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1


本发明属于食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海鲜又称海产食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品类,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鲍鱼是中国传统的食材,其肉质细嫩、鲜味浓郁,是极为珍贵的海产品,现有的鲍鱼养殖中特别是幼苗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生长速度的差异,如果不及时将体型具有差异的个体进行筛分,就会出现“大鲍鱼吃小鲍鱼”的现象,这就需要定期对养殖池内的鲍鱼幼苗进行“分塘”,现有的分塘方法为在白天将养殖池内水抽干,然后取出吸附于池内的盖板上,由人工通过眼睛识别鲍鱼的大小,由于鲍鱼的吸附性,就需要将不同大小的鲍鱼“掰”离盖板,即将不同个体大小的鲍鱼进行分离,然后再分塘饲养,在鲍鱼幼苗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上述分塘作业,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工,影响了鲍鱼的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包括保温棚、池子、养殖槽、盖子和收集箱,保温棚内设置池子,池子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部呈开口状,池子内底部设置养殖槽,养殖槽上部扣合盖子,在需要收集幼苗时候,当收集箱斜靠于池子的内侧壁上时收集箱底部入口位于池子与盖子之间的开口处;

池子内纵向设置两个养殖槽;养殖槽包括洼槽、凸台和搭接板,洼槽主体位于底壁一内,且洼槽凹入至底壁一内,洼槽横向截面呈“︶”状,洼槽两侧固定凸台,凸台主体为长方体结构,凸台底壁固定于底壁一上,且凸台上端面与洼槽上端面相平齐,凸台一侧与搭接板相固定连接,搭接板主体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搭接板横向水平设置;凸台上设置换气部;

换气部包括通气管、换气孔和密封垫,通气管横穿凸台,通气管与换气孔相连通,通气管将气体送入至换气孔内,换气孔主体为中空立体状结构且上部为开口状,换气孔开设于凸台内,换气孔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凸台两侧靠边缘的位置处,相邻的换气孔通过通气管相连通,换气孔上部密封固定设置密封垫;当盖板与养殖槽相扣合时候换气孔与限位柱相匹配设置,密封垫选用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上开设十字孔隙;在未受到限位柱的挤压时,密封垫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此时换气孔内的氧气不会外扩,当限位柱在盖板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密封垫时限位柱可以穿过十字孔隙然后限位柱继续向下移动进入至换气孔内,此时换气孔内的气体可进入至限位柱内,当盖板与养殖槽相分离时则限位柱脱离换气孔,则十字孔隙重新形成相对密封状态,从而避免换气孔内的气体溢出;

盖子包括盖板、隔挡和限位柱,盖板底板两侧均固定隔挡,隔挡从盖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盖板底部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固定限位柱,在盖板与养殖槽相扣合时,限位柱中心与顶柱中心相重合。

盖板横向两侧边缘固定搭接板,搭接板为长条状结构,搭接板突出于盖板横向两侧边缘;

盖板纵向两侧边缘固定挡板,挡板为长条状结构,挡板突出于盖板纵向两侧边缘;

盖板由斜板一和斜板二构成,斜板一和斜板二倾斜固定连接,斜板一和斜板二的夹角α为149-152度,斜板一的最底端距离洼槽一侧的凸台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1,斜板二的最底端距离洼槽另一侧的凸台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2,d1的长度小于d2的长度;

上挡板、隔挡之间设有过孔一、过孔二和过孔三,过孔一由隔挡底部与凸台上表面之间形成过孔一,过孔一的高度为a1,上挡板内侧壁与隔挡外侧壁之间形成过孔二,过孔二的宽度为a2,盖板底端与上挡板上端面之间形成过孔三,过孔三的高度为a3;盖板和洼槽之间的两侧均形成过孔一、过孔二和过孔三,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1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1的值,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2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2的值,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3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3的值;

