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嫁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碧根果高效芽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碧根果是干果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含有碧根果的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畅销。碧根果又叫薄壳山核桃,碧根果树不仅能生产美味营养的坚果,还能生产上等木材,同时又可用作绿化环境的行道树。目前碧根果种苗繁育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培育时间较长,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在推广碧根果实现规模化品种化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枝接和芽接两种方法,其中枝接主要在春季进行,但目前枝接技术需要较高的嫁接水平,而且嫁接后成活率不稳定;而芽接主要在夏季进行,芽接技术要求低、成活率较高。
但是,目前碧根果芽接技术主要存在两个技术问题:1,良种繁育成活率偏低;2,繁育周期较长。通常情况下碧根果芽接一个繁育周期至少需要5年时间,前两年为砧木培育期,第3年春季嫁接,由于嫁接时间、嫁接方式、砧木处理、穗条处理等因素导致成活率较低,一般只有50%左右,第4年才能出圃。未嫁接成活的砧木第二年春季再次嫁接,这样反复嫁接2-3次,成活率才能达到70%以上,且周期较长。
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专利文献cn201810901252.x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嫁接苗高效繁育方法,包括砧木培育和二次嫁接;采用二次嫁接法,在一年内连续两次嫁接,春季枝接和秋季芽接,具体包括:1,播种上一年12月份沙藏催芽的种子,等到种子露白后将种子点播;2,等到苗木出土以后追施复合肥;3,第3年春季3月上中旬穗条萌发前采集良种穗条、蜡封、冷库储藏;4,4月中旬-5月上旬采用枝接法嫁接,20天后留强去弱,保留一根强壮枝条培育;5,6月中旬对春季未嫁接成活植株采用方块芽接法再嫁接。所述方法仍然耗时较长,采用良种嫁接方式在不同时间分别嫁接,影响树木长势,且劳动量大。
专利文献cn201711348719.4公开了一种提高碧根果种苗嫁接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材;2,嫁接树木处理;3,嫁接口处理;4,枝条处理;5,嫁接;6,嫁接后的护理。所述方法重点在于改进一些嫁接细节,如待嫁接枝条在树木营养液中浸泡5-10分钟;嫁接完成后连接处用泥巴包裹,再封闭缠裹;树木生产阶段进行严格的树木管理。所述方法虽然能提高枝条成活率,但人工操作步骤多,付出的劳动量巨大,相应的嫁接培育资本投入升高。
在本发明中,为了节省培育砧木的时间,砧木选自当年培育的苗径为0.8-1.0cm的实生苗,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金钱。另外,利用优良品种树木冬季修剪剪下的枝条作为穗条,减少穗条种植培育的时间和成本,改善穗条保存技术、选择适宜芽接时间和芽接方式、优化芽接后护理方式,提高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缩短良种繁育周期。使结果能力差的碧根果树可以与结果能力更好的品种结合,为碧根果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良种壮苗,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传统碧根果嫁接繁育周期长、嫁接成活率低、劳动强度大。为改善传统嫁接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出圃时间短、愈合周期短、嫁接成活率高的碧根果芽接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碧根果芽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穗条采集、穗条预处理、穗条储藏、穗条催芽、芽接、芽接口处绑扎。
所述穗条采集是指在优良单株上,用冬季树木修剪时剪下的枝条作为穗条。
优选的,所述穗条选用树冠外围饱满健壮的发育枝,长30-45cm、粗1.0-1.5cm。
更优选的,所述穗条采下后用湿布覆盖,或放在湿沙中以防水分蒸发。所述穗条预处理是指将穗条剪切伤口处涂抹除菌凝胶液后在穗条两端蜡封处理。
所述除菌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10-20份、透明质酸10-15份、石硫合剂晶体1-2份、乳酸钙2-4份、去离子水15-20份。
所述除菌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少量去离子水分别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解,备用;(2)将壳聚糖与透明质酸混合,加去离子水,快速搅拌形成透明黏性液体;(3)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液加入到黏性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除菌凝胶液。
优选的,所述除菌凝胶液需要现配现用,避免在环境中放置过久。
所述穗条储藏是指将预处理的穗条扎成捆,用薄膜包覆,置于温度为5-6℃的阴暗环境中储藏。
所述穗条催芽是指将穗条置于温棚内进行沙藏催芽,至穗条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分离后,从沙中取出穗条,所述温棚内白天温度为28-35℃、晚上温度不低于15℃。
