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7


本申请涉及劲性钢骨吊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型钢进行吊装;而劲性结构,是指在型钢装配完成后,于型钢外层浇注混凝土,形成砼劲性柱。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4279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劲性钢柱吊装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开设有内腔,内腔底面转动安装有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顶部固定有丝杠;丝杠外周面连接有套管,底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套管沿竖向移动的组件。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实现套管的上下移动,通过套管实现劲性钢柱的吊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待装配型材吊装过程中,不易于判断待装配型材是否与安装平面完全接触,待装配型材没有完全接触安装平面时,关闭电机会使待装配型材与安装平面发生刚性碰撞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不易于判断待装配型材是否与待安放平面完全接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包括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顶部固定有卷筒,所述卷筒外周面绕设有用于悬吊待装配十字钢骨的吊绳,所述载物平台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所述第一滑移板顶部固定有电机;所述载物平台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移板;所述第二滑移板与第一滑移板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所述第二滑移板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载物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板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向轮,所述吊绳绕设于转向轮周侧;所述电机与卷筒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卷筒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装配的十字钢骨与安装平面接触后,吊绳受到十字钢骨的拉力会减小,从而使转向轮受到的压力减小。受到压力减小的第二滑移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第二滑移板通过斜面驱动第一滑移板移动,从而使电机与卷筒之间的驱动组件相分离,达到电机与卷筒分离的效果,进而结束电机带动卷筒转动的过程,实现十字钢骨与待安装平面接触后,卷筒停止转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移板远离卷筒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滑移板一端与载物平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移板向靠近卷筒一侧移动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向第一滑移板施加向靠近卷筒一侧的弹力。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电机输出端的第一离合轴以及与卷筒固定连接的第二离合轴;所述第一离合轴远离电机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传动块,所述第二离合轴靠近电机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配合槽,所述第二离合轴通过配合槽与传动块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块通过配合槽与第二离合轴插接时,可以使第一离合轴与第二离合轴处于接合状态,便于电机带动卷筒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电机和卷筒,便于十字钢骨与安装平面接触后可以停止卷筒转动。

可选的,所述十字钢骨相邻的两个腹板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腹板一侧固定有两个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的相对内侧分别固定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远离铰接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十字钢骨一端铰接有定位板;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十字钢骨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转动的触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的十字钢骨与作为安装平面的十字钢骨相接触后可能会出现错位的情况,通过设置定位板,使得上下两个十字钢骨接触时,钢板通过与两个十字钢骨的翼板相贴合,便于两个翼板对齐,从而减少十字钢骨吊装结束后出现的错位情况。

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铰接于第一连杆顶端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底端固定有抵接片,所述固定板顶面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三连杆的安装孔,所述第三连杆通过安装孔与固定板沿竖向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杆通过抵接片与待安装平面相接触后,会使第三连杆向上移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向下转动,便于定位板与作为安装平面的十字钢筋相接触,通过定位板为上下两个十字钢筋进行限位;固定板通过安装孔为第三连杆提供沿竖向的导向作用。

可选的,所述铰接板靠近铰接轴一侧固定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远离铰接板一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用于向第一连杆施加向水平方向复位的弹力,便于使第一连杆趋近于水平状态,降低定位板阻挡十字钢骨与待安装平面相接触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竖板以及分别固定于竖板两侧的斜板一和斜板二;所述斜板一靠近斜板二一侧固定有抵接板,所述斜板二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滑移连接有配合板;所述抵接板与配合板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配合板靠近翼板一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斜板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斜板二沿自身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用于与抵接板靠近翼板一侧插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抵接板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插接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远离斜板一一侧的侧壁固定有用于与插接板插接的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定位板的斜板一与斜板二接触后,抵接板抵压推动配合板,配合板通过连接板推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移动后,插块与插接板相分离,插接板与抵接板插接,并为抵接板提供限位作用,降低斜板一与斜板二分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远离斜板一侧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二安装槽与斜板二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簧为连接板提供向靠近斜板一侧的弹力,便于连接板向靠近斜板一侧复位。

