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体外诊断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管(例如常见的反应管)与底座进行压紧,以保证热传递的良好,良好的热传递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进一步的,在将反应管与管座压紧的同时还需要对反应管内荧光染料发出的荧光进行检测。目前该领域常见的电加热上盖,通常采用手动开合与下压,体积较大,同时对于单个反应管的摆放有一定要求,需要对称摆放,防止热盖倾斜造成接触不良,难以集成到各种液体处理工作站或小型化与便携式的体外诊断设备中。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等领域对仪器设备的重量、大小都有了特殊的要求,从而也促使体外诊断设备进一步向小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在分子诊断的领域,要想将rt-pcr模块的体积缩小,集成到小型化和自动化的全自动分子诊断设备中,首先需要开发一种体积小巧、能自动开合的上盖。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结构紧凑、小巧,其能够可控制地下压,实现对反应管与管座之间的自动化压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包括固定支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皆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二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上盖组件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能够施力于反应管的顶盖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其具有的丝杆上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能够在所述丝杆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还与所述第一支臂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压杆还与所述第二支臂可旋转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通过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形成连接。
优选地,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对应设置有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装有聚焦透镜。
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加热部件。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加热薄膜。
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至少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隔热件分别处于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以及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和/或,所述电加热薄膜通过导热双面胶黏贴于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采用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苯乙烯中的一种制作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带动所述上盖组件在高度方向上产生直线运动,当所述上盖组件被带动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处于其下方的反应管与管座之间的自动压紧,从而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反应管与管座之间压紧的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紧凑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未对反应管施力的状态;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对反应管施力的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中施力传动相关部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的水平箭头以及竖直箭头示出了其具有水平直线往复运动以及竖直直线往复运动路径方向;
图4为图1中的上盖组件与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各部件为拆卸状态。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21、第一支臂;22、第二支臂;3、上盖组件;31、上盖本体;311、通孔;32、聚焦透镜;33、电加热薄膜;34、隔热件;41、丝杆电机;42、丝杆;43、连杆;431、弹性件;51、第一压杆;52、第二压杆;6、限位柱;61、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2、第三直线导轨组件;63、第二直线导轨组件;100、反应管;200、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皆与所述固定支架(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21,所述第二侧板1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22,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3,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上盖组件3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3能够施力于反应管100的顶盖上,所述反应管100被放置于管座200上,进而实现所述反应管100与所述管座200之间的压紧。该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以及第二支臂22带动所述上盖组件3在高度方向上产生直线运动,当所述上盖组件3被带动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处于其下方的反应管100与管座200之间的自动压紧,从而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反应管与管座之间压紧的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紧凑小巧。前述的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例如分别通过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实现与所述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具体例如由滑块以及与之匹配的导轨组成,作为本领域的公知,本发明不做赘述。所述反应管例如可以是市面上常用的ep管,其不同的容例如100微升、200微升、1毫升、5毫升能够被所述上盖所兼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41,其具有的丝杆42上连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能够在所述丝杆42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41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所述第一压杆51还与所述第一支臂21可旋转地连接(具体例如铰接),所述第二压杆52还与所述第二支臂22可旋转地连接(具体例如铰接)。该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连杆43与所述第一压杆51或者第二压杆52之间的可旋转摆臂结构,将所述丝杆42的水平轴向位移转化为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的竖直高度位移,从而进一步使本发明的上盖结构更加紧凑、小巧。进一步的,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之间滑动连接,具体例如分别通过第二直线导轨组件63实现两者的滑动连接,能够使所述上盖的结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有利于提升所述上盖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能够保证直线运动顺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丝杆42的直线位移大小将决定了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的竖直高度的变化大小,进而实现对施力大小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滑动连接,具体例如通过第三直线导轨组件62实现所述滑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两端通过弹性件43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形成连接,如此,在所述连杆43被所述丝杆42驱动朝向所述反应管100一侧运动时,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能够被其通过所述弹性件431带动一起靠近所述反应管100,如此能够使所述上盖不进行压紧时,所述上盖组件3能够不阻挡于所述反应管100位置的上方领域,从而能够便利所述反应管100的放置过程。所述弹性件431例如可以为弹簧,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簧在刚度选择方面应与所述第一侧板11或者第二侧板12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相匹配(在不被限位的前提下),具体的,在朝向反应管100运动时,其能够足够带动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一起跟随所述连杆43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对应设置有限位柱6,用于对所述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的水平直线位移进行限位,也即当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的前端与所述限位柱6接触时,两者将不再跟随所述连杆43继续朝向所述反应管100运动,取而代之则是所述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将围绕其分别与所述连杆43的旋转连接点发生旋转,而由于所述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的低端)通过相应的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则被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限制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由此,所述连杆43的水平运动被转化为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的竖直运动。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中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第二直线导轨组件63、第三直线导轨组件62的设置使所述上盖具有较强的刚性,可以在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产生倾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压紧一个或多个反应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本体31,所述上盖本体31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通孔311,所述通孔311内嵌装有聚焦透镜32,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八个通孔311,对应具有八个所述聚焦透镜32。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所述通孔311的具体个数与下方具体的反应管100的个数相适应,其分别对应了每个所述反应管100的管口位置,从而使所述上盖在实现对反应管100与管座200压紧的同时,还同时具备了通过所述聚焦透镜32对各个反应管100内的样本内目标分析物发出的荧光的聚焦。所述聚焦透镜32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例如球形、半圆球形、圆柱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组件3还包括加热部件,具体的,所述加热部件例如电加热薄膜33,所述电加热薄膜33通过导热双面胶黏贴于所述上盖本体31的一侧,其用于保持所述上盖的温度恒定,一般情况下温度可以设定在40℃~120℃之间,而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对其温度的控制,所述上盖本体31上还相应设置有相应的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组件3还包括隔热件34,所述隔热件34至少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隔热件34分别处于所述上盖本体31与所述第一支臂21之间以及所述上盖本体3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防止热量朝向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的传递,保证热量的有效利用率。所述隔热件34具体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苯乙烯中的一种制作形成。
所述管座200可以使用带恒温功能的加热底座,也可以使用用于pcr的热循环模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皆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21),所述第二侧板(1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22),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3),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上盖组件(3)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3)能够施力于反应管(100)的顶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41),其具有的丝杆(42)上连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能够在所述丝杆(42)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41)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所述第一压杆(51)还与所述第一支臂(21)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压杆(52)还与所述第二支臂(22)可旋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之间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两端通过弹性件(43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形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对应设置有限位柱(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本体(31),所述上盖本体(31)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通孔(311),所述通孔(311)内嵌装有聚焦透镜(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3)还包括加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加热薄膜(3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3)还包括隔热件(34),所述隔热件(34)至少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隔热件(34)分别处于所述上盖本体(31)与所述第一支臂(21)之间以及所述上盖本体(3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和/或,所述电加热薄膜(33)通过导热双面胶黏贴于所述上盖本体(3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34)采用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苯乙烯中的一种制作形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