所述温棚内沙藏催芽的具体过程为:采用简易温室大棚,将河沙用水搅拌均匀制成湿沙,沙湿度保持为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在温室大棚内用红砖铺地(起到沥水作用,防止河沙因积水而发黑发臭),砖面上铺设第一层湿沙,湿沙厚度约为10cm,在第一层湿沙上间隔铺设第一层穗条,随后用湿沙覆盖住第一层穗条并铺上第二层湿沙,再在第二层湿沙上铺设第二层穗条,如此反复进行,其中的穗条层数不超过5层,湿沙与穗条铺设完成后,每天观察沙床湿度,按需浇水。
所述沙藏催芽的时间根据砧木叶片展出情况和离皮情况,在砧木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剥离前2-3天进行穗条沙藏催芽。
所述芽接是指选取穗条中下部饱满无损伤的芽作嫁接芽,采用方块芽接法将穗条上截取下来的新芽嫁接至砧木上,所述砧木为当年培育的长出3-7片真叶的实生苗。优选的,所述砧木实生苗苗径达到0.8-1.0cm。
所述方块芽接法的操作步骤为:在穗条上选取饱满无损伤的芽,使用双刃嫁接刀对穗条上选定芽的四周进行切割,双刃嫁接刀的切割深度至穗条的木质部,切割下来芽片的形状近似方形,采用上述同样步骤在砧木上切割方形芽接口,并将切割完成的皮部撕去,露出木质部,将切割下来的芽片嫁接至砧木的芽接口处。
优选的,将砧木芽接口皮部撕去的同时,在右下方撕一条放水口,防止伤流将芽顶起而降低成活率,所述放水口宽3-5mm,长4-5cm。
所述芽接口处绑扎是指先在芽接口处涂覆营养凝胶液,再在芽接口处撒上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
优选的,由于砧木右侧有放水口,用塑料膜绑扎时一定紧靠左侧,绑扎时需使芽块与木质部紧密贴合。
所述营养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0-30份。
所述营养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
所述营养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5-35份、液体石蜡50-80份、乳化剂5-10份、交联剂5-10份。
所述营养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3)以液体石蜡为分散相,透明黏性液体为连续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营养微球。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芽接选在夏秋(季)交集之际,延长了嫁接时间,可以更大规模扩大生产此时砧木生长迅速,伤口易愈合,选择温度在25-35℃之间进行芽接,最佳温度25-28℃。芽接前视情况而定是否需浇水,如长时间没有下雨,土壤较干的情况下,砧木的木质部与韧皮部难以剥离则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根据苗床选择浇水或沟渠漫水的方式,让砧木吸饱水分,注意水位不能过高,水位过高淹没垄面,水将土壤中的氧挤出,根系进行无氧呼吸而引起呕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菌凝胶液,所述除菌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10-20份、透明质酸10-15份、石硫合剂晶体1-2份、乳酸钙2-4份、去离子水15-20份。
所述除菌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少量去离子水分别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解,备用;(2)将壳聚糖与透明质酸混合,加去离子水,快速搅拌形成透明黏性液体;(3)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液加入到黏性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除菌凝胶液。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营养凝胶液,所述营养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0-30份。
所述营养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营养微球,所述营养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5-35份、液体石蜡50-80份、乳化剂5-10份、交联剂5-10份。
所述营养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3)以液体石蜡为分散相,透明黏性液体为连续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营养微球。
本发明在采集穗条后在穗条剪切伤口处涂抹除菌凝胶液,其中石硫合剂晶体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防止穗条在储存过程中霉变,凝胶液中的壳聚糖、透明质酸、乳酸钙不仅对剪切伤口起到封闭作用,而且为穗条储存提供营养物质。
本发明在芽接后在芽接口先涂覆营养凝胶液,再撒上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绑扎。营养凝胶液不仅为芽接口愈合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而且黏性凝胶液可以起到固定接芽和砧木的作用;营养微球的组成成分与营养凝胶液相同,但是经过乳化交联法制成微球,使复合在微球中的营养物质缓慢释放,持续性的为芽接口愈合提供营养物质。
