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光模块,其具有框体、外部连接用光连接器、滤光器、第1基板、第2基板、在第1基板的背面配置的光纤收纳用托盘、以及多个光纤。在第1基板的表面设置发送部和接收部,该发送部包含进行向光模块的外部的光发送的tosa,该接收部包含对来自光模块的外部的光进行接收的rosa。多个光纤包含从外部连接用光连接器的接收用端子延伸至rosa为止的光纤、从多个tosa各自延伸至滤光器为止的光纤、以及从滤光器延伸至外部连接用光连接器的发送用端子为止的光纤。光纤收纳用托盘具有在光模块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第1轮和第2轮,在第1轮及第2轮各自卷绕光纤。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光收发器。光收发器具有光插座、光多路复用器、光解多路复用器、托盘、2组连接器、2组保持架、4个tosa、4个rosa、电路基板及壳体。光插座具有套筒,从套筒延伸出光纤。从套筒延伸的光纤经过壳体的内部而分别与光多路复用器及光解多路复用器。并且,该光收发器具有将来自4个tosa的4通道的光信号传送至光多路复用器的4根内部光纤和传送从光解多路复用器分别朝向4个rosa的4通道的光信号的4根内部光纤。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光连接构造。光连接构造具有光连接器、作为连接对象物的光插头、以及套筒,光连接器具有对光纤进行保持的插芯。光连接构造是用于将一对光纤彼此光学地连接的构造,该一对光纤在光学性的连接时需要进行绕光轴的旋转角度的调整。一对光纤各自是多芯光纤或偏振保持光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7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8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25868号公报
在光通信系统中,与光通信网络的大容量化相伴,传送pam4(4-levelpulseamplitudemodulation)等具有多值的信号电平的光信号。在光收发器中,为了实现pam4传送而搭载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等信号处理ic。dsp的消耗电力例如为4~6w左右,为了将信号处理ic的工作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可缺少信号处理ic的散热机构。另一方面,作为光收发器,向更小型的cfp2(centumgigabitformfactorpluggable2)光收发器等的转移正在发展。例如,在cfp2-er4中,在光收发器的框体的内部对4个tosa(光发送子组件)和光合波器进行收容。4个tosa各自和光合波器由光纤彼此连接。在cfp2中,框体的宽度为41.5mm,要求在狭窄的框体的内部高效地进行多个光纤的配线。另外,光纤需要以比按照规格确定出的弯曲半径大的弯曲半径进行弯曲。因此,光纤的收纳需要一定程度的大小以上的空间,有时制约光收发器的小型化。因此,要求通过高效地收纳光纤而将光收发器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高效地进行光纤的配线而小型化的光收发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收发器,对通信装置在第1方向能够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长方体状的框体,其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第1方向的一端具有光插座;多个光学子组件,它们各自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套筒,套筒各自配置为朝向光插座,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进行光信号及电信号之间的光电变换;多个内部纤维,它们各自的一端与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的套筒连接;以及托盘,其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多个光学子组件沿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配置的状态下对多个光学子组件进行保持,托盘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保持部的第2方向的两侧的每一侧及光插座的相反侧延伸,并且对多个内部纤维各自进行引导,引导部分别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第2方向的两侧具有一对通行部,多个内部纤维各自在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延伸出后向光插座的相反侧以180°折回、经过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一方的通行部而进入至引导部,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周围以180°绕转而经过另一方的通行部从引导部伸出而向光插座侧延伸,内部纤维进入至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远离的通行部,以使得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通过高效地进行内部纤维的配线而将光收发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光收发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内部构造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框体、电路基板、信号处理ic及托盘的剖面斜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托盘的斜视图。
