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75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属热带型种类,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尤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是世界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良虾种之一。目前南美白对虾是全球第一大养殖虾种,占全球养殖虾总产量超过70%。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是我国和世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高峰时期我国养殖年产量达130余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总产量近90%,占全球养殖虾总产量超过50%,年产值逾500亿元。在巨大的养殖需求下,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每年种苗需求量超5000亿尾,种虾超80万对,总产值超100多亿元。目前我国亲虾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引进国外的良种,每年从国外如美国、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地进口,总量超过30万对;二是国内自主选育或选留的亲虾。亲虾在引进到国内的育苗企业时,均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凡纳滨对虾亲虾个体大,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在运输过程中排氨量、耗氧量逐渐上升,运输方法不仅直接影响亲虾成活率,且对其到达目的地后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病害发生率、眼柄切除时间,甚至产卵量、孵化率、回卵时间等造成间接影响。

目前国内亲虾长途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薄膜袋充氧空运,二是活水车运输。薄膜袋充氧空运是国外进口种虾运输采用的方法,国内一些专门的种虾公司也基本采用这种方法,一般使用20l的尼龙袋装过滤海水12-15l,放入10尾左右亲虾,充氧气扎口后装于保温箱内运输,控制水温在17℃左右,中间更换薄膜袋内海水。该方法具有运送速度快、安全性好、空间跨度大等优点,运输时间48-72小时内成活率能达到90%左右。但其缺陷也较为明显:空运成本高昂,所载亲虾数量有限,运输前包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及时间,且包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亲虾造成刺激与伤害。活水车运输常用于短途运输,这种方法运输成本低、操作方便、时间容易掌控。但缺点也很明显:长距离运输时成活率低,特别是运输过程的颠簸与碰撞往往给亲本造成比较大的机械损伤,导致亲本后期培育成活率受到较大影响,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培育两周后成活率不到50%。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对虾亲虾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该模式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成本低,运输过程及运输后成活率高,适合长途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包括训化、运输、培育,具体步骤如下:

(1)在运输前30天开始,挑选健壮无病、体表光洁、活力强、体长12cm以上的亲虾,移入提前进行了消毒的驯化装置中,将雌雄虾分开暂养,过程中定期消毒和清理粪便与残饵;

所述驯化装置中充入过滤海水,保持海水24小时循环流动,水位保持在1.1~1.3m,水温为19~25℃,盐度为27~32,ph为7.9~8.3,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驯化密度为40~60尾/m2,每天投喂饲料3~4次,日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15~25%,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100%;

(2)按每天2-3℃的速率逐步将驯化装置的水温降至19~21℃之间,在运输前36~48小时对所运亲虾停饵;

(3)对虾蜕壳3-5天后,将驯化的亲虾快速装入虾笼,每个虾笼容纳亲虾40~60尾,然后将亲虾笼快速放置于运输车的养殖箱中,养殖箱内装入过滤海水,按1mg/l水的浓度向水体中加入维生素c,养殖箱内每方水运输对虾2500~3000尾,养殖箱内水温控制在16.5~17.5℃,然后开启温控、打氧、水循环装置;

(4)将装有亲虾的虾笼从运输车的养殖箱内提出,快速将虾移入目的场亲虾培育池,雌雄虾分开暂养,移入虾后的3-5小时内,将海水温度提升到23~24℃,然后按每24小时升高1℃的速率,将海水温度升到25℃,并稳定保持该水温;

所述培育池中盐度为27~32,ph为7.9~8.3,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驯化密度为20~30尾/m2,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10%;

(5)在运输后10天,等虾体稳定,不再出现死虾后,进入常规培育。

优选的,所述训化装置为设有水流助推装置的跑道式养殖池或设有可控制水流流速和流向的水泥池。

优选的,所述跑道式养殖池或水泥池的面积为30~150m2,深1.2~1.5m,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椭圆形,池角设计成弧形,池底设有排水孔,池底向一边或中间倾斜,坡度为2~3%。