可选的,所述插接板靠近翼板一侧固定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插接板一端通过第四安装槽与斜板二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弹簧为插接板提供向靠近抵接板一侧的弹力,便于插接板解除限位作用后,可以在第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抵接板插接,从而为抵接板提供限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待装配的十字钢骨与安装平面接触后,吊绳受到十字钢骨的拉力会减小,从而使转向轮受到的压力减小。受到压力减小的第二滑移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第二滑移板通过斜面驱动第一滑移板移动,从而使电机与卷筒之间的驱动组件相分离,达到电机与卷筒分离的效果,进而结束电机带动卷筒的运动过程,实现十字钢骨与待安装平面接触后,卷筒停止转动的效果;

2.传动块通过配合槽与第二离合轴插接时,可以使第一离合轴与第二离合轴处于接合状态,便于电机带动卷筒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电机和卷筒,便于十字钢骨与安装平面接触后可以停止卷筒转动;

3.第三连杆通过抵接片与待安装平面相接触后,会使第三连杆向上移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向下转动,便于定位板与作为安装平面的十字钢筋相接触,从而为上下两个十字钢筋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辅助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载物平台;11、第二滑槽;12、第二滑移板;13、第二弹簧;14、转向轮;15、十字钢骨;16、限位孔;17、插块;2、放线机构;21、卷筒;22、电机;23、吊绳;24、第一滑槽;25、第一滑移板;26、第一弹簧;27、斜面;3、驱动组件;31、第一离合轴;32、第二离合轴;33、传动块;34、配合槽;35、竖板;36、腹板;37、翼板;4、拼接机构;41、第一连杆;42、抵接片;43、固定板;44、铰接板;45、铰接轴;46、第一扭簧;47、第二连杆;48、第三连杆;49、安装孔;5、定位板;51、斜板一;52、斜板二;53、第三弹簧;54、第四安装槽;55、插接板;56、第四弹簧;6、连接组件;61、抵接板;62、配合板;63、第一安装槽;64、第一倒角;65、第二安装槽;66、第三安装槽;67、连接板;6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包括载物平台1。载物平台1顶面设置有用于悬吊十字钢骨15的放线机构2。放线机构2包括固定于载物平台1顶部的卷筒21以及与载物平台1顶部滑移连接的电机22;卷筒21外周面绕设有吊绳23。载物平台1顶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4,载物平台1通过第一滑槽24沿载物平台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25;电机22固定于第一滑移板25顶部;第一滑移板25远离卷筒21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远离第一滑移板25一端通过第一滑槽24与载物平台1固定连接。电机22与卷筒2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卷筒21转动的驱动组件3。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3包括固定于电机22输出端的第一离合轴31以及与卷筒21固定连接的第二离合轴32;第二离合轴32固定于卷筒21靠近电机22一侧的圆心位置。第一离合轴31远离电机22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传动块33,传动块33与第一离合轴31一体成型;第二离合轴32靠近电机22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配合槽34,第二离合轴32通过配合槽34与传动块33插接。本实施例中,传动块33与配合槽34均设置为四个。传动块33与配合槽34插接后,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处于接合状态;使电机22带动卷筒21转动。当第一滑移板25带动电机22移动后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分离,电机22不再驱动卷筒21转动。

参照图2和图3,传动块33的位于楔形的竖直面开设有凹槽331,传动块33通过凹槽331粘接固定有橡胶垫332。由于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插接过程中多处于高速转动情况下,橡胶垫332可以降低传动块33与第二离合轴32的配合槽34在转动时出现刚性碰撞的可能性;同时,传动块33与第二离合轴32的配合槽34分离时,第二离合轴32同样处于高速转动的状况下,通过设置橡胶垫332可以减少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的接触面直接磨损;由于橡胶垫332与传动块33为粘接固定,便于对磨损后的橡胶垫332进行更换。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滑槽24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1,载物平台1通过第二滑槽11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移板12;第二滑移板12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底端通过第二滑槽11与载物平台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时会向第二滑移板12施加向上复位的弹力。第二滑移板12与第一滑移板25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27。第二滑移板12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向轮14,吊绳23绕设于转向轮14周侧。吊绳23底端用于悬吊待装配的十字钢骨15;十字钢骨15为劲性钢骨。吊绳23悬吊十字钢骨15时,十字钢骨15施加在吊绳23上的拉力会向下按压转向轮14;当十字钢骨15与底部平台接触时,其通过吊绳23向转向轮14施加的拉力减小,第二滑移板12在第二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二滑移板12会通过斜面27抵压第一滑移板25,并推动第一滑移板25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分离。

