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动物驱赶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电缆(全称架空绝缘电缆),是装有绝缘层和保护外皮的架空导线,采用类似于交联电缆生产工艺制造的一种专用电缆,是介于架空导线和地下电缆之间的新的输电方式。
作为现代社会的“动脉”和“神经”的电线电缆,倘若线缆被鼠、虫类啃咬破坏,不仅会造成重要的供电故障和信息混乱,甚至造成漏电短路引发火灾的重大事故。
而传统的架空电缆防鼠措施一般采用环境(设置隔鼠板/网)、生物(利用天敌捕捉,细菌侵害)、物理(超声波、鼠夹、网套等)、化学(利用灭鼠剂驱鼠剂)或在电缆上设置防鼠层等方法,但是,上述的驱鼠、驱动物的方式安装、生产以及设置的过程都较为困难,并且需要配备人员对电缆既相关的防护装置进行长时间监控,安装及后续监控过程费时费力,人力劳动及时间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装置本体安装前通过保持组件将装置本体锁定在敞开状态,并通过解锁组件解锁装置本体并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让装置本体夹持在架空线缆上,从而提高驱动物装置的安装效率,降低其安装难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对半设置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围合形成有可供架空线缆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通过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以使所述穿线孔闭合或敞开;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并对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持续施加驱使所述穿线孔闭合的弹性作用力;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可选择性锁定或释放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以使所述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或可自由开合的状态;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与所述保持组件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穿线孔敞开状态下,通过抵推或拉动触发所述保持组件释放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穿线孔敞开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分别第一操作臂以及第二操作臂,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操作臂及所述第二操作臂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上,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驱使所述穿线孔敞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之间;所述保持组件包括扣件以及扣孔,所述扣件可拆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臂,所述扣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臂,所述扣件可与所述扣孔卡接配合,以使所述穿线孔保持在敞开状态;所述解锁组件可抵推所述扣件脱离所述扣孔或所述第一操作臂,以使所述保持组件释放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板以及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穿接于所述第二操作臂;所述解锁板可通过所述导向杆导向,在靠近或远离所述扣孔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在靠近所述扣孔时抵推所述扣件使其脱离所述扣孔或所述第一操作臂。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操作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无外力施加于所述解锁组件时,抵推所述导向杆及所述第二操作臂,对所述解锁板持续施加远离所述扣孔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组件为固定夹块,所述固定夹块上形成有夹槽;所述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操作臂及所述第二操作臂的厚度之和,以使所述第一操作臂和所述第二操作臂相互靠近时能够共同卡置于所述夹槽当中,使所述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支撑杆以及解锁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可拆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解锁杆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夹块,所述解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解锁杆上形成有解锁部,通过驱动所述解锁部,以使所述解锁杆绕铰接轴线摆动,并带动所述固定夹块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装置本体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驱动绳,所述驱动绳一端与所述解锁部连接,通过朝远离所述装置本体的方向拉动所述驱动绳,以使所述解锁杆带动所述固定夹块远离所述装置本体,解锁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穿线孔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设置;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松螺丝,所述防松螺丝一端形成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段,所述防松螺丝的另一端形成可驱动所述防松螺丝拧动的螺头段,所述螺头段与所述支撑杆可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主体套筒,所述主体套筒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固定孔,所述主体套筒可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架空线缆的外部;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套筒的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套筒可通过所述活动孔活动套设于架空线缆的外部,并可在架空线缆上随重力方向绕所述活动孔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的装置本体分呈铰接可拆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两者间可通过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使中部的穿线孔闭合或敞开。