图7是从与图6不同的方向观察图6的托盘的斜视图。
图8是将图4的俯视图中的托盘的保持部及引导部的通行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从图4的光收发器将托盘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对通信装置在长度方向能够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长方体状的框体,其在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光插座;多个光学子组件,它们各自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套筒,套筒各自配置为朝向光插座,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进行光信号及电信号之间的光电变换;多个光纤,它们各自的一端与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的套筒连接;以及托盘,其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多个光学子组件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框体的宽度方向配置的状态下对多个光学子组件进行保持,托盘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保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每一侧及光插座的相反侧延伸,并且对多个光纤各自进行引导,引导部分别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一对通行部,多个光纤各自在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延伸出后向光插座的相反侧以180°折回、经过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一方的通行部而进入至引导部,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周围以180°绕转而经过另一方的通行部从引导部伸出而向光插座侧延伸,光纤进入至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远离的通行部,以使得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
该光收发器具有长方体状的框体,在框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光插座。光收发器具有:光学子组件,其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套筒;以及多个光纤,其一端分别与多个套筒连接。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由托盘的保持部保持,托盘具有对多个光纤各自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引导部在从保持部观察时在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每一侧及光插座的相反侧延伸。引导部具有供多个光纤各自经过,并且分别配置于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具有一对通行部。多个光纤各自在从套筒延伸出后向光插座的相反侧以180°折回而进入至一方的通行部,在引导部中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周围以180°绕转后经由另一方的通行部而向光插座侧延伸。因此,从朝向光插座的套筒延伸的各光纤向光插座的相反侧弯曲,由托盘的引导部引导为在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周围绕转后向光插座侧延伸。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光收发器的框体的内部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线。并且,以使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的方式从各套筒延伸出的光纤进入至从各套筒远离的通行部。因此,能够将光纤大幅地绕转至远处的通行部,因此能够抑制光纤的损伤。
另外,也可以是通行部由爪部和倾斜部划分出,该爪部将多个光纤覆盖,该倾斜部随着朝向光插座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在该情况下,经过通行部的光纤由爪部覆盖,由此能够降低光纤从通行部脱出的可能性。另外,通行部具有向光插座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倾斜的倾斜部。因此,从各套筒延伸出的光纤向光插座的相反侧弯曲,由此能够增大各光纤的弯曲半径,因此能够抑制光纤的损伤。
另外,也可以是前述的光收发器具有光合波器,该光合波器位于光插座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多个光学子组件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光发送子组件和至少1个光接收子组件。在该情况下,在具有在光插座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配置的光合波器、多个光发送子组件和大于或等于1个光接收子组件的光收发器中能够高效地进行光纤的配线。
另外,也可以是托盘的保持部具有第1开口,各光发送子组件在第1开口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接触。另外,在光发送子组件中,与信号的高速化相伴而输出的光的功率变大,与此相伴存在消耗电力变大的倾向。由此,光发送子组件处于容易变为高温的倾向。但是,如前所述,在托盘的保持部的第1开口配置各光发送子组件,各光发送子组件在配置于第1开口的状态下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进行接触。由此,各光学子组件经由托盘的第1开口及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热接触,因此能够确保从各光学子组件向框体的热路径。因此,能够提高各光学子组件的散热性。
