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回游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6


本发明涉及电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类回游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型滨海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多采用海水直流的冷却方式,该冷却方式需要大量的循环水,以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为例,循环水量大约在60m3/s。海洋鱼类通过循环冷却水取水口进入泵房,体积较小的鱼可以轻松通过筛孔较大的粗格栅进入精滤区。进入精滤区以后,鱼类无法通过筛孔细密的滤网(筛孔直径约为3mm),也无法逆流返回大海。它们随其他贝类海生物、过滤杂质一起被滤网的排污系统收集,并作为生物垃圾被电厂垃圾处理系统处理。进入循环水系统的鱼类,一方面增加了电厂的排污、垃圾处理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如果无法将这些进入泵房的鱼类及时送回大海,将会对电厂区域珍稀海洋鱼类的生存、繁殖产生毁灭性打击,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鱼类回游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鱼类回游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鱼污的回收模块、将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与其余杂质分离的分类模块,所述回收模块和所述分类模块相互连通,所述分类模块与外界水源连通;

所述回收模块内设有用于过滤并收集水中的所述鱼污的收集装置,以及用于收集并传送所述鱼污的鱼污收集斗,所述鱼污收集斗通过传送渠与所述分类模块连通;

所述分类模块包括分离所述鱼污中鱼类和其余杂质的分离池,以及用于将鱼类打捞并放归外界水源的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设于所述分离池内。

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传送架以及固定在所述传送架上的至少一个用于盛装所述鱼污的收纳斗,所述传送架带动所述收纳斗移动以将所述收纳斗内的所述鱼污转运至所述鱼污收集斗。

优选地,所述传送架为圆形传送架,若干所述收纳斗沿周均布于所述传送架上,所述传送架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若干所述收纳斗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垂直于水面做圆周运动;

所述收纳斗在所述传送架上的最低点设于水面以下,所述收纳斗在所述传送架上的最高点设于水面以上,。

优选地,所述收纳斗由孔板围设组成,所述收纳斗的边沿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包边,所述柔性材料为耐腐蚀柔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朝向所述鱼污收集斗喷射水流的第一射流管,所述第一射流管通过喷射水流带动所述收纳斗中的所述鱼污进入所述鱼污收集斗。

优选地,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通过所述循环水泵连通所述回收模块和去凝汽器,所述回收模块还设有用于隔离所述回收模块内鱼污的第一滤网,经所述第一滤网过滤后的水与所述循环水泵导通并进入所述去凝汽器;

所述第一滤网在所述回收模块内围设组成四周封闭的过滤空间,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过滤空间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离池内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所述分离池分隔为前池和后池,所述前池与所述传送渠连通设置;

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从所述前池通过所述溢流堰进入所述后池,所述鱼污中的其余杂质在所述前池中沉淀。

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设于所述后池中,所述分类模块还包括用于接收打捞后的鱼类并将其放归外界水源的收鱼盘,所述收鱼盘与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均布于所述支架上的若干升鱼板,所述升鱼板在所述支架的带动下,在垂直水面的平面上以支架中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支架带动所述升鱼板运动。

优选地,所述收鱼盘设于所述打捞装置中部,所述分类模块还包括喷射水流、用于使所述升鱼板上的鱼进入所述收鱼盘的第二射流管,所述第二射流管设于所述收鱼盘上方。

优选地,所述后池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滤网,所述后池内的水经所述第二滤网过滤后排放至所述外界水源;

所述收鱼盘与所述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分类模块连通的休养模块,所述休养模块包括缓冲池,经所述打捞装置打捞后的鱼类经所述缓冲池休养后放归外界水源。

优选地,所述休养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补水加氧管道,通过所述补水加氧管道向所述缓冲池通入水和氧气;

所述缓冲池通过释放渠与所述外界水源连通,在所述缓冲池内的鱼经过所述释放渠放归所述外界水源。

优选地,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型杂质的粗滤模块,所述粗滤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粗滤栅,所述粗滤模块设于所述回收模块之前,并与所述回收模块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回收模块和分类模块,使得鱼污被收集后将鱼类分离并转运,最后放归外界水源,从而达到减轻核电站垃圾处理负担,同时保护海洋生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鱼类回游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收纳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鱼污收集斗、传送渠和第一滤网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类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升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休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鱼类回游系统,可用于核电厂、火电厂的循环取水设施中,鱼类通过取水涵洞或者明渠进入泵房过滤间后,可通过该鱼类回游系统重新返回外界水源,从而在不伤害鱼类的前提下将其放归,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本发明中,外界水源可为海洋,海洋鱼类经该鱼类回游系统过滤分类后,再放归海洋。

