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针弯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针弯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插针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技术中,插针弯折是通过人工弯折实现插针弯折生产的,这种加工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加工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对于折弯角度控制也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3.现有技术中,也有针脚弯折结构其结构相对而言仍不够简便。
4.为此,亟需提供插针弯折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插针弯折装置,能同时实现插针脚及弯针脚的功能,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插针弯折装置,包括:安装有固定板的安装底板,还包括:
8.插针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9.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与所述插针机构正相对、用以推进所述插针机构内的插针;
10.弯折机构,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插针机构呈垂直设置的弯针轴,所述弯针轴中间段呈半圆柱体型,所述弯针轴的所述中间段与所述插针机构正相对,所述弯折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11.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弯折机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弯针轴转动。
12.优选地,所述弯折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左定位块及右定位块,盖设在所述弯针轴上的骨架定位块,所述弯针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卡合设置在所述左定位块和所述右定位块内。
13.优选地,所述弯针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合圆环,且在两所述卡合圆环的另一面上均凸设有卡合连接柱。
14.优选地,所述骨架定位块包括:呈l型的压合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压合固定件内、且设置在所述弯针轴与所述压合固定件之间的插针限位块。
15.优选地,每一所述插针限位块均包括:固设在所述压合固定件内的插针卡合柱,设置在所述插针卡合柱两端的插针固定板,每一所述插针固定板上、靠近所述弯针轴的一端上开设有插针过孔。
16.优选地,所述插针限位块呈“工”字型。
17.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驱动气缸,及设置在所述弯折机构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带动所述弯针轴转动的滑动结构。
18.优选地,所述滑动结构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滑动底板,凸设在所述滑动底板两端、共同组成一滑动轨道的两滑动卡合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上的
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一端的限位块,及一端与所述弯针轴卡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滑块开设的过孔处的联动块。
19.优选地,所述联动块呈l型。
20.优选地,所述插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针脚定位块,及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块上且凸出延伸至所述针脚定位块外、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正相对的针脚压入块,及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块上的针脚压块。
21.本实用新型的插针弯折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插针机构动作,实现插针脚的目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弯折机构内的弯针轴转动,由于所述弯针轴设置为半圆柱体型,其转动过程中会形成一高度差,进而通过该高度差实现插针弯折的目的,能同时实现插针脚及弯针脚的功能,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针弯折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针弯折装置一实施例中隐藏安装底板后未组装完毕的一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针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弯针轴与插针限位块组装后位置关系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弯针轴与压合固定件及联动块和滑块组装后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7.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
[0028]1‑
安装底板,11

固定板,2

插针机构,21

针脚定位块,22

针脚压入块,23

针脚压块,3

第一驱动机构,4

弯折机构,41

左定位块,42

右定位块,43

弯针轴,a1

卡合圆环,a2

卡合连接柱,44

骨架定位块,b1

压合固定块,b2

插针限位块,b21

插针卡合柱,b22

插针固定板,c

插针过孔,5

第二驱动机构,51

驱动气缸,52

滑动结构,d1

滑动底板,d2

滑动卡合板,d3

滑块,d5

联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0]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插针弯折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插针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3、弯折机构4及第二驱动机构5,其中,所述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插针机构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与所述插针机构2正相对、用以推进所述插针机构2内的插针,所述弯折机构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且设置在所述弯折机构4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弯折机构4。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针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的针脚定位块21,及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块21上、且凸出延伸至所述针脚定位块21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正相对的针脚压入块22,及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块21上的针脚压块23。其中,所述针脚压入块22包括: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块21上的针脚固定条,及设置在所述针脚定位条一
端的压入块,所述压入块呈方型。具体地,所述压入块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正相对。
[0032]
为了实现自动插针脚的目的,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且推杆正对所述压入块地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为第一驱动气缸,当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推杆伸出时,推动所述针脚压入块22将针脚压入至所述弯折机构4的对应位置处。
[00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机构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具体地,所述弯折机构4包括:固设在所述固定板11上的左定位块41和右定位块42,设置在所述左定位块41和所述右定位块42之间、且两端一一对应地卡合设置在所述左定位块41和所述右定位块42上的弯针轴43,及盖设在所述弯针轴43上的骨架定位块44。更具体地,所述弯针轴43与所述插针机构2呈垂直设置,所述弯针轴4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进一步地,所述弯针轴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合圆环a1,且在两所述卡合圆环a1的另一面上均凸设有卡合连接柱a2。所述骨架定位块44包括:呈l型的压合固定件b1,设置在所述压合固定件b1内、且设置在所述弯针轴43与所述压合固定件b1之间的插针限位块b2,每一所述插针限位块b2均包括:固设在所述压合固定件b1内的插针卡合柱b21,设置在所述插针卡合柱b21两端的插针固定板b22,每一所述插针固定板b22上、靠近所述弯针轴43的一端上开设有插针过孔c,所述插针限位块呈“工”字型。更进一步地,所述弯针轴43转动时,由于所述弯针轴43呈半圆柱体型,其转动过程中会形成一高度差,在所述插针过孔c内的插针会由此高度差的变化被弯折,弯折角度精准,工作效率高。
[0034]
为了驱动所述弯针轴43转动,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且在所述弯折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驱动气缸51,及设置在所述弯折机构4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51带动所述弯针轴43转动的滑动结构52。具体地,所述滑动结构52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滑动底板d1,凸设在所述滑动底板d1两端、共同组成一滑动轨道的两滑动卡合板d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上的滑块d3,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一端的限位块d4,及一端与所述弯针轴43卡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滑块d3开设的过孔处的联动块d5,所述联动块d5呈l型。更具体地,两所述滑动卡合板d2与所述滑动底板d1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滑块d3上朝两所述间隙处凸出设置有卡合片,所述间隙上、在所述限位块d4和所述滑块d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驱动气缸51的推杆归位时,该弹性件带动所述滑块d3归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名字区别,并无实际意义。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的推杆伸出,推动所述插针机构2的针脚压入块22带到针脚至所述弯折机构4中的所述插针过孔c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的推杆伸出,推动所述滑块d3朝所述限位块d4运动,所述滑块d3带动所述联动块d5朝所述限位块d4运动,所述联动块d5带动所述弯针轴43转动,通过所述弯针轴43转动过程中的高度差完成对所述插针过孔c处插针的弯折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复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复位,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滑块d3复位,所述滑块d3进一步带动所述弯针轴43复位,为下一次弯针操作做准备,弯针操作完成。
[0036]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插针弯折装置,通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自动完成插针及弯针的操作,通过所述弯针轴43的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弯针角度精准度高,只需要调节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的具体位置,即可实现对弯折角度的调节,且本技术方案中,仅通过弯针轴43转动过程中的高度差即可实现插针弯折的目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助于
生产成本的控制。
[003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504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