另外,也可以是前述的光收发器具有对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ic,框体在长度方向的光插座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电插头,信号处理ic配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多个光学子组件和电插头之间,托盘具有第2开口,信号处理ic在第2开口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接触。信号处理ic特别在近年,处于与信号的高速化相伴而消耗电力变大的倾向,处于容易变为高温的倾向。因此,如前述所示在托盘的第2开口配置信号处理ic,在信号处理ic在配置于第2开口的状态下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信号处理ic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框体的内表面热接触。因此,能够确保从信号处理ic向框体的热路径,因此能够提高信号处理ic的散热性。
另外,也可以是引导部分别对多个光纤进行收容,以使得各光纤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托盘的引导部中对各光纤进行收容,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各光纤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各光纤的损伤。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1的斜视图。图2是光收发器1的分解斜视图。光收发器1例如依照cfp2标准。在这里所说的标准例如是行业标准之一的msa(multi-sourceagreement)。如图1及图2所示,光收发器1具有框体2、滑块3、光插座4以及导臂5。框体2例如是金属制。滑块3与框体2卡合。光插座4位于框体2的一端。导臂5相对于滑块3可自由转动地被安装。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滑块3及导臂5的图示。
框体2具有长方体状的形状。框体2在光收发器1的长度方向即方向d1(第1方向)延伸得长。光收发器1沿方向d1相对于在主机系统(通信装置)设置的保持架进行插拔(插入及移除)。保持架(未图示)与框体2同样地具有长方体状的形状,在方向d1延伸得长。保持架的内侧成为空腔。光收发器1能够收容于保持架的空腔中。保持架朝向通信装置的外部具有开口部。在将光收发器1向保持架插入时,光收发器1经过该开口部而插入至保持架的内部。在保持架中主要对框体2进行收容,光插座4及导臂5在框体2收容于保持架的状态下露出于保持架的外部。即,在将光收发器1向保持架插入时,沿框体2的长度方向即方向d1设置有光插座4的一端和位于该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以接近保持架的方式进行移动(另一端收容于保持架的内部)。在将光收发器1从保持架拔出(移除)时,设置有光插座4的框体2的一端以从保持架远离的方式进行移动。
框体2呈长方体状,例如通过与方向d1垂直地延伸的平面将框体2切断时的框体2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状。框体2包含有上框体7和下框体8。例如在下框体8的沿方向d1的侧面2b设置滑块3。上框体7及下框体8例如在夹设有垫圈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螺钉而彼此接合。例如,下框体8在内部具有空间(内部空间),上框体7以将内部空间覆盖的方式与下框体8接合。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使用“前后”及上下的方向,但这些方向是基于图示的状态而为了方便起见所使用的,并不对方向进行限定。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光插座4侧称为“前”,将后面记述的电插头6侧称为“后”,将从下框体8观察上框体7的方向称为“上”,将从上框体7观察下框体8的方向称为“下”,将“上下”称为“高度”。
滑块3从设置有光插座4的框体2的一端沿方向d1延伸。光收发器1在收容于保持架时以使得例如即使用户抓持框体2而试图从保持架移除也无法移除地与保持架卡合。光收发器1具有解除机构,该解除机构将相对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的卡合解除。解除机构包含有滑块3和导臂5。滑块3在框体2的侧面2b分别各设置有一个,由2个而成为一对部件。侧面2b例如是与前后方向(方向d1)及上下方向(方向d3)平行的平面状的面。导臂5在光插座4的上方及前方相对于滑块3可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在导臂5向前方且下方转动时滑块3沿方向d1向前方进行直线移动,与滑块3向前方的直线移动相伴而光收发器1相对于保持架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能够从主机系统将光收发器1拉出。
光插座4接受外部的光连接器。光收发器1经由该光连接器而与外部收发光信号。框体2在位于设置有光插座4的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具有电插头6。电插头6从框体2的另一端朝向外部露出。电插头6在框体2收容于保持架内时与在保持架的内部设置的电连接器(电插座)连接。在将光收发器1向保持架插入时,设置在框体2的后方的电插头6向保持架的开口部插入。如果电插头6与在保持架的深处设置的电连接器嵌合,则光收发器1和主机系统彼此电连接。例如,电插头6和主机系统的电连接器(电插座)各自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彼此对应的端子之间电连接,由此光收发器1从主机系统接受动作所需的电力供给。
