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48


本发明属于花圃景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知名的海棠花圃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建设:(1)规模化种植少数海棠种质;(2)规模化且标准化栽植既定数量的海棠种质。无论方法(1)或方法(2),均为依赖种质种植的规模,以达到景观建设的宏伟效果,这不仅无法体现该花圃建设的特色性,还无形中增加了开发商的建设成本。此外,为数不多的海棠种质数量,一方面使得花圃的观光期较短,另一方面不能提升整个花圃的多元性和科普性,大大降低了其对游客的吸引性,随之而来的即是不容乐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该方法通过艺术化造景方式,有效降低以规模取胜所带来的花圃建设成本,且提高花圃的特色性和吸引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首先,获取不同种质花形信息、不同种质花期物候期信息、不同种质花朵色彩信息、不同种质花朵大小信息;然后,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和/或花瓣边缘线条作为建设轮廓,搭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花径的海棠种质,构建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最后,集成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

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通过曲折形道路连接、荧光路灯修饰的方式,集成不同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或集成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轮廓的个体艺术景观,从而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

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所述个体艺术景观包括:类型(1):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其中配植该种质资源若干;类型(2):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花瓣小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相同花瓣色系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类型(3):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花瓣小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不同花瓣色彩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

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所述个体艺术景观包括:类型(1):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在其各卵形花瓣内配植草原海棠种质资源若干;类型(2):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相同花瓣色系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类型(3):以草原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不同花瓣色彩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

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所述海棠植株年龄在5年生以上。

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海棠植株施肥管理:休眠期采用有机肥或缓释型复合肥作为基肥,施肥量为750~1500kg/ha;生长季在速生期前期使用尿素追肥,施肥量为300~600kg/ha;病虫害防治:采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阿维螨清乳油、粉锈宁乳油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通过艺术化造景方式,有效降低以规模取胜所带来的花圃建设成本。

(2)通过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和花瓣边缘线条为建设轮廓,搭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花径的海棠种质,使所建花圃的旅游观光期显著延长,特色性、多元性和科普性均大大提升,从而可以达到吸引众多游客,增加其经济效益的效果;分别建设早花期品种群体和晚花期品种群体,前后观赏期可以延长约15天。

(3)在掌握各海棠种质花形、花期物候、花瓣色彩、花径大小的基础上,对各轮廓的艺术化组合填充设计,以实现花圃的个体艺术景观构建和群体艺术景观构建。

附图说明

图1为海棠不同种质花朵形态特征示意图;

图2为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1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3结构示意图;

图5为群体艺术景观构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首先,获取不同种质花形信息、不同种质花期物候期信息、不同种质花朵色彩信息、不同种质花朵大小信息;然后,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和/或花瓣边缘线条作为建设轮廓,搭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花径的海棠种质,构建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最后,集成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具体过程为:

(1)不同种质花形拍摄(结果如图1所示):采集各种质盛花期花朵带至室内,在相同光源下用同一相机同一三脚架同一背景定点拍摄。具体拍摄参数可以设置如下:相机镜头为适马(sigma,日本)105mmf2.8exdgoshsmmacro,机身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canon5dmark2,摄影灯为delicasy180型(金贝,中国)。拍摄参数设置如下,模式:m,曝光补偿:0,iso:100,白平衡:闪光灯,快门:1/100s,f:1/10,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色温:5400k,瓦数:150w。

(2)不同种质花期物候观测:于开花期,按照蕾期、初花期(20%花朵开放)、盛花期(50%花朵开放)、末花期(80%花朵凋谢)4个时期,分别对各海棠种质的开花期进行动态观测,根据时间早晚进行归类:较早花期(ve,3月26~31日)、早花期(e,4月1~3日)、中花期(m,4月4~8日)、晚花期(l,4月9~14日)和极晚花期(el,4月15~日);根据开花持续时间,分别对各种质的花期长短进行动态观测并归类:超短花期(vs,5~7天)、短花期(s,7~10天)、中等花期(m,10~13天)、长花期(l,13~16天)和超长花期(vl,超过16天)。

