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水储量很少,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相当于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因此,人类利用的淡水非常紧缺。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污染水源的事例,导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3.目前家庭中常采用反渗透膜来对自来水进行净化,以制取可以直接饮用的纯水。在净化时产生较多的浓水浪费掉,对水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目前家庭中洗菜、洗手和冲洗等产生的污水无法进行再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净水装置,以解决现有净水装置无法有效利用净化产生的废水的问题,并解决现有家庭中洗菜、洗手和冲洗等产生的污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净水装置,包括进水口、过滤支路、回流支路、水体净化装置和取水装置;
7.所述过滤支路包括前置滤芯、增压装置和ro膜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有原水进水口和初滤出水口;所述ro膜滤芯具有初滤进水端、纯水出水端和废水端;
8.所述原水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初滤出水口与所述初滤进水端连通,所述增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初滤出水口与所述初滤进水端之间;所述纯水出水端与所述取水装置连通;
9.所述回流支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废水端连通,所述回流支路的出口端连通于原水进水口与进水口之间;
10.所述水体净化装置设有污水处理口,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
11.所述回流支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存水箱和混合离子交换器;所述存水箱与所述水体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存水箱用于存储所述ro膜滤芯产生的废水和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净化的净化水;
12.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对所述存水箱储存的水进行脱盐处理。
13.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截留层和填料层;所述截留层和填料层可拆卸连接;
14.所述截留层包括顶框板和分流板;所述顶框板呈中空矩形结构;所述分流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顶框板的内壁,并将所述顶框板分成两个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处理口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上方;所述分流板间距设置有截留挡条;
15.所述填料层安装于所述截留层的底部,所述填料层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内设粗砾
石过滤层、细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底框的底部设有净化水出口,所述净化水出口与所述存水箱连接。
16.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顶框板的中部,所述分流板包括左倾斜面和右倾斜面;
17.所述左倾斜面向左侧倾斜,所述右倾斜面向右侧倾斜。
18.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截留层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截留板和右截留板;
19.所述左截留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倾斜面的斜下方,且所述左截留板朝右逐渐向下倾斜;
20.所述右截留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右倾斜面的斜下方,且所述右截留板朝左逐渐向下倾斜;
21.所述左截留板和右截留板均间距设置有倒刺挡条。
22.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粗砾石过滤层、细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分别通过滤网分隔;
23.所述粗砾石过滤层内部填充有直径为1~3cm的石英石,所述细砂过滤层的内部填充有直径为0.1~0.5cm的细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的内部填充有粒径为0.5~1cm的活性炭颗粒物。
24.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存水箱内设有臭氧消毒装置,所述臭氧消毒装置对所述存水箱储存的水进行消毒。
25.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所述回流支路还包括储水桶和碳棒滤芯;
26.所述碳棒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碳棒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桶的进水端连接;
27.所述储水桶的出水端设有计量泵,所述储水桶用于存储碳棒滤芯排出的处理水。
28.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还包括取水逆止阀,所述取水逆止阀设置于所述纯水出水端与取水装置之间。
