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上浆后的加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纺织,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纤维上浆后的加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纤维在整经的生产过程中会高速运转,因此在整经前必须将纤维进行上浆,否则纤维的断头率会增加,造成布面缺陷及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3.在纤维上浆完成后,浆水里常常会含有掉落的纤维,杂质等,而上浆后的浆水是需要反复使用的,这样掉落在浆水中的纤维、杂质易影响之后上浆的纤维的质量,因此需要去除蜡水中的杂质,纤维,以提高上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纤维上浆后的加热回收装置,其能够将浆水中的杂质、纤维进行过滤,并且收集,提高了纤维上浆的质量,且节能环保,实用性较强。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上浆后的加热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
6.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粗过滤板,所述粗过滤板的低侧一体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经由连接块一与上述过滤箱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上方设置有捶打组件一,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物板,所述第一导物板的低侧设置有第一排渣口,所述粗过滤板的高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粗过滤板左右循环晃动的驱动组件一;
7.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细过滤板,所述细过滤板的低侧一体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经由连接块二与上述过滤箱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的上方设置有捶打组件二,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第二导物板,所述第二导物板的低侧设置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细过滤板的高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细过滤板左右循环晃动的驱动组件二;
8.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渣口处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下方设置有纤维风干机构,所述纤维风干机构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排渣口相通连接。
9.作为优选的,所述捶打组件一包括固定至过滤箱上的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上设置一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盘一,所述转动盘一上连接一敲打杆一,所述敲打杆一的一侧设置有敲打块一,所述转动盘一上设置有若干驱使敲打杆一上下移动的拨动杆一。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捶打组件二包括固定至过滤箱上的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上设置一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盘二,所述转动盘二上连接一敲打杆二,所述敲打杆二的一侧设置有敲打块二,所述转动盘二上设置有若干驱使敲打杆上下移动的拨动杆二。
11.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一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一侧的驱动箱一,所述驱动箱一内开设有横向通道一和竖向通道一,所述横向通道一内设置有横杆一,所述横杆一上设置有齿条一,所述竖向通道一内设置有竖杆一,所述竖杆一的一端设置有和所述齿条一相啮合的齿轮一,所述竖杆一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竖杆一齿轮运动的驱动源一。
12.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二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一侧的驱动箱二,所述驱动箱二内开设有横向通道二和竖向通道二,所述横向通道二内设置有横杆二,所述横杆二上设置有齿条二,所述竖向通道二内设置有竖杆二,所述竖杆二的一端设置有和所述齿条二相啮合的齿轮二,所述竖杆二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竖杆二齿轮运动的驱动源二。
13.作为优选的,所述横杆一和所述粗过滤板间设置有连接杆一。
14.作为优选的,所述横杆二和所述细过滤板间设置有连接杆二。
15.作为优选的,所述纤维风干机构包括上升管、下降管,所述上升管和所述下降管形成一内空腔,所述上升管的底端设置有吹风器,所述吹风器吹出的气流和所述上升管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排渣口和所述上升管连通,所述下降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轨道。
16.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升管和所述下降管间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和所述内空腔的顶部不连接,其中,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一弧面,所述弧面和所述吹风器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一致。
17.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和所述过滤箱活动连接的集浆槽,所述集浆槽外连接一输出管道。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箱将浆液内的杂质、纤维等分别进行过滤,通过第一过滤机构将体积大于纤维的杂质排出过滤箱外,经由第一出渣口进入处理箱的承托板上,通过第二过滤机构将可回收的纤维排出过滤箱外,经由第二出渣口进入处理箱中的纤维风干机构进行回收;过滤完成后的浆液收集至集浆槽内进行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绿色环保,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纤维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

