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吊装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加工大型的零部件时需要配合起吊装置来改变其位置。在大型零部件的吊装之前,要充分考量待吊装的大型零部件的特性而选择合适的吊具。例如,待吊装的零部件的重心通常偏心设置,此时为了保证待吊件能够平稳起吊,则需要配合使用起吊点的位置可调节的吊具。这种吊具能够在吊起待吊件时根据横梁的倾斜状态对起吊点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待吊件能够平稳起吊。再例如,有些待吊件的许用面压较小,因此需要保证待吊件起吊后各吊索能够实现均在,避免有个别吊索与待吊件之间的应力过大,对待吊件造成损坏。
目前起吊偏心的待吊件和起吊需要吊索均载的待吊件需要使用不同的吊具,一方面导致操作人员需要经常更换吊具,影响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目前的吊具通用性较差,需要针对待吊件的特性分别设置多种吊具,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及具有其的起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具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横梁,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横梁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吊索,设置于横梁上,横梁的第一端和横梁的第二端均设置有吊索;吊耳,可移动地设置于横梁上,吊耳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限位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吊耳上,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吊耳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与横梁配合以限制吊耳相对于横梁的转动;锁定件,活动地设置于吊耳上,锁定件具有将吊耳锁定于横梁上的锁定位置以及使吊耳相对于横梁可活动的解锁位置;枢转轴,穿设于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并可拆卸地设置;配重块,设置于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进一步地,吊具还包括:驱动结构,设置于吊耳和横梁之间,以驱动吊耳相对于横梁移动。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包括丝杆、套设于丝杆上的移动螺母以及限制移动螺母转动的连接板,丝杆设置于横梁上,丝杆的轴线方向与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板与吊耳连接。
进一步地,吊耳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横梁和驱动结构穿设于两个立板之间的容纳空腔内,两个立板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卡槽,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限位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u形缺口,连接板通过u形缺口卡接于移动螺母上并与移动螺母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吊索为吊带,吊具还包括:吊带限位结构,能够抱紧待吊件,吊带限位结构具有限位空间,吊带限位于限位空间内。
进一步地,吊带限位结构包括沿吊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箍紧带,吊带限位于两个箍紧带之间。
进一步地,吊带限位结构还包括连接于两个箍紧带之间的多个连接带,多个连接带与两个箍紧带之间的空间形成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吊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和设置于两个立板之间的起吊轴,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二限位件的上方,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限位长槽,横梁穿设于限位长槽内。
进一步地,吊具还包括:水平指示结构,设置于横梁和/或吊耳上,用以指示横梁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水平指示结构包括角度标尺和设置于角度标尺上方的重力指针,角度标尺的中心处为0°刻度线,重力指针铰接于吊耳或横梁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包括:起吊机;吊具,吊具为上述的吊具,起吊机与吊具的吊耳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吊具包括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下的吊具其吊耳能够相对于横梁移动,从而适用于起吊重心位置偏移的待吊件。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其吊耳位于横梁的中心点处,且吊耳能够通过枢转轴相对于横梁转动,在横梁两端的吊索距离横梁的中心点的距离相同时,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相当于等距杠杆,采用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起吊待吊件,当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时,两个吊索能够实现均载。本申请的吊具具有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待吊件的起吊要求,提升了吊具的功能性。另外,本申请的吊具的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之间的转变只需对少量的零部件进行简单的拆装即可实现,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吊具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种形态的吊具;
图2示出了图1的吊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吊具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吊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吊具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其中图5示出了第二种形态的吊具;
