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动物孵化和育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朱鹮人工孵化及其人工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朱鹮,拉丁学名是nipponianippon,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鹮科、鹮亚科的一种。大小量度:体长65~79cm,喙长16-18cm,体重1400~1900g。非繁殖季通体羽毛为白色和粉红色,繁殖期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属于群居动物,栖息于沿海泻湖、红树林、海滨,特别喜欢内陆沼泽地带。具有细长弯曲的喙,以泥潭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和沼泽地中的小鱼、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雌雄类似,雄鸟的体型略大。幼鸟身披灰色绒羽,初级飞羽为灰色,随着成长羽毛上会出现粉红色。它们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于2月中旬筑巢,3月上旬至6月下旬产卵。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持续25~26天。而相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广州,每年产蛋集中在3~6月份。属晚成鸟,双亲共同抚养雏鸟,雏鸟的羽毛在孵化35天后丰满,75天后可以完全独立。朱鹮是日本的国鸟。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en)。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在我国属于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朱鹮属于野生动物,对于其孵化和育幼的仍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人工饲养环境下幼鸟的成活率,及异地繁殖朱鹮种群提供普及的朱鹮的人工孵化及其人工育幼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如下:(1)在朱鹮种蛋入孵前,采用清洁尔灭以1:200的比例稀释后,结合紫外线灯对孵化机进行彻底地清洁消毒;(2)20min后进行紫外消毒;(3)使用双氧水对种蛋进行直接消毒;(4)对种蛋进行编号,并进行登记,登记信息主要包括蛋重、蛋号、蛋种、来源、产蛋日期或调入日期;(5)每日检查种蛋情况,发现臭蛋、光蛋及时取出,并做好登记;(6)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孵化机情况,使温度控制在37.0℃~37.6℃之间,湿度在40%~45%之间;(7)4周左右移至出雏机,待破壳或者人为协助破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7)中,移至出雏机前要事先设定温度在36.8-37.4℃和湿度在78-81%的情况下,之后要每隔3小时观察出壳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7)中,24小时后外壳仍未破,应人为协助破壳;若48小时后幼鸟仍未出雏,则需要人为协助剥壳,预防幼鸟因能量不足啄壳后死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孵化机的参数要求是0~25日设定温度为37.6℃,设定湿度为40%~45%;在25日之后出雏,则孵化机设定温度36.8-37.4℃和湿度在78-8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内无需喂食;在出壳4小时后,应每隔3小时喂一次温水,0.7-1.2ml/次,水温维持在38.5℃~39.5℃,直至喂料;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3-07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8-1.2ml/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后,放置在初始温度为34-36℃的育婴箱内;隔天开始,育婴箱温度应每天降低0.2℃~0.5℃,直至达到室温27-29℃,湿度应始终维持在60%~70%;直至15日龄左右,朱鹮小仔可以离开育婴箱,进行室外饲养,仍需留意饲养温湿度的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1~5日龄朱鹮幼仔用防滑纸巾作垫料,垫盆空间应大小适宜,避免空间过大,导致幼仔双腿外八;第5日龄开始,将垫料换成刨花,以防双脚畸形发育;朱鹮幼仔饲料在投喂前需用温水充分解冻并加热至38.5℃~39.5℃;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4-0.6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1ml/次;朱鹮小仔出育婴箱后,先饲养在朱鹮塑料笼里面;朱鹮小仔50日龄后,能够自由行走时,笼内铺上地垫,并放置栖架,提供小仔攀爬站立;笼内四周固定透光渔网,可以在小仔拍打翅膀时起到保护双翅的作用;3月龄后,再进行大笼饲养,增加活动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朱鹮塑料笼长为75-85厘米,宽为35-45厘米,高为35-45厘米。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朱鹮人工饲养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如下:
(1)1~20日龄,一日5餐,在13-17日龄开始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2)21~30日龄,一日4餐,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3)31~40日龄,一日3餐,投喂辅料,如虾仁、泥鳅小段、小鱼仔;
(4)41~50日龄,一日2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5)51~60日龄,一日1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6)60日龄后投喂泥鳅段、小鱼仔、虾仁、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上述1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新鲜虾仁小段,4-6g/次,2次/日;
上述2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虾、泥鳅段,14-16g/次,3次/日;
上述30日龄后配合流质鱼浆,投喂去头虾、泥鳅段、小鱼仔,24-26g/次,4次/日;
上述45日龄后投喂流质泥鳅浆,投喂泥鳅、虾、活鱼仔、混合鱼浆,34-36g/次,5次/日;
上述60日龄后停止投喂流质泥鳅浆,全部投喂泥鳅、虾、活鱼仔,58-62g/次,2次/日;当朱鹮小仔能够完全自行采食停止人工喂食,改提供活的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河虾、小泥鳅让其自由采食。
还有提供一种朱鹮人工饲料配方,其中,包括泥鳅435-445g,面包虫45-55g,安婴儿奶粉1-3g,苹果7-9g,熟鸡蛋黄半个,金施尔康1片,牡蛎碳酸钙2片,多酶片2片,维生素c2片,复合维生素b2片;以上材料均放入绞肉机,彻底打成肉泥后,冰箱4℃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人工饲养环境下幼鸟的成活率,及异地繁殖朱鹮种群提供普及的效果。具体是:1、解决朱鹮幼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活率低的问题,为异地繁殖红鹮种群提供技术支持。2、提供朱鹮人工孵化及保育时的温湿度调控参数:人工孵化种蛋时,温度应控制在37、0℃~37.6℃之间,湿度控制在40%~45%之间,以保证种蛋孵化率。人工育幼时,温度应控制在28℃~35℃之间,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以保证幼鸟成活率。3、完善了朱鹮幼鸟饲料配方,通过添加金施尔康、牡蛎碳酸钙、多酶片、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满足幼鸟生长发育需求,提高免疫力,保证营养需要且易于吸收。降低了人工饲养环境下,幼鸟因营养不良患病的概率,如骨骼发育不正常、骨折、脚趾变形等。4、丰富了朱鹮断奶过渡日粮配方,通过投喂活鱼仔、大麦虫、面包虫、泥鳅、河虾和混合泥鳅浆,增加饲料中蛋白的含量,丰富了单一食谱,并能训练幼鸟自主采食。如此,实现了提高人工饲养环境下幼鸟的成活率,及异地繁殖朱鹮种群提供普及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朱鹮种蛋入孵前,采用清洁尔灭以1:200的比例稀释后,结合紫外线灯对孵化机进行彻底地清洁消毒;(2)20min后进行紫外消毒;(3)使用双氧水对种蛋进行直接消毒;(4)对种蛋进行编号,并进行登记,登记信息主要包括蛋重、蛋号、蛋种、来源、产蛋日期或调入日期;(5)每日检查种蛋情况,发现臭蛋、光蛋及时取出,避免污染孵化机,并做好登记;(6)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孵化机情况,使温度控制在37.0℃~37.6℃之间,湿度在40%~45%之间;(7)4周左右移至出雏机,待破壳或者人为协助破壳。步骤(7)中,移至出雏机前要事先设定温度在36.8-37.4℃和湿度在78-81%的情况下,之后要每隔3小时观察出壳情况。步骤(7)中,24小时后外壳仍未破,应人为协助破壳;若48小时后幼鸟仍未出雏,则需要人为协助剥壳,预防幼鸟因能量不足啄壳后死亡。孵化机的参数要求是0~25日设定温度为37.6℃,设定湿度为40%~45%;在25日之后出雏,则孵化机设定温度36.8-37.4℃和湿度在78-81%。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内无需喂食;在出壳4小时后,应每隔3小时喂一次温水,0.7-1.2ml/次,水温维持在38.5℃~39.5℃,直至喂料;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3-07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8-1.2ml/次。