安装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打开,使穿线孔处于敞开状态,将装置本体靠近架空线缆,并让穿线孔对准架空线缆后,触发解锁组件从而让保持组件解开对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锁定,随之第一弹性复位件会将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抵推闭合穿线孔,让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将架空线缆固定在穿线孔中,完成装置本体的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不但能够让安装人员能够在远离架空线缆的位置上对其进行安装,保证安装人员的安全,同时,相比传统的防动物装置的安装、设置方式,本发明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降低了安装过程的操作难度,也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及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一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一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去除防爬栅格);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一所述保持组件与解锁组件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一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主体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活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一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爆炸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防爬栅格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去除防爬栅格);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三(敞开状态);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示意图之四(闭合状态);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形式二所述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结构爆炸视图。
图中:10、装置本体;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第一弹性复位件;14、保持组件;15、解锁组件;16、操作手柄;17、转轴;141、扣件;1411、挂钩;1412、扣钩;142、扣孔;143、固定夹块;1431、夹槽;151、解锁板;152、导向杆;153、第二弹性复位件;154、支撑杆;1541、解锁孔;155、解锁杆;1551、解锁部;156、驱动绳;157、拉头;158、防松螺丝;1581、螺纹段;1582、螺头段;161、第一操作臂;1611、扣杆;162、第二操作臂;20、活动套筒;21、活动孔;22、第一活动外壳;23、第二活动外壳;30、主体套筒;31、固定孔;32、第一固定外壳;33、第二固定外壳;34、橡胶弹片;40、防爬栅格;41、防爬杆;42、围板;50、架空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17所示,为了提高架空线缆50防动物装置的安装效率以及防动物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用于安装在架空线缆50上,本实施例所述的小动物,即鼠类等具有一定攀爬能力,并喜爱攀爬至架空线缆50上、啃咬线缆的动物。
该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装置本体10用于对老鼠等喜欢攀爬、啃咬线缆的动物进行防护,避免其攀爬到线缆上啃咬造成线缆损坏,为了便于其安装,装置本体10包括对半设置的第一外壳11以及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之间围合形成有可供架空线缆50穿过的穿线孔,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呈半圆筒状结构,而穿线孔的孔径也优选与所需安装本方案装置本体10的架空线缆50相匹配,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其中一端铰接配合,以使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的另一端可在其一端通过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的过程中靠近关闭或远离打开,从而让穿线孔闭合或敞开。
具体的,如图2-图10、图13-图17所示,装置本体10包括主体套筒30,主体套筒30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固定孔31,该固定孔31可视作上述的穿线孔,主体套筒30可通过固定孔31固定于架空线缆50的外部,为了便于主体套筒30的安装,主体套筒30包括第一固定外壳32以及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的一端铰接配合,其结构与上述的装置本体10描述相似,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对半设置呈两个半圆筒状壳体,在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关闭,固定孔31闭合的状态下,架空线缆50从固定孔31中穿过,固定孔31的孔壁上设置有橡胶弹片34,橡胶弹片34优选设置在固定孔31的相对两端,并且,每一端的橡胶弹片34为两块,橡胶弹片34与固定孔31贴合的一面与固定孔31的孔壁形状相匹配,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外壳32及第二固定外壳33的内壁,用于在固定孔31闭合状态下抵压架空线缆50,让主体套筒30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架空线缆50上,橡胶弹片34用于抵压架空线缆50的一侧结构与架空线缆50外壁相匹配。
