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0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今全球总人口快速增长,以及人群消费水平的增加,加速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恶化,使可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同时干旱、洪涝等灾害频发,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预计2050年粮食作物的需求将翻倍,生产足够的粮食是满足人群需求的根本途径,这将是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稳定冬小麦产量,需要合理的氮肥投入,以改善小麦氮素营养状况,增强小麦对氮肥的利用。化肥的施用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养活了世界50%的新增人口,但是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大量科学研究以及实践应用表明,生物刺激素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可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证食品安全,在节约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节本增效等方面,均具有重大应用潜力。在我国市场上,销售量较大的生物刺激素产品主要为腐植酸类、氨基酸类及海藻酸类产品,其中腐植酸类产品尤其是黄腐酸在农业上应用较广泛。但是我国引进该类产品时间较短,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还需要大量的研究为该类产品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利用黄腐酸提高小麦植株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为黄腐酸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施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所述效益包括提高农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优选的,所述土壤的质地包括砂质土壤和壤质土壤。优选的,当所述农作物为小麦时,于小麦拔节期施用所述黄腐酸。优选的,所述黄腐酸的施用量为10~50mg/kg。本发明提供了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分析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质地潮土上小麦生物量、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选用两种质地潮土:砂质潮土(s)和壤质潮土(r)用于小麦盆栽。供试黄腐酸通过生物半透膜将分子量分为三个等级:分子量小于3000d(w1)、分子量3000~10000d(w2)和分子量大于10000d(w3)。黄腐酸的施用浓度为0、10、25和50mg/kg,分别记为c1、c2、c3和c4。在小麦拔节期将黄腐酸溶液施入土壤,于花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结果显示,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不同质地潮土上冬小麦植株生物量、产量、氮累积量及籽粒氮铁浓度和累积量。不同质地土壤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施用浓度之间的交互效应显著,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变化趋势不同。总体而言,小分子量黄腐酸由于其分子尺度小、活性大,低浓度即可显著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大分子量黄腐酸由于活性低于小分子量黄腐酸,则需要更高的浓度才能显著促进小麦的生长;砂质潮土上,w1施用量增加效果降低,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效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红外光谱图,图中上中下分别表示分子量小于3000d(w1)、分子量3000~10000d(w2)和分子量大于10000d(w3)的红外光谱图;图2为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13c核磁共振图谱。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所述效益包括提高农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本发明所述土壤的质地优选包括砂质土壤和壤质土壤。本发明对所述农作物的种类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包括小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小麦为冬小麦,且于冬小麦拔节期施用所述黄腐酸。本发明所述黄腐酸的施用量优选为10~50mg/kg耕层土壤,所述耕层土壤优选为田地0~20cm深的土壤质量。在本发明中,施用所述黄腐酸时,优选基于不同的土壤质地施用不同量的所述黄腐酸,如在砂质潮土(s)上,sw1c2处理效果最好,其中w1施用量增加效果降低,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下冬小麦花期生物量、成熟期生物量、产量、籽粒氮铁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每盆分别高于对照2.37%~8.84%、3.29%~13.92%、21.62%~49.06%、19.47%~38.48%和10.79%~186.32%。壤质潮土(r)上,rw1c3处理效果最好,随着黄腐酸施用量的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下冬小麦花期生物量、成熟期生物量、产量、籽粒氮铁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每盆分别高于对照5.38%~26.65%、5.10%~24.94%、8.82%~51.36%、12.88%~40.58%和40.68%~205.65%。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砂质潮土上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各处理中sw1c2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74.36%、40.27%、52.34%、21.80%。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壤质潮土上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其中rw1c3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75.95%、58.77%、38.95%和21.57%。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利用生物半透膜将所述黄腐酸的分子量分为三个等级:分子量小于3000d(w1)、分子量3000~10000d(w2)和分子量大于10000d(w3)。综上可知,在适宜浓度下,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生物量、产量和籽粒氮铁累积量,但在不同质地土壤上,效果有所不同。两种潮土上,均是低分子量黄腐酸较低浓度作用效果最好:其中砂质潮土上,w1施用量增加效果降低,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效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此外,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砂质潮土上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可显著提高壤质潮土上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制备将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并用2mol/lhcl浸泡过夜,将树脂预处理为强酸型。称取黄腐酸钾(由褐煤硝酸氧解所制),按黄腐酸钾、水和树脂的质量比例为1:10:20混合搅拌3h进行离子交换,静置过夜(8h),进行过滤,滤液即为黄腐酸溶液。将透析袋预处理去除表面的甘油和杂质,并将黄腐酸溶液装入3000d透析袋中后置于烧杯中,以去离子水为缓冲溶液,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透析,每天更换一次缓冲溶液,共换五次水,收集外液和内液。外液即为分子量3000d及以下的黄腐酸溶液(w1),将内液继续用10000d的透析袋透析,收集的外液即为分子量3000~10000d的黄腐酸溶液(w2),内液即为分子量10000d以上的黄腐酸溶液(w3)。将溶液用烘箱60℃烘干,即可得三种不同分子量的黄腐酸。对三种不同分子量的黄腐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并对不同分子量黄腐酸进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随着分子量的升高,黄腐酸中碳元素相对含量升高,而氧元素相对含量降低,c/h比和c/o比升高,说明分子量越小,芳香度也越小,侧链越发达,含氧官能团便越多。红外光谱结果显示,w1和w2的吸收峰位置及强度比较接近,w3的吸收峰位置及强度与w1和w2相比有较大差别,说明相对分子量10000d以下的黄腐酸结构及官能团含量差别不大。13c核磁共振谱图结果显示(图2),随着黄腐酸分子量的增加,饱和烃的碳原子和羰基的碳原子相对含量逐渐减少,不饱和烃的碳原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表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元素分析样品n(%)c(%)h(%)s(%)o(%)c/hc/ow12.1334.273.514.6355.460.810.82w21.9634.333.446.1554.120.830.85w31.4550.983.942.4541.181.081.652、不同质地潮土的准备试验选用两种质地潮土:砂质潮土(s)和壤质潮土(r)用于小麦盆栽。在小麦拔节期,将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的黄腐酸溶液施入不同土壤类型盆栽中,每种分子量均采用10mg/kg、25mg/kg、50mg/kg三个不同浓度,每盆加入2l对应处理浓度的黄腐酸溶液,对照施用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小麦花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析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质地潮土上小麦生物量、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3、植株样品的采集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取样。开花期每盆取3株混合成一个样品,茎秆、叶片和穗分开取样,用于养分的测定;鲜样每盆取3株的旗叶混合成一个样品,每个处理取3个生物学重复,冰盒带回实验室,存放于超低温冰箱用于生理指标和转录组分析。成熟期将每盆6株小麦混合成一个样品,进行无损收获,分为茎秆、叶片、颖壳和籽粒,每个处理取4个生物学重复。4、土壤样品的采集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在开花期,将每盆定2~3个点(两株之间)各取0~20cm土壤,土样混匀后转入无菌塑料袋,冰盒带回实验室,将新鲜土样过10目筛后,-20℃保存,用于速效养分的测定。