具体的,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鱼类回游系统,可包括依次连通的回收模块10和分类模块20,外界水源连同鱼污进入回收模块10后,回收模块10将水中鱼污打捞并将其通过传送渠13运送至分类模块20,鱼污中的鱼类和其他杂质在分类模块20内进行区分,并将鱼类放归大海。在本发明中,鱼污具体包括海洋鱼类以及其他海洋杂质,如泥沙、贝类等。

进一步的,在回收模块10和分类模块20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鱼类回游系统还可包括用于初步过滤大型垃圾的粗滤模块40,进一步参考图1,粗滤模块40具体可包括数个粗滤栅41,外界水源经粗滤栅41过滤后进入回收模块10。

回收模块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收集鱼污的收集装置11和鱼污收集斗12,以及用于过滤鱼污的第一滤网14,其中,参考图3,在本发明中,鱼污收集斗12通过传送渠13与分类模块20连通,回收模块10内的若干第一滤网14围设为一四周封闭的过滤空间,通过第一滤网14将鱼污阻挡在过滤空间外,而水能通过第一滤网14进入过滤空间,该过滤空间与循环水泵50连通,经过过滤后的水进入循环水泵50,进而进入去凝汽器,即进入电厂工作环境。在本发明中,第一滤网14的孔隙远小于粗滤栅41,可将所有鱼污隔离在封闭空间外,保证进入电厂工作环境的水源洁净。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通过收集装置11将被隔离在过滤空间外的鱼污打捞,并投入鱼污收集斗12内,鱼污收集斗12通过传送渠13与分类模块20连通,鱼污经过鱼污收集斗12进入传送渠13,鱼污通过传送渠13进入分类模块20进行分类。

参考图2,收集装置11包括传送架111以及固定设于传送架111上的至少一个收纳斗112,收纳斗112用于将水中的鱼污打捞并转运至鱼污收集斗12中。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架111具体可呈圆形,其上设有多个沿径向设置的骨架,相邻骨架之间的夹角保持一致,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传送架111以圆心为轴做圆周运动。进一步的,每个骨架上均固定设有一个收纳斗112,若干收纳斗112均安装在对应骨架的同一侧,优选收纳斗112的开口平面垂直对应骨架,或者收纳斗112的开口平面与对应骨架之间呈锐角设置,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传送架111朝安装有收纳斗112的一侧旋转,即,当收纳斗112设于骨架左侧时,第一动力装置带动传送架111顺时针旋转;当收纳斗112设于骨架右侧时,第一动力装置带动传送架111逆时针旋转。更进一步的,传送架111的最低点设于水面以下,最高点设于水面以上,从而可通过收纳斗112将水中的鱼污打捞。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斗112由孔板围设组成,即收纳斗112上设有多个孔洞,用于沥干鱼污,减轻传送架111的传送负担;同时参考图3,收纳斗112开口的边沿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包边1121,防止收纳斗112边缘过于锋利从而在打捞鱼污过程中伤害鱼群,具体的,包边1121可为耐海水腐蚀的橡胶包边1121。当然,除上述提及的圆形传送架111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形式的传送架111和收纳斗112的配合均可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收纳斗112中的鱼污进入鱼污收集斗12中,优选收纳装置还包括可喷射水流的第一射流管113,第一射流管113通过喷射水流将收纳斗112中的鱼污冲射进鱼污收集斗112中。具体的,优选第一射流管113靠近传送架111的顶点设置,第一射流管113的水流喷射方向优选朝向鱼污收集斗12的方向喷射,从而通过水流带动收纳斗112中的鱼污准确进入鱼污收集斗12中。