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后,放置在初始温度为34-36℃的育婴箱内;隔天开始,育婴箱温度应每天降低0.2℃~0.5℃,直至达到室温27-29℃,湿度应始终维持在60%~70%;直至15日龄左右,朱鹮小仔可以离开育婴箱,进行室外饲养,仍需留意饲养温湿度的变化。1~5日龄朱鹮幼仔用防滑纸巾作垫料,垫盆空间应大小适宜,避免空间过大,导致幼仔双腿外八;第5日龄开始,将垫料换成刨花,以防双脚畸形发育;朱鹮幼仔饲料在投喂前需用温水充分解冻并加热至38.5℃~39.5℃;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4-0.6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1ml/次;朱鹮小仔出育婴箱后,先饲养在朱鹮塑料笼里面;朱鹮小仔50日龄后,能够自由行走时,笼内铺上地垫,并放置栖架,提供小仔攀爬站立;笼内四周固定透光渔网,可以在小仔拍打翅膀时起到保护双翅的作用;3月龄后,再进行大笼饲养,增加活动空间。朱鹮塑料笼长为75-85厘米,宽为35-45厘米,高为35-45厘米。
一种朱鹮人工饲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1~20日龄,一日5餐,在13-17日龄开始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2)21~30日龄,一日4餐,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3)31~40日龄,一日3餐,投喂辅料,如虾仁、泥鳅小段、小鱼仔;
(4)41~50日龄,一日2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5)51~60日龄,一日1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6)60日龄后投喂泥鳅段、小鱼仔、虾仁、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上述1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新鲜虾仁小段,4-6g/次,2次/日;
上述2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虾、泥鳅段,14-16g/次,3次/日;
上述30日龄后配合流质鱼浆,投喂去头虾、泥鳅段、小鱼仔,24-26g/次,4次/日;
上述45日龄后投喂流质泥鳅浆,投喂泥鳅、虾、活鱼仔、混合鱼浆,34-36g/次,5次/日;
上述60日龄后停止投喂流质泥鳅浆,全部投喂泥鳅、虾、活鱼仔,58-62g/次,2次/日;当朱鹮小仔能够完全自行采食停止人工喂食,改提供活的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河虾、小泥鳅让其自由采食。
一种朱鹮人工饲料配方,其中,包括泥鳅435-445g,面包虫45-55g,安婴儿奶粉1-3g,苹果7-9g,熟鸡蛋黄半个,金施尔康1片,牡蛎碳酸钙2片,多酶片2片,维生素c2片,复合维生素b2片;以上材料均放入绞肉机,彻底打成肉泥后,冰箱4℃保存。上述的金施尔康:每片主要成份及含量为维生素a:5000国际单位(含β-胡萝卜素);钙:40毫克;磷:31毫克;维生素b1:3毫克;钾:7.5毫克;维生素b2:3.4毫克;镁:100毫克;维生素b6:3毫克;氯:7.5毫克;维生素b12:9微克;铁:27毫克;维生素c:90毫克;锌:15毫克;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碘:150微克;维生素e:30国际单位;铜:2毫克;烟酰胺:20毫克;铬:15微克;叶酸:400微克;硒:10微克;泛酸:10毫克;钼:15微克;生物素:30微克;猛:5毫克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3毫克,维生素b21.5毫克,维生素b60.2毫克,烟酰胺10毫克,泛酸钙1毫克,辅料为淀粉、糊精、硬脂酸镁。小鱼仔:小鲮鱼;清洁尔灭:以苯扎溴铵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实际应用时,采用以1:200的比例稀释的清洁尔灭,对孵化机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清洁消毒,2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一遍,晾干,进行紫外消毒。根据将孵化种蛋的种类设置孵化的相关参数,朱鹮的种蛋孵化温度为37.6℃、湿度为40%~45%。并在机内放置至少2个温湿度计,定时检查孵化机的运转情况,确保机体正常运行,做好记录登记。蛋入孵前还需用无水乙醇对孵化机擦拭一遍。而种蛋则用双氧水直接擦洗消毒,小心将种蛋表面的粪便、污迹擦拭干净。对种蛋进行编号,并进行登记,登记信息主要包括蛋重、蛋号、蛋种、来源、产蛋日期或调入日期等。
每日检查种蛋情况,发现光蛋、臭蛋及时取出,避免污染孵化机,并做好相关记录。每隔4小时检查一遍孵化机温湿度变化,并观察有无翻蛋动作,做好检查记录。由于机器运行过程中会产热以及室内环境的变化,孵化机设定与现实的温湿度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温度应控制在37.0℃~37.6℃之间,湿度控制在40%~45%之间,以保证种蛋孵化率。
