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属于通风系统风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和风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核电厂风量测量普遍使用风量罩法或者风速仪法进行测量。
但是,风速仪法除仪器价格昂贵,探针对气流方向不够敏感,热线脆弱、易断外,需要进行计算求得平均风速和风量,加大了测量的工作量。风量罩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读取风量,操作方便,减去了大量计算的麻烦,此法也称为直接风量测量方法。但根据《风量罩罩体选择及摆放对测量的影响》文献资料,风量罩罩体与风口尺寸相差较大时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所以需要用尺寸相近的罩体进行测量。根据待测风口的尺寸、面积,选择与风口的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且罩体的长边长度不得超过风口的长边长度的3倍;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罩体边界面积的15%。对于高温堆厂房中特有的发散状风口,或者未安装在天花板内风口,风量罩就无法准确测量风量,只能在风管上开孔后,再用风速仪进行测量记录,这样会对风管产生不可逆损坏。
对于风口百叶平直的风口,或者风量罩可以直接覆盖且没有泄露的风口,可采用风量罩或者风速仪进行风量测量。但对于发散状百叶的风口,且无法准确测量风口风量。部分核电厂采用风管打孔,然后用风速仪测量,虽然可以实现测量要求,但会对设备造成不可逆伤害,且存在封堵不严实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和风量测量装置。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所述辅助风量罩包括风罩壳体,所述风罩壳体设置有入口、出口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风道;其中,
所述入口用于与高温堆通风系统的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以将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发散风引入至所述风道内;
所述风道能够改变所述发散风的流线,以使得所述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至少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3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口尺寸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尺寸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交叉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内,以将所述风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入口处,以使得所述入口与所述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罩壳体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入口至所述出口处均一致。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装置,所述风道测量装置包括辅助风量罩和风速仪,所述辅助风量罩采用前文记载的所述的辅助风量罩,所述风速仪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量罩的出口处。
本公开的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和风量测量装置,解决了高温堆发散状风口的风量测量问题,简单易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且避免了风管打孔对设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能大大减小此类风口风量测量偏差,极大提高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的效率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100,所述辅助风量罩100包括风罩壳体110,所述风罩壳体110设置有入口120、出口130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入口120和所述出口130的风道140。所述入口120用于与高温堆通风系统的发散状风口(图中并未示出)密封连通,以将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发散风引入至所述风道140内。所述风道140能够改变所述发散风的流线,以使得所述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
具体地,在对高温堆通风系统的风量测量时,将本实施例的辅助风量罩的风罩壳体110上的入口120与高温堆通风系统的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这样,发散状风口发出的发散风可以经由该入口120进入到风罩壳体110内的风道140中,该风道140可以改变发散风的流线,使得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从而可以利用在风罩壳体110的出口130处设置的风速仪测量得出风速,进而可以提高发散状风口风速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的辅助风量罩,解决了高温堆发散状风口的风量测量问题,简单易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且避免了风管打孔对设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能大大减小此类风口风量测量偏差,极大提高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的效率及精度。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风罩壳体110的长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优选地,所述风罩壳体110的长度尺寸至少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以上。更优选地,所述风罩壳体110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3倍。
本实施例的辅助风量罩,通过将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设计成不小于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优选地是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至少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以上,更优选地是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3倍。这样,在将高温堆通风系统的发散状风口的发散风引入至风道时,可以利用该长度尺寸的风道更好地改变发散风的流线,使得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最终可以提高风速测量效率和精度。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120尺寸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尺寸一致。这样,可以确保发散状风口的发散风可以全部经由入口120进入到风道140内,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速测量精度。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辅助风量罩100还包括多个隔板150,所述多个隔板150交叉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110内,以将所述风道140分隔为多个子风道。
本实施例的辅助风量罩,通过在风罩壳体内设置多个交叉设置的隔板,可以将风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这样,在经由入口引入的发散风可以进入不同的子风道,以利用不同的子风道改变该发散风的流线,最终使得出风口处的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速测量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个隔板的数量并没有作出限定,例如,可以设置两个交叉设置的隔板,这样可以将风道分隔为四个子风道。当然,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其他一些数量的隔板,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辅助风量罩100还包括密封胶条160,所述密封胶条160设置在所述入口120处,以使得所述入口120与所述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辅助风量罩100还包括把手170,所述把手170固定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110外侧。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风罩壳体110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入口120至所述出口130处均一致。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风罩壳体110沿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均一致,这样,可以进一步使得出风口处的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速测量精度。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装置,所述风道测量装置包括辅助风量罩和风速仪,所述辅助风量罩采用前文记载的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具体可以参考前文相关记载,在此不作赘述。所述风速仪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量罩的出口处。
本实施例的风量测量装置,具有前文记载的辅助风量罩,解决了高温堆发散状风口的风量测量问题,简单易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且避免了风管打孔对设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能大大减小此类风口风量测量偏差,极大提高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的效率及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1.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量罩包括风罩壳体,所述风罩壳体设置有入口、出口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风道;其中,
所述入口用于与高温堆通风系统的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以将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发散风引入至所述风道内;
所述风道能够改变所述发散风的流线,以使得所述发散风的流线趋于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不小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至少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壳体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发散状风口的长边尺寸的1.5倍~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尺寸与所述发散状风口的尺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交叉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内,以将所述风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入口处,以使得所述入口与所述发散状风口密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量罩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风罩壳体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壳体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入口至所述出口处均一致。
10.一种高温堆通风系统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测量装置包括辅助风量罩和风速仪,所述辅助风量罩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风量罩,所述风速仪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量罩的出口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