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三通的斜支管的焊接翻边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3.现有的斜三通管在焊接时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4.现有的斜三通管在焊接时由于斜管与连接管处的对接处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斜管在与连接管在焊接时,不仅不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不好。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三通的斜支管的焊接翻边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三通的斜支管的焊接翻边成型模具,通过利用模具是斜管底端形成翻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三通的斜支管的焊接翻边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表面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壁对称焊接有限位块,所述模具本体顶端安装有斜管,所述斜管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斜管底端另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所述斜管下方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斜管衔接处设有焊缝。
8.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呈圆筒型结构设置,所述凸台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置,通过凸台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置,从而使斜管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斜管底端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
9.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方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设有多个,通过设置通孔有利于模具本体的散热,另一方面可降低模具本体的重量,有利于对其进行搬运。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下表面与凸台外壁衔接处焊接有加强筋,且加强筋设有多个,通过在限位块下表面与凸台外壁衔接处设置加强筋,可提高限位块与凸台衔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限位块处的承载力。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均与焊缝相衔接,方便斜管与连接管之间的焊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壁环设有多个翅片,所述环形板外壁涂覆有导热硅脂层,通过环形板采用铜质材料,将环形板焊接在通孔内侧,同时在环形板外壁涂覆导热硅脂层,而且导热硅脂层与通孔内壁相贴合,通过导热硅脂层可将模具本体工作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环形板上,并通过翅片将传导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有利于对模具本体进行散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后的斜管套接在模具本体的顶端,然后对斜管进行挤压,使斜管的底端与凸台相衔接,通过斜管底端与凸台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并通过限位块对斜管底口进行限位,使斜管底端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通过使将斜管底端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与连接管外壁相对接,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与连接管衔接处形成焊缝,增大了斜管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斜管与连接管对接处很好的衔接,不仅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板采用铜质材料,将环形板焊接在通孔内侧,同时在环形板外壁涂覆导热硅脂层,而且导热硅脂层与通孔内壁相贴合,通过导热硅脂层可将模具本体工作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环形板上,并通过翅片将传导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有利于对模具本体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斜管焊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斜管成型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模具本体;101、凸台;102、通孔;103、限位块;104、加强筋;2、斜管;201、第一翻边;202、第二翻边;3、连接管;4、焊缝;5、环形板;501、翅片;502、导热硅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斜三通的斜支管的焊接翻边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表面一体成型有凸台101,所述凸台101外壁对称焊接有限位块103,所述模具本体1顶端安装有斜管2,所述斜管2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翻边201,所述斜管2底端另一侧设有第二翻边202,所述斜管2下方设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与斜管2衔接处设有焊缝4。
24.通过将加热后的斜管2套接在模具本体1的顶端,然后对斜管2进行挤压,使斜管2的底端与凸台101相衔接,通过斜管2底端与凸台10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并通过限位块103 对斜管底口进行限位,使斜管2底端形成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通过使将斜管2底端的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与连接管3外壁相对接,使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 与连接管3衔接处形成焊缝4,增大了斜管2与连接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斜管2与连接管3对接处很好的衔接,不仅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高。
25.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1呈圆筒型结构设置,所述凸台101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
置,通过凸台101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置,从而使斜管2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斜管2底端形成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
26.进一步的,所述凸台101上方开设有通孔102,且所述通孔102设有多个,通过设置通孔102有利于模具本体1的散热,另一方面可降低模具本体1的重量,有利于对其进行搬运。
2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103下表面与凸台101外壁衔接处焊接有加强筋104,且加强筋 104设有多个,通过在限位块103下表面与凸台101外壁衔接处设置加强筋104,可提高限位块103与凸台101衔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限位块103处的承载力。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201与第二翻边202均与焊缝4相衔接,方便斜管2与连接管3 之间的焊接,增大了斜管2与连接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斜管2与连接管3对接处很好的衔接,不仅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高。
2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02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内壁环设有多个翅片 501,所述环形板5外壁涂覆有导热硅脂层502,通过环形板5采用铜质材料,将环形板5焊接在通孔102内侧,同时在环形板5外壁涂覆导热硅脂层502,而且导热硅脂层502与通孔 102内壁相贴合,通过导热硅脂层502可将模具本体1工作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环形板5上,并通过翅片501将传导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有利于对模具本体1进行散热。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将加热后的斜管2套接在模具本体1的顶端,然后对斜管 2进行挤压,使斜管2的底端与凸台101相衔接,通过斜管2底端与凸台10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斜管2底端形成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通过使将斜管2底端的第一翻边201 和第二翻边202与连接管3外壁相对接,使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与连接管3衔接处形成焊缝4,增大了斜管2与连接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斜管2与连接管3对接处很好的衔接,不仅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高,模具本体1呈圆筒型结构设置,凸台101 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置,通过凸台101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置,从而使斜管2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斜管2底端形成第一翻边201和第二翻边202,凸台101上方开设有通孔102,且通孔102设有多个,通过设置通孔102有利于模具本体1的散热,另一方面可降低模具本体1 的重量,有利于对其进行搬运,斜管2内径大于模具本体1直径,斜管2内壁与模具本体1 外壁相贴合,有利于斜管2与模具本体1之间的对接,第一翻边201与第二翻边202均与焊缝4相衔接,方便斜管2与连接管3之间的焊接,增大了斜管2与连接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斜管2与连接管3对接处很好的衔接,不仅方便焊接,而且焊接后结构强度高,通孔102 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5,环形板5内壁环设有多个翅片501,环形板5外壁涂覆有导热硅脂层502,通过环形板5采用铜质材料,将环形板5焊接在通孔102内侧,同时在环形板5外壁涂覆导热硅脂层502,而且导热硅脂层502与通孔102内壁相贴合,通过导热硅脂层502可将模具本体1工作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环形板5上,并通过翅片501将传导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有利于对模具本体1进行散热。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5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