装置本体10还包括活动连接于主体套筒30的活动套筒20,活动套筒20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活动孔21,活动套筒20可通过活动孔21活动套设于主体套筒30的外部,并可在主体套筒30固定在架空线缆50上后,随重力方向绕活动孔21转动,为了便于活动套筒20的安装,活动套筒20包括对半设置的第一活动外壳22以及第二活动外壳23,具体的,其结构与上述的装置本体10描述相似,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对半设置呈两个半圆筒状壳体,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之间围合形成上述活动孔21,活动套筒20通过活动孔21至少部分活动套设于主体套筒30的外部,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一端铰接配合,第一活动外壳22及第二活动外壳23可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以使活动孔21闭合或敞开。
优选的,活动套筒20完全套设在主体套筒30的外部,并可通过活动孔21绕主体套筒30的外筒壁随重力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主体套筒30长度大于活动套筒20,活动套筒20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如图13所示,为活动套筒20为一个情况下的方案,活动套筒20活动套设在主体套筒30的一端,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活动套筒20优选设置在主体套筒30靠近架空线缆50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使动物攀爬到装置本体10上时,会先攀爬到活动套筒20上,让动物能够随活动套筒20转动而掉落。如图2所示,为活动套筒20为两个情况下的方案,两个结构一致的活动套筒20分别活动套设在主体套筒30的相对两端,使两端的活动套筒20均能够绕主体套筒30转动,相比第一种设置方式,防攀爬动物效果更佳。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架空线缆50的防动物效果,装置本体10上可设置防爬栅格40,防爬栅格40可设置在活动套筒20或活动套筒20与主体套筒30上,能够阻拦攀爬的动物快速从装置本体10上通过。
通过在架空线缆50上设置主体套筒30以及活动套筒20,主体套筒30作为装置本体10的支撑主体,固定设置在架空线缆50上,通过橡胶弹片34压紧架空线缆50并能阻挡动物爬入固定孔31中,活动套筒20活动套设在主体套筒30上,老鼠等动物在攀爬本装置的过程中会先被防爬栅格40所阻拦,让其难以攀爬至活动套筒20上,形成第一重防护措施;而当动物爬到防爬栅格40上时,动物的重量会改变活动套筒20在主体套筒30上的重心,活动套筒20会随之在主体套筒30上随重力方向绕活动孔21转动,从而让动物从活动套筒20上掉落,防爬栅格40也能让动物在活动套筒20转动的过程中难以攀爬保持在活动套筒20上,形成第二重防暑措施,最终提高架空线缆50的防动物效果,并且,该装置也无需配备人员对其进行长时间的监控,将其安装在架空线缆50上后即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需对其进行看管,降低人力劳动成本。
而为了实现上述便于安装的目的,本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13,第一弹性复位件13设置于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之间,并对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持续施加驱使穿线孔闭合的弹性作用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之间、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13,在无外力施加的状态下,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被第一弹性复位件13抵顶保持在关闭的状态。
保持组件14,保持组件14可选择性锁定或释放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以使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或可自由开合的状态,本实施例中,保持组件14可对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进行锁定,而由于活动套筒20套设与主体套筒30外部的原因,在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对应设置在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的外部时,只需驱动主体套筒30打开即可同时驱动活动套筒20打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讲主体套筒30打开并通过保持组件14对第一固定外壳32及第二固定外壳33进行保持锁定,即可同时锁定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打开,保证装置本体10安装顺利。
解锁组件15,解锁组件15与保持组件14驱动连接,用于在穿线孔敞开状态下,通过抵推或拉动触发保持组件14释放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在解锁组件15触发保持组件14使其解锁时,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会被各自的第一弹性复位件13抵推关闭,从而让固定孔31闭合包绕在架空线缆50上,活动孔21闭合包绕在主体套筒30外部。
上述的保持组件14以及解锁组件15都可以是装置本体10的外部部件,与装置本体10分离,利用外部的保持组件14以及解锁组件15能够对多个装置本体10进行安装,从而降低装置本体10的安装成本。
