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69


本发明涉及龙须菜的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龙须菜是琼脂的主要生产原料,鲍鱼养殖鲜品饲料,对改善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调节和优化海洋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龙须菜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龙须菜硫酸多糖、寡糖、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龙须菜多肽、多酚等,大量的研究表明龙须菜所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着抗衰老、抗肿瘤、抗过敏以及抗氧化等功效。

现有的龙须菜养殖方式是在春夏之交,南方鱼害和台风来临之前,待北方沿海水温上升到12℃左右时即5月下旬或6月初,将龙须菜从南方直接北移至北方海区,进行规模化栽培和渡夏保种,到秋季,待南方鱼害和台风季节过后水温降低到26℃以下,再将龙须菜由北方运输至南方沿海批量推广、规模化栽培和过冬保苗。

近年来龙须菜养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龙须菜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面积已经超过9000公顷,南北运输过程中,大量的南方物种会随着龙须菜运输车被运抵北方,其中有些可以适应北方初夏海区的物种则可能会在北方海区进行繁殖,并形成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南方的附生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在北方海域大量的繁殖,甚至造成了严重的龙须菜养殖病害。例如2020年夏季在北方荣成龙须菜养殖场,则大量出现了本应是亚热带海区分布的物种--羽叶仙菜(ceramiumfilicula),造成了多个厂区近乎绝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吊养方式利用低温长时间保苗龙须菜的方法基本可以消灭对于龙须菜有害的适应于高温条件生长的外来病害物种,规避由亚热带长途运输种苗至北方的外来入侵物种风险,为温带地区提供无病害的优良龙须菜种苗,同时,能够降低低温条件下光照对龙须菜种苗的破坏,保护种苗的安全,甚至是可以实现龙须菜种苗在温带地区的冬季保苗,规避由亚热带长途运输种苗至温带而带来的长途运输成本,为温带地区提供抗低温的优良龙须菜种苗,保障温带海区的龙须菜种苗稳定和低价供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1)将龙须菜种苗间隔夹于苗绳上,将夹苗后的苗绳两端用细绳绑住,将夹苗后的苗绳往复折叠,折叠后的苗绳捆长度为1-2m,然后用绑绳绑住往复折叠的苗绳捆的上端,将坠石绑于苗绳捆的下端;

(2)将苗绳捆的上端绑于绠绳上,进行吊养方式养殖,吊养时需保障龙须菜种苗在冬季12月至来年4月期间,在水温低于8℃的环境下至少渡过8天以上,直至水温达到12℃后,再进行扩繁,扩繁的养殖方式采用表层平养方式。

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扩繁时,需将坠石取下,将苗绳捆拆开,将夹苗的苗绳两端以及中间分别绑在平行设置的不同的绠绳上。

上述方案中,步骤(1)中,苗绳直径为0.55cm,苗绳长度为3-5m。

上述方案中,所述苗绳为三股合成的聚乙烯纤维混纺绳中,龙须菜种苗夹于三股绳的缝隙中。

上述方案中,每米苗绳夹100-400g龙须菜,按10-40g龙须菜种苗为一簇,每隔5-10cm将一簇龙须菜种苗夹在苗绳上,夹苗时夹在龙须菜种苗的中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绑绳采用直径为0.2cm的聚乙烯绑绳。

上述方案中,所述坠石的重量为0.2-2kg。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水温低于8℃的环境下至少渡过8天以上,低温环境可以基本上消灭大部分附着的仅适宜于较高温度生存的从南方海域运输而来的外来入侵物种。

2、吊养方式不同于常规的表层平养方式,可一直保持一定的养殖深度,在保障低温除害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低温条件下光照对于龙须菜种苗的光破坏,保护种苗的安全性。该吊养方式可以保障龙须菜种苗在北方海域越冬,即在该吊养方式下龙须菜从12月份至来年4月份龙须菜可一直吊养于北方海域并健康存活。

3、本发明的养殖方式,龙须菜种苗在经历低温条件后可以得以修养,获得抗逆性更好,生长状态更好的抗低温龙须菜种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龙须菜种苗的养殖方法示意图;

图3为养殖前的龙须菜种苗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后的龙须菜种苗图;