一般25天左右,种蛋开始啄壳,将啄壳种蛋移至出雏机。出雏机要事先设定温度37℃、湿度80%的情况下,每隔3小时观察出壳情况。如24小时后,外壳仍未破,应人为协助破壳,确保幼鸟有足够多氧气维持生命活动;若48小时后,幼鸟仍未出雏,则需要人为协助剥壳,预防幼鸟因能量不足啄壳后死亡。
本发明模拟自然环境下亲鸟孵化时的温湿度变化以及翻蛋动作,促进种蛋的发育完全,提高孵化率。适宜的温湿度以及适当的翻蛋动作有利于避免种蛋畸形发育或者死胎。
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内无需喂食,继续待在出雏机内晾干躯体。但在出壳4小时后,应每隔3小时喂一次温水,1ml/次,水温维持在38.5℃~39.5℃,直至喂料。红鹮幼仔饲料在投喂前需用温水充分解冻并加热至38.5℃~39.5℃。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5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3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5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5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1ml/次。
表1为红鹮育幼饲料配方
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后,可以放置在初始温度为35℃的育婴箱内。隔天开始,育婴箱温度应每天降低0.2℃~0.5℃,直至达到室温28℃,湿度应始终维持在60%~70%。15日龄左右,朱鹮小仔可以离开育婴箱,进行室外饲养。但仍需留意饲养温湿度的变化,不宜变化过大,容易造成幼鸟患病。若温度过低,应用保温灯供暖,使温度维持在25℃~30℃之间;若温度过高,则可采用鼓风机或者风扇进行通风降温。1~5日龄幼仔用防滑纸巾作垫料,垫盆空间应大小适宜,避免空间过大,导致幼仔双腿外八。第5日龄开始,将垫料换成刨花(刨花用浓戊二醛消毒液或杜邦卫可,以1:200的比例稀释浸泡消毒,2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晒干待用),以防双脚畸形发育。
本发明根据朱鹮幼鸟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需要开发了一种流质饲料配方。该配方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制作、营养全面且容易吸收。与此同时,本发明提供了幼鸟饲喂的饲料量以及餐次,也对幼鸟饲养的环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温湿度、垫料材料等。朱鹮幼鸟15日龄之前,饲喂流质鱼浆;1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新鲜虾仁小段,5g/次,2次/日;2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虾、泥鳅段;30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虾、泥鳅段、面包虫;45日龄后,停止投喂流质泥鳅浆,投喂泥鳅、虾、活鱼仔、混合泥鳅浆每日仔细观察朱鹮幼鸟的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外观、粪便以及增重状况等。喂料时应近距离观察幼鸟的采食以及剩料情况并计算每餐的采食量,做好记录,以便对幼鸟的身体成长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朱鹮小仔出育婴箱后,先饲养在朱鹮专业塑料笼里面(笼子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朱鹮小仔50日龄后(能够自由行走),更换笼舍饲养(5m×3m×3m),笼内铺上地垫,并放置栖架,提供小仔攀爬站立。笼内四周固定透光渔网,可以在小仔拍打翅膀时起到保护双翅的作用。笼里面放置食盆,训练幼鸟自主采食的能力,减少对人工饲喂的依赖。3月龄后,再进行大笼饲养(3m×10m×6m),增加活动空间。大笼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笼内铺上细沙,并提供一个30~50cm深,水1/2深的水池,水池倾斜的部分可以铺上防滑地垫,方便幼鸟出入水池。笼内架设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的栖木,供幼鸟玩耍、攀爬和栖息,满足其展现自然习性的需求。投喂时可在水池投放活鱼仔和活泥鳅,训练幼鸟自主捕食的能力。本发明设计了朱鹮幼鸟断奶期过渡日粮配方,并提供了加工方法和投喂方式。使人工育幼下的朱鹮幼鸟获得全面的营养,提高幼鸟成活率。本发明提供了笼舍丰容设计,减少朱鹮幼鸟在圈养情况下肢体功能锻炼不足等问题,从而提供人工饲养环境下朱鹮的福利水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如下:
(1)在朱鹮种蛋入孵前,采用清洁尔灭以1:200的比例稀释后,结合紫外线灯对孵化机进行彻底地清洁消毒;