优选的,所述驯化培育装置还设有控温、防雨、通风功能。

优选的,所述饲料为新鲜动物性饵料。

优选的,所述动物性饵料为鱿鱼、鲜牡蛎肉或活沙蚕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虾笼为尼龙绳编制的长方体虾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建立了一种长时间运输对虾亲虾的系统性方法,通过在驯化过程中模拟自然环境,采用循环流水刺激,并每日100%换水,投喂动物性料来强化营养,能有效提高对虾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运输前程序性降温,使对虾提前适应运输环境;进一步地有效把握运输时机,即在蜕壳后3-5天后启动运输,可以更好的降低及避免运输过程中蜕壳造成的死亡。因此,本发明提出的运输方法既很好的解决了空运方式中成本高昂、运虾量少、人力资源消耗量大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长途运输对对虾亲虾的影响,增加了运输存活率,保证了亲虾长途运输后的质量,为对虾的本土化繁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对本技术方案的详细描述,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方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于2021年1月从广东湛江运输5000尾亲虾至山东日照。本次运输采用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在运输前30天挑选5000尾健壮无病、体表光洁、活力强、体长12cm以上的亲虾,将雌雄虾分开移入跑道式养殖池中,跑道池的水位高1.2m,跑道式养殖池提前做好消毒。经测定水温维持在19~22℃之间,海水盐度范围在28~30之间,ph范围在7.9~8.2之间,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供氧充足,驯化密度为50尾/m2。饲料用经检验后无病害的新鲜鱿鱼、鲜牡蛎肉、活沙蚕等生物饵料为主,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饲料3~4次,日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20%左右。驯化池中的水流助推装置24h开启,每日换水1~2次,日换水量为100%,换水时打捞出虾壳与死虾并吸出粪便与残饵。对驯化池定期消毒,并偶尔用调理肝肠的中草药拌料进行防控,在驯化过程中未发现有疾病情况发生。

(2)对虾蜕壳后3-5天后,按每天2-3℃的速率逐步将驯化装置的水温降至19~21℃之间,在运输前36~48小时对所运亲虾停饵。

(3)运输车内设有充气、控温、养殖箱、沉淀箱和净化调节箱等设备,通过净化调节箱调节水体中氧的含量和控制水体温度,可及时将溶解在水中的分泌物、粘液等有机质过滤排出,并使水体循环使用,保证水质稳定。采用尼龙绳编制的长方体虾笼,尺寸为500×430×100mm。将驯化的亲虾快速装入虾笼,每个虾笼容纳亲虾50尾,雌雄分开,然后将亲虾笼快速放置于运输车的养殖箱中,保持养殖箱内每方水可运输对虾3000尾左右,养殖箱内装有过滤海水,水中按1mg/l水的浓度加入维生素c,调控养殖箱内水温为16.5~17.5℃,然后开启温控、打氧、水循环装置,并通过车内过滤装置沉淀箱将水中的分泌物、粘液等有机质排出,降低水体氨氮含量。

(4)将装有亲虾的虾笼从运输车的养殖箱内提出,快速将虾移入目的场亲虾培育池,雌雄虾分开暂养,目的地培育池中海水水温为22℃,移入虾后的3-5小时内,将海水温度提升到23~24℃,然后按每24小时升高1℃的速率,将海水温度升到25℃,并保持该水温。培育池中盐度为27~32,ph为7.9~8.3,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驯化密度为20尾/m2;第二天开始投饵,并少量换水。

(5)10天后所有亲虾情况基本稳定,并进行常规培养。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于2021年1月从广东湛江运输5000尾亲虾至山东日照。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5000尾亲虾不进行驯化,其余步骤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于2021年1月从广东湛江运输1000尾亲虾至山东日照。本次运输采用常规薄膜袋充氧空运法。

