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56


本发明属于茶树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广西梧州岑溪市野生茶树面积达20多公顷,是迄今为止在梧州市发现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连片生长的茶树群落。通过对该片野生茶树资源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等进行调查,发现较集中成片的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左右的高山丘陵地区,树高在10~15m;叶片以上斜着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片绿色、叶质硬、锯齿形、叶身平为主;经研究,该片野生茶树为新品种,品味独特,茶汤红亮,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其中茶多酚≥43%,儿茶素总量≥250毫克/克,氨基酸≥2.3%。

野生茶树资源具有茶园茶所没有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经济价值,有望开发出一些新的茶树品种。但也存在一定的开发风险,与栽培型茶树不同,野生茶树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没有经过人工修剪、采摘和肥水管理,其生长势普遍较弱,直立生长,分枝少,发芽少,而且野生茶树的鲜叶产量不高,影响茶叶的生产和开发利用。

野生茶树资源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目前主要应用在育种材料创新、茶叶新产品研制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的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提供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以提高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可利用性,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包括:

s1、建立野生茶树种植资源苗圃,在所述苗圃内种植砧木,采用枝接法将野生古树茶穗条嫁接到所述砧木上,得到第一代茶苗;

s2、如果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重复所述s1,获得第二代茶苗;

s3、重复s1和s2,直至所述茶苗的性能、品质及口感均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

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苗圃开垦、砧木准备、野生茶树选种、嫁接茶苗、茶苗养护和茶苗移植。

所述苗圃开垦包括:

1、选择平整的田地或者山地作为茶树苗圃,地势稍高,远离易水涝的低洼地,接近水源地,且排水便利;苗圃开垦在秋冬季进行,生荒地宜在夏季进行初垦,秋冬季复垦;

2、夏季初垦深度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隔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3、秋冬季复垦前需打碎或用机械碾碎土块,捡净草根,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或饼肥300kg,再加钙镁磷肥50kg,再进行复垦,复垦需进行两到三次(每次间隔一星期左右),以将底肥与表土混合;

4、复垦后一月内需将苗圃地进行挖沟开垄,垄宽以1.5~2m为佳,比沟高25cm~30cm,垄面要整平打实;沟深25cm~30cm,宽30cm,便于排水和人员往来行走;

5、要在苗圃地附近较高处修建蓄水池,在苗圃地要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必要时,苗圃地要加盖保温薄膜大棚或遮阳棚,以应对冬冷和夏热;

6、苗圃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沟深50~80cm,宽40~60cm。

所述砧木准备包括:

1、嫁接砧木需提前进行准备,一般在当年11月~翌年2月间进行砧木播种,砧木一般分为扦插苗和杯苗两种;

2、在播种前,需将苗圃地表土土块打碎或用机械碾碎,并与腐熟农家底肥进行混合均匀,作为播种土进行备用;

3、扦插苗采用双行穴播或条播。行距20~30cm,间距20~30cm左右,每穴播2~3粒。播种后,需先覆盖一层薄红土,再覆盖一层干草或茶树叶进行保湿,注意和防治病虫鼠害;

4、杯苗需先将育苗杯底层覆上一层播种土(5cm),每杯播2~3粒,再覆盖一层播种土(2cm),最后覆盖一层薄红土,并搭高约20cm的竹架,在架顶铺盖干草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5、采用喷灌方式对新播种的砧木茶苗进行浇水,需将播种苗圃地浇透。播种7~10天后,视情况进行第二次浇水;

6、一个月内需检查茶苗发芽情况,及时进行补种。

所述茶树选种包括:

1、野生茶树因其未经驯化,使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未得到固定,在选择母树时,需要对比每一棵茶树,选择长势、树冠、嫩叶率良好的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作为穗条母树;

2、嫁接穗条采摘一般在秋末冬初茶树休眠期进行。10月上旬停采作为嫁接用穗,可减少茶叶产量损失,嫁接前7天打顶;

3、采集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穗条,以半年到一年生老叶为宜,一枝一叶一腋芽。采摘嫁接穗条时,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

4、采摘回来的嫁接穗条需在营养液中浸泡24小时,并用湿布包裹,保持养分和水分。

所述嫁接茶苗包括:

1、嫁接前7天,需对嫁接砧木地进行除草、施肥、浇足水,保证砧木在嫁接前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嫁接砧木一般选择8~20cm扦插苗或杯苗,并将待嫁接砧木地分成多个区域,以嫁接不同的穗条;

2、嫁接在次年11月中旬~12月下旬进行;有利于茶树嫁接成活,便于劳力安排;

3、穗条嫁接:将嫁接穗条剪成长约2cm、带1/4叶片、一个腋芽的短穗,短穗下端两面斜削至形成层。在砧木横断面中间劈开3cm长接口,将削好的短穗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形成层对准砧木一侧形成层,每个小桩接2条嫁接穗条。用塑料薄膜带扎紧接口,套上嫁接用塑料薄膜袋后扎好;