参照图2和图4,十字钢骨15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与待装配型材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4。拼接机构4包括分别与十字钢骨15铰接的四个第一连杆41以及与第一连杆41远离十字钢骨15一端铰接的定位板5。十字钢骨15相邻的两个腹板36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固定板43;固定板43靠近定位板5一侧固定有两个铰接板44,两个铰接板44的相对内侧分别固定有铰接轴45,铰接轴45远离铰接板44一端与第一连杆41侧壁转动连接。铰接板44靠近铰接轴45一侧固定有第一扭簧46,第一扭簧46套设于铰接轴45周侧,第一扭簧46远离铰接板44一端与第一连杆41固定连接;第一扭簧46用于驱动第一连杆41向水平状态复位。第一连杆41顶端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杆47,第二连杆47远离第一连杆41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48;固定板43顶面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三连杆48的安装孔49,固定板43通过安装孔49与第三连杆48沿竖向滑移连接。第三连杆48底端固定有抵接片42。十字钢骨15在电机22驱动作用下逐渐下降,当抵接片42与位于下方的十字钢骨15相接触时,抵接片42会带动第三连杆48上升;第三连杆48通过第二连杆47带动第一连杆41向下转动,转动过程中,定位板5向靠近十字钢骨15一侧移动。定位板5靠近十字钢骨15一侧固定有两个铰接片,两个铰接片的相对内侧分别固定有第二扭簧,两个第二扭簧的相对端分别与第一连杆4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扭簧,使得第二连杆47向下转动后,定位板5靠近第一连杆41一侧与位于下方的十字钢骨15的翼板37相贴合。

参照图5和图6,定位板5包括竖板35以及分别固定于竖板35两侧的斜板一51和斜板二52;斜板一51和斜板二52均用于与十字钢骨15的翼板37抵接。斜板一51与相邻的定位板5的斜板二5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个定位板5的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于斜板一51靠近斜板二52一侧的抵接板61以及与斜板二52滑移连接的配合板62。定位板5向下转动后,斜板一51、斜板二52分别与上下两个十字钢骨15的翼板37相贴合;用于为悬吊的十字钢骨15定位,使悬挂的十字钢骨15与下方十字钢骨15接触后,两者的翼板37共面。

参照图4和图6,斜板二52靠近斜板一51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63,配合板62通过第一安装槽63沿斜板二52长度方向与斜板二52滑移连接。抵接板61与配合板62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倒角64。第一安装槽63靠近翼板37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65,第二安装槽65靠近斜板一51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槽66。配合板62靠近翼板37一侧固定有连接板67,斜板二52通过第二安装槽65沿斜板二52宽度方向与连接板67滑移连接;连接板67靠近斜板一51一侧固定有限位板68,限位板68通过第三安装槽66沿斜板二52长度方向与斜板二52滑移连接。连接板67远离斜板一51侧固定有第三弹簧53,第三弹簧53远离连接板67一端通过第二安装槽65与斜板二52固定连接。斜板二52靠近翼板37一侧开设有第四安装槽54,斜板二52通过第四安装槽54沿斜板二52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接板55;插接板55用于与抵接板61靠近翼板37一侧插接。插接板55靠近翼板37一侧固定有第四弹簧56,第四弹簧56远离插接板55一端通过第四安装槽54与斜板二52固定连接。连接板67靠近抵接板61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插接板55的限位孔16,限位孔16远离斜板一51一侧的侧壁固定有用于与插接板55插接的插块17。相邻的两个定位板5相互靠近后,抵接板61接触配合板62,抵接板61通过第一倒角64抵压配合板62,并推动配合板62向远离斜板一51一侧移动;配合板62通过连接板67带动限位板68向远离斜板一51一侧移动。限位板68移动后,插块17与插接板55分离,插接板55在第四弹簧56的弹力作用下与抵接板61插接,从而为抵接板61提供沿斜板一51长度方向的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电机22启动后,电机22驱动卷筒21放线,使十字钢骨15沿竖向向下移动。

悬吊的十字钢骨15接触下方的支撑物后,吊绳23受到十字钢骨15的拉力作用减小,第二滑移板12在第二弹簧13作用下向上复位。第二滑移板12通过斜面27推动第一滑移板25移动,电机22随第一滑移板25移动后,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分离,电机22不再带动卷筒21转动,使卷筒21停止放线。

