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料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工件/产品/物料(例如螺丝)的落料过程多是由人工手动将工件/产品/物料摆放到落料机构的下料口处,其耗人耗时,自动化程度低,且无法保证各工件下落的角度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料机构。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人工落料耗人耗时,自动化程度低,且无法保证各工件/产品/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落料机构,其包括进料通道、第一气动组件及第二气动组件,所述进料通道具有出口,所述第一气动组件至少包含相对设置的一对夹持件,所述一对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以用于夹持或放开由所述出口排出的物料;所述第二气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气动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气动组件至少包含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件,所述一对活动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以使所述物料可以从所述一对活动件之间下落。
7.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位于所述一对夹持件的上方,所述一对活动件的下方设有出料通道。
8.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爪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爪的一对第一气爪板,所述一对第一气爪板相对设置,所述一对夹持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连接所述一对第一气爪板。
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竖部和横部,所述竖部连接所述第一气爪板。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中设有连接通道,所述夹持件的横部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中。
11.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物料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通道相互垂直。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爪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爪的一对第二气爪板,所述一对第二气爪板相对设置,所述一对活动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连接所述一对第二气爪板。
13.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固定件和所述一对活动件。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组件还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滑动件,所述一对滑动件与所
述横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对滑动件与所述一对活动件连接以形成联动。
1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物料传输装置,其包含上述的落料机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机构通过第一气动组件的夹持件对由进料通道的出口排出的物料进行夹持或放开,能将物料一个一个运输且能保证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通过在第一气动组件的下方设置第二气动组件,且第二气动组件的一对活动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物料可以由该对活动件之间落下,从而能够控制落料速度且省人省时省事,快速高效完成落料,节约成本;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机构,第一气动组件的一对夹持件上方设有进料通道,第二气动组件的一对活动件下方设有出料通道,进一步引导物料下落,使得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更容易实现;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机构通过将固定件和一对活动件设置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内,可以防止异常掉进,以免产生故障,保证落料有序高效完成;
20.4、本实用信息提供的落料机构可应用于物料传输装置,帮助物料传输的高效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21.图1:实施例1的落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实施例1的落料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去除壳体和夹持件);
23.图3:实施例1的落料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去除壳体和固定件);
24.图4:实施例1的落料机构的正视图;
25.图5:实施例1的落料机构的侧视图。
26.图中:
27.1、进料通道,11、出口;
28.2、第一气动组件,21、夹持件,211、竖部,212、横部,22、第一气爪,23、第一气爪板,24、固定件,241、连接通道;
29.3、第二气动组件,31、活动件,32、第二气爪,33、第二气爪板;
30.4、出料通道;
31.5、壳体,51、容置腔,5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工落料耗人耗时,自动化程度低,且无法保证各工件/产品/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的技术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
‑
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落料机构,其包括进料通道1、第一气动组件2及第二气动组件3,进料通道1具有出口11,第一气动组件2至少包含相对设置的一对夹持件21,该一对夹持件21之间的间距可调以用于夹持或放开由出口11排出的物料;第二气动组件3位于第一气动组件2的下方,第二气动组件3至少包含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件31,该
一对活动件31之间的间距可调以使物料可以从该一对活动件31之间下落。通过夹持件21对由进料通道的出口排出的物料进行夹持,能将物料一个一个运输且能保证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通过在第一气动组件2的下方设置第二气动组件3,且第二气动组件3的一对活动件31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物料可以由该对活动件31之间落下,从而能够控制落料速度且省人省时省事,快速高效完成落料,节约成本。