收集箱包括箱侧壁一、箱侧壁二、箱侧壁三、箱侧壁四和箱侧壁五,箱侧壁一、箱侧壁二、箱侧壁三、箱侧壁四、箱侧壁五构成一侧开口的矩形中空箱,其中箱侧壁一、箱侧壁二和箱侧壁三选用透明玻璃构成,箱侧壁二上设置操作窗,操作窗贯通箱侧壁二;箱侧壁二端部凸出于箱侧壁一和箱侧壁三的端部边缘并且形成凸起块;

搭接板上固定承接部,承接部包括弹簧一、弹簧二、橡胶膜和嵌入槽,弹簧一、弹簧二底部固定于搭接板上,在弹簧一、弹簧二中间位置固定橡胶膜,弹簧一、弹簧二上部固定于嵌入槽底部两侧,嵌入槽为横截面积呈倒“t”状,嵌入槽与嵌入头相匹配设置,嵌入槽底部与橡胶膜上侧边缘相固定连接,橡胶膜位于弹簧一、弹簧二之间且橡胶膜两侧与弹簧一、弹簧二相固定连接,同时橡胶膜底部与搭接板上表面相固定连接。承接部同样作为本申请方案的核心结构,一方面利用弹簧一和弹簧二的弹性和一定的刚性,可以实现弹簧一和弹簧二对嵌入槽的支撑进而通过嵌入槽与嵌入头的配合实现对收集箱在倾斜摆放时候的位置的支撑,而同时利于橡胶膜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得橡胶膜可以跟随弹簧一和弹簧二进行一定程度的伸展拉伸,当收集箱从倾斜状态收集鲍鱼幼苗完毕后到放置从成竖直状态的过程一方面避免鲍鱼幼苗继续进入另一方面避免收集的鲍鱼幼苗爬出收集箱。

所述换气孔底部中心位置固定顶柱,顶柱为圆柱状,顶柱中轴线与十字孔隙的中轴线相重合,顶柱上部设置凹槽,凹槽为半球状中空槽。

所述凸台上固定上挡板,上挡板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上挡板纵向固定于凸台上表面,上挡板从凸台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挡板位于远离换气孔外的一侧,隔挡位于靠近换气孔外的一侧,

所述箱侧壁四端部固定嵌入头,凸起块朝向嵌入头方向的正投影覆盖嵌入头;嵌入头纵向截面呈“t”状,嵌入头一侧与箱侧壁四侧端面相固定连接同时嵌入头从箱侧壁四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箱侧壁四上贯通开设透气孔,透气孔为圆孔状;在收集箱斜放在养殖槽一侧进行鲍鱼幼苗收集时,透气孔朝向出气管方向的投影覆盖出气管。

所述箱侧壁四上固定凸起板,凸起板横向固定于箱侧壁四上,凸起板纵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所述操作窗上嵌入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遮挡板与操作窗相匹配设置,遮挡板上开设遮挡板透气孔,遮挡板透气孔为圆孔状,遮挡板透气孔上表面固定提手。

所述出气管包括出气连通管和出气冠,出气连通管入口端穿入凸台内且与换气孔相连通;

所述出气冠为“伞”状结构,出气冠通过格栅与下撑板相固定连接,下撑板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球状结构,下撑板开口朝上,格栅包裹于下撑板的外围边缘,出气冠朝向下撑板方向的投影覆盖下撑板,出气连通管的出口穿过下撑板中部,从出气连通管排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冠的阻挡后经过格栅分散进入周围的水中,同时扩散开来的气泡上浮通过透气孔直接进入至收集箱内。