光收发器1经由电插头6及电连接器(未图示),从主机系统接收用于向光信号变换而发送该光信号的电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而将该电信号发送至主机系统。有时将在这些信息传送中使用的光信号和与光信号相互变换的高速的电信号合起来而称为主信号。除了主信号以外,用于光收发器1的监视或控制的电信号也与主机系统进行通信。电插头6能够在将电源电压或电信号施加至电连接器(电插座)的状态下与电连接器嵌合并且移除。即,光收发器1能够进行热插拔(hotpluggable)。光收发器1通过热插入至主机系统而从主机系统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启动。
图3是表示光收发器1的内部构造的斜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设置光学子组件、光纤(内部纤维)f、电路基板13、光合波器(optical-multiplexer:o-mux)14以及托盘20。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进行光信号及电信号间的光电变换。光纤f分别与多个光学子组件连接。在电路基板13设置前述的电插头6。光合波器14在框体2的内部位于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即方向d2(第2方向)的一侧。托盘20对光纤f进行引导并且进行收纳。多个光学子组件包含tosa(transmitteropticalsub-assembly)11及rosa(receiveropticalsub-assembly)12。tosa11及rosa12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例如在4个tosa11的方向d2的端部配置1个rosa12。tosa11具有长方体状的封装件11b和从封装件11b的侧面凸出的套筒11c。rosa12与tosa11同样地,具有封装件12b和套筒12c。tosa11及rosa12在封装件11b的前端11f和封装件12b的前端12f以沿方向d2排列的方式对齐的状态下配置于光收发器1的内部。tosa11例如是在封装件11b的内部具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将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的光发送模块。变换后的光信号经由套筒11c而输出。多个tosa各自输出峰值波长彼此不同的光信号。rosa12例如是在封装件12b的内部具有受光元件(例如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的光接收模块。变换为电信号的光信号经由套筒12c而输入至rosa12。
从套筒11c及套筒12c各自延伸出光纤f。例如,rosa12的封装件12b大于tosa11的封装件11b。例如,rosa12的套筒12c大于tosa11的套筒11c。例如,在封装件11b的套筒11c凸出的侧面和封装件12b的套筒12c凸出的侧面以在方向d1上成为相同位置的方式对齐而配置时,套筒12c比套筒11c向前侧(光插座4侧)延伸得长,封装件12b比封装件11b向后侧(电插头6侧)延伸得长。即,在方向d1上,封装件12b的长度大于封装件11b的长度。另外,在方向d1上,套筒12c的长度大于套筒11c的长度。tosa11及rosa12都配置为套筒11c、12c朝向前侧(光插座4侧)。
在电路基板13安装有对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ic等电路元件。电路基板13以使在光收发器1插入至保持架时电插头6与保持架的内部的电连接器嵌合的方式收容于框体2的内部空间。即,电路基板13的方向d1上的位置对应于与电连接器嵌合的电插头6的位置而决定。电路基板13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具有上表面13b。上表面13b例如是与长度方向(方向d1)及宽度方向(方向d2)平行的平面。上表面13b的法线方向例如为高度方向(方向d3)。即,电插头6从框体2的后方向外部露出而配置。电插头6的端子沿方向d2排列。在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b,例如搭载有2个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15。dsp15例如是对从主机系统经由电插头6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ic之一。信号处理ic例如可以是成形电信号的波形的cdr(clockdatarecovery),也可以是生成或识别pam4信号的信号处理ic。光合波器14对从光插座4延伸的1根光纤f(第2内部纤维)及朝向各tosa11的4根光纤f(第1内部纤维)进行光学连接。光合波器14将各自峰值波长彼此不同的4个光信号(各对应于4通道)多路复用为1个波长复用光信号。例如,由4个tosa11各自生成的光纤分别经由1根第1内部纤维f而传送至光合波器14。例如,由光合波器14生成的波长复用光信号经由1根第2内部纤维传送至光插座4。
图4是表示光收发器1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框体2、电路基板13、dsp15、托盘20及光纤f的纵剖视图。如图4及图5所示,托盘20对光纤f进行收容,并且将光学子组件分别保持于规定的位置。托盘20具有:保持部21,其对光学子组件(例如tosa11及rosa12)进行保持;以及引导部25,其对从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延伸出的光纤f进行引导。托盘20例如为树脂制。托盘20对多个光纤f各自的绕引进行调整而将各光纤f收容于框体2的内部。如图5所示,上框体7的内表面7b与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b相对。例如,内表面7b与上表面13b大致平行。在安装于内表面7b上的平板状的各dsp15和框体2(上框体7)的内表面7b之间夹设有散热部件g1。如上所述在搭载于电路基板13的各dsp15和上框体7的内表面7b接近,在它们之间夹设散热部件g1,由此形成向光收发器1的外部的dsp15的散热路径。散热部件g1具有挠性,与上框体7的内表面7b和dsp15的上表面密接。散热部件g1具有导热性,将dsp15的热传递至上框体7。例如为散热片或散热凝胶。例如,将dsp15和上框体7的内表面7b之间的距离设得小,将散热部件g1的方向d3的长度(厚度)设得越小,散热路径的热传导性越提高。另外,散热部件g1与dsp15的上表面接触的面积以及与上框体7的内表面7b接触的面积设得越大,散热路径的热传导性越提高。