过滤箱,10

入料口,110

粗过滤板,111

弹簧一,112

连接块一,113

第一导物板,114

第一排渣口,120

固定板一,121

电机一,122

转动盘一,123

敲打杆一,124

敲打块一,125

拨动杆一,130

驱动箱一,131

横杆一,132

竖杆一,133

齿轮一,134

驱动源一,135

连接杆一,140

固定板二,141

电机二,142

转动盘二,143

敲打杆二,144

敲打块二,145

拨动杆二,150

驱动箱二,151

横杆二,152

竖杆二,153

齿轮二,154

驱动源二,155

连接杆二,160

细过滤板,161

弹簧二,162

连接块二,163

第二导物板,164

第二排渣口;
[0024]2‑
集浆槽,20

轴承座,21

转轴,22

输出管道,23

驱动电机;
[0025]3‑
处理箱,30

承托板,31

纤维风干机构,310

上升管,311

下降管,312

吹风器,313

螺旋输送轨道,314

隔板,315

弧面,316

出口,317

入口。
[0026]4‑
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实施例
[0029]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上浆后的加热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1,上述过滤箱1的顶端设置有入料口10,上述入料口10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
[0030]
作为优选的,待过滤的浆料经由上述入料口10进入过滤箱1内进行过滤。
[0031]
第一过滤机构
[0032]
上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粗过滤板110,上述粗过滤板110的低侧一体连接有弹簧一111,上述弹簧一111经由连接块一112与上述过滤箱1固定连接,上述弹簧一111的上方设置有捶打组件一,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物板113,上述第一导物板113的低侧设置有第一排渣口123,上述粗过滤板110的高侧设置有驱动上述粗过滤板110左右循环晃动的驱动组件一。
[0033]
上述粗过滤板110能够对浆料进行初级过滤,作为优选的,上述粗过滤板110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小于纤维的直径,即纤维能够随着浆液通过上述粗过滤板110。
[0034]
倾斜设置方便重力作用将过滤后的杂质输送至粗过滤板110的低侧,随着第一导物板排出过滤箱1。
[0035]
捶打组件一
[0036]
上述捶打组件一包括固定至过滤箱1上的固定板一120,上述固定板一120上设置一电机一121,上述电机一12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盘一122,上述转动盘一122上连接一敲打杆一123,上述敲打杆一123的一侧设置有敲打块一124,上述转动盘一122上设置有若干驱使敲打杆一123上下移动的拨动杆一125。
[0037]
使用时,上述电机一121带动转动盘一122转动,拨动杆一124对敲打杆一123的端部下压,敲打块一124抬起脱离粗过滤板110的表面,随着转动盘一122的转动。拨动杆一124脱离敲打杆一123,在敲打块一124的一端落下,对粗过滤板110进行敲击,有利于将粗过滤板110内侧粘附的物料振落,有利于防止粗过滤板110堵塞。
[0038]
驱动组件一
[0039]
上述驱动组件一包括设置在上述过滤箱1一侧的驱动箱一130,上述驱动箱一130内开设有横向通道一和竖向通道一,上述横向通道一内设置有横杆一131,上述横杆一131上设置有齿条一,上述竖向通道一内设置有竖杆一132,上述竖杆一132的一端设置有和上述齿条一相啮合的齿轮一133,上述竖杆一132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上述竖杆一132齿轮运
动的驱动源一134。
[0040]
上述横杆一131和上述粗过滤板110间设置有连接杆一135。
[0041]
作为优选的,上述横杆一131伸出上述驱动箱一130的两侧。
[0042]
使用时,通过驱动源一134驱动上述竖杆一132移动,在齿轮传动的作用下带动上述横杆一131移动,进而带动上述连接杆一135移动,进而能够带动上述粗过滤板110左右晃动。
[0043]
通过调节齿轮传动的频率实现对粗过滤板110晃动频率的调节,实用性较强。
[0044]
第二过滤机构
[0045]
上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细过滤板160,上述细过滤板160的低侧一体连接有弹簧二161,上述弹簧二161经由连接块二162与上述过滤箱1固定连接,上述弹簧二161的上方设置有捶打组件二,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第二导物板163,上述第二导物板163的低侧设置有第二排渣口164,上述细过滤板160的高侧设置有驱动上述细过滤板左右循环晃动的驱动组件二。
[0046]
上述细过滤板160能够对浆料进行再次过滤,作为优选的,上述细过滤板160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大于纤维的直径,即纤维留在上述细过滤板160的表面,而浆液通过上述细过滤板160。
