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58


本发明涉及稻田、小龙虾和泥鳅种养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satival.)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我国南方重要粮食来源。小龙虾(procambarusclarkii)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泥鳅(orientalweatherfish),属鳅科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系小龙虾的粮食,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是稻米的肥料,反哺水稻的生长。稻虾种养结合提高了经济收入。cn111990303a公开一种稻田里养殖澳洲淡水小龙虾的方法,有所提高了小龙虾及水稻产量,但不适用稻田、小龙虾和泥鳅三者共生。cn201319781公开泥鳅与水稻共生性新型生态稻田,适用于泥鳅与水稻共生,但不利于稻田、小龙虾和泥鳅三者共生。cn106577078a公开一种稻-虾-鳅耦合养殖方法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稻-渔耦合养殖的经济效益。但现有养殖模式,小龙虾、泥鳅繁殖效果欠佳,而且对抗病能力不够强,发病时容易相互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小龙虾产量难以有提升。技术实现要素: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相互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小龙虾、泥鳅繁殖能力,同步提高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块处理:选择田块,所述田块的周边设有沟渠,所述田块内设有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所述泥鳅区位于所述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之间;所述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均设有若干虾沟,用于放养小龙虾;所述泥鳅区设有若干泥洞,用于放养泥鳅;采用本发明设置的种养田,不但促进小龙虾、泥鳅生长、繁殖,而且利于水稻吸收养分,还便于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而且,种植秧苗后依次间隔一定时间分别投放泥鳅苗以及小龙虾,更有利于水稻生长,也更好促进小龙虾和泥鳅生长。(2)种养: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3-7天后施i肥,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氯化钾14-18份、过磷酸钙23-25份、硫酸铵25-30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2-45份;种植秧苗25-35天后,投放泥鳅苗至泥鳅区;种植秧苗40-45天后,投放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本发明采用氯化钾、过磷酸钙、硫酸铵结合百香果果壳发酵物,优选配比,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促生长,同时促进小龙虾、泥鳅生长,有效提高种养效果。(3)管理:每25-35天喷施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0.3:0.7-0.8,每次喷施量为53-65kg/亩,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采用本发明一定配比的复合菌剂,同步提高小龙虾、泥鳅抗病能力,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本发明设置一定喷施间隔时间,优选每次喷施量,充分发挥复合菌剂功效。进一步的,所述小龙虾a区呈三角形,所述泥鳅区和小龙虾a区共同构成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果壳发酵物制备方法:取100重量份百香果果壳,粉碎,加入0.3-0.5重量份酵母菌粉制得,在发酵温度为30-32℃条件下,发酵20-28h,制得百香果果壳发酵物。进一步的,所述i肥的施肥量为780-820kg/亩。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菌剂与100-200倍重量的水混合后喷施。进一步的,所述沟渠的深度为0.7-0.8米、宽度为0.8-1.2米。进一步的,所述虾沟的深度为20-25cm、宽度为10-15cm。进一步的,所述泥洞的洞口内直径为5-10cm。进一步的,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氯化钾16份、过磷酸钙25份、硫酸铵27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8份。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5:0.73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发明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相互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小龙虾、泥鳅繁殖能力,同步提高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与品质;而且采用本发明设置的种养田,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其亩捕获量明显提高。(2)其中,采用本发明设置的设置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不但相互促进小龙虾和泥鳅生长、繁殖,而且利于水稻吸收养分,还便于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显著提高小龙虾和泥鳅的规格与捕获量,以及提高水稻亩产量。而且,种植秧苗后依次间隔一定时间分别投放泥鳅苗以及小龙虾,更有利于水稻生长,也更好促进小龙虾和泥鳅生长。本发明采用氯化钾、过磷酸钙、硫酸铵结合百香果果壳发酵物,优选配比,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促生长,同时促进小龙虾、泥鳅生长,有效提高种养效果。采用本发明一定配比的复合菌剂,同步提高小龙虾、泥鳅抗病能力,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本发明设置一定喷施间隔时间,优选每次喷施量,充分发挥复合菌剂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田示意图;图中:1.小龙虾a区、2.泥鳅区、3.小龙虾b区、4.