4、嫁接时,要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分别集中接穗,便于后期研究不同茶苗的生长状况、品质和口感等。

所述茶苗养护包括:

1、在嫁接完成后当天,保持苗圃地土壤湿润,并搭高约50cm的竹架或木架,在架顶铺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2、嫁接2周后,检查接穗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接穗及时进行补接;

3、2月下旬或3月上旬,接穗长出一芽二叶后及时松绑解袋,撤掉竹架上的茶树枝叶,并及时除去砧木萌蘖和防治病虫害。

所述茶苗移植包括:

1、茶苗移植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早春茶树休眠期进行。茶苗移植前,需开定植沟,深50cm,宽60cm,并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以磷钾肥;

2、标准茶园一般采用双条种植方式,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50cm,丛距40-50cm左右,每丛1株,两行茶苗呈三角形排列;

3、茶苗移植后,浇足定根水,并回土。行间土壤覆盖秸秆或防草布。植后3个月内,注意灌溉,冬季注意防寒,必要时可加盖保温薄膜大棚;

4、需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穗条嫁接的茶苗,移植到不同的移植地,并做好标志牌,便于对不同茶苗进行集中观察研究;

5、茶苗移植成活后一个月,需进行追肥,追肥应分3-4次施入,催芽肥30%,夏、秋肥各20%;如以春茶为主,春肥分2次施,催芽肥施20%,春茶期间施15%,夏、秋追肥分别施15%、20%,夏追肥在春茶后(5月)立即进行,秋追肥在夏茶后(7月)进行,追肥一般在行间树冠外缘垂直位置地面开10-15cm左右浅沟施后覆土,一般与锄草浅耕结合。

在经过苗圃开垦,砧木准备,茶树选种,嫁接茶苗,茶苗养护,茶苗移植等五个步骤,得到第一代的嫁接茶苗,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可视情况将上一代茶苗重复上述五个步骤,获得第二代茶苗、第三代茶苗……,直至其性能、品质及口感等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驯化利用,提供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通过建立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苗圃,采用枝接法进行嫁接,将野生古树茶穗条嫁接到预先播种的砧木上,得到第一代的嫁接茶苗,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可视情况将上一代茶苗重复上述五个步骤,获得第二代茶苗、第三代茶苗……,直至其性能、品质及口感等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通过该驯化利用方法,可以达到改良、优化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品质和口感,并提高其耐寒性和茶叶产量,培育出优良育种茶叶,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利用的目的。

本发明可提高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可利用性,以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目的;改良、优化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品质和口感,提高其性能稳定性;弥补岑溪及桂东地区野生茶树规模化利用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针对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的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提供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以提高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可利用性,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苗圃开垦、砧木准备、茶树选种、嫁接茶苗、茶苗养护和茶苗移植。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苗圃开垦

(1)茶树苗圃一般选择平整的田地或者山地,地势稍高,远离易水涝的低洼地,接近水源地,且排水便利;苗圃开垦一般在秋冬季进行,生荒地宜在夏季进行初垦,秋冬季复垦;

(2)平地或山地苗圃均可采用机械进行开垦,夏季初垦深度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隔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3)秋冬季复垦前需打碎或用机械碾碎土块,捡净草根,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或饼肥300kg,再加钙镁磷肥50kg,再进行复垦,复垦需进行两到三次(每次间隔一星期左右),以将底肥与表土混合;

(4)复垦后一月内需将苗圃地进行挖沟开垄,垄宽以1.5~2m为佳,比沟高25cm~30cm,垄面要整平打实;沟深25cm~30cm,宽30cm,便于排水和人员往来行走;

(5)要在苗圃地附近较高处修建蓄水池,在苗圃地要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必要时,苗圃地要加盖保温薄膜大棚或遮阳棚,以应对冬冷和夏热;

(6)苗圃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沟深50~80cm,宽40~60cm。

2.砧木准备

(1)嫁接用砧木需提前进行准备,一般在当年11月~翌年2月间进行砧木播种,砧木一般分为扦插苗和杯苗两种;

(2)在播种前,需将苗圃地表土土块打碎或用机械碾碎,并与腐熟农家底肥进行混合均匀,作为播种土进行备用;

(3)扦插苗采用双行穴播或条播,行距20~30cm,间距20~30cm左右,每穴播2~3粒;播种后,需先覆盖一层薄红土,再覆盖一层干草或茶树叶进行保湿,注意和防治病虫鼠害;

(4)杯苗需先将育苗杯底层覆上一层播种土(5cm),每杯播2~3粒,再覆盖一层播种土(2cm),最后覆盖一层薄红土,并搭高约20cm的竹架,在架顶铺盖干草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5)采用喷灌方式对新播种的砧木茶苗进行浇水,需将播种苗圃地浇透。播种7~10天后,视情况进行第二次浇水;