图6是表示托盘20的斜视图。图7是从与图6的相反侧观察托盘20的斜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托盘20具有前述的保持部21及引导部25和发热元件配置部28。托盘20的外形例如设为矩形板状。在托盘20中,从前侧(光插座4侧)朝向后侧(电插头6侧)将保持部21、引导部25及发热元件配置部28依次排列而配置。托盘20在四角各自具有螺孔20b。例如,托盘20通过将插入贯穿于螺孔20b的螺钉(未图示)螺入至下框体8的螺孔,由此固定于框体2。
保持部21具有:第1保持部21b,其对tosa11进行保持;以及第2保持部21c,其对rosa12进行保持。例如,托盘20具有:4个第1保持部21b,它们沿方向d2排列;以及第2保持部21c,其位于4个第1保持部21b的方向d2的端部侧。第1保持部21b及第2保持部21c例如都设为矩形框状,各第1保持部21b的一端(前端)及第2保持部21c的一端沿方向d2排列。第2保持部21c的另一端(后端)比各第1保持部21b的另一端向托盘20的方向d1的后侧延伸得长。第1保持部21b及第2保持部21c各自的大小(向方向d1的长度)与tosa11的封装件11b及rosa12的封装件12b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大小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rosa12的封装件12b大于tosa11的封装件11b,因此第2保持部21c大于第1保持部21b。例如,在方向d1中,第2保持部21c的长度大于第1保持部21b的长度。第1保持部21b在方向d1以及方向d2各自上,具有与tosa11的封装件11b的侧面相对的侧面(包含后述的后壁部21h),这些侧面包围封装件11b的周围而对tosa11进行保持。由此,将tosa11保持为在与方向d1以及方向d2平行的面中在规定的位置不会产生晃动。第2保持部21c具有与rosa12的封装件12b的侧面相对的侧面,这些侧面将封装件12b的周围包围而对rosa12进行保持。由此,将rosa12保持为在与方向d1以及方向d2平行的面中在规定的位置不会产生晃动。
第1保持部21b具有第1开口21f、载置面21g、后壁部21h以及弯曲部21j。封装件11b的面11d(参照图4)从第1开口21f朝向上框体7的内表面而露出。载置面21g设置于第1开口21f的方向d1的一端。如图7所示,封装件11b的面11d的一部分载置于载置面21g。后壁部21h设置于载置面21g的后侧。弯曲部21j设置于第1开口21f的前侧。第1开口21f例如设为在托盘20设置的矩形形状的开口(孔)。在第1开口21f的内侧配置散热部件g2(例如参照图4)。封装件11b与dsp15同样地,经由散热部件g2而与上框体7的内表面7b进行面接触。此时,内表面7b例如在高度方向具有台阶,与dsp15的上表面及封装件11b的面11d分别以不同的高度(在方向d3上不同的位置)经由散热部件g1、g2进行接触。例如,经由散热部件g1而与dsp15接触的内表面7b的从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b算起的距离,比经由散热部件g2而与封装件11b接触的内表面7b的从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b算起的距离小。由此,形成从tosa11的封装件11b向上框体7的散热路径。载置面21g是将封装件11b向下框体8的方向按压的部位。后壁部21h是将保持部21和引导部25分隔的部位,比后壁部21h在后侧及方向d2的两端侧各自设置引导部25。弯曲部21j是与从封装件11b延伸出的套筒11c相对的部位,例如与套筒11c的圆筒状的形状相匹配地设为圆弧状。
第2保持部21c与第1保持部21b同样地,具有第1开口21k、板状部21m以及弯曲部21p。rosa12的封装件12b(参照图4)从第1开口21k朝向上框体7的内表面而露出。板状部21m设置于第1开口21k的后侧,并且在方向d1及方向d2这两方延伸。弯曲部21p设置于第1开口21k的前侧。第1开口21k与第1开口21f同样地例如设为矩形形状,比板状部21m在后侧设置引导部25。弯曲部21p是与从封装件12b延伸出的套筒12c相对的部位,与套筒11c同样地,例如与套筒12c的圆筒状的形状相匹配地设为圆弧状。封装件12b与tosa11的封装件11b同样地,可以经由散热部件而与上框体7的内表面7b接触。此外,在rosa12的消耗电力比较小的情况下,封装件12b也可以不与上框体7的内表面7b热接触。
引导部25设置于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外侧(托盘20的两端侧)及保持部21的后侧。引导部25将多个光纤f引导为经过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外侧及保持部21的后侧。引导部25具有一对通行部25b、一对第1引导部25c、以及第2引导部25d。通行部25b设置于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两侧,彼此沿方向d2排列。第1引导部25c从通行部25b向后方延伸。第2引导部25d在一对第1引导部25c的后侧沿方向d2延伸。各第1引导部25c具有在方向d1延伸的板状部25f,第2引导部25d具有在方向d2延伸的板状部25g,在板状部25f及板状部25g分别载置多个光纤f。在板状部25f和板状部25g之间设置有弯曲部25h。例如,在板状部25f中沿方向d1延伸的光纤f经过弯曲部25h而在板状部25g中沿方向d2延伸。另外,在板状部25g中沿方向d2延伸的光纤f经过弯曲部25h而在板状部25f中沿方向d1延伸。如上所示,多个光纤f分别载置于弯曲部25h,由此能够将各光纤f的弯曲半径设为大于或等于规定值(规格的值)。由此,能够以大于或等于规格的值的弯曲半径将各光纤f弯曲,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弯曲应力而使损耗(弯曲损耗)增加。