所述箱侧壁五内侧固定挂钩,挂钩为“树”状结构,挂钩上可以悬挂海带丝或紫菜等食材供给进入收集箱内的鲍鱼幼苗食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不同体格的鲍鱼幼苗生长在一起,通过收集箱在夜间快速的收集不同体格的鲍鱼幼苗,提高了鲍鱼幼苗在成长过程中的筛分效率,利用夜间鲍鱼进行觅食爬动的特性,在夜间通过收集箱内食物诱导鲍鱼自行爬行至收集箱内,不需要人工干预,然后通过养殖槽3、盖子4的间隙大小不同,实现不同体格的鲍鱼进入不同方位设置的收集箱内,最终在养殖槽3内的鲍鱼呈现中等体格,两侧的收集箱内分别为小体格和大体格鲍鱼幼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养殖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盖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收集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箱侧壁四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d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遮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承接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的一种海鲜食品生产装置,包括保温棚1、池子2、养殖槽3、盖子4和收集箱5,保温棚1内设置池子2,池子2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部呈开口状,相邻的池子2之间设置支撑板20,支撑板20底板设置通道211,池子2内的水通过管道201流入至通道211内,管道201上设置阀门,管道201用于池子2内废水的排出,然后排出的废水顺着通道211流出,池子2内底部设置养殖槽3,养殖槽3上部扣合盖子4,在需要收集幼苗时候,当收集箱5斜靠于池子2的内侧壁上时收集箱5底部入口位于池子2与盖子4之间的开口处;保温棚1内设置池子2,给池子2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池子2内注入水,并养殖鲍鱼幼苗,在白天时候保温棚1内为光亮的环境,而因为盖子4对养殖槽3的遮蔽作用,给予养殖槽3一个相对阴暗的环境,鲍鱼幼苗主要在养殖槽3内聚集,在夜间保温棚1内为阴暗环境,鲍鱼开始从养殖槽3内爬出,此时将收集箱5分别倾斜放置于池子2的侧壁一22和侧壁三24上,注意收集箱5的底部入口处位于盖子4和养殖槽3的两侧的间隙处,只在收集箱5内放置引诱鲍鱼的紫菜或海带丝,鲍鱼在晚间并在紫菜或海带丝的诱惑下从盖子4和养殖槽3的两侧的间隙处爬出经过收集箱5入口直接进入至收集箱5内被收集,因盖子4和养殖槽3的两侧的间隙的尺寸不同,一侧的盖子4和养殖槽3的间隙尺寸小于另一侧的盖子4和养殖槽3的两侧的间隙,这样体格小的鲍鱼从一侧的盖子4和养殖槽3的间隙爬出进入位于该一侧的收集箱5并被收集,体格大的鲍鱼从另一侧的盖子4和养殖槽3的间隙爬出进入位于该另一侧的收集箱5并被收集,从而完成不同尺寸鲍鱼的分离筛选。

池子2包括底壁一21、侧壁一22、侧壁二23、侧壁三24和侧壁四25,底壁一21固定于保温棚1底部,底壁一21两侧垂直固定侧壁一22和侧壁二23,底壁一21、侧壁一22和侧壁二23呈“凵”状布置,侧壁三24和侧壁四25密封固定于侧壁一22、侧壁二23端部位置处。

池子2内纵向设置两个养殖槽3;

请重点参阅图1,养殖槽3包括洼槽31、凸台32和搭接板33,洼槽31主体位于底壁一21内,且洼槽31凹入至底壁一21内,洼槽31横向截面呈“︶”状,洼槽31两侧固定凸台32,凸台32主体为长方体结构,凸台32底壁固定于底壁一21上,且凸台32上端面与洼槽31上端面相平齐,凸台32一侧与搭接板33相固定连接,搭接板33主体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搭接板33横向水平设置;凸台32作为盖子4与洼槽31进行衔接的载体,同时对洼槽31进行输气的载体,注意因为收集箱5内食物的诱惑鲍鱼幼苗在夜间主动爬离开洼槽31,经过位于凸台32与盖板4之间的间隙后进入至收集箱5内,搭接板33用于对收集箱5进行支撑,同时凸台32和搭接板33作为鲍鱼爬行的通道,当收集箱5内鲍鱼收集完毕后可以将收集箱5沿着b方向由倾斜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此时收集箱5的箱侧壁四54、箱侧壁二52边缘通过承接部34接触搭接板33上表面并且承接部34完成对收集箱5出口的封堵,并避免收集箱5内已经收集的鲍鱼的逃逸,而在第二天白天需要处理收集箱5内鲍鱼时,可以直接将收集箱5与承接部34进行分离即可将收集箱5从池子2内移出。