(6)一个月内需检查茶苗发芽情况,及时进行补种。

3.茶树选种

(1)野生茶树因其未经驯化,使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未得到固定,在选择母树时,需要对比每一棵茶树,选择长势、树冠、嫩叶率都不错的也是茶树作为母树;

(2)嫁接穗条采摘一般在秋末冬初茶树休眠期进行;10月上旬停采作为嫁接用穗,可减少茶叶产量损失,嫁接前7天打顶;

(3)采集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穗条,以半年到一年生老叶为宜,一枝一叶一腋芽,采摘嫁接穗条时,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

(4)采摘回来的嫁接穗条需在营养液中浸泡24小时,并用湿布包裹,保持养分和水分。

4.嫁接茶苗

(1)嫁接前7天,需对嫁接砧木地进行除草、施肥、浇足水,保证砧木在嫁接前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嫁接砧木一般选择8~20cm扦插苗或杯苗,并将待嫁接砧木地分成多个区域,以嫁接不同的穗条;

(2)嫁接在次年11月中旬~12月下旬进行;有利于茶树嫁接成活,便于劳力安排;

(3)穗条嫁接

将嫁接穗条剪成长约2cm、带1/4叶片、一个腋芽的短穗,短穗下端两面斜削至形成层;在砧木横断面中间劈开3cm长接口,将削好的短穗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形成层对准砧木一侧形成层,每个小桩接2条嫁接穗条。用塑料薄膜带扎紧接口,套上嫁接用塑料薄膜袋后扎好;

(4)嫁接时,要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分别集中接穗,便于后期研究不同茶苗的生长状况、品质和口感等。

5.茶苗养护

(1)在嫁接完成后当天,保持苗圃地土壤湿润,并搭高约50cm的竹架或木架,在架顶铺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2)嫁接2周后,检查接穗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接穗及时进行补接;

(3)2月下旬或3月上旬,接穗长出一芽二叶后及时松绑解袋,撤掉竹架上的茶树枝叶,并及时除去砧木萌蘖和防治病虫害。

6.茶苗移植

(1)茶苗移植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早春茶树休眠期进行。茶苗移植前,需开定植沟,深50cm,宽60cm,并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以磷钾肥;

(2)标准茶园一般采用双条种植方式,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50cm,丛距40-50cm左右,每丛1株,两行茶苗呈三角形排列;

(3)茶苗移植后,浇足定根水,并回土。行间土壤覆盖秸秆或防草布。植后3个月内,注意灌溉,冬季注意防寒,必要时可加盖保温薄膜大棚;

(4)需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穗条嫁接的茶苗,移植到不同的移植地,并做好标志牌,便于对不同茶苗进行集中观察研究;

(5)茶苗移植成活后一个月,需进行追肥,追肥应分3-4次施入,催芽肥30%,夏、秋肥各20%。如以春茶为主,春肥分2次施,催芽肥施20%,春茶期间施15%,夏、秋追肥分别施15%、20%;夏追肥在春茶后(5月)立即进行,秋追肥在夏茶后(7月)进行;追肥一般在行间树冠外缘垂直位置地面开10-15cm左右浅沟施后覆土,一般与锄草浅耕结合。

在经过苗圃开垦,砧木准备,茶树选种,嫁接茶苗,茶苗养护,茶苗移植等五个步骤,得到第一代的嫁接茶苗,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可视情况将上一代茶苗重复上述五个步骤,获得第二代茶苗、第三代茶苗……,直至其性能、品质及口感等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建立野生茶树种植资源苗圃,在所述苗圃内种植砧木,采用枝接法将野生古树茶穗条嫁接到所述砧木上,得到第一代茶苗;

s2、如果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重复所述s1,获得第二代茶苗;

s3、重复s1和s2,直至所述茶苗的性能、品质及口感均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苗圃开垦、砧木准备、野生茶树选种、嫁接茶苗、茶苗养护和茶苗移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圃开垦包括:

s1、选择平整的田地或者山地作为茶树苗圃,远离易水涝的低洼地作为苗圃用地;生荒地在夏季进行初垦,秋冬季复垦;

s2、夏季初垦深度50cm以上;

s3、秋冬季复垦前需打碎土块,捡净草根,施足底肥,再进行复垦,复垦需进行两到三次,以将底肥与表土混合;

s4、复垦后一月内需将苗圃地进行挖沟开垄,垄宽以1.5~2m为佳,比沟高25cm~30cm,垄面整平打实;沟深25cm~30cm,宽30cm,便于排水和人员往来行走;

s5、在苗圃地附近较高处修建蓄水池,在苗圃地要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必要时,苗圃地要加盖保温薄膜大棚或遮阳棚,以应对冬冷和夏热;