在成熟期,将每盆定2~3个点(两株之间)各取0~20cm土壤,自然风干,用于养分含量的测定。5、相关参数计算公式(1)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g/pot)=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式i;(2)花后氮积累量(mg/pot)=成熟期氮积累量-开花期氮积累量,式ii;(3)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g/pot)=花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成熟期地上部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茎叶 颖壳),式iii;(4)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mg/pot)=花期地上部氮累积量-成熟期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累积量,式iv;(5)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100%,式v;(6)花后营养器官氮转运效率(%)=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开花期氮积累量×100%,式vi。6、结果分析6.1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花期、成熟期干物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两种潮土上小麦花期、成熟期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并且小分子量黄腐酸低浓度效果最优。砂质潮土上,sw1c2处理效果最好,其中w1施用量增加效果降低,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下冬小麦花期生物量、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每盆分别高于对照2.37%~8.84%、3.29%~13.92%、21.62%~49.06%。壤质潮土上,rw1c3处理效果最好,随着黄腐酸施用量的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下冬小麦花期生物量、成熟期生物量、产量、籽粒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每盆分别高于对照5.38%~26.65%、5.10%~24.94%、8.82%~51.36%。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两种潮土上小麦花期、成熟期干物质量、产量。但是作用效果因黄腐酸的分子量、浓度以及土壤质地不同而产生差异。表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6.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植株养分浓度的影响6.2.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小麦开花期植株养分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在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花期植株氮浓度、磷浓度和钾浓度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小麦花期氮浓度和钾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下氮浓度最高,为18.57g/kg,高出对照13.93%。sw2c4处理下,钾浓度最高,为9.99g/kg,高出对照22.73%。除sw3c2处理下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磷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壤质潮土上,w2和w3处理下小麦花期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w1处理下氮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除rw1c4、rw3c2、rw3c3处理下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除rw1c3外,各处理钾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2c4钾浓度最高,为10.09g/kg,高出对照23.96%。表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花期养分浓度的影响6.2.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成熟期植株养分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在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成熟期植株氮浓度、磷浓度和钾浓度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小麦成熟期植株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3c2处理的氮浓度最高,为18.31g/kg,高出对照8.86%。sw1c2、sw1c4、sw2c2和sw3c4处理下植株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11.08%、4.71%、5.26%和7.76%;sw3c2处理下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降低了8.41%,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钾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在壤质潮土上,rw3c2和rw3c4处理下小麦成熟期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2.33%、5.85%,rw1c2、rw1c3和rw2c2的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rw1c4处理的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87%,rw3c2的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rw2c4的钾浓度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23%,除rw3c2处理外,其余各处理钾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表4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成熟养分浓度的影响6.2.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籽粒养分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砂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籽粒氮浓度和磷浓度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对籽粒钾浓度的效应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籽粒氮浓度、磷浓度和钾浓度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砂质潮土上,sw1c2、sw1c3、sw2c4、sw3c2和sw3c3处理的籽粒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除sw3c4外,其余各处理籽粒磷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籽粒钾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rw2c4、rw3c2、rw3c4的籽粒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6.77%、4.58%、3.69%;小分子量w1各浓度处理,以及rw2c3和rw3c3处理的籽粒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rw2c3、rw2c4、rw3c2和rw3c3处理籽粒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rw2c3处理下籽粒钾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19.20%,rw3c2处理籽粒钾浓度显著低于对照,降低了14.87%,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5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籽粒养分浓度的影响6.2.4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小麦籽粒铁锌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6所示,在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籽粒铁浓度和锌浓度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两种潮土上,各处理小麦籽粒铁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砂质潮土上,施用黄腐酸小麦籽粒铁浓度与对照相比提高了62.81%~106.68%,其中sw3c4处理的铁浓度最高。w1处理下,籽粒铁浓度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w2和w3处理下籽粒铁浓度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壤质潮土上,施用黄腐酸小麦籽粒铁浓度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2.83%~103.26%,其中rw2c3处理的铁浓度最高。w1和w2处理下,籽粒铁浓度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3处理下,籽粒铁浓度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砂质潮土上,除sw1c3、sw2c3、sw3c4外,其余各处理籽粒锌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壤质潮土上,rw1c2、rw2c4、rw3c4处理的籽粒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14.32%、12.47%和12.03%;其他处理中,除了rw1c4处理籽粒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外,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6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籽粒铁锌浓度的影响6.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植株养分累积量的影响6.3.