第2引导部25d在dsp15的方向d1的前侧具有朝向上框体7延伸的壁部25j。壁部25j包含第1壁部25k和第2壁部25m。第1壁部25k沿方向d2延伸。第2壁部25m分别在第1壁部25k的方向d2的两端朝向接近的第1引导部25c弯曲。第1壁部25k延伸出向托盘20的中央侧凸出的第1爪部25p。第2壁部25m延伸出向托盘20的中央侧凸出的第2爪部25q。即,第2引导部25d例如具有在方向d2的中央形成的第1爪部25p和在方向d2的两端分别形成的第2爪部25q。第1爪部25p及第2爪部25q抑制被引导部25引导的光纤f从引导部25沿方向d3向外部脱出。在第1爪部25p的向下框体8的方向形成有将托盘20贯通的孔25x。在第2爪部25q的下框体8侧形成有将板状部25f贯通的孔25y。发热元件配置部28具有将dsp15朝向上框体7露出的凹部28b(第2开口、recesspart)。凹部28b例如设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在方向d2延伸的一个长边和从该长边的两端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短边。例如,在托盘20的方向d1上的后方的一个边,该一个边的方向d2上的中央部与该中央部的两端相比配置在前方而形成有凹部28b。如上所述,托盘20具有后方的一个边的中央部朝向保持部21凹陷的形状的凹部28b。或者,凹部28b的长边和保持部21的距离比托盘20的后方的螺孔20b和保持部21的距离短。
图8是将托盘20的通行部(passagepart)25b放大的俯视图。如图6及图8所示,各通行部25b是供多个光纤f分别经过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外侧(两肋)而使多个光纤f能够在托盘20的前侧的空间和托盘20的引导部25之间通行的通路(侧道(sidepassage))。例如,光纤f从托盘20的前方经由通行部25b进入第1引导部25c,从第1引导部25c经由通行部25b进入托盘20的前方。此外,由于与通行部25b连接,因此第1引导部25c的一部分设置在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外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体2进行了小型化,因此一方的通行部25b的方向d2的宽度作为一个例子为小于或等于3mm。但是,经由各通行部25b而在第1引导部25c以及第2引导部25d中使多个光纤f通行,从而能够在小型化的框体2的内部空间高效地收纳光纤f。各通行部25b例如具有壁部26和爪部27,该壁部26位于托盘20的方向d2的外侧(两端侧),该爪部27位于保持部21的方向d2的外侧。壁部26具有向托盘20的方向d2的中央侧凸出的爪部26c。例如,爪部26c具有倾斜部26b。倾斜部26b随着朝向前侧而向方向d2的外侧(两端侧)倾斜。爪部27具有端面27b。端部27b随着朝向前侧而向方向d2的外侧(两端侧)倾斜。因此,朝向爪部27侧的壁部26的倾斜部26b及爪部27的端面27b随着朝向前侧而向方向d2的外侧(两端侧)倾斜。例如,也可以是从方向d3俯视观察托盘20时,倾斜部26b形成为与端面27b平行。
参照图8及图9对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光收发器1中的光纤f的收纳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光收发器1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但是,在图9中,为了说明光纤f的状态而省略了托盘20。与各tosa11的套筒11c连接的光纤f在从套筒11c向前侧延伸后以180°向后侧折回而进入至一对通行部25b中的某一个。例如,各光纤f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11c进入一对通行部25b的一方时在光纤f的弯曲半径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从各自所连接的套筒11c进入一对通行部25b的另一方。在该情况下,一对通行部25b的另一方与一对通行部25b的一方相比,相对于套筒11c远离,由此光纤f的弯曲半径变大。与rosa12的套筒12c连接的光纤f也进入与上述同样地选择的通行部25b。例如,从与一方的通行部25b相邻而配置的tosa11延伸出的光纤f在向前方行进后以180°折回而在另一方的通行部25b中通行而进入至托盘20。另外,从与另一方的通行部25b相邻而配置的tosa11延伸出的光纤f在向前方行进后以180°折回而在一方的通行部25b中通行而进入至托盘20。与rosa12的套筒12c连接的光纤f也与上述同样地进入至通行部25b。例如,从与一方的通行部25b相邻而配置的rosa12延伸出的光纤f在向前方行进后以180°折回而在另一方的通行部25b中通行而进入至托盘20。例如,在将保持部21在方向d2上以中心为界分为2个区域时,光纤f进入与包含所连接的osa11、12区域不同的区域的通行部25b。此外,关于位于中心附近的tosa11,在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与该tosa11连接的光纤也可以进入包含tosa11的区域的通行部25b。
从一对通行部25b之中的一方的通行部25b进入至托盘20的内部的多个光纤f被通行部25b的爪部26c及爪部27覆盖。进入至一方的通行部25b的多个光纤f在一方的第1引导部25c中向后侧延伸,在第2引导部25d中沿方向d2弯曲而以沿另一方的第1引导部25c的方式向前侧折回。经过一方的通行部25b而进入至托盘20的多个光纤f在多个tosa11及rosa12的周围从向后的朝向以180°绕转而朝向前方而经过另一方的通行部25b从托盘20伸出而向光插座4侧延伸。从各tosa11的套筒11c延伸出而经由引导部25向光插座4侧延伸的各光纤f与光合波器14连接。另一方面,从rosa12的套筒12c延伸出而经由引导部25向光插座4侧延伸的光纤f与光插座4的套筒4b连接。另外,从套筒4b除了与rosa12的套筒12c连接的光纤f以外,还延伸出与光合波器14连接的光纤f。从套筒4b延伸出的光纤f向光收发器1的方向d2的一侧弯曲而经过一方的通行部25b进入至托盘20的引导部25,在多个tosa11及rosa12的周围绕转180°而经过另一方的通行部25b从引导部25伸出而朝向光合波器14延伸。