图中,1、绠绳;2、绑绳;3、木橛;4、苗绳;5、浮球;6、龙须菜;7、坠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1)将龙须菜6种苗间隔夹于苗绳4上,苗绳4直径为0.55cm,苗绳4长度为3-5m,苗绳4为三股合成的聚乙烯纤维混纺绳中,龙须菜6种苗夹于三股绳的缝隙中;每米苗绳4夹100-400g龙须菜6,按10-40g龙须菜6种苗为一簇,每隔5-10cm将一簇龙须菜6种苗夹在苗绳4上,夹苗时夹在龙须菜6种苗的中部。

将夹苗后的苗绳4两端用细绳绑住,将夹苗后的苗绳4往复折叠,折叠后的苗绳4捆长度为1-2m,然后用绑绳2绑住往复折叠的苗绳4捆的上端,将坠石7绑于苗绳4捆的下端;绑绳2采用直径为0.2cm的聚乙烯绑绳2,坠石7的重量为0.2-2kg。

(2)将苗绳4捆的上端绑于绠绳1上,进行吊养方式养殖,如图1所示,绠绳1两端通过木橛3定位在海中,绠绳1上设置浮球5,保证绠绳1浮于海面上。吊养时需保障龙须菜6种苗在北方海域冬季12月至来年4月期间,在水温低于8℃的环境下至少渡过8天以上,直至水温达到12℃后,再在北方海域进行扩繁,扩繁的养殖方式采用表层平养方式,如图2所示,扩繁时,需将坠石7取下,将苗绳4捆拆开,将夹苗的苗绳4两端以及中间分别绑在平行设置的不同的绠绳1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被附生藻羽叶仙菜(ceramiumfilicula)严重附着的龙须菜,在山东荣成海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养殖。

观察实施例的情况,如图3所示以及图4所示。可以看出,图3所示的龙须菜,在经过低温吊养之前大量的附生藻附着于龙须菜上,吊养养殖8天后,如图4所示,附生的羽叶仙菜已死亡发白,而龙须菜健康存活。因此,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可以消灭外来物种,并且能够保证龙须菜健康存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1)将龙须菜种苗间隔夹于苗绳上,将夹苗后的苗绳两端用细绳绑住,将夹苗后的苗绳往复折叠,折叠后的苗绳捆长度为1-2m,然后用绑绳绑住往复折叠的苗绳捆的上端,将坠石绑于苗绳捆的下端;

(2)将苗绳捆的上端绑于绠绳上,进行吊养方式养殖,吊养时需保障龙须菜种苗在冬季12月至来年4月期间,在水温低于8℃的环境下至少渡过8天以上,直至水温达到12℃后,再进行扩繁,扩繁的养殖方式采用表层平养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扩繁时,需将坠石取下,将苗绳捆拆开,将夹苗的苗绳两端以及中间分别绑在平行设置的不同的绠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苗绳直径为0.55cm,苗绳长度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绳为三股合成的聚乙烯纤维混纺绳中,龙须菜种苗夹于三股绳的缝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米苗绳夹100-400g龙须菜,按10-40g龙须菜种苗为一簇,每隔5-10cm将一簇龙须菜种苗夹在苗绳上,夹苗时夹在龙须菜种苗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绳采用直径为0.2cm的聚乙烯绑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坠石的重量为0.2-2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规避养殖病害和优选抗低温种苗的龙须菜养殖方法,包括:将龙须菜种苗间隔夹于苗绳上,将夹苗后的苗绳往复折叠,折叠后的苗绳捆长度为1‑2m,然后用绑绳绑住往复折叠的苗绳捆的上端,将坠石绑于苗绳捆的下端;将苗绳捆的上端绑于绠绳上,进行吊养方式养殖,吊养时需保障龙须菜种苗在冬季12月至来年4月期间,在水温低于8℃的环境下至少渡过8天以上,直至水温达到12℃后,再进行扩繁,扩繁的养殖方式采用表层平养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吊养方式可以消灭对于龙须菜有害的适应于高温条件生长的外来病害物种。同时,能够降低低温条件下光照对龙须菜种苗的破坏,实现在温带海区的冬季保苗,节约由亚热带运输种苗至温带的运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庞通;刘倩;刘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08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