本发明采取冬季剪枝储备的穗条进行芽接,降低成本,减少劳动消耗;选择在春天繁育实生苗,待实生苗长出3-7片真叶时开始嫁接,嫁接难度小、成本低、成活率高,从实生苗培育到嫁接苗出圃仅需1年时间,比传统育苗方式效率提高了2-3倍,极大的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效率,对于碧根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除菌凝胶液的制备
s1:取1.5份石硫合剂晶体用2份去离子水溶解,取3份乳酸钙用5份去离子水溶解,备用;
s2:将20份壳聚糖和10份透明质酸混合,加13份去离子水,快速搅拌形成透明黏性液体;
s3:将s1步骤中制备的石硫合剂晶体溶液和乳酸钙溶液加入到s2制备的黏性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除菌凝胶液。
实施例2营养凝胶液的制备
s1:取10份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6份、盐酸硫胺素1.5份、聚谷氨酸3份、硫酸锌0.3份、钼酸铵0.3份和乳酸钙1.5份溶解,备用;
s2:再取20份去离子水溶解壳聚糖20份、透明质酸10份,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
s3:将s1得到的溶液加入到s2制备得到的透明黏性液体中,充分搅拌,得到营养凝胶液。
实施例3营养微球的制备。
s1:取10份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6份、盐酸硫胺素1.5份、聚谷氨酸3份、硫酸锌0.3份、钼酸铵0.3份和乳酸钙1.5份溶解,备用;
s2:再取25份去离子水溶解壳聚糖20份、透明质酸10份,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
s3:将s1得到的溶液加入到s2制备得到的透明黏性液体中,充分搅拌,得到营养凝胶液;
s4:取100ml液体石蜡为分散相,将3ml乳化剂span80(质量浓度6%)依次加入到烧瓶内,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均匀,将10ml步骤s3制备的营养凝胶液作为连续相加入到上述混合液内,搅拌直至乳化均匀,加入5ml交联剂戊二醛(质量浓度4%)使凝胶液交联固化,5小时后高速离心破乳,弃去上层油相,沉淀依次用石油醚、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在40℃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装袋密封保存。
实施例4碧根果树芽接
s1:穗条采集,选择预嫁接的优良单株,在冬季树木修剪时选择树冠外围充实健壮的发育枝剪下,将剪下的枝条作为穗条,穗条采下后用湿布覆盖,或放在湿沙中以防水分蒸发;
s2:穗条预处理,将剪下的穗条剪切伤口处涂抹实施例1制备的除菌凝胶液,在穗条两端蜡封处理;
s3:穗条储藏,将预处理的穗条扎成捆,用薄膜包覆,置于温度为1℃的地窖中储藏;
s4:穗条催芽,在砧木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剥离前2-3天进行穗条沙藏催芽,至穗条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分离后,从沙中取出穗条,沙藏催芽方法是采用简易温室大棚,将河沙用水搅拌均匀制成湿沙,沙湿度保持为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在温室大棚内用红砖铺地(起到沥水作用,防止河沙因积水而发黑发臭),砖面上铺设第一层湿沙,湿沙厚度约为10cm,在第一层湿沙上间隔铺设第一层穗条,随后用湿沙覆盖住第一层穗条并铺上第二层湿沙,再在第二层湿沙上铺设第二层穗条,如此反复进行,其中的穗条层数为5层,湿沙与穗条铺设完成后每天按需浇水,所述温棚内白天温度为28-35℃、晚上温度不低于15℃;
s5:芽接,在7-9月间,选取穗条中下部充实饱满的芽作接芽,用当年培育的长出3-7片真叶的实生苗作为砧木,在穗条上用双刃嫁接刀对穗条上选定芽的四周进行切割,双刃嫁接刀的切割深度至穗条的木质部,切割下来芽片的形状近似方形,采用上述同样步骤在砧木上切割方形芽接口,并将切割完成的皮部撕去,露出木质部,将切割下来的芽片嫁接至砧木的芽接口处,将砧木芽接口皮部撕去的同时,在右下方撕一条放水口;
s6:芽接口处绑扎,在芽接口处涂覆实施例2制备的营养凝胶液,再在芽接口处撒上实施例3制备的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对塑料膜扎孔进行通气,芽接完成。
对比实施例1碧根果树芽接
s1:穗条采集同实施例4;
s2:穗条预处理,将剪下的穗条两端用蜡封处理;
s3:穗条储藏同实施例4;
s4:穗条催芽同实施例4;
s5:芽接同实施例4;
s6:芽接口处绑扎,在芽接口处涂覆实施例2制备的营养凝胶液,再在芽接口处撒上实施例3制备的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对塑料膜扎孔进行通气,芽接完成。
对比实施例2碧根果树芽接
s1:穗条采集同实施例4;
s2:穗条预处理,同实施例4;
s3:穗条储藏同实施例4;
s4:穗条催芽同实施例4;
s5:芽接同实施例4;
s6:芽接口处绑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对塑料膜扎孔进行通气,芽接完成。
对比实施例3碧根果树芽接
s1:穗条采集同实施例4;
s2:穗条预处理,将剪下的穗条两端用蜡封处理;
s3:穗条储藏同实施例4;
s4:穗条催芽同实施例4;
s5:芽接同实施例4;
s6:芽接口处绑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对塑料膜扎孔进行通气,芽接完成。
对比实施例4碧根果树常规芽接
s1:砧木培育;
s2:碧根果优良植株种子沙藏催芽,播种,第3年春季3月上中旬穗条萌发前采集良种穗条,蜡封,冷库贮藏;
s3:4月中旬-5月上旬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
效果实施例碧根果树芽接效果对比