(2)20min后进行紫外消毒;
(3)使用双氧水对种蛋进行直接消毒;
(4)对种蛋进行编号,并进行登记,登记信息主要包括蛋重、蛋号、蛋种、来源、产蛋日期或调入日期;
(5)每日检查种蛋情况,发现臭蛋、光蛋及时取出并做好登记;
(6)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孵化机情况,使温度控制在37.0℃~37.6℃之间,湿度在40%~45%之间;
(7)4周左右移至出雏机,待破壳或者人为协助破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7)中,移至出雏机前要事先设定温度在36.8-37.4℃和湿度在78-81%的情况下,之后要每隔3小时观察出壳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7)中,24小时后外壳仍未破,应人为协助破壳;若48小时后幼鸟仍未出雏,则需要人为协助剥壳,预防幼鸟因能量不足啄壳后死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机的参数要求是0~25日设定温度为37.6℃,设定湿度为40%~45%;在25日之后出雏,则孵化机设定温度36.8-37.4℃和湿度在78-8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内无需喂食;在出壳4小时后,应每隔3小时喂一次温水,0.7-1.2ml/次,水温维持在38.5℃~39.5℃,直至喂料;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3-07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8-1.2ml/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朱鹮幼仔出雏12小时后,放置在初始温度为34-36℃的育婴箱内;隔天开始,育婴箱温度应每天降低0.2℃~0.5℃,直至达到室温27-29℃,湿度应始终维持在60%~70%;直至15日龄左右,朱鹮小仔可以离开育婴箱,进行室外饲养,仍需留意饲养温湿度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5日龄朱鹮幼仔用防滑纸巾作垫料,垫盆空间应大小适宜,避免空间过大,导致幼仔双腿外八;第5日龄开始,将垫料换成刨花,以防双脚畸形发育;朱鹮幼仔饲料在投喂前需用温水充分解冻并加热至38.5℃~39.5℃;先使用1ml的注射器喂0.4-0.6ml温水,再开始喂料,首餐喂料2-4ml;1~3日龄,每天增加1次喂料量,0.4-0.6ml/次;4~7日龄,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0.4-0.6ml/次;一周以后,每天增加2次喂料量,1ml/次;朱鹮小仔出育婴箱后,先饲养在朱鹮塑料笼里面;朱鹮小仔50日龄后,能够自由行走时,笼内铺上地垫,并放置栖架,提供小仔攀爬站立;笼内四周固定透光渔网,可以在小仔拍打翅膀时起到保护双翅的作用;3月龄后,再进行大笼饲养,增加活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朱鹮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朱鹮塑料笼长为75-85厘米,宽为35-45厘米,高为35-45厘米。
9.一种朱鹮人工饲养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如下:
(1)1~20日龄,一日5餐,在13-17日龄开始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2)21~30日龄,一日4餐,在两顿之间投喂虾仁小段;
(3)31~40日龄,一日3餐,投喂辅料,如虾仁、泥鳅小段、小鱼仔;
(4)41~50日龄,一日2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5)51~60日龄,一日1餐,投喂泥鳅段、混合鱼浆、小鱼仔、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6)60日龄后投喂泥鳅段、小鱼仔、虾仁、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小泥鳅;
上述1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新鲜虾仁小段,4-6g/次,2次/日;
上述25日龄后配合流质泥鳅浆,投喂去头去尾虾、泥鳅段,14-16g/次,3次/日;
上述30日龄后配合流质鱼浆,投喂去头虾、泥鳅段、小鱼仔,24-26g/次,4次/日;
上述45日龄后投喂流质泥鳅浆,投喂泥鳅、虾、活鱼仔、混合鱼浆,34-36g/次,5次/日;
上述60日龄后停止投喂流质泥鳅浆,全部投喂泥鳅、虾、活鱼仔,58-62g/次,2次/日;当朱鹮小仔能够完全自行采食停止人工喂食,改提供活的面包虫、大麦虫、小鱼仔、河虾、小泥鳅让其自由采食。
10.一种朱鹮人工饲料配方,其中,包括泥鳅435-445g,面包虫45-55g,安婴儿奶粉1-3g,苹果7-9g,熟鸡蛋黄半个,金施尔康1片,牡蛎碳酸钙2片,多酶片2片,维生素c2片,复合维生素b2片;
以上材料均放入绞肉机,彻底打成肉泥后,冰箱4℃保存。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