接下来,对根据光收发器1得到的作用效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光收发器1具有长方体状的框体2,在框体2的方向d1的一端设置光插座4。光收发器1具有:tosa11,其具有在方向d1延伸套筒11c;rosa12,其具有在方向d1延伸的套筒12c;以及多个光纤f,它们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套筒11c、12c连接。多个tosa11及rosa12各自在沿方向d2排列的状态下由托盘20的保持部21保持,托盘20具有对多个光纤f各自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5。引导部25具有一对通行部25b,该一对通行部25b分别配置于多个tosa11及rosa12的方向d2的外侧,供多个光纤f各自经过。
多个光纤f各自从套筒11c、12c延伸出而向光插座4的相反侧以180°折回、经过一方的通行部25b而进入至引导部25,在引导部25中将对多个tosa11及rosa12的周围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以180°绕转而经过另一方的通行部25b从引导部25伸出而向光插座4侧延伸。因此,从朝向光插座4的套筒11c、12c延伸的各光纤f向光插座4的相反侧弯曲,通过托盘20的引导部25进行引导,以使得在多个tosa11及rosa12的周围绕转后经由另一方的通行部25b向光插座4侧延伸。多个光纤f可以与各自的长度相应地在多个tosa11及rosa12的周围绕转大于或等于1周。多个光纤f在从保持部21的后侧延伸至安装于电路基板13的信号处理ic为止的引导部25和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光插座4侧的空间之间,经过一对通行部25b在tosa11的周围绕转而配线,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光收发器1的框体2的内部空间中的多个光纤f的收纳。并且,从各套筒11c、12c延伸出的光纤f进入至从各套筒11c、12c远离的通行部25b,以使得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因此,通过在tosa11的方向d2的外侧设置一对通行部25b,从而能够在远处的通行部25b将光纤f在框体2的内部大幅地绕转,因此能够抑制光纤f的弯曲损耗。
另外,通行部25b也可以具有爪部27和倾斜部26b,该爪部27将多个光纤f覆盖,该倾斜部26b随着朝向光插座4侧而向方向d2的两端侧倾斜。在该情况下,经过通行部25b的光纤f被爪部27覆盖,由此能够降低光纤f从通行部25b脱出的可能性。另外,通行部25b具有向光插座4的方向d2的外侧(两端侧)倾斜的倾斜部26b。由此,从各套筒11c、12c向光插座4的方向延伸出的光纤f在方向d1上向光插座4的相反侧延伸至信号处理ic为止而弯曲,由此能够增大各光纤f的弯曲半径,因此能够抑制光纤f的弯曲损耗。
另外,光收发器1具有位于光插座4的方向d2的一侧的光合波器14,多个光学子组件可以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tosa11和至少1个rosa12。在该情况下,在具有配置于光插座4的方向d2的一端的光合波器14、多个tosa11和大于或等于1个rosa12的光收发器1中能够高效地进行光纤f的配线。
另外,托盘20的保持部21具有第1开口21f,各tosa11可以在第1开口21f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g2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7b接触。另外,在tosa11中,存在与信号的高速化相伴而输出的光功率变大,与其相伴地消耗电力变大的倾向。由此,tosa11处于由于焦耳热而容易变为高温的倾向。但是,如前所述,在托盘20的保持部21的第1开口21f配置各tosa11,各tosa11在配置于第1开口21f的状态下经由散热部件g2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7b接触。在该情况下,各tosa11经由托盘20的第1开口21f及散热部件g2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7b热接触,因此能够确保从各tosa11向框体2的热路径。由此,光收发器1能够提高由各tosa11产生的焦耳热的散热性。
另外,光收发器1具有对电信号进行处理的dsp15,框体2在方向d1的与光插座4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电插头6,dsp15配置于方向d1上的多个osa(多个tosa11及rosa12)和电插头6之间,托盘20具有凹部28b,dsp15在凹部28b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g1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7b接触。dsp15特别在近年,处于与信号的高速化相伴而消耗电力变大的倾向,处于由于焦耳热而容易变为高温的倾向。因此,如前述所示在托盘20的凹部28b配置dsp15,dsp15经由凹部28b及散热部件g1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7b热接触。因此,能够确保从dsp15向框体2的热路径,因此光收发器1能够提高由dsp15产生的焦耳热的散热性。