将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的装置本体10分呈铰接可拆的第一外壳11以及第二外壳12,两者间可通过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使中部的穿线孔闭合或敞开,而在满足提高驱动物效果的前提下,将主体套筒30与活动套筒20设置呈第一固定外壳32、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及第二活动外壳23,能够让本方案达到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本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有两种安装方法:
第一种安装方法,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打开,使固定孔31处于敞开状态,将主体套筒30靠近架空线缆50,并让固定孔31对准架空线缆50后,触发解锁组件15从而让保持组件14解开对第一固定外壳32及第二固定外壳33的锁定,随之主体套筒30上的第一弹性复位件13会将第一固定外壳32及第二固定外壳3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抵推闭合固定孔31,固定孔31中的橡胶弹片34会抵压在架空线缆50的外周,让第一固定外壳32及第二固定外壳33将架空线缆50固定在固定孔31中,完成主体套筒30的安装,随后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将活动套筒20套设在主体套筒30的外部,完成装置本体10的安装。
第二种安装方法,如图15-图16所示,将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第二外壳12打开,使固定孔31处于敞开状态,将主体套筒30靠近架空线缆50,并让活动孔21对准主体套筒30后,触发解锁组件15从而让保持组件14解开对第一活动外壳22及第二活动外壳23的锁定,随之活动套筒20上的第一弹性复位件13会将第一活动外壳22及第二活动外壳2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抵推闭合活动孔21,最终,活动套筒20会活动套设在主体套筒30的外部,完成活动套筒20的安装,将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分别对准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随后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将固定套筒打开,此时,活动套筒20也会被主体套筒30所撑开,再将主体套筒30套设在架空线缆50的外部,完成装置本体10的安装。
上述的安装方式不但能够让安装人员能够在远离架空线缆50的位置上对其进行安装,保证安装人员的安全,同时,相比传统的防动物装置的安装、设置方式,本发明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降低了安装过程的操作难度,也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及时间成本。
本实施例中,防爬栅格40包括多根防爬杆41以及用于固定防爬杆41的围板42,围板42为半圆的板状结构,主体套筒30及活动套筒20上分别设置两块围板42,两块围板42分别扣置固定在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的外部,防爬杆41为直杆,多根防爬杆41分别沿主体套筒30及所述活动套筒20的轴向排列设置在围板42上,并环绕于所述主体套筒30及所述活动套筒20的周部呈放射性延伸,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动物攀爬,防爬杆41远离围板42的一端形成有尖刺,也可如图11所示,在防爬杆41的杆身上设置朝不同方向延伸的分支。为了保持装置主体在无外力施加状态下的平衡,在主体套筒30与活动套筒20上,沿轴向及周向方向上的任意两相邻的防爬杆41间隔相等,保证有动物攀爬到活动套筒20上时,动物所在的位置能够形成活动套筒20的重心位置,保证活动套筒20能够顺利随重力方向转动。
为了便于主体套筒30与活动套筒20打开,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操作穿线孔敞开的操作手柄16,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之间、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之间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操作手柄16,以便于主体套筒30与活动套筒20能够分别单独进行打开。
操作手柄16包括分别第一操作臂161以及第二操作臂162,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相对设置,且第一操作臂161及第二操作臂16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通过操作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驱使主体套筒30和/或活动套筒20敞开或闭合,具体的,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铰接的一端两侧,并且,在主体套筒30与活动套筒20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呈“八”字形向外延伸,其操作开合的原理近似于钳子,便于安装人员操作打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复位件13为扭簧,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之间、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之间通过转轴17穿接在一端实现铰接配合,而扭簧则设置在铰接端上,通过转轴17穿过扭簧的中部,并使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顶在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上,通过转轴17对扭簧进行固定,并通过扭簧的两个扭臂对第一操作臂161以及第二操作臂162持续施加相互远离的弹性应力,从而让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在固定套筒与活动套筒20需要打开时,通过按压第一操作臂161以及第二操作臂162,使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绕转轴17摆转,通过克服扭簧的弹力,从而实现打开。
本实施例中,保持组件14与解锁组件15有两种形式:
形式一,如图2-图6所示,保持组件14为固定夹块143,固定夹块143上形成有夹槽1431。
夹槽1431的宽度大于第一操作臂161及第二操作臂162的厚度之和,以使第一操作臂161和第二操作臂162相互靠近时能够共同卡置于夹槽1431当中,使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