请重点参阅图3,凸台32上设置换气部34,换气部34用于给养殖槽31内的鲍鱼提供氧气,利于鲍鱼生长,而凸台32配合其内部的通气管341作为通气载体和通道可以减少通气管路的铺设节省了养殖空间,避免了通气管路的凌乱对池子2内养殖环境的影响;

请重点参阅图3,换气部34包括通气管341、换气孔342和密封垫343,通气管341横穿凸台32,通气管341与换气孔342相连通,通气管341将气体送入至换气孔342内,换气孔342主体为中空立体状结构且上部为开口状,换气孔342开设于凸台32内,换气孔342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凸台32两侧靠边缘的位置处,相邻的换气孔342通过通气管341相连通,换气孔342上部密封固定设置密封垫343;当盖板4与养殖槽3相扣合时候换气孔342与限位柱43相匹配设置,即限位柱43刚好能够插入至换气孔342内此时换气孔342起到对限位柱43的限位作用,同时因为换气孔342在密封垫343的作用下其内的气体只能通过限位柱43内的通道向上扩散,然后经过限位柱43扩散的气体逐级弥漫扩散至整个盖板4与养殖槽3之间的区域,从而完成对养殖槽3内的鲍鱼幼苗的供氧。

请重点参阅图4,密封垫343选用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上开设十字孔隙3431;在未受到限位柱43的挤压时,密封垫343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此时换气孔342内的氧气不会外扩,当限位柱43在盖板4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密封垫343时限位柱43可以穿过十字孔隙3431然后限位柱43继续向下移动进入至换气孔342内,此时换气孔342内的气体可进入至限位柱43内,当盖板4与养殖槽3相分离时则限位柱43脱离换气孔342,则十字孔隙3431重新形成相对密封状态,从而避免换气孔342内的气体溢出。

请重点参阅图2,通气管341包括入口管3411和连通管3412,入口管3411呈“l”状,入口管3411位于相邻的养殖槽3之间入口管3411的入口端与外界氧气相连且入口管3411出口与换气孔342中部一侧相连通,相邻的换气孔342中部之间通过连通管3412相连通,连通管3412位于凸台32内,连通管3412作为相邻的换气孔342的气体交换通道,其设置于凸台32内避免了外界环境影响连通管3412内氧气的输送,同时不容易受到外来损坏,再者避免了管路凌乱铺设占据池子2内的养殖空间。

请重点参阅图2、3,换气孔342底部中心位置固定顶柱3421,顶柱3421为圆柱状,顶柱3421中轴线与十字孔隙3431的中轴线相重合,顶柱3421上部设置凹槽3422,凹槽3422为半球状中空槽。当限位柱43进入至换气孔342内时,顶柱342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限位柱43向下移动位置过大,通过设置叮嘱3421的高度可以控制a1、a3的大小进而更为严格的控制经过过孔一421、过孔三423的鲍鱼幼苗的尺寸。

凸台32上固定上挡板321,上挡板321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上挡板321纵向固定于凸台32上表面,上挡板321从凸台3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挡板321位于远离换气孔342外的一侧,隔挡42位于靠近换气孔342外的一侧,上挡板321与隔挡42相配合一方面用于限定不同尺寸的鲍鱼的爬过两者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上挡板321与隔挡42位于换气孔342外侧这样可以避免从换气孔342和限位柱43溢出的气体扩散至养殖槽3的外部,利于养殖池3内的鲍鱼幼苗的生长。

