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路线地质找矿是指一项在找矿有望地区或有望矿床外围初期勘查阶段时,用比较稀疏的地质路线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系统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工作。路线地质找矿可采用单条或多条路线开展;可采用单一地质矿产调查手段或结合物探、化探、遥感等手段进行综合调查。
目前路线地质找矿中的路线布置,一般采用规范、标准中“穿越法”(垂直于地层,主要构造线,以及主要矿化蚀变地质体走向)和“追索法”在露头出露较好地段进行布设。在矿产空白区开展矿产调查时,尤其在具有深切割地貌的中高山区开展矿产调查,前期的“路线地质找矿”布置多采用“穿越法”布设,局部兼用“穿越法”,在针对异常检查时,需要翻越重重山脊、山梁、陡坡,路线通过性差,效率较低、实用性不强,找矿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找矿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实现提高高原、山区找矿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的地质数据;
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地质数据包括现有地形数据、矿产数据、物化探数据以及遥感数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包括:
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所述水系分布路线包括三级,第三、第二级为主干路线,第一级为分支路线;
基于所述水系分布路线,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包括:
从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勘探所述主干路线的矿产信息;
当从所述主干路线获取到矿化信息时,勘探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当勘探完所述分支路线后,返回所述主干路线,并继续向上游路线进行矿产勘探;
根据勘探的结果,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之后,还包括:
生成路线地质找矿报告,所述路线地质找矿报告记载成矿区域的地质背景信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分布信息、成矿因素信息以及找矿路径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的步骤,包括:
根据需要选择分辨率精度下载dem高程数据;
利用arcmap软件镶嵌工具拼接所述dem高程数据;
对所述dem高程数据进行填充洼地、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河网分析、河流分级,栅格河网矢量化,河网分级显示,修剪异常数据,平滑处理河流网络。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的方向是沿着第三、二、一级水系的上游末端推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相关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然后再根据成矿区域构建地质路线模型,通过搜索所述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以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通过本发明构建的地质路线模型,找矿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确定成功区域的水系分布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地质路线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遍历地质路线找矿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遍历地质路线找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及系统。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可选的,所述地质数据包括现有地形数据、矿产数据、物化探数据以及遥感数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获取地质数据的方式可通过人为收集资料的方式,或通过设备仪器获取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地质数据还包括: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资料;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矿产图,相关比例尺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测量及地震等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区域及调查区物性资料;相关比例尺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自然重砂测量等原始数据及成果资料;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频谱的航空、卫星遥感数据及解译成果,岩矿波谱测量等其他遥感资料;涉及地质环境条件等数据。
通过对上述所述地质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解区域地质资源条件,明确主攻矿产,综合分析区内所涉及矿产的转石找矿标志。
具体的,可通过划分重点找矿工作区,通过预研究、在调查区划分出重点找矿工作区,即成矿区域。
步骤102,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优选的,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时,在确定成矿区域内,依据所述地质数据(比如,已有的矿产数据),并结合已有的区域化探,尤其是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
优选的,可根据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形态、地理地貌等特定,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水系分布需兼顾均匀性和合理性,如主要布设于干枯或季节性河流中,以便于地质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和转石类找矿标志观测。
步骤103,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布设应合理,比如路线主要布设于三级、二级、一级水系,以三级、二级为主干,一级为分支,从山口开始往上游推进;路线终点应为水系的源点(或末端)。
优选的,可基于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进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
优选的,在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之后,还包括:
生成路线地质找矿报告,所述路线地质找矿报告记载成矿区域的地质背景信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分布信息、成矿因素信息以及找矿路径信息。
通过编写路线地质找矿报告、编制相关附图附件,提交的文字报告中应对调查区段的地质背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大致分布规模、成矿因素、找矿方向有明确的概念,并提出可供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远景地段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提交的成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述步骤101中收集的资料,路线地质找矿文字报告,实际材料图,岩矿标本鉴定成果及化验测试成果,野外记录数据等。
