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
背景技术:
为降低燃煤电厂综合运行成本,大型火电机组用煤趋于复杂、多变。由于锅炉对煤种的适应性有限,为尽可能降低燃用偏离设计煤质较大的煤种带来的负面影响,电厂开始逐渐摸索配煤掺烧方法。根据不同煤种进入炉膛燃烧的方式,目前主要有3种掺烧方式,即间断性掺烧方式、炉外预混掺烧方式和分磨掺烧方式。间断掺烧方式一般只适合于挥发分、发热量、灰熔点温度接近的入炉煤质,目前大部分火电机组入场煤质难以达到此要求,因此适用范围较窄。分磨掺烧方式也有其自限性,高水分煤种就不宜分磨掺烧,因为这样做容易堵煤棚煤;高硫分煤种也不宜和低硫分煤种分磨掺烧,因为这样做虽然入炉煤的硫分算术加权平均值较低,但燃用高硫分煤的燃烧器出口局部烟气含硫量仍较高,水冷壁仍然存在高温腐蚀风险。针对这些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炉外掺混,使得各项煤质参数在进入炉内燃烧前就混合均匀,并保持在合理范围。
然而要实现炉外掺混,对混煤设备和混煤控制要求较高,一般电厂实施困难。例如建造筒仓进行配煤,造价过高,投资回报期较长。因此,大部分电厂仍然无法实现炉外掺混,不得不采取分磨掺烧方式。当入厂煤水分高时,给煤机堵煤棚煤频繁,处理不当时甚至造成锅炉灭火事故。当入场煤灰熔点低或者碱金属含量高时,锅炉结渣严重,存在掉大渣砸伤水冷壁引发泄露、炉膛负压波动大导致火检误判、排烟温度高、带负荷能力受限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该系统能够不仅能实现炉外掺混,还能精准计算和分配不同煤种的掺烧比例,使入炉煤质达到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包括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第一分仓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相连,第二分仓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相连,第一给煤机和第二给煤机均与输送机相连,第一给煤机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第二给煤机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的截面均为光滑曲线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的截面均为椭圆形。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一分仓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分仓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二分仓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带式输送机连接有磨煤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带式输送机与磨煤机之间设置有皮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第一分仓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相连,第二分仓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相连,第一给煤机和第二给煤机均与输送机相连,能实现不同煤质的煤种在炉外按照设定比例进行精准掺混,并且该系统简单可靠,改造难度小,费用低。
进一步的,落煤口面积增加,分煤仓界面为光滑曲线形,可以避免传统原煤仓内煤的搭棚和死角积粉的情况,增强原煤在煤仓内的流动性,从而减小给煤系统蓬煤堵煤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给煤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原煤仓的俯视图;
图中,1为原煤仓、2为第一分仓、3为第二分仓、4为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为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6为第一给煤机、7为第二给煤机、8为带式输送机、9为带式输送机出口隔离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将原煤仓1进行分隔,分成独立的2个仓,即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的截面均为椭圆形或其他光滑曲线形状,仓壁光滑过渡,没有锐角,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原煤仓内煤的搭棚和死角积粉的情况。第一分仓2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6相连,第二分仓3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7相连,第一给煤机66和第二给煤机7均与输送机相连。
第一给煤机6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4。第二给煤机7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
第一分仓2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一分仓2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第二分仓3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二分仓3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8,带式输送机8经皮带连接有磨煤机。
落煤口由原来的1个增加为2个,落煤口面积增加,一方面煤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加,可保证夹角大于65°~70°,另一方面煤仓出入口的截面收缩率减小,这些都有利于煤的流动,从而有效减小蓬煤堵煤几率。
2种不同煤质的煤从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出口的煤分别进入2台给煤机,分别为第一给煤机6和第一给煤机7,给煤机具有称重功能,能分别计量进入给煤机的煤量。根据运行需要的入炉煤煤质参数,计算得到2种煤的比例,通过调整2台给煤机的转速,即可精确控制掺配比例。2台给煤机出口的煤按要求的比例一起进入带式输送机,经皮带统一送入磨煤机,从而完成炉外掺混。
下面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对不同硫分的煤进行配煤掺烧时,高硫分煤和低硫分煤分别进入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4全开,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全开。高硫分煤和低硫分煤分别进入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根据设定的混煤硫分,计算得到高硫分煤和低硫分煤的比例,进而设置好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的给煤量。既定比例的高硫分煤和低硫分煤均进入带式输送机8,带式输送机出口隔离门9全开,2种煤由输煤皮带一起送入磨煤机,从而完成炉外掺混。
实施例2
对不同水分的煤进行配煤掺烧时,高水分煤和低水分煤分别进入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4全开,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全开。高水分煤和低水分煤分别进入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根据设定的混煤水分,计算得到高水分煤和低水分煤的比例,进而设置好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的给煤量。既定比例的高水分煤和低水分煤均进入带式输送机8,带式输送机出口隔离门9全开,2种煤由输煤皮带一起送入磨煤机,从而完成炉外掺混。
实施例3
对不同碱金属含量的煤进行配煤掺烧时,高碱金属含量煤和低碱金属含量煤分别进入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4全开,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全开。高碱金属含量煤和低碱金属含量煤分别进入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根据设定的混煤碱金属含量,计算得到高碱金属含量煤和低碱金属含量煤的比例,进而设置好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的给煤量。既定比例的高碱金属含量煤和低碱金属含量煤均进入带式输送机8,带式输送机出口隔离门9全开,2种煤由输煤皮带一起送入磨煤机,从而完成炉外掺混。
1.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第一分仓(2)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6)相连,第二分仓(3)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7)相连,第一给煤机(6)和第二给煤机(7)均与输送机相连,第一给煤机(6)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4),第二给煤机(7)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的截面均为光滑曲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分仓(2)和第二分仓(3)的截面均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分仓(2)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一分仓(2)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分仓(3)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二分仓(3)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带式输送机(8)连接有磨煤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带式输送机(8)与磨煤机之间设置有皮带。
技术总结