另外,引导部25以各光纤f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方式分别对多个光纤f进行收容。因此,通过在托盘20的引导部25中对各光纤f进行收容,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各光纤f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状态。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各光纤f的弯曲损耗。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能够在由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知晓的。例如,光收发器的各部的形状、大小、材料、数量及配置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4个tosa11和1个rosa12的光收发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tosa的个数及rosa的个数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在框体2的左右两侧设置的导臂5的光收发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取代导臂而是具有能够相对于框体拉出的拉片,具有拉片的光收发器也能得到与前述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关于光收发器的各部件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依照cfp2标准的光收发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收发器也可以是依照除了cfp2标准以外的标准的光收发器。
标号的说明
1…光收发器,2…框体,2b…侧面,3…滑块,4…光插座,4b…套筒,5…导臂,6…电插头,7…上框体,7b…内表面,8…下框体,11…tosa(光学子组件),11b…封装件,11c…套筒,11d…面,11f…前端,12…rosa,12b…封装件,12c…套筒,12f…前端,13…电路基板,13b…上表面,14…光合波器,15…dsp(信号处理ic),20…托盘,20b…螺孔,21…保持部,21b…第1保持部,21c…第2保持部,21f…第1开口,21g…载置面,21h…后壁部,21j…弯曲部,21k…第1开口,21m…板状部,21p…弯曲部,25…引导部,25b…通行部,25c…第1引导部,25d…第2引导部,25f、25g…板状部,25h…弯曲部,25j…壁部,25k…第1壁部,25m…第2壁部,25p…第1爪部,25q…第2爪部,26…壁部,26b…倾斜部,26c…爪部,27…爪部,27b…端面,28…发热元件配置部,28b…凹部(第2开口),d1、d2…方向,f…光纤,g1、g2…散热部件。
1.一种光收发器,其对通信装置在第1方向能够插拔,
该光收发器具有:
长方体状的框体,其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具有光插座;
多个光学子组件,它们各自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套筒,所述套筒各自配置为朝向所述光插座,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进行光信号及电信号之间的光电变换;
多个内部纤维,它们各自的一端与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各自的套筒连接;以及
托盘,其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在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进行保持,
所述托盘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第2方向的两侧的每一侧及所述光插座的相反侧延伸,并且对所述多个内部纤维各自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分别在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的所述第2方向的两侧具有一对通行部,
所述多个内部纤维各自在从各自所连接的所述套筒延伸出后向所述光插座的相反侧以180°折回、经过所述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一方的所述通行部而进入至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周围以180°绕转而经过另一方的所述通行部,从所述引导部伸出而向所述光插座侧延伸,
所述内部纤维进入至所述一对通行部之中的从各自所连接的所述套筒远离的所述通行部,以使得弯曲半径大于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通行部由爪部和倾斜部划分出,该爪部将所述多个内部纤维覆盖,该倾斜部随着朝向所述光插座而向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还具有光合波器,该光合波器位于所述光插座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光发送子组件和至少1个光接收子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托盘的所述保持部具有第1开口,
各所述光发送子组件在所述第1开口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还具有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ic,
所述框体在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光插座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电插头,所述信号处理ic配置于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多个光学子组件和所述电插头之间,
所述托盘具有凹部,
所述信号处理ic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经由散热部件而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别对所述多个内部纤维进行收容,以使得各所述内部纤维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值。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