图6示出了图5的吊具主视图,其中,图6示出了通过两个第二种形态的吊具吊装长度较长的待吊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吊具的吊带限位结构与待吊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吊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待吊件;2、限位空间;10、横梁;11、第一安装孔;20、限位件;21、第一限位件;22、第二限位件;30、吊索;40、吊耳;41、第二安装孔;42、立板;43、卡接凸起;44、卡槽;45、起吊轴;50、锁定件;60、枢转轴;70、驱动结构;71、丝杆;72、移动螺母;73、连接板;731、u形缺口;80、吊带限位结构;81、箍紧带;82、连接带;90、水平指示结构;91、角度标尺;92、重力指针;110、吊具;12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吊具包括:横梁10、吊索30、吊耳40、限位件20、锁定件50、枢转轴60以及配重块120。其中,横梁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横梁10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吊索30设置于横梁10上,横梁10的第一端和横梁10的第二端均设置有吊索30;吊耳40可移动地设置于横梁10上,吊耳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1;限位件20可拆卸地设置于吊耳40上,限位件20包括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吊耳40通过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22与横梁10配合以限制吊耳40相对于横梁10的转动;锁定件50活动地设置于吊耳40上,锁定件50具有将吊耳40锁定于横梁10上的锁定位置以及使吊耳40相对于横梁10可活动的解锁位置;枢转轴6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1与第二安装孔41内,并可拆卸地设置;配重块120设置于横梁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吊具包括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下的吊具其吊耳40能够相对于横梁10移动,从而适用于起吊重心位置偏移的待吊件1。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其吊耳40位于横梁10的中心点处,且吊耳40能够通过枢转轴60相对于横梁10转动,在横梁10两端的吊索30距离横梁的中心点的距离相同时,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相当于等距杠杆,采用第二种形态下的吊具起吊待吊件1,当横梁10处于水平状态时,两个吊索30能够实现均载。
具体地,第一种形态下的吊具包括横梁10以及设置在横梁上的吊耳40。其中吊耳40内安装有限位件20,限位件20的第一限位件21位于横梁10的上方,第二限位件22位于横梁10的下方,限位件20使得吊耳40能够在横梁10上移动但不能相对于横梁10转动。吊耳40上还设置有锁定件50。当起吊重心偏移的待吊件1时,使将锁定件50处于解锁位置,根据待吊件1重心的位置移动吊耳40,使吊耳40的中心点与待吊件1的重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锁定件50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使吊耳40锁紧在横梁10上。通过起重机吊起吊耳40,移动配重块120调平横梁10,实现吊具的空载调平。通过调平后的吊具起吊待吊件1,保证待吊件1的重心与吊耳40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待吊件1吊起一定距离,观察横梁10的水平度是否满足待吊件1的起吊要求。如满足起吊要求则继续起吊。如不满足起吊要求则将待吊件1重新放下,再次移动吊耳40,使横梁10的水平度是否满足待吊件1的起吊要求。这种方式使得待吊件1能够水平起吊,一方面能够降低待吊件1起吊过程中发生倾斜的概率,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对起吊过程中的水平度要求较高的待吊件的起吊需求。
如图5所示,在将吊具从第一种形态转变成第二种形态时,需要将限位件20全部拆卸下来,使锁定件50位于解锁状态,将吊耳40移动至横梁10的中心点处并使横梁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与吊耳40上的第二安装孔41对齐,将枢转轴60穿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41内。调节配重块120,使横梁10两端的配重块120的重量相同。此时吊具由第一种形态转变成第二种形态。应用第二种形态的吊具可以起吊重心非偏心设置的待吊件1。起吊时使横梁10两端的吊索30距离待吊件1的重心等距,则起吊后两个吊索30能够自动实现均载,这种方式能够直接计算出待吊件1与吊索30接触处的最大应力,在吊装许用面压较小的待吊件1时,可将待吊件1所承受的试剂应力与待吊件1的许用面压进行比较,防止待吊件1在吊装过程中受到损害。
本申请的吊具具有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从而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待吊件的起吊要求,提升了吊具的功能性。另外,本申请的吊具的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之间的转变只需对少量的零部件进行简单的拆装即可实现,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二种形态的吊具可用于起吊长度较长且非偏心的待吊件1。以使用两个第二种形态的吊具为例,架设每个吊具上设置两个吊索。可使两个吊具距离待吊件1的中心点的距离相同,并利用起重机将两个吊具同步起吊,保证两个吊具的起吊高度相同,此时两个吊具上的四个吊索之间能够实现均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具还包括驱动结构70,驱动结构70设置于吊耳40和横梁10之间,以驱动吊耳40相对于横梁10移动。上述结构中,操作人员可通过驱动结构70驱动吊耳40在横梁10上移动,不必直接移动吊耳40来使其与待吊件1的重心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从而便于吊耳40的调节。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70包括丝杆71、套设于丝杆71上的移动螺母72以及限制移动螺母72转动的连接板73,丝杆71设置于横梁10上,丝杆71的轴线方向与横梁10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板73与吊耳40连接。上述结构中,采用丝杆71和移动螺母72作为驱动结构70来调节吊耳40能够实现吊耳40的无极调节,从而提升吊耳40调节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待吊件1起吊后的水平度,满足待吊件1的起吊要求。