35.配合图1、图3及图5所示,进料通道11位于该一对夹持件21的上方,进料通道11可以是管状结构,例如是圆柱玻璃管。该一对活动件31的下方还可以设有出料通道4,出料通道4也可以是圆柱玻璃管,其用于接收从一对活动件31的间隙中落下/下落的物料,这样进料通道11和出料通道4可以进一步引导物料下落,使得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更容易实现。
36.参照图1所示,第一气动组件2包括第一气爪22和传动连接第一气爪22的一对第一气爪板23,该一对第一气爪板23相对设置,该一对夹持件21一一对应的传动连接该一对第一气爪板23。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气爪22向下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图中未标示),所述一对第一气爪板23相对设置,且滑动连接在第一气爪22上。参照图3所示,夹持件21可以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的竖部211和横部212,竖部211连接第一气爪板23。第一气爪22在外部的气源驱动下,带动所述一对第一气爪板23运动,第一气爪板23继而带动夹持件21运动。所述一对第一气爪板23可以沿所述第一滑槽进行相向运动和反向运动,当该对第一气爪板23进行相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变小,带动两夹持件21之间的间距变小实现对物料的夹持,当该对第一气爪板23进行反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变大,带动两夹持件21之间的间距变大实现对物料的放开。本实施例中,夹持件21的数量为一对,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以为多对,从而使夹持的更稳定。夹持件21与物料接触的一端还可以具有凹槽结构,以增加夹持的稳定性。
37.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动组件2还包括固定件24,固定件24可以为块状结构,固定件24中可以设有连接通道241,夹持件21的横部212活动设置于连接通道241中。固定件24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上下方向)贯穿固定件24,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物料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连接通道241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通过设置该第一通孔,可以进一步引导和限制物料下落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保证物料下落的角度一致。
38.参照图1所示,第二气动组件3包括第二气爪32和传动连接第二气爪32的一对第二气爪板33,该一对第二气爪板33相对设置,所述一对活动件31一一对应的传动连接该一对第二气爪板33。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气爪32与第一气爪22可以为上下对称设置,第二气爪32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图中未标示),所述一对第二气爪板33相对设置,且滑动连接在第二气爪32上。参照图2所示,活动件31为块状结构,其传动连接第二气爪板33(例如是通过连接柱连接)。第二气爪32在外部的气源驱动下,带动所述一对第二气爪板33运动,第二气爪板33继而带动活动件31运动。所述一对第二气爪板33可以沿所述第二滑槽进行相向运动和反向运动,当该对第二气爪板33进行相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变小,带动一对活动件31之间的间距变小防止物料下落,同时可以辅助夹持件21对物料进行整理及对物料下落角度进行调整,当该对第二气爪板33进行反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变大,带动一对活动件31之间的间距变大实现物料的下落。活动件31还可以具有从上至下贯穿活动件31的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通孔可以进一步对物料下落进行导引。
39.配合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壳体5,壳体5具有容置腔51,容置腔51用于容纳固定件24和所述一对活动件31,落料机构通过将固定件24和一对活动件31设置在具有容置腔51的壳体5内,可以防止异常掉进,以免产生故障,保证落料有序高效完成。参照图1所示,壳体5内设有滑轨52,所述一对活动件31滑动连接所述滑轨52,以使其滑动方向不会发生偏移。
4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可以是:
41.首先,物料进入物料通道1后,由物料通道的出口11排出;然后,第一气爪22带动一对第一气爪板23运动进而带动一对夹持件21运动,所述一对夹持件21在固定件24的连接通道241中进行相向运动,对由物料通道1的出口11排出的物料进行夹持,从而调整该物料的下落角度,此时一对活动件31为收紧状态(也即两者之间的间距很小或相接),该物料部分处于/接触收紧状态的该对活动件31上,该对活动件31可以进一步辅助夹持件21对物料进行整理及下落角度的调整;最后,第二气爪32带动一对第二气爪板33运动进而带动该对活动件31进行反向运动,两者间距变大,一对夹持件21处于放开该物料的状态,该物料由一对活动件31之间下落到出料通道4,完成脱料,再循环继续开始下一个脱料过程。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固定件24由一对相对置的滑动件取代,该一对滑动件滑动连接壳体5,该一对滑动件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滑动件中固定连接有夹持件21,夹持件21运动带动滑动件滑动。此时滑动件可设所述第一通孔,也可不设所述第一通孔,当所述一对滑动件处于收紧状态(即两者间距小),所述一对夹持件21夹持住物料,当所述一对滑动件处于放开状态(即两者间距大),所述一对夹持件21放开物料。一对滑动件与一对活动件31一一对应相互连接从而构成联动,当一对滑动件被第一气爪驱动而收紧时,一对活动件31也被带动而收紧,当一对活动件31被第二气爪驱动放开时(此时第一气爪可以停止驱动),一对滑动件也被带动而放开。这样可以使得动力利用更充分,动力选择更多样化。
44.从而实施例2的使用过程可以如下:
45.首先,物料进入物料通道1后,由物料通道的出口11排出;然后,第一气爪22带动一对第一气爪板23运动进而带动一对夹持件21进行相向运动,至夹持住由物料通道1的出口11排出的物料,从而调整该物料的下落角度,此时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活动件31为收紧状态,该物料部分处于/接触收紧状态的该对活动件31上,该对活动件31可以进一步辅助夹持件21对物料进行整理及下落角度的调整;最后,第二气爪32带动一对第二气爪板33运动进而带动该对活动件31进行反向运动,两者间距变大,一对滑动件的间距也随着变大,该物料由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活动件31之间下落到出料通道4,完成脱料,再循环继续开始下一个脱料过程。
46.实施例3
4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料传输装置,该物料传输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传输,其可以是机械手,其包含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落料机构。
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5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