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帘门的密封毛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帘门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帘门的密封毛刷。


背景技术:

2.因为卷帘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各行各业都广泛使用。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卷帘门的密封作用,防止灰尘、沙石等进入仓库内,卷帘门的侧边立柱上通常安装有密封毛刷。
3.目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普通卷帘门的密封毛刷安装尺寸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卷帘门的侧面立柱的尺寸进行调节,实用性差,当依据安装尺寸需要调整毛刷中间的间距时,还需整体拆下卷帘门的密封毛刷,再整体更换,极其不便,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根据安装空间的需要任意调整尺寸的卷帘门用的卷帘门的密封毛刷。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卷帘门的密封毛刷,包括用于安装卷帘门侧面立柱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其特征在于,密封毛刷还包括:卡合部和弹性部,卡合部穿过第一扣合部并固定连接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沿着卡合部的长度方向a可移动,第二扣合部上设有固定部,弹性部固定卡合部。
7.进一步的,第二扣合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活动的设置卡合部。
8.进一步的,卡合部包括弹性凸起和基底,相邻的弹性凸起之间形成卡合空间,弹性部设置于卡合空间内固定卡合部。
9.进一步的,弹性凸起包括连接部、上底和下底,上底和下底相对平行设置,上底和下底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10.进一步的,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安装卷帘门侧面立柱。
11.进一步的,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毛刷,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相对平行放置,毛刷固定安装在第一折弯部上。
12.进一步的,第二扣合部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相对平行放置,第三折弯部上固定安装毛刷;安装槽靠近毛刷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预定数量的弹性部。
13.进一步的,毛刷为丙纶棕丝或硅化丙纶丝或尼龙丝或棕丝。
14.进一步的,第一预定数量为2或3或4。
15.进一步的,弹性部包括弹簧和顶杆,弹簧与顶杆固定连接,顶杆的结构形状与卡合空间相匹配。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第一扣合部固定,第二扣合部可活动的设置于卡合部上,通过调整第二扣合部相对于卡合部的位置,达到任意调节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之间安装空间的效果,从而能够匹配不同型号规格的卷帘门侧面立柱。
18.2、通过弹性部深入和伸出卡合空间来固定或放松第二扣合部,达到灵活固定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卷帘门的密封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毛刷弹性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密封毛刷安装在侧面立柱的侧面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

第一扣合部,101

第一折弯部,102

毛刷,103

第二折弯部,2

第二扣合部,201

安装槽,202

第三折弯部,203

第四折弯部,204

安装孔,3

卡合部,301

弹性凸起,302

卡合空间,303

基底,304

连接部,305

上底,306

下底,4

弹性部,401

弹簧,402

顶杆,5

侧面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卷帘门的密封毛刷,包括用于安装卷帘门侧面立柱5的第一扣合部1和第二扣合部2,密封毛刷还包括:卡合部3和弹性部4,卡合部3穿过第一扣合部1并固定连接第一扣合部1,第二扣合部2沿着卡合部3的长度方向a可移动,第二扣合部2上设有固定部4,弹性部4固定卡合部3。即调节弹性部4与卡合部3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第一扣合部1和第二扣合部2中间形成空间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卷帘门侧面立柱5。
25.第一扣合部1包括第一折弯部101、第二折弯部103和毛刷102,第一扣合部1呈“匚”型结构,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3相对平行设置,毛刷102固定安装在第一折弯部101上。
26.第二扣合部2包括第三折弯部202和第四折弯部203,第二扣合部2呈“匚”型结构,第三折弯部202和第四折弯部203相对平行放置,第三折弯部202上固定安装有毛刷102;第二扣合部2上还设有安装槽201,安装槽201上设有安装孔204,安装孔204用于放置卡合部3,安装孔204的形状与卡合部3的外形相匹配,安装槽201靠近毛刷1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预定数量的弹性部4。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相对摆放扣合形成的安装空间用于安装
设置卷帘门侧面立柱5。
27.优选的,安装槽201为方形凹槽或圆弧形凹槽。
28.优选的,第一预定数量为2或3或4。
29.优选的,毛刷102为丙纶棕丝或硅化丙纶丝或尼龙丝或棕丝。
30.卡合部3包括弹性凸起301和基底303,若干弹性凸起301固定安装于基底303上,相邻的弹性凸起301之间形成卡合空间302,弹性部4设置于卡合空间302内固定卡合部3。
31.如图2所示,弹性凸起301包括连接部304、上底305和下底306,上底305和下底306相对平行设置,上底305和下底306之间通过连接部304相连。卡合部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扣合部1上,卡合部3的另一端可活动的设置于安装孔204内。
32.优选的,安装槽201和卡合部3均设置于靠近毛刷102的一侧,避免在安装时与卷帘门侧面立柱5形成干涉,如图3所示。
33.优选的,弹性凸起301呈棱台结构形状或棱柱结构形状或圆柱结构形状或长方体结构形状。
34.弹性部4包括弹簧401和顶杆402,弹簧401与顶杆402上下设置并固定连接,顶杆402的结构形状与卡合空间302相匹配。
35.优选的,顶杆402呈棱台结构形状或棱柱结构形状或圆柱结构形状或长方体结构形状。
36.如图1、图3所示,使用时,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相对摆放,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内放置卷帘门侧面立柱5,第二扣合部2可相对于卡合部3相对滑动,当需要加大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形成的空间时,使用者可用手或者工具抬起弹性部4,将第二扣合部2在卡合部3上向远离第一扣合部1的方向移动,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松开弹性部4,使顶杆402垂直落入卡合空间302内,从而固定第二扣合部2相对于第一扣合部1的位置;当需要缩小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形成的空间时,使用者可用手或者工具抬起弹性部4,将第二扣合部2在卡合部3上向靠近第一扣合部1的方向移动,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松开弹性部4,使顶杆402垂直落入卡合空间302内,从而固定第二扣合部2相对于第一扣合部1的位置;通过以上方法实现调节第一扣合部1与第二扣合部2之间安装空间的作用。
3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485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