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小麦花期植株养分累积量的影响如表7所示,在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花期氮、磷、钾累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砂质潮土上,各处理的小麦花期氮累积量和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的氮累积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3.96%;sw2c4处理的钾累积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1.03%。w1处理下,花期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w2处理下,花期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w3处理下,花期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生物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sw1c2和sw2c3处理下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sw3c2处理下磷累积量显著低于对照,除此之外,其余各处理的磷累积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除rw2c2和rw3c4外,其余处理的小麦花期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氮累积量最多,高出对照26.37%。w1和w3处理下,氮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w2处理下,氮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rw1c3、rw2c3、rw2c4和rw34c2处理下,花期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19.03%、17.23%、13.19%和12.02%,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显著提高花期钾累积量,其中rw2c4处理下钾累积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8.72%。表7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花期养分累积量的影响6.3.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成熟期植株养分累积量的影响在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成熟期氮、磷、钾累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8)。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的成熟期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的氮累积量最高,增加了19.56%。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w1处理下,成熟期氮累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w2处理下,成熟期氮累积量呈现升高的趋势;w3处理下,成熟期氮累积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sw3c2处理下成熟期磷累积量显著低于对照,除此之外,各处理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的磷累积量最高,增加了26.26%。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成熟期钾累积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成熟期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处理的氮累积量最高,增加了22.40%。不同分子量处理下,氮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除rw2c3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成熟期磷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4磷累积量最高,增加了29.80%。w1和w2处理下,磷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w3处理下,磷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除rw2c3、rw2c4和rw3c2处理的成熟期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w1处理下,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w2处理下,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w3处理下,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8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成熟期养分累积量的影响6.3.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籽粒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砂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籽粒氮、磷累积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黄腐酸浓度对籽粒钾累积量的主效应显著,而分子量对籽粒钾累积量影响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籽粒氮、磷、钾累积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9)。砂质潮土上,除了sw3c2处理下籽粒磷累积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籽粒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w1c2处理下籽粒氮、磷累积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8.48%、32.12%。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籽粒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处理下氮累积量最高,增加了40.58%。rw1c3、rw1c4、rw2c3和rw3c4处理下籽粒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36.68%、39.23%、15.67%和15.79%;其他处理中除rw3c2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rw1c2、rw1c3、rw1c4、rw2c3、rw2c4和rw3c3处理下籽粒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14.27%、49.45%、37.29%、57.26%、15.93%和20.75%,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籽粒氮累积量和钾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1和w3处理下,籽粒磷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w2处理下,籽粒磷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9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籽粒养分累积量的影响6.3.4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籽粒铁锌累积量的影响两种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籽粒铁、锌累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0)。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小麦籽粒铁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w1处理的籽粒铁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w2处理的籽粒铁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w3处理的籽粒铁累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sw1c2处理的籽粒铁累积量最高,增加了186.32%。sw1c2、sw1c3、sw2c3和sw3c4处理的籽粒锌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22.58%、30.97%、30.32%和18.06%,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小麦籽粒铁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籽粒铁累积量随着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rw1c3处理的籽粒铁累积量最高,增加了205.65%。rw1c2、rw1c3、rw2c3、rw2c4、rw3c3和rw3c4处理下籽粒锌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26.59%、36.71%、18.99%、29.11%、27.85%和20.25%,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10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籽粒铁锌累积量的影响6.4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干物质与养分积累转运的影响6.4.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砂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总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壤质潮土上,黄腐酸浓度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总量的主效应显著,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不显著。两种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1)。砂质潮土上,除sw3c2和sw3c4两个处理的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的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最高,增加了74.36%。w1处理下,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w2处理下,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w3处理下,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此外,小分子量黄腐酸w1各处理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w2和w3。