使用20l的尼龙袋装过滤海水15l,每袋放入10尾亲虾,充氧气扎口后装于保温箱内运输,控制水温在17℃左右,然后通过空运方式运达目的地。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运输模式的优势,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运输效果进行记录,记录结果如下表1:

表1亲虾运输结果记录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运输时间相较于对比例3的空运的方式运输时间更长,接近40个小时。虽然对比例3采用常规薄膜袋充氧空运法,具有较好的运输效果,但是在更长的运输时间下,实施例1运输亲虾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和运输成功率,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的淘汰率也最低,整体的成功率在96%以上。而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进行运输前的驯化,而结果差异却十分明显,说明本发明的驯化步骤对提高亲虾的成活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综上说明本发明的运输模式具有其优越性,可以应用于亲虾的长途运输,能够更好的提高长途运输过程中和运输后的存活率问题,保障长途运输的亲虾运输的成功率,且本发明的亲虾运输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训化、运输、培育,具体步骤如下:

(1)在运输前30天开始,挑选健壮无病、体表光洁、活力强、体长12cm以上的亲虾,移入提前进行了消毒的驯化装置中,将雌雄虾分开暂养,过程中定期消毒和清理粪便与残饵;

所述驯化装置中充入过滤海水,保持海水24小时循环流动,水位保持在1.1~1.3m,水温为19~25℃,盐度为27~32,ph为7.9~8.3,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驯化密度为40~60尾/m2,每天投喂饲料3~4次,日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15~25%,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100%;

(2)按每天2-3℃的速率逐步将驯化装置的水温降至19~21℃之间,在运输前36~48小时对所运亲虾停饵;

(3)对虾蜕壳3-5天后,将驯化的亲虾快速装入虾笼,每个虾笼容纳亲虾40~60尾,然后将亲虾笼快速放置于运输车的养殖箱中,养殖箱内装入过滤海水,按1mg/l水的浓度向水体中加入维生素c,养殖箱内每方水运输对虾2500~3000尾,养殖箱内水温控制在16.5~17.5℃,然后开启温控、打氧、水循环装置;

(4)将装有亲虾的虾笼从运输车的养殖箱内提出,快速将虾移入目的场亲虾培育池,雌雄虾分开暂养,移入虾后的3-5小时内,将海水温度提升到23~24℃,然后按每24小时升高1℃的速率,将海水温度升到25℃,并稳定保持该水温;

所述培育池中盐度为27~32,ph为7.9~8.3,溶解氧浓度6mg/l以上,驯化密度为20~30尾/m2,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10%;

(5)在运输后10天,等虾体稳定,不再出现死虾后,进入常规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训化装置为设有水流助推装置的跑道式养殖池或设有可控制水流流速和流向的水泥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式养殖池或水泥池的面积为30~150m2,深1.2~1.5m,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椭圆形,池角设计成弧形,池底设有排水孔,池底向一边或中间倾斜,坡度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培育装置还设有控温、防雨、通风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为新鲜动物性饵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性饵料为鱿鱼、鲜牡蛎肉或活沙蚕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虾笼为尼龙绳编制的长方体虾笼。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长途运输模式,包括以下步骤:(1)在运输前30天开始,挑选亲虾,移入驯化装置中,雌雄虾分开驯化,驯化过程中使用循环流水刺激,并每日100%换水,定期消毒和清理粪便与残饵;(2)逐步将驯化装置水温降至19~21℃,运输前36~48小时停饵;(3)对虾蜕壳3‑5天后,将驯化的亲虾快速装入虾笼,并放置于运输车的养殖箱中,养殖箱内水温控制在16.5~17.5℃,然后开启温控、打氧、水循环装置;(4)将装有亲虾的虾笼快速移入目的场亲虾培育池,雌雄虾分开暂养;(5)在运输后10天,等虾体稳定,进入常规培育。本发明提供的运输模式模拟自然水流环境,提高对虾的环境适应能力,显著提高长途运输过程及运输后亲虾成活率,运输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傅学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5.0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7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