请重点参阅图1、3、5,盖子4包括盖板41、隔挡42和限位柱43,盖板41底板两侧均固定隔挡42,隔挡42为矩形长条状结构,隔挡42从盖板4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盖板41底部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固定限位柱43,在盖板41与养殖槽3相扣合时,限位柱43中心与顶柱3421中心相重合。限位柱43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限位柱43避免盖板4与养殖槽3完全扣合,同时盖板41两侧的隔挡42和限位柱43的设置与凸起32两侧的换气孔342和上挡板321相对于设置,使得养殖槽3和盖板41的两侧形成尺寸不同的鲍鱼通过间隙,利于从两侧收集不同尺寸的鲍鱼幼苗,如大尺寸的鲍鱼幼苗从一侧收集则小尺寸的鲍鱼幼苗可以同时从另一侧收集,那么最终留在养殖槽3和盖板41之间的鲍鱼幼苗多为中等尺寸的鲍鱼幼苗。

盖板41横向两侧边缘固定搭接板410,搭接板410为长条状结构,搭接板410突出于盖板41横向两侧边缘;搭接板410用于当收集箱5倾斜放置时候,箱侧壁二52抵近接触并搭放于搭接板410上。

请重点参阅图5,盖板41纵向两侧边缘固定挡板411,挡板411为长条状结构,挡板411突出于盖板41纵向两侧边缘;挡板411提高盖板41与养殖槽3的扣合密封度,避免鲍鱼幼苗从纵向两侧逃逸,利于鲍鱼幼苗从横行两侧的间隙爬出进入至收集箱5内。

请重点参阅图1、3、6,盖板41由斜板一412和斜板二413构成,盖板41的主体由斜板一412构成,斜板一412和斜板二413倾斜固定连接,斜板一412和斜板二413的夹角α为149-152度,优选的夹角α为150度,斜板一412的最底端距离洼槽31一侧的凸台32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1,斜板二413的最底端距离洼槽31另一侧的凸台32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2,d1的长度小于d2的长度。斜板一412和斜板二413在末端距离凸台32的不同高度即形成不同的鲍鱼幼苗爬过间隙,从而便于筛分不同尺寸的鲍鱼幼苗。

请重点参阅图6,上挡板321、隔挡42之间设有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3,过孔一421由隔挡42底部与凸台32上表面之间形成过孔一421,过孔一421的高度为a1,上挡板321内侧壁与隔挡42外侧壁之间形成过孔二422,过孔二422的宽度为a2,盖板41底端与上挡板321上端面之间形成过孔三423,过孔三423的高度为a3;盖板41和洼槽31之间的两侧均形成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3,其中位于斜板一412一侧的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3的尺寸小于位于斜板二413一侧的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3的尺寸,即位于斜板一412一侧的a1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413一侧的a1的值,位于斜板一412一侧的a2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413一侧的a2的值,位于斜板一412一侧的a3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413一侧的a3的值;较大尺寸的鲍鱼幼苗从靠近斜板二413一侧的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爬出,较小尺寸的鲍鱼幼苗从靠近斜板一412一侧的过孔一421、过孔二422和过孔三42爬出。

请重点参阅图7,收集箱5包括箱侧壁一51、箱侧壁二52、箱侧壁三53、箱侧壁四54和箱侧壁五55,箱侧壁一51、箱侧壁二52、箱侧壁三53、箱侧壁四54、箱侧壁五55构成一侧开口的矩形中空箱,其中箱侧壁一51、箱侧壁二52和箱侧壁三53选用透明玻璃构成,箱侧壁二52上设置操作窗521,操作窗521为矩形状,操作窗521贯通箱侧壁二52;优选的箱侧壁四54表面设置陶瓷釉料层541,陶瓷釉料层541的光滑结构较一般的平面结构(粗糙)来说便于后期直接将鲍鱼从箱侧壁四54表面取出;提高了鲍鱼后期的收集效率。箱侧壁二52端部凸出于箱侧壁一51和箱侧壁三53的端部边缘并且形成凸起块522;

箱侧壁四54端部固定嵌入头541,凸起块522朝向嵌入头541方向的正投影覆盖嵌入头541;