s6、苗圃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沟深50~80cm,宽40~6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的施足底肥,包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或饼肥300kg,再加钙镁磷肥50kg。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准备包括:

s1、在当年11月~翌年2月间进行砧木播种,砧木分为扦插苗和杯苗两种,在播种前,将砧木苗圃地表土土块打碎或碾碎,并与腐熟农家底肥进行混合均匀,作为播种土进行备用;

s2、扦插苗采用双行穴播或条播,播种后,需先覆盖一层薄红土,再覆盖一层干草或茶树叶进行保湿,注意和防治病虫鼠害;

s3、杯苗需先将育苗杯底层覆上一层播种土,每杯播2~3粒,再覆盖一层播种土,最后覆盖一层薄红土,并搭高约20cm的竹架,在架顶铺盖干草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s4、采用喷灌方式对新播种的砧木茶苗进行浇水,将所述砧木苗圃地浇透;播种7~10天后,视情况进行第二次浇水;

s5、一个月内需检查茶苗发芽情况,及时进行补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选种包括:

s1、对比每一棵茶树,选择长势、树冠、嫩叶率良好的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作为穗条母树;

s2、嫁接穗条采摘在秋末冬初茶树休眠期进行,嫁接前7天打顶;

s3、采集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穗条,以半年到一年生老叶为宜,一枝一叶一腋芽,采摘嫁接穗条时,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

s4、采摘回来的嫁接穗条需在营养液中浸泡24小时,并用湿布包裹,保持养分和水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茶苗包括:

s1、嫁接前7天,需对嫁接砧木地进行除草、施肥、浇足水,保证砧木在嫁接前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嫁接砧木选择8~20cm扦插苗或杯苗,并将待嫁接砧木地分成多个区域,以嫁接不同的穗条;

s2、嫁接在次年11月中旬~12月下旬进行;有利于茶树嫁接成活,便于劳力安排;

s3、穗条嫁接:将嫁接穗条剪成长约2cm、带1/4叶片、一个腋芽的短穗,短穗下端两面斜削至形成层。在砧木横断面中间劈开3cm长接口,将削好的短穗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形成层对准砧木一侧形成层,每个小桩接2条嫁接穗条。用塑料薄膜带扎紧接口,套上嫁接用塑料薄膜袋后扎好;

s4、嫁接时,要区分向阳面和背阳面的穗条,以及不同母树的穗条,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分别集中接穗,便于后期研究不同茶苗的生长状况、品质和口感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苗养护包括:

s1、在嫁接完成后当天,保持苗圃地土壤湿润,并搭高约50cm的竹架或木架,在架顶铺盖茶树枝叶进行遮荫;

s2、嫁接2周后,检查接穗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接穗及时进行补接;

s3、2月下旬或3月上旬,接穗长出一芽二叶后及时松绑解袋,撤掉竹架上的茶树枝叶,并及时除去砧木萌蘖和防治病虫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苗移植包括:

s1、茶苗移植在秋末冬初或早春茶树休眠期进行;茶苗移植前,开定植沟,深50cm,宽60cm,并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以磷钾肥;

s2、标准茶园采用双条种植方式,两行茶苗呈三角形排列;

s3、茶苗移植后,浇足定根水,并回土,行间土壤覆盖秸秆或防草布,植后3个月内,注意灌溉,冬季注意防寒,必要时可加盖保温薄膜大棚;

s4、将不同母树,及其向阳面和背阳面穗条嫁接的茶苗,移植到不同的移植地,并做好标志牌;

s5、茶苗移植成活后一个月,进行追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驯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所述的追肥,包括:分3-4次施入,催芽肥30%,夏、秋肥各20%;如以春茶为主,春肥分2次施,催芽肥施20%,春茶期间施15%,夏、秋追肥分别施15%、20%,夏追肥在春茶后立即进行,秋追肥在夏茶后进行,追肥一般在行间树冠外缘垂直位置地面开10-15cm左右浅沟施后覆土,一般与锄草浅耕结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利用方法,包括:S1、建立野生茶树种植资源苗圃,在所述苗圃内种植砧木,采用枝接法将野生古树茶穗条嫁接到所述砧木上,得到第一代茶苗;S2、如果第一代茶苗各方面性能不够稳定,重复所述S1,获得第二代茶苗;S3、重复S1和S2,直至所述茶苗的性能、品质及口感均趋于稳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茶树新品种。本发明通过该驯化利用方法,可以达到改良、优化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的品质和口感,并提高其耐寒性和茶叶产量,培育出优良育种茶叶,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利用的目的,提高亚热带高山丘陵地区野生古树茶以及金花茶可利用性,以达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莫华平;唐颢;黎家兵;高凡翔;赖明;黎贵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岑溪天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1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