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耳40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42,横梁10和驱动结构70穿设于两个立板42之间的容纳空腔内,两个立板42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卡槽44,连接板73的两端分别限位于卡槽44内。上述结构中,吊耳40通过限位件20限位于横梁10上,从而不能以横梁10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板73连接移动螺母72和吊耳40的两个立板42。当移动螺母72通过连接板73与吊耳40连接后,转动丝杆71,移动螺母72在吊耳40的限位下不能跟随丝杆71转动仅能够在丝杆71上移动,从而带动了吊耳40在横梁10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立板42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凸起43,卡接凸起43上开设有u形槽,两个立板42上的u形槽相对,u形槽形成了卡槽44。上述结构简单,且连接板73和吊耳40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方便,从而便于吊具在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之间快速转换。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3的下方设置有u形缺口731,连接板73通过u形缺口731卡接于移动螺母72上并与移动螺母7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上述结构中,移动螺母72包括套设在丝杆71上的螺母本体和位于螺母本体周向外侧的法兰盘,连接板73通过u形缺口731卡接在螺母本体上,并通过紧固件与移动螺母72的法兰盘可拆卸连接。上述结构简单,且连接板73与移动螺母72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方便,从而便于吊具在第一种形态和第二种形态之间快速转换。
如图1、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索30为吊带,吊具还包括吊带限位结构80,吊带限位结构80能够抱紧待吊件1,吊带限位结构80具有限位空间2,吊带限位于限位空间2内。由于在待吊件1起吊的过程中,待吊件1与吊带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如果待吊件1从吊带上滑脱,可能会使待吊件1产生严重的损坏。上述结构通过在设置吊带限位结构80,将吊带限位结构80安装在待吊件1上并抱紧待吊件1,使得吊带限位结构80与待吊件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在将吊带安装在吊带限位结构80的限位空间2内,当吊带与待吊件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吊带限位结构80能够将吊带限位在限位空间2内,从而大大降低了吊带与待吊件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概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带限位结构80包括沿吊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箍紧带81,吊带限位于两个箍紧带81之间。上述结构中,箍紧带81上设置有卡扣,其与待吊件1之间的箍紧程度可以通过卡扣来调节,从而保证箍紧带81与待吊件1之间的应力小于待吊件1的许用面压。上述结构简单,无论吊带相对于待吊件1向哪一端滑动,其均会被箍紧带81限位,从而降低了吊带与待吊件1产生相对滑动的概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带限位结构80还包括连接于两个箍紧带81之间的多个连接带82,多个连接带82与两个箍紧带81之间的空间形成限位空间2。上述结构中,连接带82能够将吊带两侧的两个箍紧带81连接起来,当吊带朝向第一个箍紧带81滑动时,第一个箍紧带81能够对吊带进行限位,但当此箍紧带81与待吊件1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吊带吊带的推顶力时,此箍紧带81会在吊带的推顶下也相对于待吊件1滑动。但如果在两个箍紧带81之间增加连接带82,当吊带推顶第一个箍紧带81时,另一条箍紧带81能够通过连接带82拉住第一个箍紧带81,从增加第一个箍紧带81连接在待吊件1上的稳定性。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箍紧带81与待吊件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箍紧带81对吊带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连接带82沿箍紧带8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耳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42和设置于两个立板42之间的起吊轴45,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22位于两个立板42之间,第一限位件21位于第二限位件22的上方,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22之间形成限位长槽,横梁10穿设于限位长槽内。上述结构中,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件21为设置在吊耳40上的滑块,横梁10上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上述结构能够提升吊耳40在横梁10上移动的顺畅性。第二限位件22为设置在两个立板42之间的支撑轴,支撑轴为在立板42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轴能够在吊耳40起吊时托举横梁10,两个支撑轴的上表面形成与横梁10抵接的抵接面。为便于吊耳40在横梁10上移动,可在抵接面与横梁10的下表面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优选地,在本申请中间隙为1m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具还包括水平指示结构90,水平指示结构90设置于吊耳40上,用以指示横梁10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上述结构中,在吊具为第一形态的情况下,吊耳40和横梁1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吊耳40的水平度(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与横梁10的水平度相同,通过水平指示结构90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横梁10的倾斜角度,从而使操作人员不必通过肉眼观察横梁10的水平度。水平指示结构90可用于观察吊具空载调平时横梁10的倾斜角度,也可以用于观察待吊件1起吊后横梁10的倾斜角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待吊件1水平起吊的精准性。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指示结构90也可以设置在横梁10上。