以下将对上述步骤102和103进行描述。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确定成功区域的水系分布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上述步骤102中,所述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包括:
步骤201,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所述水系分布路线包括三级,第三、第二级为主干路线,第一级为分支路线(如图3中的数字1~3,分别对应表示第一~第三级,图3中的数字如3351表示海拔高度)。
优选的,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可结合地形、遥感资料进行勾画或利用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字高程模型)水系提取。
优选的,dem水系提取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根据需要选择分辨率精度下载dem高程数据;利用arcmap(一种地图制作工具)软件镶嵌工具拼接dem数据;对所述dem数据进行填充洼地、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河网分析、河流分级,栅格河网矢量化,河网分级显示,修剪异常数据,平滑处理河流网络。
步骤202,基于所述水系分布路线,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如图4所示)。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地质路线模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4示出了矿产调查主干地质路线、矿产调查分支地质路线、主干路线方向、分支路线方向以及地质相关数据(比如岩体、延脉、水系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丘陵、中高山区的露天固体矿产,成矿后期受构造活动作用、风化剥蚀作用,矿石会破碎、剥离,然后沿山顶—山坡—山麓—山口迁移,在第一、二、三级水系形成的原生晕、次生晕异常(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原理一致)。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遍历地质路线找矿的流程图,如图所示。上述所述步骤103中,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包括:
步骤501,从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勘探所述主干路线的矿产信息。
比如,从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重点观测、找寻河道(或冲沟)内的与成矿有关的蚀变岩、矿石转石等矿产信息。
步骤502,当从所述主干路线获取到矿化信息时,勘探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当勘探完所述分支路线后,返回所述主干路线,并继续向上游路线进行矿产勘探。
具体的,在主干路线发现矿化线索时,往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进行调查(如图4、图6所示),当分支路线调查完后,返回主干路线,继续向上游路线开展矿产调查,若有发现矿化线索如同上步。
步骤503,根据勘探的结果,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当主干路线、分支路线中发现矿化线索时,其两侧山坡要注意观察,尤其分支路线中两侧山坡,要进行追索检查。在发现矿(化)体时,要进行必要的短距离追索,以了解矿(化)体的延伸方向,便于下步找矿方向和明确观察重点。
优选的,当发现矿化蚀变线索、矿(化)体时进行必要的采样工作,如标本、薄片、基本分析样等样品采集。
优选的,观测点密度应视地质情况复杂程度及矿产出露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的密度。
优选的,确定所述矿产的具体位置所涉及的数据记录步骤,可采用手持gps定点、纸质记录或采用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s)、野外数据采集软件aorgmap等工具进行数字化记录。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通过获取的地质数据,划分重点找矿工作区以确定成矿区域,并通过勾画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图,综合所述水系分布图以及已有的地质矿产数据进行主干、分支路线布设,并通过遍历所述主干、分支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然后编写路线地质找矿的报告,并编制与所述报告相关的附图附件等。
通过本发明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可针对具深切割地貌的中高山区,其内通行困难,如新疆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祁漫塔格山山区等找矿工作,并通过建立了沿水系进行路线地质找矿方法,提高了通行困难地区的路线调查通过率,提高了找矿效率。
以下通过具有深切割地貌的阿尔金山开展萤石找矿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针对具有深切割地貌的阿尔金山开展萤石找矿,包括有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获取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首先,比如,通过资料的收集获取地质数据,充分收集项目涉及的前人的地形、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成果资料,如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1︰20万区域化勘探量成果、1︰20万区域物勘探量成果、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矿产勘查成果、科研成果等资料。
然后,对上述收取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全面整理和综合分析调查区已往各类资料,大致了解萤石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已有典型萤石矿床特征,明确主攻矿产,综合分析区内萤石的转石找矿标志,即转石呈白色、绿色、紫色,硬度低,搬运较近者多呈次棱角状、棱角状,较远者多呈次圆状、椭圆状,磨圆度较好。
最后,划分重点找矿工作区,通过预研究,区域上萤石矿多分布在北东-南西向区域性大断裂两侧,矿(化)体赋存于其次级构造裂隙中,产于阿尔金岩群变质老地层中,结合萤石成矿规律、区域上萤石矿(化)点分布规律及化探异常分布,在调查区内划分出重点找矿工作区(即成矿区域,如图4所示)。
第二步,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首先,通过勾画重点找矿工作区水系分布图,因本实施例划分的重点找矿工作区范围不大(约2km2),结合地形、遥感影像可进行了水系人工勾画(如图3所示)(面积较大者可利用dem数据提取水系)。
然后,综合水系分布图、已有地质矿产成果图进行主干、分支路线布设(如图4所示)。
最后,根据以下原则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
a.主要布设于预研究划分出的重点找矿工作区内;依据已有的矿产成果;结合已有的区域化探,尤其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
b.根据水系分布形态、地理地貌特点,要求兼顾均匀性和合理性,如主要布设于干枯或季节性河流中,以便于地质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和转石类找矿标志观测;