沟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田块处理如图1所示,选择田块,田块的周边设有深度0.7-0.8米、宽度0.8-1.2米的沟渠4;田块内设有小龙虾a区1、泥鳅区2和小龙虾b区3,所述小龙虾a区1呈小三角形,所述泥鳅区2与小龙虾a区1共同构成大三角形;所述泥鳅区2位于所述小龙虾a区1和小龙虾b区3之间;所述小龙虾a区1和小龙虾b区3均设有若干深度为20-25cm、宽度为10-15cm虾沟,用于放养小龙虾;所述泥鳅区2设有若干泥洞,洞口内直径为5-10cm,用于放养泥鳅。实施例2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1)按照实施例1设置田块;(2)种养: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5天后施i肥,施肥量为800kg/亩,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混匀制得:氯化钾16份、过磷酸钙25份、硫酸铵27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8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制备:取100重量份百香果果壳,粉碎,加入0.4重量份酵母菌粉,在发酵温度为30-32℃条件下,发酵24h;种植秧苗30天后,选择泥鳅苗规格为3-4g/尾,按照每亩20kg泥鳅苗投放至泥鳅区中泥鳅区;种植秧苗42天后,选择小龙虾规格为5-6g/尾,按照每亩20kg投放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3)管理:每30天喷施复合菌剂60kg/亩,复合菌剂与150倍重量水混合后喷施,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5:0.73制得,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实施例3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1)按照实施例1设置田块;(2)种养: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4天后施i肥,施肥量为780kg/亩,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混匀制得:氯化钾14份、过磷酸钙23份、硫酸铵25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45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制备:取100重量份百香果果壳,粉碎,加入0.3重量份酵母菌粉,在发酵温度为30-32℃条件下,发酵20h;种植秧苗25天后,选择泥鳅苗规格为3-4g/尾,按照每亩20kg泥鳅苗投放至泥鳅区中泥鳅区;种植秧苗40天后,选择小龙虾规格为5-6g/尾,按照每亩20kg投放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3)管理:每25天喷施复合菌剂53kg/亩,复合菌剂与100倍重量水混合后喷施,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3:0.7制得,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实施例4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1)按照实施例1设置田块;(2)种养: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6天后施i肥,施肥量为820kg/亩,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混匀制得:氯化钾18份、过磷酸钙25份、硫酸铵30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2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制备:取100重量份百香果果壳,粉碎,加入0.5重量份酵母菌粉,在发酵温度为30-32℃条件下,发酵28h;种植秧苗35天后,选择泥鳅苗规格为3-4g/尾,按照每亩20kg泥鳅苗投放至泥鳅区中泥鳅区;种植秧苗45天后,选择小龙虾规格为5-6g/尾,按照每亩20kg投放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3)管理:每35天喷施复合菌剂65kg/亩,复合菌剂与200倍重量水混合后喷施,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0.8制得,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对比例1与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选择1亩田块,未按照实施例1设置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直接在田块种植等密度秧苗,在种植秧苗30天后,选择泥鳅苗规格为3-4g/尾,按照每亩20kg泥鳅苗投放至田块全域;种植秧苗42天后,选择小龙虾规格为5-6g/尾,按照每亩20kg投放小龙虾苗至田块全域。对比例2与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种植秧苗15天后,投放规格与实施例2一致、等量泥鳅苗至泥鳅区;种植秧苗30天后,投放规格与实施例2一致、等量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对比例3与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i肥替换为ⅱ肥,ⅱ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氯化钾16份、过磷酸钙25份、硫酸铵27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5份。对比例4与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1:1制得。对比例5与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每20天喷施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的每次喷施量为40kg/亩。试验例分别按照上述实施例2-4以及对比例1-5的种养方法在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北大潭西村农田进行种养实验,每个试验例田块均为1亩,按照常规方法种植秧苗,秧苗密度一致,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收获小龙虾和泥鳅。