戊二酸、4mmol/lγ-氨基丁酸、15mg/l6-ba、和30mmol/l乙烯利组成。本实施例的增香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hoagland配方营养液,水培芋香南瓜资源;(2)、待芋香南瓜植株48天苗龄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每株喷施60ml本实施例的增香剂;对照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喷施清水;(3)、喷施增香剂后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对南瓜叶片进行取样,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增香剂喷施处理后24、72、120小时,2-ap的含量分别为439.0(ng/g干重)、818.8(ng/g干重)、265.1(ng/g干重),与对照(喷施清水164.1(ng/g干重))相比较,2-ap含量在处理后24、72、120小时分别提升了2.7、5.0、1.6倍,说明本实施例的增香剂能够显著提升2-ap的含量,有助于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提高。实施例3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及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增香剂由5mmol/lα-酮戊二酸、4mmol/lγ-氨基丁酸、15mg/l6-ba、和3mmol/l乙烯利组成。本对比例的复合溶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hoagland配方营养液,水培芋香南瓜资源;(2)、待芋香南瓜植株48天苗龄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每株喷施65ml本实施例的增香剂;对照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喷施清水;(3)、喷施增香剂后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对南瓜叶片进行取样,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喷施处理后24、72、120小时,南瓜叶片中2-ap的含量分别为173.4(ng/g干重)、235.0(ng/g干重)、259.9(ng/g干重),与对照(喷施清水164.1(ng/g干重))相比较,2-ap含量在处理后24、72、120小时分别提升了1.1、1.4、1.6倍,因此,本实施例的增香剂能够提升2-ap的含量,但是提香效果不如实施例1和2的增香剂。对比例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和乙烯利对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效果研究本对比例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和乙烯利,是否有利于提高南瓜叶片的芋香味。实验方法如下:(1)、采用hoagland配方营养液,水培芋香南瓜资源;(2)、待芋香南瓜植株50天苗龄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每株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和乙烯利60ml;对照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喷施清水;(3)、喷施处理120小时对南瓜叶片进行取样,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处理下120小时后2-ap的含量变化2-ap的含量(ng/g干重)2.5mmol/lα-酮戊二酸63.595mmol/lα-酮戊二酸111.957.5mmol/lα-酮戊二酸90.252mmol/lγ-氨基丁酸71.734mmol/lγ-氨基丁酸96.836mmol/lγ-氨基丁酸94.365mmol/l乙烯利78.6910mmol/l乙烯利97.2115mmol/l乙烯利67.58对照(清水)88.15从表1可知,喷施处理后120小时,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喷施2.5mmol/l、5mmol/l和7.5mmol/lα-酮戊二酸,南瓜叶片2-ap的含量提升了0.7倍、1.3倍、1.0倍;喷施2mmol/l、4mmol/l和6mmol/lγ-氨基丁酸,南瓜叶片2-ap的含量提升了0.8倍、1.1倍、1.1倍;喷施5mmol/l、10mmol/l和15mmol/l乙烯利,南瓜叶片2-ap的含量提升了0.9倍、1.1倍、0.8倍。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结果说明:单独喷施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和乙烯利,各处理呈现下降或者略微上升的趋势,说明单独的成分对于提高南瓜叶片的芋香味的效果并不显著。而将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6-ba和乙烯利以特定浓度组成复合溶液,喷施于南瓜叶片时,却可以显著提高南瓜叶片的芋香味。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包括:2~8mmol/lα-酮戊二酸、2~6mmol/lγ-氨基丁酸、10~20mg/l6-ba、和3~30mmol/l乙烯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0~30mmol/l乙烯利。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5~30mmol/l乙烯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15~18mmol/l乙烯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包括:4~6mmol/lα-酮戊二酸、3~5mmol/lγ-氨基丁酸、12~18mg/l6-ba、和28~30mmol/l乙烯利。

6.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45~55天苗龄的芋香南瓜植株的叶面,喷施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香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的喷施量为50~70ml/每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香剂的喷施量为55~65ml/每株。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芋香南瓜植株的苗龄为48~52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南瓜叶片芋香味的增香剂及其方法,所述增香剂包括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6‑BA和乙烯利。通过将本发明的增香剂喷施于南瓜叶片表面,芋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的含量可以提高至1.5倍以上,显著增加了南瓜叶片的芋香味。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星;杨暹;罗剑宁;吴海滨;刘小茜;赵钢军;龚浩;郑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6.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