嵌入头541纵向截面呈“t”状,嵌入头541一侧与箱侧壁四54侧端面相固定连接同时嵌入头541从箱侧壁四54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箱侧壁四54上贯通开设透气孔542,透气孔542为圆孔状;在收集箱5斜放在养殖槽3一侧进行鲍鱼幼苗收集时,透气孔542朝向出气管6方向的投影覆盖出气管6;从出气管6排出的气体经过直接经过透气孔542进入至倾斜放置的收集箱5内,从而给收集箱5内的鲍鱼幼苗提供较为充足的氧气,利于鲍鱼幼苗的存活。

请参阅图1,箱侧壁五55内侧固定挂钩551,挂钩551为“树”状结构,挂钩551上可以悬挂海带丝或紫菜等食材供给进入收集箱5内的鲍鱼幼苗食用;

箱侧壁四54上固定凸起板543,凸起板543横向固定于箱侧壁四54上,凸起板543纵截面为半圆形结构,凸起板543利于进入收集箱5内的鲍鱼幼苗的依附,增大进入收集箱5内的鲍鱼幼苗的休憩范围。

操作窗521上嵌入设置有遮挡板5211,遮挡板5211为长方体板状结构,遮挡板5211与操作窗521相匹配设置,遮挡板5211上开设遮挡板透气孔5212,遮挡板透气孔5212为圆孔状,遮挡板透气孔5211上表面固定提手5213;遮挡板透气孔5212同样尽量增大收集箱5内的气体进入量同时利于收集箱5内的物质和水流的交换。

请重点参阅图9、11,搭接板33上固定承接部34,承接部34包括弹簧一341、弹簧二342、橡胶膜343和嵌入槽344,弹簧一341、弹簧二342底部固定于搭接板33上,在弹簧一341、弹簧二342中间位置固定橡胶膜343,弹簧一341、弹簧二342上部固定于嵌入槽344底部两侧,嵌入槽344为横截面积呈倒“t”状,嵌入槽344与嵌入头541相匹配设置,嵌入头541可以插入至嵌入槽344内,也可以随时从嵌入槽344内拔出,嵌入槽344底部与橡胶膜343上侧边缘相固定连接,橡胶膜343位于弹簧一341、弹簧二342之间且橡胶膜343两侧与弹簧一341、弹簧二342相固定连接,同时橡胶膜343底部与搭接板33上表面相固定连接。承接部34同样作为本申请方案的核心结构,一方面利用弹簧一341和弹簧二342的弹性和一定的刚性,可以实现弹簧一341和弹簧二342对嵌入槽344的支撑进而通过嵌入槽344与嵌入头541的配合实现对收集箱5在倾斜摆放时候的位置的支撑,而同时利于橡胶膜343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得橡胶膜343可以跟随弹簧一341和弹簧二342进行一定程度的伸展拉伸,当收集箱5从倾斜状态收集鲍鱼幼苗完毕后到放置从成竖直状态的过程一方面避免鲍鱼幼苗继续进入另一方面避免收集的鲍鱼幼苗爬出收集箱5,此时收集箱5沿着图9中的b方向进行移位,注意此时箱侧壁二52与搭接板410相分离,同时在嵌入槽344与嵌入头541的作用下箱侧壁四54与承接部34还处于连接状态,随着箱侧壁四54和箱侧壁二52继续沿着b方向移动并且箱侧壁四54逐渐向下移动,箱侧壁四54向着外侧拉扯弹簧一341、弹簧二342和橡胶膜343,箱侧壁二52则压入至橡胶膜343,扩展后的橡胶膜343逐渐封闭收集箱5的入口,从而基本完成对收集阿星5入口的封闭。

请重点参阅图3、9,出气管6包括出气连通管61和出气冠62,出气连通管61入口端穿入凸台32内且与换气孔342相连通;出气连通管61出口端上设置出气冠62;出气连通管61用于换气孔342内气体的交换排出,而出气冠62则用于气体的向上扩散并并配合收集箱5底部的透气孔直接进入至收集箱5内,同时出气冠62避免池子2内的鲍鱼幼苗进入至出气连通管61内。