十字钢骨15处于悬吊状态时,第一连杆41趋近于水平状态,此时定位板5与十字钢骨15之间的距离最远,降低定位板5阻碍两个十字钢骨15相接触的可能性。

抵接片42与位于下方的十字钢骨15接触后,抵接片42会带动第三连杆48向上移动,第三连杆48通过第二连杆47带动第一连杆41向下转动,定位板5向下移动过程中与下方的十字钢骨15的翼板37相贴合,从而使上下两个十字钢骨15接触后,两者的翼板37共面,便于后续对两个十字钢骨15的焊接操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包括载物平台(1),所述载物平台(1)顶部固定有卷筒(21),所述卷筒(21)外周面绕设有用于悬吊待装配十字钢骨(15)的吊绳(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1)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25);所述第一滑移板(25)顶部固定有电机(22);所述载物平台(1)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移板(12);所述第二滑移板(12)与第一滑移板(25)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27);所述第二滑移板(12)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底端与载物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板(12)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向轮(14),所述吊绳(23)绕设于转向轮(14)周侧;所述电机(22)与卷筒(2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卷筒(21)转动的驱动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板(25)远离卷筒(21)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弹簧(26)远离第一滑移板(25)一端与载物平台(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固定于电机(22)输出端的第一离合轴(31)以及与卷筒(21)固定连接的第二离合轴(32);所述第一离合轴(31)远离电机(22)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传动块(33),所述第二离合轴(32)靠近电机(22)一侧均布有多个楔形的配合槽(34),所述第二离合轴(32)通过配合槽(34)与传动块(33)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钢骨(15)相邻的两个腹板(36)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3);所述固定板(43)远离腹板(36)一侧固定有两个铰接板(44),两个所述铰接板(44)的相对内侧分别固定有铰接轴(45),所述铰接轴(45)远离铰接板(44)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1);所述第一连杆(41)远离十字钢骨(15)一端铰接有定位板(5);所述第一连杆(41)靠近十字钢骨(15)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41)转动的触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铰接于第一连杆(41)顶端的第二连杆(47),所述第二连杆(47)远离第一连杆(41)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48);所述第三连杆(48)底端固定有抵接片(42),所述固定板(43)顶面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三连杆(48)的安装孔(49),所述第三连杆(48)通过安装孔(49)与固定板(43)沿竖向滑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44)靠近铰接轴(45)一侧固定有第一扭簧(46),所述第一扭簧(46)远离铰接板(44)一端与第一连杆(4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5)包括竖板(35)以及分别固定于竖板(35)两侧的斜板一(51)和斜板二(52);所述斜板一(51)靠近斜板二(52)一侧固定有抵接板(61),所述斜板二(52)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滑移连接有配合板(62);所述抵接板(61)与配合板(62)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倒角(64);所述配合板(62)靠近翼板(37)一侧固定有连接板(67),所述连接板(67)靠近斜板一(51)侧固定有限位板(68);所述斜板二(52)沿自身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接板(55);所述插接板(55)用于与抵接板(61)靠近翼板(37)一侧插接;所述连接板(67)靠近抵接板(61)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插接板(55)的限位孔(16),所述限位孔(16)远离斜板一(51)一侧的侧壁固定有用于与插接板(55)插接的插块(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7)远离斜板一(51)侧固定有第三弹簧(53),所述第三弹簧(53)远离连接板(67)一端通过第二安装槽(65)与斜板二(5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55)靠近翼板(37)一侧固定有第四弹簧(56),所述第四弹簧(56)远离插接板(55)一端通过第四安装槽(54)与斜板二(5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辅助吊装装置,属于劲性钢骨吊装领域,其包括载物平台,载物平台顶部固定有卷筒,卷筒外周面绕设有用于悬吊待装配十字钢骨的吊绳,载物平台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第一滑移板顶部固定有电机;载物平台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二滑移板;第二滑移板与第一滑移板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第二滑移板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底端与载物平台固定连接;第二滑移板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向轮,吊绳绕设于转向轮周侧;电机与卷筒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卷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使待装配型材与安装平面接触后停止放线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王庆华;黄俊;印玉虎;殷超亚;杨小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兴市福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0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