c.路线布设应合理,路线主要布设于三级、二级、一级水系,以三级、二级为主干,一级为分支,从山口开始往上游推进。路线终点应为水系的源点(或末端)。
第三步,根据勘探的结果,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具体包括:
a.从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重点观测、找寻河道(或冲沟)内的与成矿有关的蚀变岩、矿石转石;
b.主干路线发现矿化线索时,往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进行调查(附图6),分支路线调查完后,返回主干路线,继续向上游路线开展矿产调查,若有发现矿化线索如同上步骤。
c.主干路线、分支路线中发现矿化线索时,其两侧山坡要注意观察,尤其分支路线中两侧山坡,要进行追索检查。在发现矿(化)体时,要进行必要的短距离追索,以了解矿(化)体的延伸方向,便于下步骤的找矿方向和明确观察重点。
d.发现矿化蚀变线索、矿(化)体时进行必要的采样工作,如标本、薄片、基本分析样等样品采集。
可选的,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所涉及的数据记录,可采用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s)和野外数据采集软件aorgmap进行野外观测记录数据,地质观测点密度等同于1︰10000地质测量(要求参考标准dzt0078-2015)。
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之后,编写路线地质找矿报告、编制与所述路线地质找矿报告相关的附图附件,提交的文字报告中应对调查区段的地质背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大致分布规模、成矿因素、找矿方向有明确的概念,并提出可供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远景地段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提交的成果报告应包括:第一步骤所收集的资料,路线地质找矿文字报告,实际材料图,岩矿标本鉴定成果及化验测试成果,野外记录数据。
通过上述的步骤,利用阿尔金山矿产空白区先后发现3处萤石矿点、多处萤石矿化点;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沿第三、二、一级水系上游(末端)逐渐推进、追查的路线地质找矿方法,在矿产空白区找矿,1-2条路线一次调查基本确定其重点检查区是否有矿及预测其是否具有找矿前景,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与上文描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7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0、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720以及第二确定模块730,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710,用于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730,用于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所述地质数据包括现有地形数据、矿产数据、物化探数据以及遥感数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的,所述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720,还用于:
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所述水系分布路线包括三级,第三、第二级为主干路线,第一级为分支路线;
基于所述水系分布路线,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勘探所述主干路线的矿产信息;
当从所述主干路线获取到矿化信息时,勘探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当勘探完所述分支路线后,返回所述主干路线,并继续向上游路线进行矿产勘探;
根据勘探的结果,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700,还包括路线地质找矿报告生成模块,所述路线地质找矿报告生成模块,用于记载成矿区域的地质背景信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分布信息、成矿因素信息以及找矿路径信息。
优选的,所述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720,还用于:
根据需要选择分辨率精度下载dem高程数据;
利用arcmap软件镶嵌工具拼接所述dem高程数据;
对所述dem高程数据进行填充洼地、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河网分析、河流分级,栅格河网矢量化,河网分级显示,修剪异常数据,平滑处理河流网络。
优选的,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的方向是沿着第三、二、一级水系的上游末端推进。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的地质数据;
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数据包括现有地形数据、矿产数据、物化探数据以及遥感数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包括:
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所述水系分布路线包括三级,第三、第二级为主干路线,第一级为分支路线;
基于所述水系分布路线,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包括:
从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主干路线的起点开始,勘探所述主干路线的矿产信息;
当从所述主干路线获取到矿化信息时,勘探上游节点两侧的分支路线,当勘探完所述分支路线后,返回所述主干路线,并继续向上游路线进行矿产勘探;
根据勘探的结果,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之后,还包括:
生成路线地质找矿报告,所述路线地质找矿报告记载成矿区域的地质背景信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分布信息、成矿因素信息以及找矿路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成矿区域的水系分布路线的步骤,包括:
根据需要选择分辨率精度下载dem高程数据;
利用arcmap软件镶嵌工具拼接所述dem高程数据;
对所述dem高程数据进行填充洼地、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河网分析、河流分级,栅格河网矢量化,河网分级显示,修剪异常数据,平滑处理河流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的方向是沿着第三、二、一级水系的上游末端推进。
8.一种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地质数据,确定成矿区域;
地质路线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成矿区域,构建“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由主干路线和分支路线构成,用于描述找矿的路径及所述成矿区域周围的地质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遍历所述“y”字形地质路线模型的路线,确定矿产的具体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基于路线地质的找矿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