出气冠62为“伞”状结构,出气冠62通过格栅621与下撑板622相固定连接,下撑板622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球状结构,下撑板622开口朝上,格栅621包裹于下撑板622的外围边缘,出气冠62朝向下撑板622方向的投影覆盖下撑板622,出气连通管61的出口穿过下撑板622中部,从出气连通管61排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冠62的阻挡后经过格栅621分散进入周围的水中,同时扩散开来的气泡上浮通过透气孔542直接进入至收集箱5内。格栅621一方面避免外界的鲍鱼幼苗进入至出气冠62和下撑板622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气体从格栅621溢出;

出气连通管61上设置阀门6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所示”、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棚、池子、养殖槽、盖子和收集箱,保温棚内设置池子,池子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部呈开口状,池子内底部设置养殖槽,养殖槽上部扣合盖子,在需要收集幼苗时候,当收集箱斜靠于池子的内侧壁上时收集箱底部入口位于池子与盖子之间的开口处;

池子内纵向设置两个养殖槽;养殖槽包括洼槽、凸台和搭接板,洼槽主体位于底壁一内,且洼槽凹入至底壁一内,洼槽横向截面呈“︶”状,洼槽两侧固定凸台,凸台主体为长方体结构,凸台底壁固定于底壁一上,且凸台上端面与洼槽上端面相平齐,凸台一侧与搭接板相固定连接,搭接板主体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搭接板横向水平设置;凸台上设置换气部;

换气部包括通气管、换气孔和密封垫,通气管横穿凸台,通气管与换气孔相连通,通气管将气体送入至换气孔内,换气孔主体为中空立体状结构且上部为开口状,换气孔开设于凸台内,换气孔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凸台两侧靠边缘的位置处,相邻的换气孔通过通气管相连通,换气孔上部密封固定设置密封垫;当盖板与养殖槽相扣合时候换气孔与限位柱相匹配设置,密封垫选用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上开设十字孔隙;在未受到限位柱的挤压时,密封垫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此时换气孔内的氧气不会外扩,当限位柱在盖板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密封垫时限位柱可以穿过十字孔隙然后限位柱继续向下移动进入至换气孔内,此时换气孔内的气体可进入至限位柱内,当盖板与养殖槽相分离时则限位柱脱离换气孔,则十字孔隙重新形成相对密封状态,从而避免换气孔内的气体溢出;

盖子包括盖板、隔挡和限位柱,盖板底板两侧均固定隔挡,隔挡从盖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盖板底部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固定限位柱,在盖板与养殖槽相扣合时,限位柱中心与顶柱中心相重合;

盖板横向两侧边缘固定搭接板,搭接板为长条状结构,搭接板突出于盖板横向两侧边缘;

盖板纵向两侧边缘固定挡板,挡板为长条状结构,挡板突出于盖板纵向两侧边缘;

盖板由斜板一和斜板二构成,斜板一和斜板二倾斜固定连接,斜板一和斜板二的夹角α为149-152度,斜板一的最底端距离洼槽一侧的凸台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1,斜板二的最底端距离洼槽另一侧的凸台的上表面的距离为d2,d1的长度小于d2的长度;

上挡板、隔挡之间设有过孔一、过孔二和过孔三,过孔一由隔挡底部与凸台上表面之间形成过孔一,过孔一的高度为a1,上挡板内侧壁与隔挡外侧壁之间形成过孔二,过孔二的宽度为a2,盖板底端与上挡板上端面之间形成过孔三,过孔三的高度为a3;盖板和洼槽之间的两侧均形成过孔一、过孔二和过孔三,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1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1的值,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2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2的值,位于斜板一一侧的a3的值小于位于斜板二一侧的a3的值;