进一步的,参考图5,进入鱼污收集斗12的鱼污经过传送渠13进入分类模块20,分类模块20包括分离池21、打捞装置22以及收鱼盘23,经传送渠13进入分离池21后的鱼污在分离池21内进行分类,区分鱼类和其余杂质,再通过打捞装置22将鱼群打捞并转运至收鱼盘23,收鱼盘23将鱼类放归外界水源。具体的,分离池21内设有溢流堰211,优选溢流堰211垂直分离池21底壁,并低于分离池21外壁设置,溢流堰211将分离池21分隔为前池212和后池213,其中,前池212与传送渠13连通。鱼污经过传送渠13进入前池212中,质量较大的泥沙、贝类等杂质可在前池212中沉淀,当前池212中的水量堆积,水位高于溢流堰211高度时,前池212中的水通过溢流堰211进入后池213中,此时前池212中的鱼类可随水流一同越过溢流堰211进入后池213,打捞装置22设置在后池213中,将后池213中的鱼类打捞升起至一定高度,并将其转运至收鱼盘23中,通过收鱼盘23向外界水源投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考图5,打捞装置22具体为旋转分离器,包括支架221以及设于支架221上的若干升鱼板222,其中,支架221至少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圆环,升鱼板222固定于两同心圆之间,并沿同心圆的径向设置。支架221和升鱼板222在第二动力装置的带动下以圆心为轴做圆周运动,其中,支架221的最低点设于后池213的水面以下,从而可以打捞池中的鱼类,支架221的最高点设于后池213的水面以上,优选收鱼盘23设于打捞装置22中部,当升鱼板222旋转至收鱼盘23上方时,升鱼板222上的鱼可转移至收鱼盘23上,具体的,升鱼板222上的鱼可通过第二射流管24通过喷射水流转移至升鱼板222上。第二射流管24具体可设于收鱼盘23上方,不间断地朝平行收鱼盘23的方向喷射水流,当升鱼板222旋转至第二射流管24附近时,第二射流管24喷射的水流可带动升鱼板222上的鱼移动,从而落入收鱼盘23上。更进一步的,为使升鱼板222上的鱼顺利落入收鱼盘23上,优选升鱼板222在支架221上具有一定角度设置,具体的,参考图6,收鱼盘23水平放置在平台上,升鱼板222相对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锐角,且升鱼板222靠近收鱼盘23的一端低于远离收鱼盘23一端设置,使升鱼板222具有一定朝向收鱼盘23的斜度,第二射流管24在支架221远离收鱼盘23一侧设置,并沿与升鱼板222平行的方向喷射水流,从而使升鱼板222上的鱼在水流的带动下顺利进入收鱼盘2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鱼板222具体为孔板,其上设有若干漏水孔,在打捞鱼的同时沥干水分,降低设备负担,优选升鱼板222为不锈钢孔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进一步的,为防止升鱼板222和后池213的池壁之间的缝隙在提升鱼的时候对鱼产生挤压,同时为防止鱼在升鱼板222上朝其他方向滑落,参考图7,优选在升鱼板222的边缘设置有软质橡胶材质的橡胶板2221,该橡胶板2221具有一定高度,突出于升鱼板222表面,可密封升鱼板222和后池213之间的空隙,同时一定程度上防止鱼在升鱼板222上的滑落,进一步的,为保证鱼可朝收鱼盘23方向滑动进而进入收鱼盘23,优选升鱼板222朝向收鱼盘23的一侧不设置橡胶板2221,从而鱼可朝向该侧滑入收鱼盘2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考图6,为防止后池213的水聚积溢后流堰无法起到溢流效果,优选后池213上还设有第二滤网2131,通过第二滤网2131将后池213与外界水源连通,即后池213中的水经第二滤网2131过滤后可直接排放至外界水源中,避免水在后池213中积聚。

在本发明中,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电机,通过电机分别驱动传送架111和支架221不间断地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鱼盘23可直接与外界水源连通,即将打捞后的鱼类直接放归外界水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因为设备碰撞、射流冲击,鱼群可能产生轻微的健康问题,直接放归可能导致鱼群的生存率不佳,故该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收鱼盘23连通的休养模块30,为鱼群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具体的,参考图1及图8,休养模块30包括缓冲池31,以及与缓冲池31连通的补水加氧管道32,通过补水加氧管道32,为缓冲池31内及时补充水和氧气,调节缓冲池31内的水位,同时,缓冲池31可与外界水源通过释放渠33连通,当鱼群充分休养后,可直接通过释放渠33放归外界水源,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本发明提供的鱼类回游系统,通过回收模块10和分类模块20的配合设置,将外界水源中的鱼污过滤,使洁净的水进入电厂工作,同时将鱼污中的鱼类和其他垃圾分离并将鱼类放生,从而在保证电厂的水源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海洋生物的破坏,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鱼污的回收模块(10)、将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与其余杂质分离的分类模块(20),所述回收模块(10)和所述分类模块(20)相互连通,所述分类模块(20)与外界水源连通;