分别记录小龙虾、泥鳅、水稻的养种情况,统计水稻干谷产量、小龙虾、泥鳅捕获量以及规格,结果如下:水稻干谷亩产量、小龙虾、泥鳅捕获量如下表1:水稻干谷亩产量(kg)泥鳅亩捕获量(kg)小龙虾亩捕获量(kg)实施例2643.51265.63215.63实施例3628.09256.06207.88实施例4619.62259.36210.62对比例1561.25235.13182.18对比例2591.42243.15189.48对比例3584.22247.07204.10对比例4593.31241.52186.49对比例5598.71248.03192.70上述结果表明,与对比例1-3相比,采用本发明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相互促进生长,显著提高小龙虾、泥鳅、水稻的产量,而且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亩捕获量明显提高。小龙虾、泥鳅平均规格如下表2:泥鳅平均规格(g/尾)小龙虾平均规格(g/尾)实施例255.651.2实施例354.250.8实施例454.850.4对比例150.147.6对比例251.948.7对比例353.350.1对比例451.648.4对比例552.949.2上述结果表明,与对比例1-3相比,采用本发明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促进小龙虾、泥鳅生长,显著提高小龙虾、泥鳅规格。其中,对比例1没有按照本发明设置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小龙虾、泥鳅规格与产量明显下降,水稻产量也明显下降。对比例2种植秧苗后较快投放泥鳅苗以及小龙虾,种养效果也明显下降,不利于相互促进生长。采用本发明设置的设置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不但相互促进小龙虾和泥鳅生长、繁殖,而且利于水稻吸收养分,还便于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显著提高小龙虾和泥鳅的规格与捕获量,以及提高水稻亩产量。而且,种植秧苗后依次间隔一定时间分别投放泥鳅苗以及小龙虾,更有利于水稻生长,也更好促进小龙虾和泥鳅生长。对比例3没有采用本发明配比的i肥,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均有所下降。本发明采用氯化钾、过磷酸钙、硫酸铵结合百香果果壳发酵物,优选配比,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促生长,同时促进小龙虾、泥鳅生长,有效提高种养效果。对比例4没有采用本发明配比的复合菌剂,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均明显下降,小龙虾、泥鳅规格也有所下降。而对比例5两次喷施复合菌剂的时间较短,并减少每次喷施量,其效果也明显下降。采用本发明一定配比的复合菌剂,同步提高小龙虾、泥鳅抗病能力,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小龙虾、泥鳅、水稻产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本发明设置一定喷施间隔时间,优选每次喷施量,充分发挥复合菌剂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田块处理:选择田块,所述田块的周边设有沟渠,所述田块内设有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所述泥鳅区位于所述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之间;所述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均设有若干虾沟,用于放养小龙虾;所述泥鳅区设有若干泥洞,用于放养泥鳅;

(2)种养: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3-7天后施i肥,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氯化钾14-18份、过磷酸钙23-25份、硫酸铵25-30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2-45份;种植秧苗25-35天后,投放泥鳅苗至泥鳅区;种植秧苗40-45天后,投放小龙虾苗至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

(3)管理:每25-35天喷施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0.3:0.7-0.8,每次喷施量为53-65kg/亩,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龙虾a区呈三角形,所述泥鳅区和小龙虾a区共同构成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百香果果壳发酵物制备方法:取100重量份百香果果壳,粉碎,加入0.3-0.5重量份酵母菌粉制得,在发酵温度为30-32℃条件下,发酵20-28h,制得百香果果壳发酵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肥的施肥量为780-820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与100-200倍重量的水混合后喷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的深度为0.7-0.8米、宽度为0.8-1.2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的深度为20-25cm、宽度为10-15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洞的洞口内直径为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氯化钾16份、过磷酸钙25份、硫酸铵27份、百香果果壳发酵物38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按质量比1:0.25:0.73制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小龙虾和泥鳅耦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田块,所述田块的周边设有沟渠,所述田块内设有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所述小龙虾A区和小龙虾B区均设有若干虾沟;所述泥鳅区设有若干泥洞;分别在小龙虾A区、泥鳅区和小龙虾B区种植秧苗,3‑7天后施I肥,种植秧苗25‑35天后,投放泥鳅苗;种植秧苗40‑45天后,投放小龙虾苗;每25‑35天喷施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粉、丝孢酵母菌、乳酸杆菌粉制得,至稻谷收获期,收获稻谷后再收获小龙虾和泥鳅。采用本发明种养方法,相互促进小龙虾、泥鳅、水稻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同时提高小龙虾、泥鳅规格,而且泥鳅、小龙虾易于捕获,其亩捕获量明显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归耘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0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