或者水平指示结构90中的一部分设置在吊耳40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横梁10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指示结构90包括角度标尺91和设置于角度标尺91上方的重力指针92,角度标尺91的中心处为0°刻度线,重力指针92铰接于吊耳上。上述结构中,由于重力指针92铰接于吊耳上,因此重力指针92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依然保持垂直向下的指示状态。当横梁10发生倾斜时会带动吊耳40发生倾斜,此时位于吊耳40上的角度标尺91相对于重力指针92会发生转动,重力指针92与角度标尺91的0°刻度线之间的夹角即为横梁10的倾斜角度。上述的水平指示结构90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生产成本低。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根据本申请的起吊装置的实施例包括:起吊机和吊具110。其中,吊具110为上述的吊具,起吊机与吊具的吊耳40连接。上述结构中,由于本申请的吊具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好的优点,因此具有吊具的起吊装置也具备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横梁(10)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
吊索(30),设置于所述横梁(10)上,所述横梁(10)的第一端和所述横梁(10)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吊索(30);
吊耳(4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10)上,所述吊耳(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1);
限位件(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吊耳(40)上,所述限位件(20)包括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所述吊耳(40)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与所述横梁(10)配合以限制所述吊耳(40)相对于所述横梁(10)的转动;
锁定件(50),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吊耳(40)上,所述锁定件(50)具有将所述吊耳(40)锁定于所述横梁(10)上的锁定位置以及使所述吊耳(40)相对于所述横梁(10)可活动的解锁位置;
枢转轴(6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41)内,并可拆卸地设置;
配重块(120),设置于所述横梁(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
驱动结构(70),设置于所述吊耳(40)和所述横梁(10)之间,以驱动所述吊耳(40)相对于所述横梁(1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70)包括丝杆(71)、套设于所述丝杆(71)上的移动螺母(72)以及限制所述移动螺母(72)转动的连接板(73),所述丝杆(71)设置于所述横梁(10)上,所述丝杆(7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横梁(1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板(73)与所述吊耳(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40)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42),所述横梁(10)和所述驱动结构(70)穿设于两个所述立板(42)之间的容纳空腔内,两个所述立板(42)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卡槽(44),所述连接板(73)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所述卡槽(4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3)的下方设置有u形缺口(731),所述连接板(73)通过所述u形缺口(731)卡接于所述移动螺母(72)上并与所述移动螺母(7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30)为吊带,所述吊具还包括:
吊带限位结构(80),能够抱紧待吊件(1),所述吊带限位结构(80)具有限位空间(2),所述吊带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限位结构(80)包括沿所述吊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箍紧带(81),所述吊带限位于两个所述箍紧带(8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限位结构(80)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箍紧带(81)之间的多个连接带(82),多个所述连接带(82)与两个所述箍紧带(8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42)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42)之间的起吊轴(45),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位于两个所述立板(42)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2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2)的上方,所述第一限位件(2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2)之间形成限位长槽,所述横梁(10)穿设于所述限位长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
水平指示结构(90),设置于所述横梁(10)和/或所述吊耳(40)上,用以指示所述横梁(10)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指示结构(90)包括角度标尺(91)和设置于所述角度标尺(91)上方的重力指针(92),所述角度标尺(91)的中心处为0°刻度线,所述重力指针(92)铰接于所述吊耳(40)或所述横梁(10)上。
12.一种起吊装置,包括:
起吊机;
吊具(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110)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所述起吊机(100)与所述吊具的吊耳(40)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