分别采用实施例4、对比实施例1-4所述的方法对2500株碧根果进行芽接,每组500株,统计芽接后树苗生长状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方法下的芽接效果对比数据
本发明所述的芽接方法如实施例4所示,芽接成活率高达92%以上,出圃时间短。由于在穗条储存期在剪切伤口处涂抹了除菌凝胶液,所以实施例4的穗条在储存期间霉变率低。由于在芽接后在芽接口处涂覆一层营养凝胶液和营养微球,所以实施例4的芽接愈合时间较短。对比实施例1的方法未对穗条进行除菌处理,穗条霉变率较高。对比实施例2的方法在芽接完成后未供给营养凝胶液和营养微球,所以愈合时间较长。对比实施例3既没有对穗条进行除菌,又没有对芽接口提供营养物质,穗条霉变率高,且芽接口愈合时间长。对比实施例4是常规的芽接技术,从育苗到芽接苗出圃需要3-4年,耗时较长,不利于碧根果优良植株规模化生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碧根果芽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穗条采集,在优良单株上,利用冬季树木修剪时剪下的枝条作为穗条;
(2)穗条预处理,在穗条剪切伤口处涂抹除菌凝胶液后将穗条两端蜡封处理,所述除菌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10-20份、透明质酸10-15份、石硫合剂晶体1-2份、乳酸钙2-4份、去离子水15-20份;
(3)穗条储藏,将预处理的穗条扎成捆,用薄膜包覆,置于温度为5-6℃的阴暗环境中储藏;
(4)穗条催芽,将穗条置于温棚内进行沙藏催芽,至穗条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分离后,从沙中取出穗条,所述温棚内白天温度为28-35℃、晚上温度不低于15℃;
(5)芽接,选取穗条中下部的饱满芽作嫁接芽,采用方块芽接法将穗条上的芽嫁接至砧木上,砧木选自当年培育的苗径为0.8-1.0cm的实生苗;
(6)芽接口处绑扎,先在芽接口处涂覆营养凝胶液,再在芽接口处撒上营养微球,最后用塑料膜将芽接口绑扎;
所述营养凝胶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0-30份;
所述营养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壳聚糖20-40份、透明质酸10-15份、海藻酸钠4-6份、盐酸硫胺素1-1.5份、聚谷氨酸2-4份、硫酸锌0.1-0.3份、钼酸铵0.2-0.4份、乳酸钙2-3份、去离子水25-35份、液体石蜡50-80份、乳化剂5-10份、交联剂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穗条选用树冠外围饱满健壮的发育枝,长30-45cm、粗1.0-1.5cm,穗条采下后用湿布覆盖,或放在湿沙中以防水分蒸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除菌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少量去离子水分别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解,备用;(2)将壳聚糖与透明质酸混合,加去离子水,快速搅拌形成透明黏性液体;(3)将石硫合剂晶体和乳酸钙溶液加入到黏性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除菌凝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温棚内沙藏催芽的具体过程为:采用简易温室大棚,将河沙用水搅拌均匀制成湿沙,沙湿度保持为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在温室大棚内用红砖铺地,砖面上铺设第一层湿沙,湿沙厚度约为10cm,在第一层湿沙上间隔铺设第一层穗条,随后用湿沙覆盖住第一层穗条并铺上第二层湿沙,再在第二层湿沙上铺设第二层穗条,如此反复进行,其中的穗条层数不超过5层,湿沙与穗条铺设完成后,每天观察沙床湿度,按需浇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藏催芽的时间根据砧木叶片展出情况和离皮情况,在砧木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剥离前2-3天进行穗条沙藏催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方块芽接法的操作步骤为:在穗条上选取饱满无损伤的芽,使用双刃嫁接刀对穗条上选定芽的四周进行切割,双刃嫁接刀的切割深度至穗条的木质部,切割下来芽片的形状近似方形,采用上述同样步骤在砧木无芽处切割方形芽接口,并将切割完成的皮部撕去,露出木质部,将切割下来的芽片嫁接至砧木的芽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砧木芽接口皮部撕去的同时,在右下方撕一条放水口,防止伤流将芽顶起而降低成活率,所述放水口宽3mm,长4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砧木右侧有放水口,用塑料膜绑扎时一定紧靠左侧,绑扎时需使芽块与木质部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营养凝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营养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去离子水将海藻酸钠、盐酸硫胺素、聚谷氨酸、硫酸锌、钼酸铵和乳酸钙溶解;(2)再加入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快速搅拌,直至成为透明黏性液体;(3)以液体石蜡为分散相,透明黏性液体为连续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营养微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