(3)不同种质花朵色彩测定:于开花期,按照蕾期(无法看见花瓣内的花蕊)、初花期(刚刚能看到花瓣内的花蕊)、盛花期(花朵内花药新鲜未开裂)、末花期(花药开裂,花粉完全露出)4个时期,分别对各海棠种质的花瓣色彩进行测定,具体方案采用美国产x-rite色差计进行。测定光源选用内置d65标准光源,窗口直径8mm,观测角度10°。测定部位为花瓣的外表面有颜色处,测定重复数为20。亮度值(l*)、色相值(a*)和(b*)直接由色差计测得,饱和度c*=(a*2 b*2)1/2,色调角h*=tan-1(b*/a*)。根据饱和度c*和色调角h*,对海棠花瓣色彩进行归类:白色系、粉色系、紫红色系。

(4)不同种质花朵大小测定:在盛花期分别测定各海棠种质平面花径大小,并进行归类:大花径(>4.5cm);中等花径(3.0~4.5cm);小花径(<3.0cm)。

(5)个体艺术景观构建,以草原海棠为例说明:类型1: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在其各卵形花瓣内配植草原海棠种质资源若干(图2);类型2: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相同花瓣色系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图3);类型3:以草原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不同花瓣色彩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图4)。在构建艺术景观中,一般海棠植株年龄在5年生以上,才能呈现稳定的开花效果。早春移苗有助于植株的生长缓和,提高移栽成活率。

(6)群体艺术景观构建:通过曲折形道路连接、荧光路灯修饰的方式,集成上述不同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或集成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轮廓的个体艺术景观,从而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在集成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多个个体艺术景观集成为三角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成为其他多种形状。

养护分为整形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三部分。花圃景观构建后是否需要修剪取决于种植的海棠植株的大小,若采取较大植株造景,植株的冠形已经定型,理论上来讲无需过多修剪;若采取的是中等及偏小型植株,则可根据其自身的树形属性,于每年休眠期或春季生长期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以营造优美的树冠形状。无论大型植株还是小型植株,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休眠期采用有机肥或缓释型复合肥作为基肥(750~1500kg/ha)。生长季在速生期前期使用尿素追肥(300~600kg/ha)。病虫害防治方面,海棠鲜见危害新梢和叶片的苹果蚜虫、叶螨和苹果锈病发生,可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阿维螨清乳油、粉锈宁乳油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获取不同种质花形信息、不同种质花期物候期信息、不同种质花朵色彩信息、不同种质花朵大小信息;然后,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和/或花瓣边缘线条作为建设轮廓,搭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花径的海棠种质,构建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最后,集成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曲折形道路连接、荧光路灯修饰的方式,集成不同个体艺术景观构建类型,或集成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轮廓的个体艺术景观,从而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体艺术景观包括:类型(1):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其中配植该种质资源若干;类型(2):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花瓣小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相同花瓣色系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类型(3):以某一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花瓣小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不同花瓣色彩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体艺术景观包括:类型(1):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在其各卵形花瓣内配植草原海棠种质资源若干;类型(2):以草原海棠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相同花瓣色系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类型(3):以草原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为大轮廓,该种质卵形花瓣边缘线条为小轮廓,于不同卵形花瓣轮廓中分别配植相同物候期、不同花瓣色彩及花朵大小的海棠种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棠植株年龄在5年生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棠植株施肥管理:休眠期采用有机肥或缓释型复合肥作为基肥,施肥量为750~1500kg/ha;生长季在速生期前期使用尿素追肥,施肥量为300~600kg/ha;病虫害防治:采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阿维螨清乳油、粉锈宁乳油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棠花圃景观建设方法,属于花圃景观建设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不同种质花形信息、不同种质花期物候期信息、不同种质花朵色彩信息、不同种质花朵大小信息;然后,以不同海棠种质花朵边缘线条和/或花瓣边缘线条作为建设轮廓,搭配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花径的海棠种质,构建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最后,集成多个类型的个体艺术景观,实现花圃群体艺术景观建设效果。通过艺术化造景方式,有效降低了以规模取胜所带来的花圃建设成本,提高了海棠花圃的特色性和科普性,以及花圃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婷;陆小清;张凡;周艳威;种昕冉;李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5.0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