29.所述家用净水装置中,还包括进水阀和高压开关;
30.所述进水阀设置于所述初滤出水口与所述增压装置之间;
31.所述高压开关位于所述取水逆止阀和所述取水装置之间;所述高压开关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及进水阀电连接。
32.本发明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所述家用净水装置设置了回流支路和水体净化装置,通过回流支路中的混合离子交换器对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并将废水重新过滤并利用,提高了废水的利用率。通过混合离子交换器的处理,降低废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含量,从而避免废水回流导致ro膜滤芯结垢的现象,提高ro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34.并且,通过水体净化装置对厨房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能够重新利用冲洗蔬菜、水果或白米冲洗产生的水,使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35.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36.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体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体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9.附图中:进水口a、取水装置b、污水处理口c、净化水出口d;
40.水体净化装置1;前置滤芯2、增压装置3、ro膜滤芯4、存水箱5、混合离子交换器6、取水逆止阀7、进水阀8、高压开关9、储水桶101、碳棒滤芯102、计量泵103;
41.截留层11、填料层12;原水进水口21、初滤出水口22;初滤进水端41、纯水出水端42、废水端43;臭氧消毒装置51;
42.顶框板111、分流板112、截留挡条1121、左截留板113、右截留板114、倒刺挡条1131;底框121、粗砾石过滤层122、细砂过滤层123、活性炭过滤层124。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请参照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净水装置,包括进水口a、过滤支路、回流支路、水体净化装置1和取水装置b;
47.所述过滤支路包括前置滤芯2、增压装置3和ro膜滤芯4;所述前置滤芯2设有原水进水口21和初滤出水口22;所述ro膜滤芯4具有初滤进水端41、纯水出水端42和废水端43;
48.所述原水进水口21与所述进水口a连通;所述初滤出水口22与所述初滤进水端41连通,所述增压装置3设置于所述初滤出水口22与所述初滤进水端41之间;所述纯水出水端42与所述取水装置b连通;
49.所述回流支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废水端43连通,所述回流支路的出口端连通于原水进水口21与进水口a之间;
50.所述水体净化装置1设有污水处理口c,所述水体净化装置1对污水进行净化;
51.所述回流支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存水箱5和混合离子交换器6;所述存水箱5与所述水体净化装置1连通;所述存水箱5用于存储所述ro膜滤芯4产生的废水和所述水体净化装置1净化的净化水;
52.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6对所述存水箱5储存的水进行脱盐处理。
53.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家用净水装置设置了回流支路和水体净化装置1,通过回流支路中的混合离子交换器6对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并将废水重新过滤并利用,提
高了废水的利用率。通过混合离子交换器6的处理,降低废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含量,从而避免废水回流导致ro膜滤芯4结垢的现象,提高ro膜滤芯4的使用寿命。
54.而水体净化装置1则对厨房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能够重新利用冲洗蔬菜、水果或白米冲洗产生的水,使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要求。
55.进水口a与外部水源连接,由外部水源提供原水;前置滤芯2将原水过滤成初级滤水;增压装置3将初级滤水泵送至ro膜滤芯4,ro膜滤芯4将初级滤水过滤成纯净水,并在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水体净化装置1将厨房污水过滤成净化水。
56.混合离子交换器6可参考现有的混合离子交换器6,混合离子交换器6中填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置换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达到脱盐的目的。
57.请参照图2,具体地,所述水体净化装置1包括截留层11和填料层12;所述截留层11和填料层12可拆卸连接;
58.所述截留层11包括顶框板111和分流板112;所述顶框板111呈中空矩形结构;所述分流板11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顶框板111的内壁,并将所述顶框板111分成两个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处理口c设置于所述分流板112的上方;所述分流板112间距设置有截留挡条1121;
59.所述填料层12安装于所述截留层11的底部,所述填料层12包括底框121,所述底框121内设粗砾石过滤层122、细砂过滤层123和活性炭过滤层124;所述底框121的底部设有净化水出口d,所述净化水出口d与所述存水箱5连接。