解锁组件15包括支撑杆154以及解锁杆155,支撑杆154一端可拆连接于装置本体10,解锁杆155一端铰接于固定夹块143,解锁杆155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杆154,本方式的解锁杆155优选为钣金件,折弯呈近似于“7”字形的结构,解锁杆155上折弯的部分形成有解锁部1551,通过驱动解锁部1551,以使解锁杆155绕铰接轴线摆动,并带动固定夹块143在靠近和远离装置本体10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为了便于操作驱动部,解锁组件15还包括驱动绳156,驱动绳156一端与解锁部1551连接,通过朝远离装置本体10的方向拉动驱动绳156,以使解锁杆155带动固定夹块143远离装置本体10,解锁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
本形式中,支撑杆154内形成有解锁孔1541,解锁孔1541一端连通支撑杆154远离装置本体10的一端,另一端连通支撑杆154靠近解锁杆155的一端的杆身外部,驱动绳156一端连接解锁部1551,另一端从支撑杆154杆身穿入解锁孔1541,并从支撑杆154端部穿出,通过在驱动绳156上设置拉头157,使工作人员安装过程中,可通过拉动支撑杆154端部的拉头157实现原理己身一端的解锁组件15对保持组件14的解锁。
而为了让支撑杆154在装置本体10安装后能够脱离装置本体10,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在穿线孔闭合状态下,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正对设置。
支撑杆154与装置本体10之间设置有防松螺丝158,防松螺丝158一端形成可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段1581,防松螺丝158的另一端形成可驱动防松螺丝158拧动的螺头段1582,螺头段1582与支撑杆154可拆连接,具体的,螺头段1582与支撑杆154配合的一端分别为外六角结构以及内六角结构,以便于控制防松螺丝158转动以及拆装。
在装置本体10安装好在架空线缆50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对应连通,通过转动支撑杆154,使支撑杆154驱动放松螺丝转动,使放松螺丝螺接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保证装置本体10安装稳定,随后拉动支撑杆154,从而让支撑杆154从防松螺丝158上脱离,完成整个安祖航过程。
形式二,如图13-图16所示,,保持组件14设置在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之间。
保持组件14包括扣件141以及扣孔142,扣件141可拆连接于第一操作臂161,扣孔142设置于第二操作臂162,扣件141可与扣孔142卡接配合,以使穿线孔保持在敞开状态,本实施例中,扣件141一端为大于1/2圆弧结构的挂钩1411,在第一操作臂161上设置有可与该扣钩1412可拆连接的扣杆1611,扣件141可通过扣杆1611挂扣在第一操作臂161上,并可绕扣杆1611摆转,扣件141的另一端为扣钩1412,扣钩1412能够挂置在扣孔142中,在第一操作臂161与第二操作臂162靠近,使第一固定外壳32与第二固定外壳33,或第一活动外壳22与第二活动外壳23打开的状态下,挂钩1411绕扣杆1611摆动,使扣钩1412插入扣孔142挂置于扣孔142中,从而让固定套筒和/或活动套筒20保持在打开的状态。
解锁组件15可抵推扣件141脱离扣孔142或第一操作臂161,以使保持组件14释放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随后扭簧的两个扭臂重新将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顶开复位。
具体的,解锁组件15包括解锁板151以及导向杆152,导向杆152活动穿接于第二操作臂162;解锁板151可通过导向杆152导向,在靠近或远离扣孔14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在靠近扣孔142时抵推扣件141使其脱离扣孔142或第一操作臂161。
导向杆152与第二操作臂16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53,第二弹性复位件153用于在无外力施加于解锁组件15时,抵推导向杆152及第二操作臂162,对解锁板151持续施加远离扣孔142方向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二弹性复位件153支撑起装置本体10,避免解锁板151靠近扣孔142解锁保持组件14,以及便于在装置本体10安装完成后,抵推装置本体10,将解锁组件15脱离装置本体10。
这里,有两种解锁方式:
方式一,解锁板151通过抵顶扣钩1412,使扣钩1412脱离扣孔142;
方式二,扣件141与扣孔142之间形成铰接,通过抵顶扣钩1412,使扣件141绕在扣孔142上的交接轴线摆转,形成杠杆原理,最终,挂钩1411具有朝远离扣杆161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当解锁板151抵顶扣钩1412的作用力大于挂钩1411固定于扣杆1611上的连接强度时,挂钩1411会从扣杆1611上脱离,完成对保持组件14的解锁。
进一步,本形式还包括支撑杆154,支撑杆154设置在解锁组件15远离解锁板151和导向杆152的一端,用于通过解锁组件15支起装置本体10,当装置本体10上升到架空线缆50上时,固定孔31抵压到架空线缆50上,架空线缆50会给装置本体10施加一个反作用力,此时,通过将支撑杆154继续向上抵推,能够让第二弹性组件压缩,最终让解锁板151抵推扣件141,完成解锁,完成解锁后,工作人员取下支撑杆154,第二弹性复位件153会协助解锁组件15脱离第二操作臂162,完成安装。
通过上述两种形式的安装方式,能够让安装人员能够在远离架空线缆50的位置上对其进行安装,保证安装人员的安全,同时,相比传统的防动物装置的安装、设置方式,本发明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降低了安装过程的操作难度,也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及时间成本。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10),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对半设置的第一外壳(11)以及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之间围合形成有可供架空线缆(50)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外壳(11)及所述第二外壳(12)通过绕铰接轴线相对摆转以使所述穿线孔闭合或敞开;