壤质潮土上,rw1c4和rw2c4两个处理下小麦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19.64%和18.14%,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的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最高,增加了40.27%。壤质潮土上,除rw2c2、rw2c4和rw3c4处理的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处理最高,增加了75.95%。此外,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随着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表1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开花前后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的影响6.4.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开花前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两种潮土上小麦花后氮积累量和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2)。砂质潮土上,sw1c3、sw2c3、sw3c2、sw3c4四个处理的小麦花后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25.64%、37.81%、20.02%、19.10%;sw2c2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除rw1c2、rw1c3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的小麦花后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w1、w2处理下花后氮积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w3处理下花后氮积累量随着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下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w1c2处理最高,增加了52.34%。壤质潮土上,除rw3c4处理外,其余各处理花前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处理最高,增加了58.77%。表1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开花前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6.4.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上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两种潮土上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效率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3)。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使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和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壤质潮土上,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随着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rw1c3、rw1c4、rw2c3、rw3c2和rw3c3处理的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最高,增加了38.95%,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除rw2c4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的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rw1c3处理最高,增加了21.57%;w1和w2处理下,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随着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w3处理下花后营养器官n转运效率随着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13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6.5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潮土养分的影响6.5.1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成熟期两种潮土养分的影响砂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子量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主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对土壤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的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4)。砂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氮含量,其中w1和w3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w2的3个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w1c2和w3的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低于对照。sw1c2、sw2c4和sw3c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低于对照。sw1c3、sw2c3和sw3c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除了rw2c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氮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低于对照。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w1各处理、rw2c2、rw2c3和rw3c2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提高了壤质潮土中土壤碱解氮含量,除rw3c2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rw2c4、rw3c2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除rw3c4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表14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小麦成熟期土壤养分浓度的影响6.5.2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空白土壤养分的影响砂质潮土上,黄腐酸分子量和浓度对空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子量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壤质潮土上,分子量和浓度对土壤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分子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浓度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主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5)。砂质潮土上,sw1c3、sw1c4和sw2c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w1和w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w3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w1c2、sw1c3、sw2c4和w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或低于对照。w1、sw2c2、sw2c3和sw3c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w1、sw3c3、sw3c4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壤质潮土上,rw1c4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除rw3c4外,均达到显著水平。rw2c3和rw3c3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rw1c2、rw2c2、rw2c3和w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15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空白土壤养分浓度的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所述效益包括提高农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的质地包括砂质土壤和壤质土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农作物为小麦时,于小麦拔节期施用所述黄腐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腐酸的施用量为10~50mg/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黄腐酸在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种植农作物效益中的应用,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盆栽试验,分析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对两种质地潮土上小麦生物量、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生物量、产量、氮累积量及铁累积量,并且籽粒氮浓度和铁浓度显著提高。但在不同质地土壤上,效果有所不同。两种潮土上,均是低分子量黄腐酸较低浓度作用效果最好:其中砂质潮土上,W1施用量增加效果降低,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壤质潮土上,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效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为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

技术研发人员:王祎;韩燕来;梁媛媛;姜瑛;李芳;李培培;李慧;崔鹏娟;杨艳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0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