收集箱包括箱侧壁一、箱侧壁二、箱侧壁三、箱侧壁四和箱侧壁五,箱侧壁一、箱侧壁二、箱侧壁三、箱侧壁四、箱侧壁五构成一侧开口的矩形中空箱,其中箱侧壁一、箱侧壁二和箱侧壁三选用透明玻璃构成,箱侧壁二上设置操作窗,操作窗贯通箱侧壁二;箱侧壁二端部凸出于箱侧壁一和箱侧壁三的端部边缘并且形成凸起块;

搭接板上固定承接部,承接部包括弹簧一、弹簧二、橡胶膜和嵌入槽,弹簧一、弹簧二底部固定于搭接板上,在弹簧一、弹簧二中间位置固定橡胶膜,弹簧一、弹簧二上部固定于嵌入槽底部两侧,嵌入槽为横截面积呈倒“t”状,嵌入槽与嵌入头相匹配设置,嵌入槽底部与橡胶膜上侧边缘相固定连接,橡胶膜位于弹簧一、弹簧二之间且橡胶膜两侧与弹簧一、弹簧二相固定连接,同时橡胶膜底部与搭接板上表面相固定连接;

承接部同样作为本申请方案的核心结构,一方面利用弹簧一和弹簧二的弹性和一定的刚性,可以实现弹簧一和弹簧二对嵌入槽的支撑进而通过嵌入槽与嵌入头的配合实现对收集箱在倾斜摆放时候的位置的支撑,而同时利于橡胶膜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得橡胶膜可以跟随弹簧一和弹簧二进行一定程度的伸展拉伸,当收集箱从倾斜状态收集鲍鱼幼苗完毕后到放置从成竖直状态的过程一方面避免鲍鱼幼苗继续进入另一方面避免收集的鲍鱼幼苗爬出收集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底部中心位置固定顶柱,顶柱为圆柱状,顶柱中轴线与十字孔隙的中轴线相重合,顶柱上部设置凹槽,凹槽为半球状中空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固定上挡板,上挡板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上挡板纵向固定于凸台上表面,上挡板从凸台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挡板位于远离换气孔外的一侧,隔挡位于靠近换气孔外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侧壁四端部固定嵌入头,凸起块朝向嵌入头方向的正投影覆盖嵌入头;嵌入头纵向截面呈“t”状,嵌入头一侧与箱侧壁四侧端面相固定连接同时嵌入头从箱侧壁四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侧壁四上贯通开设透气孔,透气孔为圆孔状;在收集箱斜放在养殖槽一侧进行鲍鱼幼苗收集时,透气孔朝向出气管方向的投影覆盖出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侧壁四上固定凸起板,凸起板横向固定于箱侧壁四上,凸起板纵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窗上嵌入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遮挡板与操作窗相匹配设置,遮挡板上开设遮挡板透气孔,遮挡板透气孔为圆孔状,遮挡板透气孔上表面固定提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包括出气连通管和出气冠,出气连通管入口端穿入凸台内且与换气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冠为“伞”状结构,出气冠通过格栅与下撑板相固定连接,下撑板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球状结构,下撑板开口朝上,格栅包裹于下撑板的外围边缘,出气冠朝向下撑板方向的投影覆盖下撑板,出气连通管的出口穿过下撑板中部,从出气连通管排出的气体经过出气冠的阻挡后经过格栅分散进入周围的水中,同时扩散开来的气泡上浮通过透气孔直接进入至收集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侧壁五内侧固定挂钩,挂钩为“树”状结构,挂钩上可以悬挂海带丝或紫菜等食材供给进入收集箱内的鲍鱼幼苗食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食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鲜食材生产装置。包括保温棚、池子、养殖槽、盖子和收集箱,保温棚内设置池子,池子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部呈开口状,池子内底部设置养殖槽,养殖槽上部扣合盖子,在需要收集幼苗时候,当收集箱斜靠于池子的内侧壁上时收集箱底部入口位于池子与盖子之间的开口处;避免了不同体格的鲍鱼幼苗生长在一起,通过收集箱在夜间快速的收集不同体格的鲍鱼幼苗,提高了鲍鱼幼苗在成长过程中的筛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招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招生
技术研发日:2021.05.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6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