第一弹性复位件(13),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之间,并对所述第一外壳(11)及所述第二外壳(12)持续施加驱使所述穿线孔闭合的弹性作用力;
保持组件(14),所述保持组件(14)可选择性锁定或释放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以使所述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或可自由开合的状态;
解锁组件(15),所述解锁组件(15)与所述保持组件(14)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穿线孔敞开状态下,通过抵推或拉动触发所述保持组件(14)释放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的铰接端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穿线孔敞开的操作手柄(16);
所述操作手柄(16)包括分别第一操作臂(161)以及第二操作臂(162),所述第一操作臂(161)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操作臂(161)及所述第二操作臂(16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1)及所述第二外壳(12)上,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操作臂(161)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驱使所述穿线孔敞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组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臂(161)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之间;
所述保持组件(14)包括扣件(141)以及扣孔(142),所述扣件(141)可拆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臂(161),所述扣孔(142)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所述扣件(141)可与所述扣孔(142)卡接配合,以使所述穿线孔保持在敞开状态;
所述解锁组件(15)可抵推所述扣件(141)脱离所述扣孔(142)或所述第一操作臂(161),以使所述保持组件(14)释放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15)包括解锁板(151)以及导向杆(152),所述导向杆(152)活动穿接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
所述解锁板(151)可通过所述导向杆(152)导向,在靠近或远离所述扣孔(14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在靠近所述扣孔(142)时抵推所述扣件(141)使其脱离所述扣孔(142)或所述第一操作臂(1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52)与所述第二操作臂(16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53);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53)用于在无外力施加于所述解锁组件(15)时,抵推所述导向杆(152)及所述第二操作臂(162),对所述解锁板(151)持续施加远离所述扣孔(142)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组件(14)为固定夹块(143),所述固定夹块(143)上形成有夹槽(1431);
所述夹槽(14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操作臂(161)及所述第二操作臂(162)的厚度之和,以使所述第一操作臂(161)和所述第二操作臂(162)相互靠近时能够共同卡置于所述夹槽(1431)当中,使所述穿线孔保持于敞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15)包括支撑杆(154)以及解锁杆(155),所述支撑杆(154)一端可拆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10),所述解锁杆(155)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夹块(143),所述解锁杆(155)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杆(154);
所述解锁杆(155)上形成有解锁部(1551),通过驱动所述解锁部(1551),以使所述解锁杆(155)绕铰接轴线摆动,并带动所述固定夹块(143)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装置本体(10)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15)还包括驱动绳(156),所述驱动绳(156)一端与所述解锁部(1551)连接,通过朝远离所述装置本体(10)的方向拉动所述驱动绳(156),以使所述解锁杆(155)带动所述固定夹块(143)远离所述装置本体(10),解锁所述第一外壳(11)及所述第二外壳(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穿线孔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设置;
所述支撑杆(154)与所述装置本体(10)之间设置有防松螺丝(158),所述防松螺丝(158)一端形成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段(1581),所述防松螺丝(158)的另一端形成可驱动所述防松螺丝(158)拧动的螺头段(1582),所述螺头段(1582)与所述支撑杆(154)可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架空线缆防小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主体套筒(30),所述主体套筒(30)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固定孔(31),所述主体套筒(30)可通过所述固定孔(31)固定于架空线缆(50)的外部;
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套筒(30)的活动套筒(20),所述活动套筒(20)中形成有两端贯通的活动孔(21),所述活动套筒(20)可通过所述活动孔(21)活动套设于架空线缆(50)的外部,并可在架空线缆(50)上随重力方向绕所述活动孔(21)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