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力运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通常采用并联补偿的方法,并联电容器因其结构简单,有功损耗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作无功补偿。由于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于室外,容易受到雨雪侵蚀,加之安装时导电回路压接不紧密,容易出现导电回路氧化,导流截面减小等现象。无功补偿装置导流线是由绝缘层包裹多股软铜合成,内部进水后很难排出,氧化后生成“铜绿”,减小了导线的导流截面积,导致导流线过热。导流排由绝缘热缩套包裹,若导流排内连接处压接不紧密,水分进入压接面间隙,在空气中氧分子作用下易发生氧化,引起接触面积减小,导致接触面异常发热。在例行红外线测温检测时,由于无功补偿装置的导流线、导流排均有绝缘外皮包裹或绝缘热缩套防护,红外线测温设备不能准确测量其内部实际温度。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内部过热缺陷,会导致绝缘层碳化、导流接触处烁熔,这一缺陷时有发生,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危害。因此,需要一种预判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接触不良的方法,能够在例行试验时发现接触不良缺陷,以便及时检修消除,达到确保安全运行目的。
公告号为cn10282056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设备接线板与引流线线夹接触不良发热带电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有两块的导流体及两根的导流线,两导流线分别活动可拆卸的连接于两导流体的两端部,两导流线分别沟通两导流体,在两导流体上的导流线内侧的两端部还设置有贯通两导流体上、下面的通孔,通过此通孔两块导流体利用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该发明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将接线板与引流线线夹的接触面由单面接触改为双面接触,从而增大了设备接线板处的通流面积,对原来的接触面进行分流,从而消除设备发热缺陷。但是,该发明不能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的发热缺陷。
公告号为cn10889695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中压接不良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包括:启动电池充放电测试工艺,测量充放电设备的端口输出电压以及电池的极耳电压;计算瞬时压接阻抗以及平均压接阻抗,并计算瞬时压接阻抗与平均压接阻抗的第一差值,以及瞬时压接阻抗与递归平均压接阻抗的第二差值;对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进行加权求和,获取加权差值,并将加权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当加权差值大于阈值时,则判断电池压接不良,启动预设的压接不良保护措施。该发明通过对电池充放电测试中的电池极耳电压以及充放电设备的端口输出电压进行测量,并进行压接阻抗的计算与比较,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压接不良,以便及时启动压接不良保护措施。但是,该发明不能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线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发热问题在例检时进行预判,未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能够在例行试验时发现接触不良缺陷,以便及时检修消除,达到确保安全运行目的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a、b、c三相分别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作为对比的基准值;
s2:定期检修时,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测量值;
s3:若其中某一测量值与该相初始值的偏差≥20%,则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
s4:若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偏离≥30%,则判断该位置存在潜在异常发热危险,进行标注以便检修消除缺陷;
s5:对异常发热处导体进行外观检查,确定电阻增大处,采取除氧化层、螺栓紧固、紧密压接或更换导流线,以减小接触电阻值,消除因发热导致的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的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并联后连接在单相的两个导流排上。
进一步的,s1中,分别测量a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a,r13a,r14a,r1'2'a,r1'3'a,r1'4'a;分别测量b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b,r13b,r14b,r1'2'b,r1'3'b,r1'4'b;分别测量c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c,r13c,r14c,r1'2'c,r1'3'c,r1'4'c。
进一步的,s2中,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进行定期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化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架、摄像头、电阻测量组件、位置调节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所述摄像头和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上设置所述电阻测量组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和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对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依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电阻信息和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息无线传输至运维室接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圆柱杆、侧板和螺栓,所述底板横向设置两个通孔,两所述通孔内均贯穿设置一所述圆柱杆,第一圆柱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圆柱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多个螺孔,位于同一侧板的一个或多个螺孔内设置所述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一电动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上的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与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电能表计量模块,以及与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的两个测量端子,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一测量端子通过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二测量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动滑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在新设备安装完成后,即检测a、b、c三相导流线至电容器电极间接触电阻、三相导流排到导流线间接触电阻、三相导流线总电阻等,将其作为初始值。此后在每次停电试验时,再次测量相同点接触电阻。可分别与初始值、各相间、同类型设备的接触电阻值进行比较,即结合“三比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判断是否曾经在运行状态下发生过过热,或者即将发生异常发热现象。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无需专门停电检修,能及早、准确、快速判断设备可能的发热缺陷,达到事前预知目的,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另外,本发明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进行定期检修,固定架安装在无功补偿装置导流侧的架体上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滑块、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滑块,使其将第一导流排和第二导流排分别与补偿电容器c1、c2、c3的接触电阻自动化测量,节省人力,而且减少人员攀爬的危险性;另外,摄像头不仅能拍摄导流回路状态(是否出现导流线氧化、导流线绝缘层碳化、导流接触处铄熔等),而且能拍摄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检测过程,便于运维人员核验检测过程是否出现错误,检测数据是否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测量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固定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a、b、c三相分别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作为对比的基准值;
s2:定期检修时,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测量值;
s3:若其中某一测量值与该相初始值的偏差≥20%,则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
s4:若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偏离≥30%,则判断该位置存在潜在异常发热危险,进行标注以便检修消除缺陷;
s5:对异常发热处导体进行外观检查,确定电阻增大处,采取除氧化层、螺栓紧固、紧密压接或更换导流线,以减小接触电阻值,消除因发热导致的事故。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的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并联后连接在单相的两个导流排上。
s1中,分别测量a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a,r13a,r14a,r1'2'a,r1'3'a,r1'4'a;分别测量b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b,r13b,r14b,r1'2'b,r1'3'b,r1'4'b;分别测量c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c,r13c,r14c,r1'2'c,r1'3'c,r1'4'c。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s2中,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进行定期检修。