[0047]
倾斜设置方便重力作用将留在上述细过滤板160表面的纤维输送至细过滤板160的低侧,随着第二导物板163排出过滤箱1外。
[0048]
捶打组件二
[0049]
上述捶打组件二包括固定至过滤箱1上的固定板二140,上述固定板二140上设置一电机二141,上述电机二14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盘二142,上述转动盘二142上连接一敲打杆二143,上述敲打杆二143的一侧设置有敲打块二144,上述转动盘二142上设置有若干驱使敲打杆二143上下移动的拨动杆二145。
[0050]
使用时,上述电机二141带动转动盘二142转动,拨动杆二145对敲打杆二143的端部下压,敲打块二144抬起脱离细过滤板160的表面,随着转动盘二142的转动。拨动杆二145脱离敲打杆二143,在敲打块二144的一端落下,对细过滤板160进行敲击,有利于将细过滤板160内侧粘附的浆料振落,有利于纤维的收集。
[0051]
驱动组件二
[0052]
上述驱动组件二包括设置在上述过滤箱1一侧的驱动箱二150,上述驱动箱二150内开设有横向通道二和竖向通道二,上述横向通道二内设置有横杆二151,上述横杆二151上设置有齿条二,上述竖向通道二内设置有竖杆二152,上述竖杆二152的一端设置有和上述齿条二相啮合的齿轮二153,上述竖杆二152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上述竖杆二152齿轮运动的驱动源二154。
[0053]
上述横杆二151和上述细过滤板160间设置有连接杆二155。
[0054]
使用时,通过驱动源二134驱动上述竖杆二152移动,在齿轮传动的作用下带动上述横杆二151移动,进而带动上述连接杆二155移动,进而能够带动上述细过滤板160左右晃动。
[0055]
通过调节齿轮传动的频率实现对细过滤板160晃动频率的调节,实用性较强。
[0056]
上述过滤箱1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3。
[0057]
处理箱3
[0058]
上述处理箱3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排渣口114处的承托板30,上述承托板30的下方设置有纤维风干机构,上述纤维风干机构的入口317和上述第二排渣口164相通连接。
[0059]
纤维风干机构31
[0060]
上述纤维风干机构31包括上升管310、下降管311,上述上升管310和上述下降管311形成一内空腔,上述上升管310的底端设置有吹风器312,上述吹风器312吹出的气流和上述上升管310的方向一致,上述下降管311内设置有螺旋输送轨道313。
[0061]
上述上升管310和上述下降管311间设置有一隔板314,上述隔板314的顶部和上述内空腔的顶部不连接,其中,上述隔板314的顶部设置有一弧面315,上述弧面315和上述吹风器31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一致。
[0062]
纤维经由上述第二排渣口164进入上述纤维风干机构内,进入上升管310内的纤维在吹风器312的风力作用下,沿着空腔传输,能够对纤维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
[0063]
上述隔板314不仅将上升管310和下降管311隔离,使得纤维在干燥的过程中不紊乱,且能够对吹风器312吹出的风流起到导流的效果,上述弧面315能够使纤维更容易从上升管310翻越到下降管311,能够对纤维起到充分的干燥作用。
[0064]
进入上述下降管311内的纤维经由螺旋输送轨道下落,有利于纤维混合均匀,干燥均匀,方便收集。
[0065]
干燥完成后的纤维经由出口316被进一步收集。
[0066]
上述第二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和上述过滤箱1活动连接的集浆槽2,所述集浆槽2外连接一输出管道22。
[0067]
作为优选的,过滤完成后的浆液进入集浆槽2内,完成浆液的回收。
[0068]
上述活动连接具体为:上述集浆槽2的顶端铰接至上述过滤箱1的两侧,上述集浆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21,上述转轴21经由轴承座2和上述过滤箱1连接。
[0069]
作为优选的,上述过滤箱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上述转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23。
[0070]
经由上述驱动电机23驱动上述转轴21转动,从而带动上述集液槽2晃动,有利于浆液的均匀性。
[0071]
工作原理:
[0072]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箱将浆液内的杂质、纤维等分别进行过滤,通过第一过滤机构将体积大于纤维的杂质排出过滤箱外,经由第一出渣口进入处理箱的承托板上,通过第二过滤机构将可回收的纤维排出过滤箱外,经由第二出渣口进入处理箱中的纤维风干机构进行回收;过滤完成后的浆液收集至集浆槽内进行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绿色环保,实用性较强。
[007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502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