60.顶框板111的上方设有盖板,净化水出口d设置于盖板上,如此设置,使得厨房污水能直接落在分流板112上,使分流板112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
61.顶框板111和底框121的截面尺寸相等,厨房污水从污水处理口c进入,流经分流板112,分流板112将厨房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杂物截停;随后,厨房污水进入填料层12,经过粗砾石过滤层122、细砂过滤层123和活性炭过滤层逐层过滤后,厨房污水完成净化,并从净化水出口d排出。
62.截留层11和填料层12可拆卸连接,使得用户能够将截留层11拆卸下来,对分流板112进行清洗,避免漂浮物在截留层11上发酵而引起臭味的问题。
63.具体地,所述分流板112设置于所述顶框板111的中部,所述分流板112包括左倾斜面和右倾斜面;
64.所述左倾斜面向左侧倾斜,所述右倾斜面向右侧倾斜。
65.采用这种结构,厨房污水从污水处理口c进入后,落在分流板112上,一部分从左倾斜面流至填料层12,另一部分从右倾斜面流至填料层12,增大了分流板112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分流板112上的截留挡条1121能够充分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
66.进一步地,所述截留层11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截留板113和右截留板114;
67.所述左截留板11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倾斜面的斜下方,且所述左截留板113朝右逐渐向下倾斜;
68.所述右截留板11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右倾斜面的斜下方,且所述右截留板114朝左逐渐向下倾斜;
69.所述左截留板113和右截留板114均间距设置有倒刺挡条1131。
70.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截留厨房污水中的漂浮物,防止污水中的漂浮物进入
填料层12,避免漂浮物在填料层12中发酵而产生臭味的问题。
71.请参照图3,更进一步地,所述粗砾石过滤层122、细砂过滤层123和活性炭过滤层124分别通过滤网分隔;
72.所述粗砾石过滤层122内部填充有直径为1~3cm的石英石,所述细砂过滤层123的内部填充有直径为0.1~0.5cm的细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24的内部填充有粒径为0.5~1cm的活性炭颗粒物。
73.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粗砾石过滤层122、细砂过滤层123和活性炭过滤层124对厨房污水进行逐层过滤,去除厨房污水内的杂质物和异味,实现厨房污水中度净化。
74.具体地,所述存水箱5内设有臭氧消毒装置51,所述臭氧消毒装置51对所述存水箱5储存的水进行消毒。
75.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存水箱5中设有臭氧消毒装置51,通过臭氧消毒装置51产生臭氧,对存水箱5储存的水进行消毒,去除水源内的细菌,实现水源的深度净化,从而能够对家用污水进行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要求。并且,臭氧能够减轻ro膜滤芯4的负担,从而延长ro膜滤芯4的使用寿命。
76.优选地,所述回流支路还包括储水桶101和碳棒滤芯102;
77.所述碳棒滤芯102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6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碳棒滤芯102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桶101的进水端连接;
78.所述储水桶101的出水端设有计量泵103,所述储水桶101用于存储碳棒滤芯102排出的处理水。
79.储水桶101起到存储处理水,为了防止储水桶101中的水短时间内大量进入前置滤芯2和ro膜滤芯4,导致ro膜滤芯4中ro膜负担增加,需要分多次将处理水与原水混合。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水桶101通过计量泵103将处理水与原水混合。
80.碳棒滤芯102起到吸附处理水中的有机物微粒、铁锈、余氯和异味的作用,避免处理水中的杂质在储水桶101积聚的问题,并进一步减轻ro膜滤芯4中ro膜负担。
81.可选地,所述家用净水装置还包括取水逆止阀7,所述取水逆止阀7设置于所述纯水出水端42与取水装置b之间。
82.取水逆止阀7可参考现有的净水器逆止阀,使得水流无法从取水装置b逆向返回至纯水出水端42,防止纯净水重新回流到ro膜滤芯4内。
83.可选地,所述家用净水装置还包括进水阀8和高压开关9;
84.所述进水阀8设置于所述初滤出水口22与所述增压装置3之间;
85.所述高压开关9位于所述取水逆止阀7和所述取水装置b之间;所述高压开关9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3及进水阀8电连接。
8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水质过滤装置还包括进水阀8和高压开关9。当关闭取水装置b时,增压装置3继续工作,以使得ro膜能够继续制水,取水逆止阀7和所述取水装置b之间的水路压力也逐渐上升,当水路压力达到高压开关9的阈值时,高压开关9控制增压装置3及进水阀8关闭;而取水逆止阀7能够使得取水逆止阀7与取水装置b之间的水路保持在高压状态,从而避免增压装置3在待机状态启动。
87.当开启取水装置b时,水流从取水装置b流出,使得取水逆止阀7与取水装置b之间的压力减少;当取水逆止阀7和所述取水装置b之间的水路压力低于高压开关9的阈值时,高
压开关9控制增压装置3及进水阀8开启,增压装置3继续工作,将初级滤水泵入ro膜滤芯4,以使得ro膜滤芯4能够继续制水。
8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5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