所述自动化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架、摄像头、电阻测量组件、位置调节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所述摄像头和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上设置所述电阻测量组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和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对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依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电阻信息和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息无线传输至运维室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进行定期检修,固定架安装在无功补偿装置导流侧的架体上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阻测量组件和位置调节组件,实现第一导流排和第二导流排分别与补偿电容器c1、c2、c3的接触电阻自动化测量,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减少人员攀爬的危险性;另外,测量过程中,摄像头不仅能拍摄导流回路状态(是否出现导流线氧化、导流线绝缘层碳化、导流接触处铄熔等),而且能拍摄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检测过程,提高预判断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1、圆柱杆2、侧板和螺栓3,所述底板1横向设置两个通孔,两所述通孔内均贯穿设置一所述圆柱杆2,第一圆柱杆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侧板4,第二圆柱杆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5的长度,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上均设置多个螺孔6,位于同一侧板的一个或多个螺孔6内设置所述螺栓3,优选的,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上均设置一个螺栓3,由于固定架上的部件重量不大,设置一个螺栓3即可固定牢固。
采用该结构的固定架,能适用于水平架体或者垂直架体上安装,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当架体处于水平状态时,将固定架的底板放置在架体,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上均设置一个螺栓,通过拧紧螺栓,使两侧的螺栓均与架体接触顶紧,从而进行固定;当架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将固定架的底板水平放置,此时,与架体呈垂直状态,将两个第一侧板转动至底板一侧,且与底板在同一水平面,然后将两个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架体上,为了防止底板转动,将两个第二侧板旋转至靠近架体,然后将两个第二侧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架体上,此时第二侧板、架体和底板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能够保证底板处于水平固定,不影响后续操作。
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第一滑轨7,与所述第一滑轨7滑动连接的第一电动滑块8,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块8上的电动伸缩杆9,设置在所述电动伸缩杆9上的支撑板10,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上的第二滑轨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11上的第二电动滑块12,所述第一电动滑块8与所述第二电动滑块12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电能表计量模块13,以及与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13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的两个测量端子,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13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上,第一测量端子14通过支撑块15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0上,第二测量端子16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动滑块12上。
所述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自动化检测设备安装在无功补偿装置导流侧的架体17上;
(2)定期检修程序预置于所述控制器内,到达检修日期,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滑块向无功补偿装置导流板移动,到达预备工位;
(3)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伸长,使所述支撑板上的两个测量端子与第一导流排平齐,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滑块继续向前移动,使第一测量端子与第一导流排接触、第二测量端子与补偿电容器c1接触,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将测量的电阻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存储于存储器内;
(4)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滑块向后移动,并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向右移动,使第二测量端子与补偿电容器c2对齐,再次控制第一电动滑块向前移动,使第一测量端子与第一导流排接触、第二测量端子与补偿电容器c2接触,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测得第一导流排与补偿电容器c2间的接触电阻,并将测量的电阻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存储于存储器内;
(5)重复步骤(4),测得第一导流排与补偿电容器c3间的接触电阻,并将测量的电阻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存储于存储器内;
(6)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滑块向后移动,并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伸长,使两个测量端子与第二导流排平齐,然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滑块向前移动,使第一测量端子与第二导流排接触、第二测量端子与补偿电容器c1接触,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测得第二导流排与补偿电容器c1间的接触电阻,并将测量的电阻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存储于存储器内;
(7)两次重复步骤(4),分别测得第二导流排与补偿电容器c2、c3间的接触电阻,并将测量的电阻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存储于存储器内;
(8)运维室接收终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接收第一导流排,第二导流排分别与补偿电容器c1、c2、c3间的接触电阻,以及摄像头18采集的导流回路视频信息,进行计算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对a、b、c三相均进行定期自动检测,以实现三相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因接触不良而造成的发热缺陷预先判断,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a、b、c三相分别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作为对比的基准值;
s2:定期检修时,分别测量a、b、c三相的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的测量值;
s3:若其中某一测量值与该相初始值的偏差≥20%,则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
s4:若与其他两相相同位置的电阻值相对比偏离≥30%,则判断该位置存在潜在异常发热危险,进行标注以便检修消除缺陷;
s5:对异常发热处导体进行外观检查,确定电阻增大处,采取除氧化层、螺栓紧固、紧密压接或更换导流线,以减小接触电阻值,消除因发热导致的事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的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三组补偿电容器c1、c2、c3并联后连接在单相的两个导流排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分别测量a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a,r13a,r14a,r1'2'a,r1'3'a,r1'4'a;分别测量b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b,r13b,r14b,r1'2'b,r1'3'b,r1'4'b;分别测量c相导流排至各组补偿电容器间接触电阻的初始值:r12c,r13c,r14c,r1'2'c,r1'3'c,r1'4'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进行定期检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架、摄像头、电阻测量组件、位置调节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所述摄像头和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上设置所述电阻测量组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和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对导流排至无功补偿装置间接触电阻依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电阻信息和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息无线传输至运维室接收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圆柱杆、侧板和螺栓,所述底板横向设置两个通孔,两所述通孔内均贯穿设置一所述圆柱杆,第一圆柱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圆柱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多个螺孔,位于同一侧板的一个或多个螺孔内设置所述螺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一电动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上的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与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先判断无功补偿装置导流回路发热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测量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电能表计量模块,以及与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的两个测量端子,所述电能表计量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一测量端子通过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二测量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动滑块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