所述回收模块(10)内设有用于过滤并收集水中的所述鱼污的收集装置(11),以及用于收集并传送所述鱼污的鱼污收集斗(12),所述鱼污收集斗(12)通过传送渠(13)与所述分类模块(20)连通;

所述分类模块(20)包括分离所述鱼污中鱼类和其余杂质的分离池(21),以及用于将鱼类打捞并放归外界水源的打捞装置(22),所述打捞装置(22)设于所述分离池(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1)包括传送架(111)以及固定在所述传送架(111)上的至少一个用于盛装所述鱼污的收纳斗(112),所述传送架(111)带动所述收纳斗(112)移动以将所述收纳斗(112)内的所述鱼污转运至所述鱼污收集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111)为圆形传送架,若干所述收纳斗(112)沿周均布于所述传送架(111)上,所述传送架(111)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若干所述收纳斗(112)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垂直于水面做圆周运动;

所述收纳斗(112)在所述传送架(111)上的最低点设于水面以下,所述收纳斗(112)在所述传送架上的最高点设于水面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斗(112)由孔板围设组成,所述收纳斗(112)的边沿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包边(1121),所述柔性材料为耐腐蚀柔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1)还包括朝向所述鱼污收集斗(12)喷射水流的第一射流管(113),所述第一射流管(113)通过喷射水流带动所述收纳斗(112)中的所述鱼污进入所述鱼污收集斗(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50),通过所述循环水泵(50)连通所述回收模块(10)和去凝汽器,所述回收模块(10)还设有用于隔离所述回收模块(10)内鱼污的第一滤网(14),经所述第一滤网(14)过滤后的水与所述循环水泵(50)导通并进入所述去凝汽器;

所述第一滤网(14)在所述回收模块(10)内围设组成四周封闭的过滤空间,所述循环水泵(50)与所述过滤空间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21)内设有溢流堰(211),所述溢流堰(211)将所述分离池(21)分隔为前池(212)和后池(213),所述前池(212)与所述传送渠(13)连通设置;

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从所述前池(212)通过所述溢流堰(211)进入所述后池(213),所述鱼污中的其余杂质在所述前池(212)中沉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装置(22)设于所述后池(213)中,所述分类模块(20)还包括用于接收打捞后的鱼类并将其放归外界水源的收鱼盘(23),所述收鱼盘(23)与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装置(22)包括支架(221)以及均布于所述支架(221)上的若干升鱼板(222),所述升鱼板(222)在所述支架(221)的带动下,在垂直水面的平面上以支架(221)中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打捞装置(22)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支架(221)带动所述升鱼板(222)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鱼盘(23)设于所述打捞装置(22)中部,所述分类模块(20)还包括喷射水流、用于使所述升鱼板(222)上的鱼进入所述收鱼盘(23)的第二射流管(24),所述第二射流管(24)设于所述收鱼盘(23)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池(21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滤网(2131),所述后池(213)内的水经所述第二滤网(2131)过滤后排放至所述外界水源;

所述收鱼盘(23)与所述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分类模块(20)连通的休养模块(30),所述休养模块(30)包括缓冲池(31),经所述打捞装置(22)打捞后的鱼类经所述缓冲池(31)休养后放归外界水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休养模块(30)还包括至少一个补水加氧管道(32),通过所述补水加氧管道(32)向所述缓冲池(31)通入水和氧气;

所述缓冲池(31)通过释放渠(33)与所述外界水源连通,在所述缓冲池(31)内的鱼经过所述释放渠(33)放归所述外界水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型杂质的粗滤模块(40),所述粗滤模块(40)包括至少一个粗滤栅(41),所述粗滤模块(40)设于所述回收模块(10)之前,并与所述回收模块(10)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鱼类回游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鱼污的回收模块以及将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与其余杂质分离的分类模块,所述回收模块和所述分类模块相互连通,所述分类模块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回收模块内设有用于过滤收集水中的所述鱼污的收集装置和用于收集所述鱼污的鱼污收集斗,所述鱼污收集斗通过传送渠与所述分类模块连通;所述分类模块包括分离所述鱼污中鱼类和其余杂质的分离池,以及用于将鱼类打捞并放归外界水源的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设于所述分离池内。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回收模块和分类模块,使得鱼污被收集后将鱼类分离并转运,最后放归外界水源,从而达到减轻核电站垃圾处理负担,同时保护海洋生物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河山;王学华;南卫;苏秀丽;吴祖兵;刘晓玲;严庆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6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